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汇总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主题:做人的根本——诚信
形式:班干部主持、讨论、发言
时间:xx年4月26日
地点:高二(4)班教室
活动目的:
为了是同学们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经过学生老师的磋商,决定对同学们进行现代中学生普遍缺乏的诚信品质的教育与调查,让同学门了解什么是诚信,怎样才能做到诚信。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活动过程:
1.主持人班长先告诉同学们成材的基本根基为“诚信道德”。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2.主持人请同学们说说当前“诚信”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有的同学说:“!”有的同学说:“在家长、老师、同学们面前说谎!”有的同学说:“商家们用不正当手段骗取顾客们!”还有的同学说:“表里不一!”又有的同学说??)
3.让同学们踊跃发言,点评自身与他人,并提出如何改正自身,完善他人的方法。
4.一个同学是这样说的--记得小学时,在班上,我的成绩一直是不错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天才也有犯难的时候”,在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中,我失利了,人仰马翻!我很伤心。也很害怕,因为我在父母眼里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我怎能破坏自己的好形象呢?于是,我自己模仿父母的'笔迹,在考卷上签名,最后,父母和老师都没有发现。但至今,我的良心仍然过意不去??今天,我站在这里告诉大家这件事,是想发泄一下多年的不快,也想敬告所有曾经和我一样犯过错的同学!学习的好与坏是一回事,品德才是最重要的!试问--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具有高尚的品的?!??)
5.主持人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关于诚信道德的小品。(多为发生在周边的小事)
6.展开一场辩论会,各组同 学为辩论双方,主题为“该不该说善意的谎言”~正方观点为:该说善意的谎言;反方观点为:不该说善意的谎言。先由各方辩手阐述各方观点,再进行自由辩论。同学们辩论得很踊跃,大家各抒己见,例如:正方认为善意的谎言对对方有益, 就该说善意的谎言;反方认为要作到诚实守信就不 该说谎言;正方还认为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时,如果善意的谎言能给予他莫大的鼓舞, 就该说善意的谎言;反方又认为当事情已成过往云烟时,他明白了这是一个谎言,他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认为自己被欺骗了。
7.班长总结:“诚信”是为人处事之本、是“为人之德”的核心,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诚信”的基本内涵包含着“诚”和“信”两个方面。“诚”是信用、信任,合起来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同学们,就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诚信跟随我们,陪伴我们吧!
紧接着分发一份调查表用以了解同学们的诚信程度。调查内容如下:道德与诚信调查表
一、选择题
1. 拾到他人钱包,你会( )
a.据为己有
b.找到失主,交还钱包
c.交还钱包,索要报酬
2.假如爸爸妈妈拒不赡养爷爷奶奶,你会( )
a.视而不见
b.心里不满,无可奈何
c.说服爸妈,改变态度
3.假如你是推销员,明知你推销的商品有缺陷,你应对顾客( ) a.讲清商品的真实情况
b.只讲优点,不讲缺陷
c.什么也不说,由顾客自己决定
二、请在符合自身情况的表格中打“√”
从未出现 偶尔出现 经常出现 抄袭作业 言而无信
效果反馈:
通过对同学们进行现代中学生普遍缺乏的诚信品质的教育与调查,让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诚信,怎样才能做到诚信。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操作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蛋糕、各种几何图形、四等分图片。
>2、学具:没组放有小蛋糕、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熊分蛋糕,引起幼儿学习 四等分的兴趣。
师:小熊要把蛋糕分乘一样大的四部分,该怎样分呢?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等分
请幼儿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教师小结使幼儿明白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叫四等分。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二)图形等分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几何图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四等分呢?”引导幼儿把几何图形四等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
3、教师总结几何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对四等分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 (三)比较大小
师: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谁大谁小?
启发幼儿观察比较等分前后图形大小的变化。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四)判断游戏
教师出示等分、不等分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观察是不是四等分,为什么?
>在判断游戏中巩固幼儿对四等分的认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等分后的图形再四等分呢?
本次活动在等分游戏中结束。学习四等分
《四等分》课后反思:
《四等分》这节活动课是接着《二等分》而设计的,孩子们在对二等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提出四等分,他们就迅速的.回答出来:将一样东西平均分给四个(份)就是四等分。对于他们的这样回答我非常满意,这也就自然的导入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将一个正方形四等分呢?孩子们都互相讨论着,最后由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来将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画下来。
结果孩子们又画出了两种方法:对边和对角分。后面的圆形和长方形也就自然的有了方法四等分了。
可是到了将三角形四等分的时候,小朋友就有点不清楚了。小朋友们还是将其对边分,经过我们大家的实验发现是不对的,待我告诉他们正确的分法后,他们也都还是一知半解的。因为这也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上幼儿大概能理解意思我就没有再继续讲解了。只要幼儿明白了四等分的定义和会将简单的物体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四等分就可以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辨别乐曲中的高低音,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示大吊车的吊起与降落。
2、体验大吊车音乐游戏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PPT、砖头、箩筐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大吊车——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看什么车开来了?我们都来做大吊车司机吧!
2、幼儿集体唱歌曲大吊车。
3、教师提醒幼儿“吱,吱”的地方要注意休止符。
4、幼儿再次复习歌曲大吊车。
二、辨别乐曲的高低音——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示大吊车的吊起与降落
1、教师弹奏大吊车工作的音乐。
2、提问:猜一猜我的大吊车在干什么?
3、幼儿把自己变成一辆大吊车,听音乐做大吊车的动作。
4、老师弹凑1 1 0和i i 0请幼儿再一次听辨有什么不同?请个别幼儿听辨(高低音可从乐曲中抽取出来,让幼儿反复听,并通过力度的变化让幼儿感受高低音的不同。)
(在孩子感受到了低音和高音的.不同后,可直接观看录像,不用这里让幼儿猜测高低音做什么动作。)
5、观看录像一
(1)大吊车在做什么呢?
(2)大吊车什么时候放下拿砖头?什么时候将砖头吊起来?(如果幼儿说不清,可以再看一遍录像。)
(3)请个别幼儿学一学,做一做。(发现问题后,老师及时引导指正。)
(4)请全体幼儿听音乐做一做大吊车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在游戏中模仿大吊车吊东西,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1、今天建筑工地需要一大批大砖头,看看大吊车是怎样帮忙运送吧!
2、观看录像二
(1)装货员做了些什么动作?什么时候将大砖头运到大吊车上面前?(吊起了什么?什么?)
(2)大吊车什么时候将大砖头吊起来呢?(吱,吱,一块大砖头)
(3)到音乐结束时,大吊车运了几块砖?
3、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大吊车和装货员。
(1)扮演大吊车者,边唱歌边双手按音乐的节奏上举或放下,表示大吊车在工作。
(2)扮演装货员者,拿起放有砖的箩筐,唱到吊起了什么?什么?运到大吊车面前。
(3)大吊车拿起一块砖吊起放到大箩筐里,随着音乐的高低,做吊起或降落的动作,将小箩筐的砖一块块运到大箩筐里。
4、音乐结束后,大吊车和装货员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延伸活动:
在音乐表演区继续进行《大吊车》的表演与创造性的表现。
小百科:吊车是一种广泛用于港口、车间、电力、工地等地方的起吊搬运机械。吊车这个名称是起重机械统一的称号。通常叫吊车的主要还是汽车吊、履带吊和轮胎吊。吊车的用处在于吊装设备、抢险、起重、机械、救援。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风筝感受风筝的艺术美。
2.幼儿能说出风筝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3.幼儿能运用自己的想象用拓印的方法设计风筝不同的图案,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风筝。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放风筝)、自制风筝多个、分组操作材料(颜料、骨架、胶带、纸盘)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对风筝的的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春天里他们在户外做什么?你见过或放过什么样的风筝?
请幼儿说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教师介绍风筝的.发展历史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知道我们潍坊市,因为独特的风筝文化而被誉为“国际风筝之都”。
二、欣赏、观察风筝,了解其主要构造及作用
(一)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风筝,感受风筝的艺术美,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风筝的外部特征。
(二)幼儿观察风筝,能说出风筝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竹子骨架:用来支撑整个风筝。
线:用来牵住风筝。
面:它可以把风兜住,产生向上飞的力量。
三、制作风筝
(一)教师出示以做好的风筝,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过程。
第一步:贴骨架。
第二步:用纸球拓印图案。
(三)教师讲制作要求。
(四)幼儿动手制作简易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讲评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到户外放风筝。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经典]07-24
中班美术教案【精选】07-23
中班美术教案06-12
中班音乐教案06-12
中班常规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