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主题的产生: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设有《超市》,里面仅仅有些水果、蔬菜、布娃娃,天长日久,幼儿对此失去了兴趣,《超市》变得冷冷清清。
今天,在谈话《我们的社区》活动中,幼儿说到了《超市》,话题顿时多了起来,王庚辰说“超市有好多好吃的”于小涵说“有很多玩具”等等,幼儿纷纷说起自己眼中的超市,逐渐超市的内容丰富起来,毕竟,超市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使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从他们感兴趣的超市入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共同讨论,制定《超市》这一主题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活动。
[教育目标]
1、认识《超市》,通过参观、谈话、动手操作、活动区游戏等多种形式来了解超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超市的作用。
2、通过制作、建构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3、幼儿学习初步的商品交易,理解商业活动中的一些规则。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参观、谈话,了解超市的作用,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对超市的认识。
2、学会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超市物品,掌握揉、团、捏、撕、剪、粘贴等一些基本技能,学习合作,体验分享的快乐。
3、学习购物的基本程序,尊重超市工作人员,遵守超市规定,体验购物的乐趣。
4、参观银行,运用数学活动经验,了解钱币的种类,会取、存钱。结合钱币,认识数字6、7,复习数字1—5。
5、知道乐曲的名称、音乐形象(活泼、欢快、慢的、悲伤的)和主要内容,对歌曲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
6、了解生活中的饮食卫生常识,增强健康意识。
7、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角色较准确的`唱出歌曲中的接唱与齐唱部分。并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协调表演的良好习惯。
[家长工作]
1、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给孩子一元钱,让他自由购物1、2种),明确所付钱款与价格的关系。
2、收集与超市有关的图片、海报等资料。
3、收集废旧食品包装盒、饮料瓶等,为幼儿游戏创设物质基础。
[活动名称]
认识《蔬菜》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根据蔬菜的食用部分、外形特征、吃法上来进行简单分类。
3、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4、知道蔬菜有各种营养,教育幼儿多吃蔬菜。
[活动准备]
1、事先带领幼儿去超市,熟悉一些蔬菜的名称。
2、在活动区《超市》里放西红柿、黄瓜、土豆、白菜、菜花、芹菜等常见蔬菜。
3、部分蔬菜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买菜
1、介绍蔬菜
师:今天,超市里进了好多的蔬菜,请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哪些蔬菜?(西红柿、白菜、菜花、土豆、芹菜、黄瓜等)
2、买菜
幼儿每人来买一种蔬菜。(注意纠正发音)
a)感知蔬菜,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1、幼儿观察感知蔬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师: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蔬菜是什么样的?与同伴讨论:蔬菜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进行蔬菜分类?
A、从蔬菜的外形上(细长、粗胖等方面分类)
B、从蔬菜的颜色上(绿色、白色、、黄色、紫色等方面分类)
C、从蔬菜的吃法上(生吃、炒、煮、凉拌等方面分类)
D、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根、茎、叶、花、果方面分类)
3、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蔬菜,它们都有漂亮的模样。,有的细长、有的矮胖、有的圆圆、有的方方、有的扁扁;颜色有红、黄、绿、紫等。这些蔬菜在颜色、味道、吃法上都不相同,有的吃根、有的吃茎、还有的吃花、果、叶,我们能按蔬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a)了解蔬菜的作用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蔬菜有什么作用?假如没有蔬菜会怎么样?
小结: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蔬菜,蔬菜含有我们身体中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爱吃蔬菜,不挑食,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壮。
[活动延伸]
1、学习有关蔬菜的儿歌。
2、组织幼儿画蔬菜、手工制作蔬菜。
3、把自制的蔬菜放到超市里,丰富游戏内容。
[活动名称]
手工《好吃的面食》
[活动目标]
i.用橡皮泥、旧报纸、皱纹纸来制作喜欢吃的饺子、包子、面条等面食。
ii.学习揉、搓、捏、压、团等基本技能,保持身体、桌面地上的清洁。
iii.幼儿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旧报纸、废旧宣传画、皱纹纸若干,泥工板、剪刀、浆糊、抹布、泥工工具、各种盘子等。
2、实物包子、饺子、面条、等,捏好的包子、饺子;包装好的面条。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食堂,观察炊事员食怎样制作面食的。
2、组织幼儿谈话:你最喜欢的面食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吃?炊事员是怎么制作面食的?
教师小结:面食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它里面有菜又有肉、味道很香;炊事员包饺子、包子时,要先调好肉馅,活好面,再开始包,最后,放到锅里蒸,我们就吃上了香香的包子。
3、出示范例,组织幼儿讨论制作过程
1.饺子皮、包子皮实怎么做出来的?
2.肉馅放到面皮的那一位置上?
3.怎样捏面皮?
4.捏饺子、包子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先将橡皮泥团圆、压平,再用圆柱形工具反复压成一个圆形,把肉馅放到面片的中心,再将面片对折后捏紧即成。在制作面皮时要注意面皮不要太薄,否则肉馅就会掉出来。
5、教师示范制作过程,(重点示范怎样捏皮)
6、幼儿动手制作,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制作面条或几名幼儿共同完成。如:有的压面皮、有的放肉馅、有的捏面皮。
7、在音乐声中,教师根据每组幼儿制作情况及合作情况,进行指导。
8、进行讲评活动。
9、活动延伸:
A、把制作好的面食送到超市里,丰富超市内容。
B、用皱纹纸、布、毛线绳等物品来制作面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
中班教案 篇2
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以下是“班阅读教案《大象的鼻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离奇惊险。
2.根据画面或情节发展进行猜想,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 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长什么样?(小朋友说的很完整,总结一下大象的特征。)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播课件第一页),故事中的大象和小朋友见过的大象有什么不同?
二、观察画面 大胆猜想
1、播放课件第一页
*师讲故事:嗯,很久很久以前,据说大象的鼻子都很短。那时,在原始森林里住着一头什么都爱问个究竟的小象,他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什么人都想问个究竟。(师: “问个究竟”是什么意思?听听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终于有一天,他的妈妈说:“要是你在那么烦人,有一只非常可怕的鳄鱼就要来了。”(师:听,下面就是小象问个究竟的时候了)小象问:“鳄鱼?鳄鱼是什么?鳄鱼在哪里?他吃什么?”(小象问了哪些问题?小象为什么问这些关于鳄鱼的问题?如果它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它就知道鳄鱼“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了。问个究竟就是问出结果、问出答案的意思。小象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一定要问出个结果,直到自己明白为止。)但是妈妈非常烦,说到:“怎么说呢。。。。。。你闭一会儿嘴巴!该睡午觉了”妈妈开始迷迷糊糊地睡午觉了。(图片)可小象怎么也睡不着,(图片)孩子们看看小象的样子,你能学一学吗?(哦,这么调皮的眼睛。)他在想什么呢?他想如果我问一问鳄鱼,他肯定会告诉我的。我去找一找鳄鱼吧!
2、播放课件第二页(上)
*师:小象正快步走着,遇到了小鸟。这头爱问个究竟的小象赶紧问:“小鸟姐姐,你好!我想问一问鳄鱼在哪里呀?”小鸟说:“让我想一想。对了,你去波波呵看看吧。”
4、播放课件第二页(下)
*师:于是,小象去了波波河。在河边,他遇到了蟒蛇。小象会问蟒蛇大叔什么问题呢?(提示孩子先说礼貌用语:“蟒蛇大叔,你好!我想问问。。。。。。”)爱问个究竟的小象赶紧问:“蟒蛇大叔你好!我想问问鳄鱼吃什么。”孩子们,你猜对了吗?蟒蛇说:“那家伙很危险,赶紧回去吧!”蟒蛇大叔是怎么回答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可是小象又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还没有见过鳄鱼呢。”
5、播放课件第三页
*师:就在这时,谁来了?就在这时,等着大眼珠的鳄鱼来了,猜猜鳄鱼看到小象他想干什呢?他又会对爱问个究竟的小象说什么呢?“小象,我就是鳄鱼。过来吧!我告诉你鳄鱼吃什么。”你猜猜小象会怎样做呢?再看看蟒蛇大叔的的样子。蟒蛇大叔这样的动作说明他此时此刻怎样的心情呢?
小象来到鳄鱼旁边,看看小象和鳄鱼的表情是怎样的?小象为什么高兴?鳄鱼为什么高兴?小象说:“哇,见到你我太高兴了”,再看看蟒蛇大叔的样子。(师幼模拟一下,刚刚是这样的,现在是这样的)请你猜猜鳄鱼和小象之间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
6、播放课件第四页
(上图)*师:发生了什么事?鳄鱼说:“我吃的是这些东西。”鳄鱼用力拽小象的鼻子。看看小象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现在小象心情是什么样的?(惊慌、害怕、着急)再看看蟒蛇大叔想干什么?如果他不救小象,小象会怎样?蟒蛇大叔会想什么办法救小象?蟒蛇大叔看到后,赶紧过来救小象。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你会被吃掉的。他一边说一边咬住小象的.尾巴。
(中图)小朋友们猜对了,(鼓励鼓励自己吧)
嘿呦!嘿呦!嘿呦!嘿呦!这是什么声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都在用力拉拽呢?(闭着眼睛,蟒蛇大叔的身体在颤抖,尾巴勾住大树)请孩子表演。
(下图)哼哧!哼哧!这又是什声音呢?小象能得救吗?森林里又发生了那些事情?请小朋友书中自己寻找答案。
7、播放课件第五页
*师:小象得救了吗?谁救了小象?可是小象的鼻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蟒蛇的帮助下,鳄鱼终于松开了小象的鼻子。可是小象被拽长的鼻子再也不能复原了。(复原是什么意思?)
8、播放课件第六页
*师:(第六页第一幅图)哪个是“爱问个究竟”的小象?你从哪看出来是这只小象的?他在干什么?可是其它的象却吃不到。(第六页第二幅图)谁能说说这两只小象分别在干什么?“爱问个究竟”的小象站着就能轻松的喝到小河里的水,可是其它的象却不能。(第六页第三幅图)飞来一只蚊子,爱问个究竟的小象可以怎么赶走它?可是其它的象却不能。
9、播放课件第七页
*师:你猜猜其他的象喜欢小象的长鼻子吗?为什么他们喜欢小象的长鼻子呢?其他的象很羡慕:“哈,哈,你的鼻子真好啊!怎么变长的?快点儿告诉我们。”小象的伙伴们听说后排着队到波波河来了。他们大声喊:“鳄鱼先生,拜托你把我们的鼻子拉长一些吧!”(现在小朋友就是鳄鱼先生,我们一起帮忙将小象的鼻子拉长吧!拉长的时候会发出哼哧!哼哧!的声音)从那以后,大象的鼻子就都变长了。
*师:故事好听吗?你猜猜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呢?
三、播放课件 完整欣赏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听完后)小象最爱干什么?(问个为什么,问个究竟)小朋友遇到不明白的事情爱想爱问是件很棒的事情,但不要被危险的事情伤害自己,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好了孩子们,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记在心里,还要将给你喜欢的人听,好吗?再见!
中班教案 篇3
课前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和纸相关的经验,从报纸、图书到纸巾、纸盒、各种包装纸。纸不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好玩的纸”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带领幼儿与各种各样的纸展开一系列互动,让幼儿在探索纸的不同玩法中感受纸的奇妙,享受游戏的快乐。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小纸船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我利用孩子们这一兴趣进行导入,引导孩子们观察三种小船的吸水性不同,沉浮的快慢也不同,让孩子们学会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试验的同时也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美工区进行过用不同的纸折小船活动。
2、写毛笔字用的宣纸、蜡光纸、皱纹纸及其折好的小船若干。
3、活动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纸的质地手感的不同。
二、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的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猜测三种纸船下沉的速度。
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的快?
2、指导幼儿将自己预想的结果用图形或数字在记录表中表示出来。
3、幼儿记录猜测结果并互相交流。
三、实验验证
1、指导幼儿分组活动,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纸船下沉的速度。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在记录表中记录出来。
3、展示幼儿实验记录结果(皱纹纸船最快,宣纸比较快,蜡光纸最慢)
四、继续探索、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幼儿探究: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会不一样?
2、教师做演示实验:将同样大小的三种纸揉成纸团,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水的三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纸的吸速度并于纸船实验结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五、活动延伸: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食堂阿姨每天的工作,知道食堂阿姨工作的辛苦。
2.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交流、回答。
3.萌发感谢食堂阿姨,尊重阿姨劳动成果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食堂阿姨工作时的照片。(清早买菜、淘米、切菜、拣菜、炒菜、盛饭菜)食堂阿姨补充介绍工作的照片。(制定菜谱、洗锅子、包馄饨、搞卫生、烹饪比赛、得奖情况)
2.请一位食堂助教人员。
活动过程:
(一)介绍食堂阿姨。
1.回忆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菜肴,引出食堂阿姨。
(评析:年幼的孩子对吃是非常感兴趣的,幼儿园里的美味佳肴确实让孩子垂涎三尺,孩子们各个想表达自己喜欢吃的佳肴,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佳肴的制作师傅——食堂阿姨。)
2.认识食堂阿姨。
教师:平时我们很少看见食堂阿姨,他们是我们的幕后英雄,今天老师很有幸请来了食堂里的一位吴阿姨,我们用掌声把吴阿姨请出来。小朋友一起说:“吴阿姨好!”
教师:看看吴阿姨的打扮。
幼儿:头上戴了白帽子。
幼儿:胸前围了白围裙。
幼儿:穿了白衣服。
幼儿:脚上还穿了“套鞋”。
教师:吴阿姨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谁来问问吴阿姨?
吴阿姨回答:我的这一身打扮是我的工作装,戴个帽子可以预防灰尘、头发掉到饭菜里,我的皮围裙可以防水弄潮里面的衣服,脚上穿套鞋是因为我们食堂里很潮湿,有很多水蒸气,穿上它,可以防滑。
教师小结:食堂阿姨穿上工作服又干净又精神。
(评析: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为什么食堂阿姨要穿工作服,了解不多,通过食堂阿姨的简单介绍,很快让孩子明白食堂阿姨穿工作服的重要性,可谓让孩子增长了知识。)
(二)介绍食堂阿姨的工作
1.幼儿猜测食堂阿姨的工作。
2.看食堂阿姨工作的照片,了解食堂工作。
A.买菜:
教师:这是什么时候呀,天怎么黑乎乎的?食堂阿姨手里拿了什么?(大箩筐)你们猜阿姨到哪里去?
幼儿:上街买菜。
吴阿姨回答:小朋友说对了,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小朋友还在睡觉呢,我们就要去买菜,去晚了,回来就来不及烧菜,所以一定要去的早。
(评析:在买菜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孩子了解买菜要起得早,通过照片,让孩子发现天还不是很亮,可食堂阿姨却已经拿着箩筐上街买菜了。)
B.淘米。
教师:你们知道每天食堂阿姨要烧多少人吃的饭?谁会礼貌地问吴阿姨?
阿姨介绍:每天我们要烧580个人吃的饭,一定要淘很多米,少了会不够吃的。
(评析:在淘米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孩子了解食堂阿姨要烧很多人吃的饭,而家里只有3到5人吃饭,通过比较,让孩子发现幼儿园吃饭人数之多。)
C.拣菜。
教师:看!阿姨们在干什么?
幼儿:剥笋。
教师:买来的菜有壳的要剥干净。
幼儿:刨黄瓜皮。
幼儿:削胡萝卜皮。
教师:有皮的要削掉或者刨掉。
幼儿:把烂的扔掉。
教师:哦,有烂的、枯黄的、不能吃的要扔掉,看来拣菜要专心、要仔细。是吗?吴阿姨。
阿姨:是的。
(评析:这个过程看似很轻松,就象小朋友和老师、阿姨三者一起在拉家长,事实上老师也很有目的性的,在让孩子看照片说说拣菜的过程后,老师再补充、小结拣菜的过程,并与阿姨互动,使得教育不留痕迹。)
D.洗菜。
教师:菜拣干净了,阿姨们要干什么了?猜猜看。
教师:洗菜的活你觉得轻松吗?相互讨论,说出你的理由。
幼儿:不轻松,菜很多,要洗很长时间,就很累。
幼儿:很轻松,只要用水冲冲就好了。
幼儿:那时不负责任,菜里面要洗布干净的。
幼儿:很累,洗菜洗的时间长了,手上的皮肤会很毛糙。
幼儿:不轻松,洗菜要看仔细,不仔细,小虫子也会在菜里。
教师:我们请女小朋友一起问吴阿姨,洗菜轻松吗?
阿姨:洗菜要花很多时间,菜里有虫子、有泥土,一定要看仔细,仔细洗,否则菜洗不干净,在冬天,我们的手长时间浸在水里,冰冷的水一直冷到我们的心里,就象针刺一样难受,我们的手都生了冻疮,我的手还得了关节炎,关节炎发的时候,手痛的抬不起来呢。
(评析:这个环节,用讨论说说的方式,让孩子评价自己对洗菜这份活的看法,一方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另一方面让孩子有了思维的碰撞,有的说轻松,有的说不轻松,他们都持有各自的理由,最后又通过食堂阿姨的述说,孩子明白了洗菜不轻松的道理,看到食堂阿姨长满冻疮的手,孩子真的`感觉到了食堂阿姨洗菜的辛苦。)
E.切菜。
教师:菜洗玩了,阿姨们又要干什么了?他们是怎么切菜的?一起学一学,切菜的时候,一不小心会怎么样?
幼儿:切在手上。
教师:食堂阿姨每天要切很多菜,他们有没有割破手呢?我们男小朋友一起问问吴阿姨。
阿姨:阿姨在切菜的时候,割破过手,还留了很多血,很疼很疼,我们食堂里的大菜刀很锋利,切菜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仔细,不能东张西望,如果切菜不专注,刀可不长眼睛,大菜刀会毫不留情地切到手指上。
教师:那吴阿姨,你切菜一定要小心点。我们一起提醒吴阿姨,你切菜要小心点。
阿姨:谢谢小朋友关心。
教师:我们小朋友平时课不要随便玩锋利的刀具,很危险的。
(评析:分角色让孩子向阿姨发问,满足了孩子发问的欲望,给了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得能力弱的孩子也参与了进来。通过阿姨介绍切菜的危险,教师引导孩子们提醒阿姨切菜要小心,从细小的事情中,让孩子懂得要学会关心别人。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儿生活中不要玩危险的刀具。)
F.炒菜。
教师:菜切好了,要干嘛了?你们看见过妈妈烧菜吗?一起学一学。
教师:看看食堂阿姨烧菜的动作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学学,妈妈的动作怎么和食堂阿姨的不一样呢?
幼儿:阿姨要用力。
幼儿:阿姨炒很多菜,一定要用力。
教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幼儿:锅子大,要用力。
幼儿:阿姨用的铲刀很大。
出示食堂阿姨的炒菜工具:大铲刀,和家庭用的小铲刀,进行比较。
教师:食堂阿姨用的大铲刀,拿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拿一拿?比较一下妈妈用的小铲刀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幼儿:大铲刀很重,拿也拿不动。妈妈炒菜用的小铲刀很轻。
教师:阿姨拿着这么大的大铲刀,炒一大锅菜,是什么感受呢?
阿姨:拿着这么大的大铲刀炒菜确实很累,只要拿一会,就会手酸,炒菜要花很多的力气,夏天,我们食堂里不能有空调,炒菜就更热了,人好像在蒸箱里、汗就象下雨一样。
教师:哦,汗如雨下。
吴阿姨:是的。经常炒菜,我们的手和肩又酸又痛,我还得了肩周炎呢,有时手痛的抬也抬不起来,只好贴一些膏药止痛。
教师:哦,真的很辛苦!
(评析:通过让孩子比较食堂炒菜工具与家庭炒菜工具的不同,孩子们通过眼睛就感觉到了食堂炒菜工具的重、大,需要花很多的力气。在这个环节中,通过阿姨的介绍,让孩子明白食堂炒菜在夏天是非常热的。在与阿姨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丰富孩子词语,如“汗如雨下”。)
F.盛菜、盛饭。
教师:看!香喷喷饭、热腾腾的菜烧好了,阿姨把烧好的菜盛在哪里了?把菜分放在一个个的菜盒里,发到每个班级,又把饭盛在哪里?也发到每个班级里,让小朋友吃。
3.食堂人员介绍自己的工作。
教师:那食堂阿姨是不是烧完饭菜就可以轻松了呢,我们一起问问吴阿姨,还要做别的事情吗?
阿姨(结合照片):每周我们要和施医生一起研究、制定有营养的菜谱,并且公布在墙上,让爸爸妈妈看看。中午我们要洗饭盒、菜盒、消毒毛巾,下午我们会包馄饨、做春卷、做馒头等等,下班前我们要把食堂打扫的干干净净,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平时我们还要进行烹饪比赛,看这是我们烧的色香味俱全的菜,我们还得奖了呢,由于我们的工作很认真,我们的食堂还评到了A级食堂。就是这个奖牌。
教师:真厉害!我们用掌声一起表扬食堂阿姨,一起说:食堂阿姨你真棒!你们辛苦了!
教师:如果没有食堂阿姨的工作,我们会怎么样呢?
幼儿:会饿。
幼儿:在幼儿园就不能吃饭,只好回家吃。
教师:会很不方便,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工作。食堂阿姨的工作虽然很辛苦,却是非常重要光荣的工作岗位,阿姨们会做很多开口的饭菜和点心,非常能干,他们会给我们大家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情,你们长大后想不想去食堂工作?
(评析:通过活动的介绍,孩子们了解到了食堂阿姨的工作很辛苦,这种了解是否会给孩子将来的择业带来负面影响,让孩子觉得这份工作不好?于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孩子设想,如果没有食堂阿姨会怎么样?让孩子明白食堂阿姨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光荣的,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同时通过阿姨的介绍,让孩子明白食堂阿姨是很能干的,不但会烧各种美味佳肴,还有很多荣誉,让孩子们从小对食堂阿姨产生崇敬之情,长大了也愿意参与食堂工作。)
(三)感谢食堂阿姨。
1.你想怎样感谢食堂阿姨?
教师:食堂阿姨每天为小朋友做开口的饭菜,那你们想怎样感谢他们呢?
幼儿:送礼物给她们。
幼儿:给他们奖大红花。
幼儿:说谢谢。
幼儿:帮阿姨按摩。
教师:那请两个小朋友来给阿姨按摩,其他小朋友在下面相互按摩。
教师:食堂里的阿姨,最喜欢我们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来感谢他们呢,我们让吴阿姨来说一说吧!
吴阿姨:每天我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小朋友把我们烧的有营养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节约粮食,不挑食,蔬菜荤菜都爱吃,你们能做到吗?下次我还要到你们班级里来看呢。
(评析:孩子感谢食堂阿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孩子说到要给阿姨按摩时,教师自然地让孩子给阿姨按摩按摩,其余的孩子相互按摩,减少了等待时间。食堂阿姨自己介绍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可以让孩子们知道食堂阿姨最喜欢小朋友的感谢方式就是吃完阿姨烧点饭菜,节约粮食。)
2.创编儿歌,感谢食堂阿姨。
教师:老师为了感谢食堂阿姨还编了一首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听吗?
幼儿:好听。
教师:我们一起来朗诵,把这首儿歌送给吴阿姨。一起问问吴阿姨,喜欢我们的儿歌吗?
阿姨:喜欢,谢谢小朋友。
教师:那中午我们散步的时候,把这首儿歌送给食堂里的每一位阿姨,感谢他们为我们辛苦地劳动。其实家里的爸爸妈妈每天也给我们烧饭烧菜很辛苦,那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今天回去,请你想一想,做一做,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分享好吗?
(评析:用儿歌的形式总结食堂阿姨的工作,再一次点题,总结食堂阿姨的工作,让孩子把儿歌送给阿姨,回家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感恩,萌发尊重劳动成果的感情。)
活动延伸:
1.日常活动:把儿歌送给食堂里的每一位阿姨,感谢他们为我们辛苦地劳动。
2.家园活动: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附:儿歌《阿姨,您辛苦了》
食堂阿姨真辛苦,清晨起来去买菜,
买来蔬菜和荤菜,洗洗切切上锅台。
大铲刀,手中拿,烧出可口饭和菜,
小朋友,不挑食,饭菜吃得香又香。
我们都要谢谢你。谢谢你。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礼貌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愉快的感受。
2、 知道说话时要清楚、和气,还要看着别人的眼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教师自备)
活动过程:
一、 帮助生气的波波。
1、老师:这个小朋友啊叫波波,你们来看看,波波的表情怎么样啊?
2、老师:对了,波波很生气,那他为什么那么生气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听听看波波为什么那么生气。
3、讲述故事第一~五段。
4、老师:波波为什么生气啊?(姐姐不借他水彩笔,哥哥不带他出去玩,奶奶不给他吃面包)5、老师:那波波坐到老爷爷身边的时候,是用什么口气对老爷爷说话的呢?
6、老师:波波对老爷爷是那样说话的,他问姐姐借水彩笔时会怎样说话呢?
7、老师:波波说话没礼貌,所以大家喜不喜欢他呀?
那我们怎么来帮助波波呢?
8、老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爷爷是用什么方法来帮波波的'。
二、 老爷爷的魔语。
1、 讲述故事第六段~结尾。
2、 老师:老爷爷是怎么帮波波的啊?老爷爷教给波波一句什么话?
3、 老师:这句有魔法的话要怎样说呢?
4、 老师:这句魔语管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 我们也有自己的"魔语"。
1、老师:你们觉得这个魔语灵不灵啊?为什么呀?
2、老师:我们在来一起听一听波波的故事,《魔语》。
3、老师:波波啊学会了老爷爷教给他得魔语,那我们小朋友会说有魔法的话吗?你是怎样说的呢?
4、老师:当你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感觉怎样呀?所以啊,我们说话的时候要礼貌,可以用到像"请"、"谢谢"、"你好"等等礼貌用语,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流,才愿意帮助你,对不对呀?
四、活动结束,送给小朋友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中班教案 篇6
健康:
1、学习看交通安全标志,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2、知道乘车规则,在成人指导下安全乘车
3、发展走、跑、跳、钻等动作的协调性
语言: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认识的交通工具和乘坐交通工具的经验。
2、大胆介绍不同交通工具的特征与用途
3、喜欢和同伴谈论乘车旅游的`趣事。
4、尝试创造简短的故事、儿歌。
社会:
1、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交通工具玩具。
2、了解乘坐交通工具应注意的安全守则。
3、懂得礼让,文明乘坐各种交通工具。
4、喜欢参与集体游戏和创作。
科学:
1、尝试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统计。
2、增进对10以内数的理解。
3、了解各种交通工具停放的地方。
4、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5、学习比较不同交通工具行驶速度的快与慢。
艺术:
1、尝试运用绘画、手工制作、泥塑等手段表现交通工具的外形特征。
2、喜欢欣赏交通工具的造型美。
3、运用音乐、舞蹈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司机、空乘、海员等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马国洪小朋友经常因牙痛而影像来园,部分的孩子开始换牙,孩子对这些现象还很好奇。幼儿期是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为了能使孩子更好的保护好牙齿,于是为什么保护牙齿这一活动便产生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牙病菌是怎样产生的,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注意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
2、牙刷
3、联系牙科医生(家长)请她来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讨论为什么会牙痛。
观看课件,讨论圆圆为什么会牙痛?
牙齿上的黑洞洞是怎么来的?
牙齿上的黑洞洞是怎么来的?
不刷牙谁最高兴?(幼儿讨论)
----------(播放课件)学习词:牙病菌。
幼儿互相观察对方的牙齿
大家互相看看:你的牙齿有没有牙病菌呢?
----------幼:没有,有
要是你的牙齿上也有了牙病菌,你会怎么做?
-----------幼:天天刷牙、找牙科医生看看、不吃甜食、、、、、、、
5、现在请牙科医生彤彤的妈妈来给我们讲讲怎样才能有一副洁白健康的牙齿。大家欢迎(集体鼓掌)
牙科医生的讲解
介绍牙齿,尖牙、磨牙
出示烂牙,介绍为什么牙齿会烂。有了烂牙该怎么办?介绍怎么保护自己的牙齿。
有人换牙了,你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吗?(看课件不能舔牙床)
你是怎么保护好自己的牙齿的?
教幼儿正确的刷牙的方法。教师小结:看课件(巩固保护牙齿的方法)
大家一起刷刷牙
医生阿姨是怎么教我们刷牙的啊?请幼儿上来表演师分给幼儿每人一把
牙刷。幼儿表演动作后,师带领幼儿边念刷牙歌边学习该幼儿做刷牙的动作。
〈刷牙歌〉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小牙刷手中拿,天天都要把牙刷;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里里外外都刷净,
保护牙齿人人夸呀人人夸。
我们大家现在到盥洗室去试试新学的刷牙方法吧!一边做动作,一边出活动室。(播放音乐刷牙歌)
活动反思:本节活动抓住了幼儿日常生活当中的健康问题,用课件小故事讲解的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课前的'知识准备让幼儿学会儿歌,运用儿歌内容创编成歌曲,让幼儿能较快的学唱歌曲,也通过课件介绍牙齿的基本结构,让幼儿能初步的了解乳牙和恒牙的不同,并运用教具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很快的学会了儿歌,并在卫生习惯上有一个健康的认识。教育的延续性是本节教育活动真正的价值所在。让孩子健康地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良好愿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蛀牙的危害,以及几种预防蛀牙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由于许多幼儿都有保护牙齿的常识,所以本次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纪律也很好,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组成,知道9有8种分合法。
2、感受和体验9的组成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分合法列加减法。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画有圆点的购物劵若干、水果、布置好的水果店。
【活动流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法。游戏:开火车。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点开。老师出示算数卡,说:请你猜一猜。幼:1+7=8你的火车8点开。游戏由慢到快。
二、学习9的组成;
(1)分给幼儿购物劵,让幼儿共同认识购物劵上的圆点,告诉幼儿一个圆点代表1圆钱。
(2)水果店里的水果每一种都是9圆钱小朋友想一想,你手中的哪两张合起来是9。
(3)请幼儿到水果店买水果,一幼儿当营业员。一定看好,小朋友是不是付的9元钱请幼儿说一说,我用哪两张购物劵买的水果……买的'越多越好,然后让幼儿进行记录。
三、师幼共同讨论9有8种分合法。师:有这么多的分合法,我们来顺序一下,整理9的分合法,让幼儿读一读。
四、引导幼儿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减法。
1、教师:9能分成1和8,1和8合起来是9.合起来是什么意思?谁能根据这个分合法列出一道加法式子。
2、引导幼儿理解交换规律,感受两个加数交换,得数不变。
五、让幼儿根据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活动反思】
活动时以游戏方法复习8的加减法幼儿学习兴趣高。进一步理解巩固进行第二个环节。学习9的组成时,用购物劵买水果,让幼儿进行购买水果。来掌握9的组成,并进行记录。然行讨论、整理,最后引导幼儿根据9的分合法进行设计提问,并请幼儿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课后小结】
本次活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掌握39的组成,并能根据分合法进行运算,感知互认、互换的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模拟水果店的导入,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数字的加减。
整个活动中,教师得到了幼儿的积极配合,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幼儿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参加教学活动,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中班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它采用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
并让幼儿按故事角色表演,从中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欺负弱小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中角色对话。
2 、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
3 、初步培养幼儿讲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头饰若干。。
过程:
一、进入主题。(音乐响起),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图。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 、问:谁在小树林里?干什么?讨论后总结: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学习词“高高兴兴”)。
2 、插入老虎。哎呀!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小兔子们怎么办?总结: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
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学习词“窜”)。
3 、它们逃到了河边,怎么办?谁会来救它们呢?(练习喊声“救命呀!救命呀!”)
4 、出示大象。大象怎样才能救它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小结:大象听到兔子的叫声连忙跑过来说:“快!快从我身上跑过去。”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 、扩散性谈话。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
三、教师演示教具,幼儿完整讲述一遍。编故事题目。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五、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06-12
中班音乐教案06-12
中班常规教案06-20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5-17
中班音乐教案(精华)07-09
【热门】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热门】06-15
【热】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精】06-15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