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3-06-29 11:28:0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锦集5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知道6的两种含义,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并会比较6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自制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方块图、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动物“狗点点”及带来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认读数及5以内数的排列.

  3.出现数字“6”:这个数字娃娃你认识吗?是几呀?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作朋友,学习6的认识.(板书课题:6的认识)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的.基数含义.

  (1)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回答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幅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卫生,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他们一样讲卫生、爱劳动,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人?几张桌子?还有什么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归纳:同学们数的很对,6个人,6张桌子,6把椅子,他们的数量都是6,我们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及时巩固.

  (电脑演示)6朵花上飞有6只蜜蜂,请同学们数一数.

  (3)从不同事物中抽象出“6”.

  我们已经能准确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了,现在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完成后师生共同摆放六边形,教师及时巡视指导.然后尽量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发做思维的训练,任意用六根小棒摆放图形,及时用实物投影反馈,把较好的图形呈现于学生面前,并请学生口述想法.

  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小结:不论是6节课,6个人,还是6只蜜蜂……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4)计数器演示.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上了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

  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

  2.认识6以内数的顺序.

  (1)我们接着学习在尺子上表示数的顺序,(出示直尺图),请学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请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出0~5这些数.

  (2)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应该排在哪里?

  请学生把0~6这些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3)练习.

  3.比较5与6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先出示两张都是5个点子的圆比,请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给其中的一张点子图添上1个点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明确: 5<6, 6>5,并及时追问:还有几小于6? 6还大于几呢?

  (2)巩固练习.

  6○4 5○6 6○3 0○6 2○6 6○6

  4.掌握6的组成.

  (l)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请学生独立操作,把6个方块任意分成两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的组成.

  (2)教师演示分的过程,并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能够按顺序分,并明白看到 ,就会想到 .

  (3)巩固练习数的组成.(花图)

  先让学生看图填空,然后动手操作填空,最后脱离图独立填空.

  5.教学6的序数意义.

  (1)出示蝌蚪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闪动图片,使学生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将课本填写完整.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6的基数与序数含义.

  ①老师指定“第6排,前6名……”,相应同学起立.

  ②用6和第6各说一句话.

  (3)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第2题(熊猫图).

  6.学习6的写法.

  (1)电脑出示6的图片,启发想像,观察6像什么?

  (2)观察电脑演示动画“6的写法”,寻找起笔、停笔点,然后学生在课本练习格内练写.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1.数序练习.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数的组成练习.

  3.发展练习.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数?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6所表示物体的实际数量,还能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且熟练掌握了6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6的组成和写法.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探究学习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在这里,教师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换成问题,向同学们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会。体现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反过来

  ()<10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屏幕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把10个1与1个10的关系,以及同一个数字在组成的数目中,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数值,这样抽象的.数学含义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设计是很有创意的,学生对10的数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c.汇报不同的分法。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课堂作业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课堂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

  4.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评析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猜一猜、讲0和9的故事、做游戏、多媒体直观演示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教师在设计时注意为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对本节教学采用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如“10的认识”安排从旧知引向新知,从具体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逐步深入,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建立数感。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对音响世界有探索的兴趣。

  2、能整齐地演唱《动物说话》,并能用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会用模仿的方法尝试创作歌词,在活动中体现探索的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获取感受。

  教学难点:创作歌词

  教学准备: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1、谜语导入:“左一片,又一片,中间隔座山,谁也看不见”(请小朋友猜一猜)师提示:这个谜底是我们五官中的一部分。生:耳朵(请学生说说耳朵的作用)

  2、听辨“今天冯老师要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的小耳朵最灵敏,最能干”

  (1)听!池塘边谁在唱歌?(蛐蛐、青蛙、牛、狗、鸭子······)

  请学生回答:“我听到池塘边蛐蛐在唱歌”并鼓励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2)听!公路边谁在唱歌?(摩托车、小汽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

  请学生回答:“我听到公路边摩托车在唱歌”鼓励学生模仿各种汽车发出的声音。

  (3)教师:大家的小耳朵很灵敏,很能干!请你们再来听一首歌曲,你能听出歌曲里有那些小动物在说话吗?

  3、听赏、学唱歌曲

  听赏歌曲,边听边找出老师在哪里拍的节奏

  (1)听赏歌曲《动物说话》

  6332︱353︱(565633︱12123)︱

  小鸡说话叽叽叽,(××︱×××)

  小鸭说话嘎嘎嘎,(××︱×××)

  6221︱232︱(353522︱61612)︱

  小鸡说话叽叽叽,(××︱×××)

  小鸭说话嘎嘎嘎,(××︱×××)

  353︱61231︱6336︱166‖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2)学生们发现老师在不唱的乐句拍节奏,模仿老师进行拍节奏

  (3)出示歌词,老师范唱歌曲《动物说话》,邀请同学们为老师拍节奏伴奏。

  (4)再次听赏歌曲,鼓励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进行表演。

  (5)随琴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两遍)

  (6)鼓励学生自学歌曲第二段歌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4、听辨速度、歌曲处理

  (1)倾听对比:“请小朋友听一听、比一比小鸡、小鸭唱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生:“速度比我们快”

  (2)请同学们加快速度,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边唱边加上模仿小动物的律动。

  5、听辨声音、创编初探

  (1)“小朋友们甜美的歌声和优美的动作,吸引来了几位动物朋友,想知道是谁吗?”教师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学生们猜一猜,猜对的小朋友,老师给他戴上头饰(小猫、小狗、小牛、小羊、小鸟、蜜蜂、)

  (2)请学生们模仿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3)“这些小动物想请同学们把它们的声音也唱到歌曲里去,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弹琴分小组创编歌词

  6332︱353︱(565633︱12123)︱

  小猫说话喵喵喵,(××︱×××)

  小牛说话哞哞哞,(××︱×××)

  小羊······

  6221︱232︱(353522︱61612)︱

  小猫说话喵喵喵,(××︱×××)

  小牛说话哞哞哞,(××︱×××)

  小羊······

  353︱61231︱6336︱166‖

  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

  (4)集体按顺序演唱创编的歌词。

  6、音乐活动“动物联欢会”

  (1)“今天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班级里,我们来举行一个动物联欢会吧?”学生自愿选择演唱、演奏打击乐器、歌表演(戴上头饰)这三种形式进行表演。

  (2)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7、

  (1)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三位小动物的语言,还自编了六位小动物的歌词,和它们成为了好动物,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呢?”生:“爱护,关心”师:“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今后我们还要了解更多的小动物,和更多的小动物做好朋友,好不好?”

  (2)随音乐边唱边表演,走出教室。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

  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

  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评: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呈现1-20各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了解了学情,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每2、3、4、6一份地摆。

  2. 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 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评: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捆一捆、拿一拿等活动,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茄子老师和五角星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顽皮的小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演示;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智慧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智慧星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五角星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智慧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五角星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评: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老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看一看我今天还给你

  们带来了什么?(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

  师:先猜一猜是草莓的个数多还是雨伞的`把数多?草莓大约有多少个?雨伞大约有多少把?再数一数草莓和雨伞各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

  (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2. 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你的文具盒里能找到吗?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数从0读到20。

  师:谁能从7数到17?谁能从11数到20?

  师:在尺子上12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18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16的邻居是哪两个数?

  3. 想想做做第4题。

  4. 生活中的数。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和物,你喜欢什么,就去

  数一数,数到20个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5. 猜数游戏。

  【评:练习形式多样,在猜一猜、数一数、圈一圈等活动中巩固新知,培养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总评:这节课教师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20以内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接受。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学得轻松活泼。教师的点拨引导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要求,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成6()‘左右的夹角。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挂图。

  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已在学校生活了一学期了,知道了读书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知道了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巩固,形成习惯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好书,写好字,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看图说活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第2页,从上往下看,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

  1.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字姿势歌》,歌唱的是我们写字时要做到的要求。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投影显示《写字姿势歌》。

  2.逐句出示《写字姿势歌》,结合看图,训练写字姿势。

  (1)投影映示第1页最下面的—一幅图,同时在图下方覆盖上“眼离书,约——尺”。

  ①请小朋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眼睛离书本大约有多远?为什么要有一尺远?

  ②上学期老师讲过,一尺在米尺上30厘米过一点的地方,请小朋友拿出尺,同座互相量—量,看有没有达到要求;

  ③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2)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

  (3)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①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点名说。

  ③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

  (4)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第3页最上面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

  ①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壬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②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观察后、投影出示“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③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5)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投影映示“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

  (6)训练写字姿势。

  请小朋友按照《写字姿势歌》的要求去做,看谁做得好。

  ①请小朋友读儿歌。

  ②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3.评析错误写字姿势:下面请小朋友们当老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错在哪里,投影映示:胸靠在桌缘上,眼睛离本子太近,人身体倾斜着写字,握笔点离笔尖过近或过远等。

  四、找出相通处,训练读书姿势

  1.投影映示一小朋友读书的正侧面图。请小朋友想和写字姿势有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2.点名说。

  3.小结:读书和写字的坐姿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直、两臂平放、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课本和练习本放在正前方。

  4.复习《读书姿势歌》,投影显示,齐读。

  5.小朋友们能按要求做吗?请小朋友们摆好读书姿势,教师巡查,同桌互查,纠正错误。

  五、举行读书写字仪式,再次训练读写姿势

  1.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就要按要求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书写好字。(板书:读书写字)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读《读书、写字姿势歌》。

  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看谁做得好。(教师巡视,表扬优秀学生。)

  六、总结

  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2.我们不光在学校要注意读写姿势,在家里也要注意。

  3.发读写姿势检查表,要求家长填写

  附:读书、写字姿势歌

  读书姿势歌写字姿势歌

  学写字,重姿势读书时,要做到:

  眼离书,约一尺眼离书本要一尺

  胸与桌,离—拳脚放平,背挺直

  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拳

  臂肩脚,要摆平书本稳稳手中拿

  用左手,轻按本还要稍稍向外斜

  学用品,放有序书本用具放有序

  记得牢,学巩固条条要求须牢记

  好习惯,早养成还要天天坚持练

  终身益,受无穷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6-05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06-07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05-25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05-3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6-01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5-27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06-02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06-02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四篇05-12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五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