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16 11:12:3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合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合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俺”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研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同学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根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俺”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身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同学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俺”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俺”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俺”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同学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同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俺”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通过“我”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构想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大,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具体词句的理解、朗读体会文章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

  2、教师简介钱塘潮。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导入: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3、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2、学生自由读这段,用“ ”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

  (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

  (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

  (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

  (5)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6)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写字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家乡,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谈话: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吗?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 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3 学生再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并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4 小组合作,组长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

  5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6 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7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四、

  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宽大 鱼虾 小脚 捡贝壳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认读词语:

  宽阔 鱼虾 大脚 贝壳 原来 奔跑 秘密 一匹 城市 高楼

  2 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课文

  1 回忆前几段的学习方法。

  2 学生在四、五、六自然段中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3 汇报自学情况:

  (1)抢认生字:奔、原、密、匹、市、楼

  (2)解说图画。

  (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4 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三、看图,指导背诵。

  1 看图提示背诵。

  2 看文听老师朗读。

  3 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了解字的特点。

  2.识字、写字。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轮红日”图,提问: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字吗?

  板书:日

  2.同样方法 月

  3.将“日”、“月”合在一块,组成一个新字。板书 明

  请同学们认读,思考“明”是什么意思?

  因为“日”和“月”都佷亮,所以它的意思为:明亮的意思。

  二、举一反三,自学生字。

  1.出示“竹”和“毛”的图片,教学 “笔 ”。

  2.解释“笔”:古代书写的`笔只有毛笔,在一根竹竿的前端装上几根毛,则为笔。

  3.学生自学其它的字。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小”和“土” 组成“ 尘” 注意“小”不带钩。

  “田”和“力” 组成“男”

  5.出示图片,教学“拿”,猜字,分析用手掌在东西是合拢。

  6.出示图片,教学“歪” 猜字,分析东西放得不正。

  7.出示图片,教学“岩” 猜字,分析山里面的石头。

  8.出示图片,教学“旱” 猜字,分析太阳把地里的水晒干了。

  三、用“对口令”的方式巩固识字。

  例 教师说:日 月 学生说:明

  四、作业:

  连一连

  合 田 日 不 小 木 一

  力 手 正 土 干 火 木

  ( ) ( ) ( ) ( ) ( ) ( )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用“对口令”说出所学的汉字。

  出示词卡,指名读词。

  二、扩词造句,拓展认识

  1.用生字扩词或造句。

  尘 灰尘 尘土

  尖 尖端 刀尖 尖兵

  男 男人 男子 男孩 男生

  拿 拿来 拿去 拿好

  歪 歪斜 歪倒 歪风

  岩 岩石 岩层 花岗岩

  笔 毛笔 铅笔 钢笔 圆珠笔

  旱 干旱 旱灾 旱涝

  三、自由组合,说有趣味的汉字。

  歪 闯 天 们 朋 妈 爸……

  四、指导写字。

  重点字: 拿 注意间架、结构、重心。

  五、作业:

  连一连,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再写下来。

  一 日 月 小 田

  月 大 十 力 大

  ( ) ( ) ( ) ( ) ( )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4、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重难点:

  识字,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春天的花园,春天来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二)我会认

  1、出示: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丁――灯 鸟――鸣 底――低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

  4、出示:平――评(评论) 方――访(访问) 齐――挤(挤满) 油――邮(邮局) 桥――轿(轿车) 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一认这生字,看看哪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三)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2、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3、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过渡:(出示春景图)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一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二)我会写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3、教师范写“春”字。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三)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6、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朗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1)出示图,谈话导入。

  (2)学生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3)指名说、背。

  (4)说说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1)出示图,谈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1)谈话: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2)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厅”和“剪贴组”。

  (3)明确要求。

  (4)各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

  (三)总结

  1、教师谈话: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2、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2、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成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6)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7、8)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出示: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结合观众们的表现,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1)齐读。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五、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板书设计:

  19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 紧张、丧失勇气 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