【精选】大班社会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辛苦的劳动与自己的关系,爱惜妈妈劳动成果。
2、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事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观察妈妈下班回家及双休日一天都做什么。
2、家庭配合:为妈妈拍照,拍摄作家务照片,布置“好妈妈”园地。
材料准备:纸、笔、录音机、废旧材料、手工操作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共同欣赏,观看照片,回忆妈妈的劳动,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妈妈下班后或双休日为你和爸爸做什么事?”“如果不干这些事情行不行,为什么?”“妈妈赶了这么多活,会怎么样?”“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去爱妈妈?”“怎样让妈妈知道你爱她,你懂事了?”
2、教师帮助、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如:为妈妈画画、制作礼物、写祝福话、录音等)
3、相互交流与欣赏,并讨论今后自己帮妈妈做什么?”
观察重点:
1、观察幼儿在活动对妈妈辛苦劳动态度
2、不同表达方式、技能与情感体现。
活动延伸:
开展妈妈节日亲子活动,“夸妈妈”“我帮妈妈做……”主题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引导爱的多种表达方式,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知道为妈妈做事情也是爱妈妈的一种表现。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面镜子。
幼儿操作材料“这就是我”
活动过程:
1、出示表格一份,与幼儿一同讨论操作方法。
(1)介绍表格的名称、作用:这是一张介绍我们自己的表格。
(2)与老师本身为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表中的标记。
提问:表中眼睛的标记是起什么作用的?(请你选择)你们看看老师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示范,在对应的'地方打钩。
2、幼儿边照镜子边利用自己的小表格进行选择、绘画。
3、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1)分小组互相讲述。
(2)请个别幼儿讲述。
4、每个幼儿将表格贴在墙上,相互观察、比较。进一步感知自己的特征。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提供了大班社会实践活动的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残疾人,了解并体验残疾人的不易。
2、培养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愿意帮助他们。
设计意图:
现代社会生活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身体有缺陷,在生活中人们不理解甚至嘲笑残疾人,歧视残疾人,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是迫在眉睫的事。我设计这次活动就是想通过和幼儿一起关注残疾人,让幼儿感受残疾人失去健康的痛苦,学习和生活的艰难,萌发他们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感情。
活动准备:
1.游戏教具:没有鼻子的娃娃,和贴纸鼻子图片
2、课件《千手观音》:残疾人图片若干。
3. 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组织游戏《贴鼻子》规则,:教师出示没有鼻子的娃娃,让幼儿蒙眼贴鼻子。通过活动提出问题“我们 玩蒙眼
贴鼻子时是什么感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他们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行走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得人,我们叫他残疾人。
二、观看课件和《牵手观音》
让幼儿知道有的残疾是能看出来的,有的残疾额是看不出来的,如哑巴,脑瘫等残疾人。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如何帮助残疾人、学习他们的勇敢坚强,知道我们都是健康的'人,多多关心别人,尊重残疾人,谦让残疾人。这样你会在快乐中成长。
三、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1、请一位幼儿扮盲人走路。
请小朋友说说盲孩子走路的样子。
小结:是啊!走路这么容易的事,盲人做起来却那么难,那么的不容易。
2、游戏 “单手剥糖”
师: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这么不容易,如果失去了手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大家都来当一回断了手臂的残疾人,请将一只手背到身后,用另一只手来剥糖。
师:今天有些小朋友为什麽剥不下糖纸呢(原来一只手不好剪)
四、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
提问:残疾人这么可怜,他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点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他们,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关心帮助残疾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爱你们的老师父母爷爷奶奶,您们真幸福,你们应该感谢身边的人,应该有一颗感恩心。大家一起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活动反思
1、活动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真实而又亲切。幼儿在熟悉而又被忽视的事情中唤起了他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关心残疾人,幼儿兴趣高涨。 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幼儿参与和体验。
2、本节活动注重让幼儿多感官的参与,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讲求体验的深度和效果,力求体现活动教学是幼儿的生命的历程。以引导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活动中给了幼儿发展的空间,幼儿的活动、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幼儿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幼儿在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给予了幼儿更多人文的关怀。幼儿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有朋友是很快乐的事情。
2、引导幼儿发现,怎样做是好朋友。
3、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及与同伴友好和睦相处的方法。
4、体验与老师、同伴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家长用拍照的方式,收集幼儿一日生活中与朋友合作做事、友好游戏的情况。
将幼儿一日生活中友好游戏、合作做事、相互帮助的情景抓拍下来,办成展览,对幼儿进行教育。体现了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教育思想。
2、"我们来做好朋友"添画图片。
3、套圈、翻绳、棋类"层层叠"等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环节:
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到各游戏区域游戏。
游戏一:套圈(三人一起拉手套玩)。
游戏二:翻绳(二人翻绳)。
游戏三:跳棋、围棋、飞行棋、军棋等类玩具。
游戏四:玩"层层叠"玩具(二人竞赛玩具)。
(二)发现环节:
1、老师提问:你和谁在一起玩了什么游戏?你们一起玩时的心情怎么样?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刚才自己玩的情况。
2、你还和谁在一起时,有过什么开心的事情?
请幼儿讲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时开心的经历。
3、出示展板:教师和家长一起收集的有关幼儿一日生活中友好交往、相互帮助的照片展。
请幼儿介绍自己在和谁在一起,做什么事情。
由于是抓拍幼儿生活中的事情、幼儿看到的是自己的照片,先请幼儿自由看说,在小组中介绍,再请6、7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照片。
(三)小结教师与幼儿一起结:小朋友在一起游戏、做事很快乐。
(四)教师提问:
如果没有朋友会怎么样?
我们怎样做才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
先请幼儿小组讨论,再请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五)出示"我们来做好朋友"的添画画板画板中结合本班幼儿最近一段时间幼儿间缺乏友好的现象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家长提供的问题画成的画,请幼儿添画上好朋友应当怎样做的情景,也可以幼儿自己画,自己发现。
如:幼儿衣服背后的.拉链自己拉不好一个人下棋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有小朋友忘记喝水了班里来了一位新小朋友有的小朋友的毛巾掉了看见小朋友鞋带开了幼儿自己发现的成为好朋友的事情。
(六)自然结束将幼儿的添画作品当天展览出来,请家长观看,并建议家长回家后继续延续幼儿园的教育。
活动延伸
幼儿自愿结成小组(5-6组)并选出一名组长,每组一个绘画本,制成"朋友书"。请小朋友记录自己发现的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每周总结一次中,看一看哪个小朋友与别人做好朋友的事情最多。并将"朋友书"挂在走廊,便于幼儿、家长、教师随时翻看。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经过世代的沿袭,在过年时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贴对联,贴窗花,穿新衣,吃团圆饭,放鞭炮,邻里、亲友互相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吃饺子……幼儿感受过过年的热闹气氛,但对过年的来历并不了解。结合我班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家园携手 快乐新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参观展览、观看课件、绘画创作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过年的来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活动中感受过年的欢乐气氛。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2.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3.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活动难点:
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活动准备:
1.flash:《年的来历》
2.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
3.音乐:《喜洋洋》。
4.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1.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展览。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
(播放图片及背景音乐DD《喜洋洋》)
2.师:图片上讲的是?大家在干什么呢?谁看出来了,今天我们参观的展览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过年)
二、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师: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前半部分,了解人们害怕的.原因。)
3.师:原来人们是怕"年"这个怪兽。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年"这个怪兽呢?(幼儿讨论,发表意见与想法)
4.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但最后到底是谁的好办法战胜了"年"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看下去,看看是谁帮助了这些人们?(白胡子老爷爷)
5.师:白胡子老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对付"年"这个怪兽的呢?为什么他用这些办法?
教师小结: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从此以后,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会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三、根据生活经验表达过年的热闹气氛。
1.幼儿用画的方式将知道的活动记录下来。
(1)师:现在,过年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热闹。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
(2)师:过年真热闹!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请你把它画下来。(幼儿操作)
2.师:这些活动,有……(好吃的),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
3.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加入展览,幼儿第二次参观过年图片展。
师:每个人都把自己过年时最喜欢的活动画了下来,我们班的图片展览更丰富了。带着你的朋友回教室去参观吧!
活动延伸
1.将"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美工区:制作对联、鞭炮等。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钱币的用处,欣赏各国钱币。
2、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巩固对主流货币的认识和使用。
3、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钱币,体验爱世界爱生活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国货币(票样),银行卡一张,环游世界ppt(包含美元,迪斯尼乐园图片,澳元,袋鼠图片,泰铢,日元,富士山图片,寿司图片,大象表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昨天小老鼠杰米和凯特猫去环游世界了,它们都去很多的地方,有美国的纽约,澳大利亚,由法国的巴黎。他们去了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我就当做导游,带你们去环游世界。
2、教师:我们出发之前呢要准备一些东西。引导幼儿说出准备钱。
3、欣赏外国的货币图片,简单了解外国货币图案的特点。
(1)出示人民币,日元,澳元,美元,泰铢的图片,带幼儿认识这几种货币。(先出示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不能在别的国家使用。
(2)教师出示各国硬币的图片让幼儿认识。
教师:在国外除了纸币,也有也有许多各种各样好看的硬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外国的硬币。
(3)教师小结:原来每个国家的钱都很漂亮,也都不一样,上面有它们国家重要的.人物头像,和一些重要的风景。在哪个国家就要用哪个过家家的钱购买物品。
4、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加深幼儿对主流国钱币的认识和使用。
(1)教师:我们准备这么多国家的钱现在就可以出发了。
(2)这是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是泰国,泰国的国宝是什么,请你们找出泰铢和我一起去看大象表演吧。
(3)这个雕像叫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我们要进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要用什么来买门票呢?
(4)接下来要去哪呢,这是什么动物,小朋友找出澳元,去买袋鼠明信片吧。
(5)我们最后到的是哪个国家,这座山叫什么,这个国家叫什么,去了这么多国家你们的肚子都饿了吧,日本的寿司很棒,准备好你们的日元我们要买寿司吃了。
5、出示银行卡,简单了解其使用方法。
(1)教师:如果你要去更多的国家还要准备更多的钱,就不是很方便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让幼儿认识银行卡。
(3)教师总结:原来它不光本领大,使用起来还很方便呢!有了银行卡去再多的国家都不怕了。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3篇05-23
大班社会教案8篇05-15
【热门】大班社会教案三篇05-31
【必备】大班社会教案4篇06-07
【精华】大班社会教案3篇05-30
有关大班社会教案四篇05-28
【推荐】大班社会教案四篇05-19
【精品】大班社会教案四篇05-18
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3篇05-15
【实用】大班社会教案三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