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1 10:44: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锦七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练习二十第5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运算顺序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48+4(2)48+36-66(3)55-75

  (4)(84-36)8(5)48(8-2)(6)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

  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2、完成练习二十第7、8题。

  3、小结: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四、应用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9、11题,分别说出解题思路。

  2、小结:解答连续两位应用题所求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6、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丢下一颗小石子,你们会发现什么?

  生:水纹是圆形的。

  师:像这样的现象我们随处可见(播放课件),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圆的世界。

  二:操作画圆

  师:要想认识圆首先就得会画圆,同学们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圆规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画的圆不是很圆,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边说边演示并总结出圆的画法。

  三:认识圆

  师:把你手中的圆自由的对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集中在了一点上。

  师:这一点在什么位置?

  生:圆的中心。

  师:圆中心的一点也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用字母r表示半径,用字母d表示直径。

  师:还有什么其它发现吗?

  生:所有折痕都通过圆心。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一条折痕把它画下来。再仔细观察一下圆内的这条线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象这样的一条线段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直径。用字母表示。

  师:自己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有关直径和半径的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并且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课件出示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无数条、都相等、

  如果学生没说同一个圆里,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说同一个圆里。

  四:小结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例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教具准备:

  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⑴复习铺垫

  同学们,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现在我们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1、口答: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电脑辅助)

  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

  2、在27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勇夺28枚金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现在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国体育健儿为我们取得的荣誉。

  但是,鼓掌也很有学问,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怎样运动的?从开始运动的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思考。

  (边问、边答、边板书)

  两手运动:

  地点:两地 结果:相遇

  时间:同时

  方向:相对(相向)

  今天,我们就要从以前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转变为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二、引导思疑

  1、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70米。 (电脑辅助)

  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和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怎样?

  (电脑辅助)

  2、⑴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走的时间是1分钟这一行。完成后利用电脑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的过程并集体校对答案。

  问:走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是怎样求出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呢?

  ⑵让学生把表格填完,利用电脑演示来校对

  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走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怎样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

  当两人的距离是0时,我们就说这时两人怎样了(相遇了)两人运动的结果就是相遇

  ⑷同桌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电脑辅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的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一些轴对称图形。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把你见到的美丽的图片收集起来。

  2.你能找出哪些是由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图片吗?

  二、自主学习新知: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玩中学

  1. 看一看:

  出示课本p22四幅图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 说一说: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②上面那幅图案是轴对称的?

  3. 画一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未完成的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给出图形的对称图形。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法,班内进行汇报。

  (3)认真观察原有图案的构图特征,看看它是由哪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设计图形

  (1)在原有的图案的基础上继续画下去。

  (2)把画好的图案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互相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

  三、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说说自己的收获。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

  (1)做课本p23的“画一画”1.2题。

  2.巩固提高

  完成23页“练一练”第1题。

  将树叶平移或旋转,在格子纸上绘制你喜欢的图案。

  五、拓展迁移

  完成23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用“附页2”中图5提供的一只蝴蝶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设计一幅图案。在绘制之前,先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设计。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反思”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1)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1)一个圆柱体的罐头盒外面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什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体的'侧面积的?

  (2)要做一个圆柱底面油桶现在已经有了一块长25.12分米,宽5分米的铁皮,现在要给它配上合适的底和盖,需要边长几分米的正方形几块?做成的圆柱体的容积是多少?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除了题目中画图的摆的方法外有没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摆时纸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

  你有何收获?反思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与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观察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训练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同学想学、乐学、会学。

  4、对同学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并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口答:

  5+8=

  9+4=

  7+9=

  6+7=

  6+6=

  4+7=

  8+5=

  8+8=

  6+44=

  36-5=

  45+30=

  75-40=

  48-3=

  57+3=

  69-6=

  34+5=

  2、竖式计算:

  23+35=

  42+34=

  41+56=

  34+15=

  先让同学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过渡:有两个小朋友,课余时间喜欢集邮,请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加法问题,用算式解答

  2、研讨算法

  同学回答师板书:34+16=

  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怎么计算?让同学考虑指名回答。

  画小棒,竖式计算。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板书和课件出示小棒图和竖式

  3 4

  +1 6

  3、小结算法:

  相机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

  5、想想做做1

  三、巩固练习:

  1、五一节有没有出去玩?(课件出示照片)这里是哪里?(九滨广场)

  我们宜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有几张是杨老师去游玩时拍下来的照片。以后假期里到森林公园、宜园去领略一下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顺便拍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你们瞧,两个小朋友正在拍照了,这上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怎么解决?

  2、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来呵护,请看,一位游客正在扔垃圾呢!

  那两个小朋友正在浇花呢!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3、那些小朋友在干吗呢?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会提加法问题吗?怎么解决?

  (捡废电池)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6-13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7-04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7-06

[优]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0

小学数学教案【热】06-22

小学数学教案【精】06-25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7

【精】小学数学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