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23-07-13 11:00: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

  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

  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习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子”这种语言艺术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板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领略四季朝暮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自己编创对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对子,也叫对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将一些自然现象融入到对子中,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能让我们认识更多新的生字朋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边音“凉、李”,翘舌音“暑、晨、朝”。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圆、李、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寒、暑”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夕、古”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禾苗青青,长在上边,太阳红红,落下山头。(谜底:香)

  形近字对比示例:

  古-舌(舌头)-吉(吉祥)

  细-田(农田)-抽(抽查)

  夕-多(多少)-歹(好歹)

  凉-京(京剧)-谅(原谅)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古”上宽下窄,横要写得长些,稳住全字重心,竖稍往左倾斜,“口”略扁窄。

  “凉”两点水起笔一点略低于右边,“京”下部竖钩略短,两点左右呼应。

  “细”左边的绞丝旁起笔稍高,注意两个撇折的角度不同;“田”起笔低于左边,字形略窄。

  “夕”整个字体呈向左下倾斜的态势,首笔竖撇略短,横撇要写得横短、撇长;末点起笔于首撇尾部,止笔于长撇中段。

  易错提示:

  “凉”左边是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右下部是竖钩加两点,不要写成竖和撇捺。

  “李”下部是“子”,不要写成“于”或“予”。

  “香”上部是“禾”,不要少写一横撇;下部是“日”,不要写成“目”或“田”。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禾字头的字:香(花香)-秀(优秀)-季(四季)-委(委屈)

  带木字头的字:李(李花)-杏(杏仁)-杰(杰出)-查(检查)

  (4)多音字。

  和

  hé:和平和风细雨

  hè:和诗一唱一和

  朝

  zhāo:朝阳朝气蓬勃

  cháo:朝代热火朝天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点拨。

  朗读指导:“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2.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共有几小节?每小节有什么特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共有三小节,每节两句,每句尾字押ɑng韵(“方、凉、霜、阳、杨、香”),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四季、朝暮的变化。

  教师点拨:

  对子的特点:

  (1)字数相等;

  (2)节奏一致;

  (3)词性相对;

  (4)结构相同;

  (5)平仄合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对子具有哪些特点呢?课下同学间可以交流一下,然后把大家发现的特点总结起来。还可以通过书籍或互联网查找一些对子,积累起来,互相交换着读一读,感受对子的结构美和韵律美。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3

  教学目标: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会认“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凉”“夕”“细”“语”四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激发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对韵歌》导入

  1、理解“对”字

  教师出示上学期所学课文《对韵歌》,同学们拍手诵读。

  师:这是一首“对韵歌”,这里的“对”是什么意思?(相对,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都能用上“对”,如“黑对白”、柳绿对桃红)

  2、师介绍中华特色文化——对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对今》这篇课文里就有许多对子,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

  2、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3、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大声朗读,圈画出“二线格”的生字。

  (2)对于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自己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或同桌。

  (3)全班齐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

  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本课“二线格”的生字

  (1)读准字音:

  a、全班齐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

  b、学生提醒要注意的读音。

  (2)识记字形

  学生采用“加一加”“编故事”“猜谜语”等方式识记字形。

  (3)“桃花朵朵开”游戏巩固生字。

  (4)把生字送回词语朗读、去拼音朗读词语

  5、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教师用图片依次引出“夕”“凉”“细”“语”四个字

  1、请学生分别说出四个字的结构。

  2、找出压线笔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教师再次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部分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7、修改。

  8、为生字组词。

  四、课堂小结。

【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古对今教学反思01-29

《古对今》教学反思04-04

古对今教学反思01-13

古对今教学反思9篇03-27

古对今教学反思14篇01-30

《古对今》教学反思9篇07-04

一年级古对今教学反思01-29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案06-02

第一课时《荷叶圆圆》说课稿06-19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