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探索性活动是幼儿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比较局限,而教师此时就是他们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小班幼儿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喜欢重复摆弄物品。另外,幼儿手眼协调较弱,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选择《会唱歌的瓶娃娃》这个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对探究声音感兴趣。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1.课件。2.黄豆、米、沙子、轻泡、碎布、棉花;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勺子。3.每人一个瓶娃娃小卡片;黄豆、米、沙子、轻泡、碎布、棉花等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春雨沙沙》的音乐,边做动作边进入场地,找位置坐下来。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和吴老师唱了什么歌呀?(春雨沙沙)大家唱的可真好,那小朋友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打击乐器给这首歌伴奏的?(沙球)那我们今天也用沙球来伴奏好吗?(好)可是我们班的沙球只有一个,怎么办呀?小朋友们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自由发言)
(分析: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由发挥想象,)
二、播放课件,‘瓶娃娃’:“我也有办法!我也有办法!”
师:“咦,是谁在说话?”
‘瓶娃娃’:“是我,是我,我是瓶娃娃,我还带了好多小伙伴来呢。”
师:“瓶娃娃,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瓶娃娃’:“小朋友可别小看我哦,我扭扭身体就能发出像沙球一样好听的声音哦。”
师:“哇,那我们欢迎瓶娃娃给我们表演一下”
(视频:瓶娃娃扭动身体)
师:“咦?怎么没有声音啊?”
‘瓶娃娃’:“嗯,我现在肚子里空空的,好饿呀,要请小朋友帮忙喂我吃点东西,我的身体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哦。”
(分析:我通过播放瓶娃娃的动画,和老师一起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就像是小朋友平时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年龄,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喂瓶娃娃吃东西,让瓶娃娃肚子里发出声音,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了下一个环节。)
三、猜想,哪样东西装在瓶宝宝肚子里会发出声音。
1.出示挂图。请幼儿按猜想把小卡片贴到挂图上。
2.幼儿操作,教师归纳幼儿的猜想结果。
(分析:挂图中各种物品的展示,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让幼儿猜想和操作等环节,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为接下去的活动作铺垫。
四、激发兴趣,让幼儿一起探索。
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棉花、黄豆、沙子等来“喂” 瓶娃娃吧,瓶娃娃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
1.介绍材料和操作规则。
2.交代注意事项,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娃娃。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分析: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本环节中融合了动手拧瓶盖这一细节,喂瓶娃娃吃“东西”,先要拧开瓶盖,再将豆豆、沙子等从瓶口放进去,给瓶娃娃喂完后,再将瓶盖拧紧。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尝试将各种东西喂到瓶娃娃“肚子里”,幼儿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不仅懂得了喂哪些东西瓶娃娃会发出声音,喂哪些东西瓶娃娃不会发出声音,一些幼儿也在操作中学会了将东西放进瓶子里和将东西取出瓶子的方法。小朋友们在喂完瓶娃娃后都迫不及待的摇瓶子,当听到瓶娃娃“唱歌”了,都非常兴奋,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收益很多。)
五、交流分享。
1.师:“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娃娃发出声音了吗?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出示挂图,根据幼儿刚才的猜想和操作情况,总结出哪些东西放入瓶子会发出声音,哪些不会。
(分析:幼儿通过猜想到验证,体验了科学活动的神奇与乐趣,并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六、结束:在音乐声中,让幼儿摇动瓶娃娃为音乐《春雨沙沙》伴奏。
1.师:“今天瓶娃娃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了。我们谢谢瓶娃娃吧。(播放课件)‘瓶娃娃’:“不用客气,不用客气。”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每人手里都有“沙球”了,我们来一起用沙球为《春雨沙沙》伴奏吧。
2.全班幼儿一起边唱边用“沙球”伴奏。
(分析:这个环节让幼儿放松全身,再次体验活动的快乐。当音乐响起,幼儿都快乐的跟着老师动起来,摇响了手中的瓶娃娃。)
七、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拿着瓶娃娃回家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喂到瓶娃娃肚子里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分析:本环节是对幼儿进行教学的复习与巩固。更是将教学的效果融于幼儿日常的生活中去,激发幼儿去不断探索、发现周围事物的奥妙。)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看石头的外形,比较石头的轻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三角龙湾风光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龙湾美景,感受家乡美——火山湖
3、看图及小片,了解火山、火山石及地球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石头外形、轻重的原因
地球的构造,火山喷发、火山石的形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三角龙湾系列自然景观;地球的构造;火山喷发、火山石的形成。
物质准备:火山石、湾风光片、火山喷发图片及小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假期就要开始,有的小朋友要与家人一起去外地旅游,这是一件好事,可在游玩的过程中,谁能做一个有心人哪?大家可以看一看,在你们的桌上放着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是什么,小朋友们都知道,可你们动手试试看,有什么感觉呢?
二、、实际观察:
1、幼儿动手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
2、幼儿汇报比较结果:(有的石头大、有的小、有的轻、有的重、外形)
3、谈话:谁知道为什么大的石头却要轻,这是不合常理的呀?有谁能知道老师是从那里找到这样石头的?老师这有一个小片子,给你们看一看。
4、幼儿观看龙湾风光片
5、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龙湾景区的自然美景。
6、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看的既大又轻的石头就是从龙湾景区拿回来的,那里这样的'石头有好多,为什么那里的石头会这样哪?让幼儿先说一说(老师已提前让幼儿收集相关的知识)
小结:因为那是一个火山湖,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7、幼儿看图及火山喷发的小片(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对火山的了解,课前已安排收集)
8、小结:火山喷发,并不是山喷火,而是地壳内的岩浆在地球动力中,在好大的力量的作用下被挤压所形成,就象一个小塑料袋装满了水,你不断压抡,就会喷水一样。火山它喷出的液体,冷却以后就形成了火山石。
9、幼儿观赏火山石盆景,引导幼儿做一个有心人。
三、活动延伸:小朋友,在自己要去玩的地方,要发现美,创造美(捡拾一些树根、石头等),提示幼儿,不能为了自己的喜好去损坏大自然(可照相留念)。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你喝水的时候被杯子烫过吗?你知道为什么热水倒入杯子,杯子就会烫呢?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玩一玩有关传热的科学活动《黄豆宝宝赛跑》。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它的传的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铁制品的传热速度比陶瓷、塑料制品的快。
2.、发展幼儿对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铁做的汤勺、陶瓷汤勺、塑料汤勺若干;黄豆若干;汤碗若干;黄油若干和热水若干,记录纸每组1张。
教学过程:
1、出示黄豆在汤勺上赛跑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我们来看黄豆宝宝赛跑吧!(演示黄豆在汤勺柄上滚下来)你们看黄豆宝宝跑得快吗?(快!)
2、用少量黄油把黄豆分别粘在铁、陶瓷、塑料的汤勺柄上,让幼儿观察。
师:现在黄豆宝宝还会跑吗?(不会)但是老师可以让它们跑起来,而且请你们仔细观察那个汤勺上的黄豆宝宝跑得最快。
3、老师示范试验:在汤碗上倒一些热开水,然后把粘有黄豆的三种汤勺放在汤碗里,让幼儿观察汤勺柄上黄豆的变化(过一会,铁上的黄油会首先融化,黄豆会顺着黄油跑下来,接着是陶瓷上的黄豆跑下来,而塑料上的没什么变化)
提问:为什么铁勺上的黄豆宝宝跑得最快呢?(因为油受热融化了,所以黄豆宝宝就跑下来了)为什么铁勺上的'油最快融化呢?(因为铁的传热比较快,陶瓷的传热比较慢,而塑料的传热更慢,所以铁勺上的黄油融化得最快,铁勺上的黄豆宝宝也就跑得最快了。
4、幼儿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协助指导:幼儿用一点黄油把黄豆宝宝粘住,然后分别把三种汤勺放进汤碗里,然后观察并做记录。
5、结束实验,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6、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 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
教学反思:
教师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教师可以在幼儿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把幼儿的探究和发现简明整理出来。应该注意的是,概括和整理应基本上用幼儿的原话,教师不附加任何幼儿没有的经验或不能理解的概念。
总之,我们要通过幼儿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大中小的狗、帽子、围巾、棉衣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
师出示大中小的狗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又有什么小动物来到我们小三班了?(狗)
内容
1、狗狗排排队
师:狗狗有什么不一样呢?(大狗、中狗、小狗)
师:那它们应该怎样排队呢?
请幼儿到黑板上来进行操作。
2、狗狗买帽子
师:这三只狗说,天太冷了,去超市买帽子吧。
师:到了超市,三只狗就开始抢着戴帽子,最小的狗戴上大帽子,像钻进了黑洞洞,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住了一只耳朵。三只狗都急坏了。
师:谁可以给狗狗戴帽子呢?
引导幼儿说出:最大的'帽子卖给大狗,最小的帽子卖给小狗。
3为狗狗买东西
师:超市里还有些什么呢?(围巾、棉衣)
师:我请小朋友来帮忙给狗狗们买围巾和棉衣吧。
请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大中小特征。
2、将图片投放到益智区。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名称:科学活动--谁会生蛋
二、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万物皆醒。当春雷打响后,我们在自然角中投放了一只只小小的黑黑的蚕宝宝。孩子们很喜欢这些"小不点们",看着它们慢慢地蠕动着,他们互相讨论着:这蚕宝宝是哪里来的?有的说:"是蚕妈妈生的。"有的说:"是蚕妈妈先生下蛋,然后才变出蚕宝宝的。就象鸡妈妈先生蛋,才有小鸡。"后来,我们看了有关的书籍,在查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是怎么生出来的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对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从中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谁会生蛋》教学课件;各种动物若干。
2、场景布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儿已了解几种胎生动物传后代的特征,并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下蛋的窝(巢)。
五、活动过程:
(一)结合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卵生动物。
1、带幼儿到"动物园",让幼儿自由地寻找会生蛋的动物,要求幼儿边找边和同伴说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2、幼儿分散在场景中寻找会生蛋的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边找边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二)通过课件,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寻找结果。
1、让幼儿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会生蛋。
2、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寻找结果,教师点击课件帮助幼儿验证。
(三)借助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卵生动物传后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两边房子里的动物生宝宝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说:"你知道动物妈妈在哪儿生蛋的?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生蛋?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利用废物,让幼儿给蛋宝宝建个家。
1、以保护蛋宝宝,给蛋宝宝建个安全的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办法保护蛋宝宝。
2、幼儿利用废旧物品为蛋宝宝建家,教师引导幼儿自制放到"动物园"中。
(五)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教师要有灵敏的双耳、敏锐的目光去聆听、去捕捉孩子中间生成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壳颜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动物会生蛋。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强。当然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在活动中教师既像孩子一样在学习、探索,又是整个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协作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导、向导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1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8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7篇06-11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6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4篇06-04
科学活动教案集合五篇05-31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6篇05-27
科学活动教案集锦10篇05-28
科学活动教案集锦五篇05-28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