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幼儿也具有认识初步量的知识的可能性。依据素质教育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找朋友比高矮,引导幼儿自己去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用汉语正确表达对比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气球4个
2、教师自制长颈鹿、小猴子图片、箩筐2个、树叶、苹果数个。
3、小动物卡片。
4、视频片段
活动过程:
1、出示悬挂着的气球。
请两位幼儿来拿气球,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引导讲述:为什么××拿到了气球,××拿不到呢?——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看视频片段,幼儿跟着说。
3、教师把自制的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和教师自制箩筐贴在黑板上,准备两个小盘子分别放上苹果、树叶摆在桌子上,让幼儿随着轻松的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二二比高矮,高的幼儿把树叶放到长颈鹿的箩筐里,矮的幼儿把苹果放到小猴子的箩筐里,在比的'过程中自己练习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之后教师请几名幼儿上前来说说自己比较的结果。
4、再观看视频,并根据视屏内容给小动物排顺序。
活动延伸:
教师交待幼儿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比一比谁高谁矮,之后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观察学校的房屋、树木、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缘由:
1.背景分析: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交通越来越便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自行车、助动车、地铁、公交车、私家车等,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日益增多和普及,尤其我们幼儿园的幼儿很少有机会能坐公交车和地铁,比较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对于坐车的文明礼仪更是了解的甚少。
纵观我们二期课改的学习材料上对于幼儿礼仪、规则方面的内容涉及得比较少。而我们的幼儿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他们必须遵守社会中的种种的规则,如坐车的规则、坐地铁的规则、过马路的规则等等。社会中的种种规则维持着次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条理更加和谐。由此我们幼儿园的“生存课程”针对幼儿的现状和需要,提出让幼儿体验这种这种规则带来的相对约束性,以体验真实社会中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和体验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的关键期。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我们进行此“文明小乘客”活动就是在培养幼儿社会公共场所的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涵盖面较广,对幼儿而言,首先要做到初步了解,然后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和基本文明礼仪。幼儿乘车礼仪包括上车礼仪、坐车礼仪与下车礼仪。如上车前要主动购票,按顺序上车,先下后上。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上车之后,行驶中不疯赶打闹,不要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不要随地吐痰,垃圾丢向垃圾篓,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要提前准备、需他人让路时要用“请您让一下”等文明用语等。同样在坐地铁
时也应该买票进入、先上后下、在车厢里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不吃东西,主动让坐给有需要的人等。幼儿在学习和遵守这些规则的同时,社会性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2、活动价值:
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精辟阐明了"礼"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在公众场合,不懂礼就会失礼,失礼会令宾主双方都难堪。要懂礼,必须加强礼仪相关知识的学习。我国自古就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称,从周朝时期便制定做人的规范,《尚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典章制度,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可以称之为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颂。不少海外华人都恪守传统古训,他们励志将子女培养成遵守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家教规范的人,从而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每个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的,所以继承和发扬祖辈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从小培养孩子懂尊重、讲规则、有爱心、尊礼仪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今我们的孩子都是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个人意识比较强,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有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由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非常有必要。在学习这些礼仪的同时能培养幼儿有礼貌、有爱心、懂尊重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了“乘车环游新江湾城”的情境,让大班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步地感知、了解乘车的基本礼仪,体验文明乘车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争做文明小乘客的意识和行为。同时教师将带领中班的幼儿参观地铁站,通过实地的考察、采访来了解坐地铁的规则。
二、活动目标:
通过带领中大班幼儿体验坐公交车、参观地铁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懂得相关的社会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以及有爱心、懂尊重、讲规则的优良品质。
各年龄段目标:
大班:通过带领幼儿乘坐公交车,环游新江湾城的形式,来模拟各种乘车的情景,使幼儿了解乘车的文明礼仪和安全知识。
中班:
1.在外出参观“地铁站”的体验活动中,了解并遵守乘坐地铁的规则,提高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安全意识。
2.能够大胆地表达、交流,尝试进行采访活动,了解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知道地铁工作员的辛苦。
三、活动方案:
前期准备(中大班)
1. 负责教师踩点,了解相关路线站头、地铁须知。联系车辆确定时间、路线。
2. 文明倡议书(海报),贴门厅,家长、幼儿签名。
3. 大厅交通环境布置。
4. 文明乘客卡,亲子制作,纸张裁剪,家长发通知。
5. 小鸽子记者证,小鸽子采访话筒,现场采访用。
6. 幼儿穿短袖校服、校裤、运动鞋。
7. 每班增加1名教师协助活动开展。
8. 安全预案(附后)
活动一:乘坐公交车(大班)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3日 9:00——10:00 (大一、大二) 9:30——10:30 (大三、大四) 地点:新江湾1201终点站(大班)
活动开展:
(一)活动前期:
1、幼儿知识准备:社会性集体活动《我是文明小乘客》附教案:
2、每个幼儿带一元钱或带好交通卡。
(二)活动中期
活动准备:1、每个班两位家长参与扮演乘客的角色。(老人、孕妇、受伤、身体不适)
活动目标:
1.理解并遵守乘车的基本规则,了解做一个文明小乘客的基本礼仪,正当文明小乘客。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坐公交车的过程。
活动准备:多媒体故事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文明的小乘客》并提问:
(1)小动物们是怎么样上车的?虎大哥上车时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2)小花狗乘车时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3)鸡大婶乘车时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脚,它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它做得怎么样?为什么?
(4)虎大哥乘车讲文明吗?虎大哥最后下车了吗?为什么会下车呢?
2.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1)提问:你平时乘车时怎样做的?除了故事中说的,乘车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3.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归纳和小结。
(1)乘坐公共汽车时,上车应主动投币或刷卡。
(2)要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3)上车后要坐好或抓好扶手,不能在车上随意走动,更不能将头、手、身体的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4)一人一位,不要随便占座位。
(5)要主动给老人、残疾人、抱小孩的人让座。
二、幼儿分组讨论
你看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让幼儿通过对比,说说平时都看到哪些不文明行为,通过对比让幼儿明白理解,并自觉地遵守乘车的基本规则,正当文明小乘客。
附故事:文明的小乘客
嘀嘀嘀,森林巴士准备出发了。门一开,大家争先恐后地往车上挤。哎呀,小松鼠的鞋挤掉了,小白兔的花衣服给扯破了,虎大哥仗着自己力气大,把大伙推到一边,连钱都不给就抢先上了车。小花狗着急地喊:"大家不要挤,排好队,一个一个上!"大家听了小花狗的话,排好队,一会儿就都投币上了车。
车上,狐狸大叔提醒大家:"没有投币的,请回来投币噢。"大家都看着虎大哥。虎大哥装作没听见,扭头看着窗外。
车开了,第一站停靠青草坡,山羊爷爷摇摇晃晃地上车了。狐狸大叔说:"请给老弱病残和乘车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山羊爷爷走到虎大哥的面前,虎大哥赶紧闭上眼睛装睡觉。坐在最后的小花狗站了起来:"山羊爷爷请到这儿来坐吧。"说着,扶着山羊爷爷坐下来。山羊爷爷乐呵呵地摸着小花狗的头说:"你可真是个好孩子呀。"车子又停了一站又一站,车上的人越来越多。鸡大婶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脚,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虎大哥却蛮不讲理对叫起来:"谁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你把我的脚踩伤了,赔钱!"鸡大婶吓坏了。小花狗不服气了,说:"她确实不是故意的,车上人这么多,大家应该互相谦让才是。"车上的动物们都同意小花狗的意见,批评虎大哥不文明。
一会儿,车停了,虎大哥灰溜溜地下车了。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升调与降调。
2.让幼儿通过多种活动感知二拍子的节奏.
3、与家长互动表演,让幼儿体验与家长一起学习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节奏表、高音符号、乌龟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
(二)听《小小乌龟上山坡》这首歌曲的旋律做律动:"做拍肩动作,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拍腿动作,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根据这首歌的升降调做动作。)
(三)出示一只乌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乌龟的特征。引出主题《小小乌龟上山坡》并让幼儿知道这只乌龟要去远足。
1、出示高音符号教幼儿认识。
2、出示2拍子的节奏图(用音符表示)。引导幼儿知道实心的圆表示强,空心的圆表示弱。(强说起,弱说踏。如:强弱、强弱---起踏、起踏)。
3、请两位家长跟两位小孩一起坐在前面的椅子上,用大与小的.区别进行区分强跟弱。
4、出示第二种二拍子的音符表,(强强弱,强强弱),请四位家长跟两位小孩用大与小的区别进行区分强跟弱。
5、认识这首歌的节拍,让幼儿参与活动,边玩边念节奏(站起来站起来,高高兴兴站起来。。。坐下来坐下来,高高兴兴坐下来。。。躺下来躺下来,高高兴兴躺下来。。。)
(四)教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一遍。
2、教幼儿跟唱(教唱时引导幼儿跟教师一起用手做爬山的动作。)
3、师幼一起表演唱(教师带领幼儿手搭肩膀边唱边学乌龟的动作走成半圆。)
(五)结束
放音乐让家长与幼儿互动表演(让家长跟孩子一起围成圆圈边听音乐边学歌曲的升降调做相应的动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双簧是一种中国传统曲艺,通过欣赏,了解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与方法。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双簧表演,体验你前我后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双簧表演录象片段。
2、双簧表演所需的道具:屏障、醒木、小辫子等。
3、幼儿已学会多首诗歌、古诗、歌表演、绕口令等。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第一次表演双簧,幼儿感知表演的内容、动作、语言等。
引导语:小朋友,现在请你们看一段有趣的表演。
(1)刚才我表演了什么?
(2)表演时是我在说话吗?
(3)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把她请出来吧。
(4)谢老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吧。(好)这次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在表演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谢老师做了些什么?
2、教师第二次表演双簧,幼儿感知表演的形式和方法。
(1)刚才我们是怎么合作表演的?(介绍“醒木”)
(2)除了敲醒木,我们还做了些什么?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龙的外形特征,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2、 跟随音乐大胆想象,尝试表现出情节丰富的画面。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①与父母一起查阅关于龙的资料,了解龙的来历。
②活动前玩“舞龙”的游戏,并拍下照片。
2、 物质准备:音乐及故事“金蛇狂舞”;龙的分解图;龙的图片及舞龙的图片若干张;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 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的谁?”
二、 视觉体验:
1 、欣赏“龙”的图片,了解龙的外形特征。
提问:“龙的身体由那几部分组成?”
2 、出示龙的分解图。
“它身体的各部位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动物?为什么?”
“龙的身上是什么颜色?你还想画什么颜色的龙,为什么?”
三、 游戏(想象)体验:
边听“金蛇狂舞“的'音乐边欣赏;龙嬉戏、人们及幼儿舞龙等若干张图片。并提问:“听着音乐,你觉得它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龙在游戏时,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吗?”
四、 故事体验:边听音乐边讲述“金蛇狂舞”的故事。
五、 绘画活动:
“你想画什么颜色的龙,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和它们一起游戏吗,在游戏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你赶快把它们画下来吧!”
六、展示与评价:互评粘贴五角星。
我 的 梦
创意:梦——奇幻、神秘又充满色彩
活动目标:
1、 愿意与同伴分享梦中的精彩故事。
2、 大胆表现奇妙的梦境。
3、 能用渐变的背景表现梦幻的意境。
活动准备:①欣赏各种梦幻图,感受奇妙的意境,感受画梦的美术作品独特构图。
②倾听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
③分享爸爸、妈妈做过的有趣的梦。
活动过程:
图片体验:
请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做过有趣的梦吗?来说一说吧!
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感觉?
故事体验:
让我们闭上眼睛听一听他们的奇幻旅程。
欣赏同伴的作品:
你知道画中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境,来说一说吧!
交代作画要求:
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丰富的画面。
2、 用渐变的方法给梦境涂上背景色吧!
五、评价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中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观察的细致性和敏感性。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板、橡皮筋、水彩笔若干。
2、各类游戏操作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的向幼儿介绍各组游戏,激发孩子玩游戏的兴趣。
2、幼儿自选小组游戏。
(1)找图形——找出相同部分的.图形卡或缺了的那一块。
(2)连线——把相同的图用线连起来或把部分点用线连成和范例一样的图案。
(3)数数——认真观察,数数图中物体的个数或自由摆小方块数。
(4)走迷宫——提供各种迷宫图,通过观察让幼儿独自或结伴玩。
(5)涂色——让幼儿仔细观察后,用涂色的方法呈现动物形象。
(6)大寻找。
(7)自由拉橡皮筋。
3、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教师参与到游戏中或与幼儿共同游戏。
4、游戏结束时可让孩子自己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合拍地做猫走路动作,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动作。
2、能大胆和同伴一起游戏,分清乐曲中的不同情节。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
活动玩法:
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全班幼儿站成一圆圈,随曲一学小猫走路,然后唱曲二的第一段歌词并做以下动作:
⑴-⑵小节:双臂曲肘于胸前,双掌靠近嘴(五指分开)做小猫的`胡须状。
⑶-⑷小节:双手在嘴边来回拉动。
活动反思:
音乐游戏《找小猫》在幼儿充满愉快的情绪中结束了。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一、游戏中我通过创设简单的情景,以猫妈妈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游戏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能用多中形式让幼儿反复游戏,保持游戏的兴致和积极性。
二、由于我平时比较注重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在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充分、自然的表现出来。体现师幼之间快乐的学习与教学。幼儿有自主性,能自由的游戏。良好的师幼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三、存在的不足:活动的目标针对性不够,可以将整合的内容在目标中体现出来。幼儿在讲述自己躲藏的位置时可以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2、初步学习创编故事的情节内容。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有表演过故事的经验。熟练掌握并能讲述故事的内容。
2、物质准备。
(1)小兔、公牛、小狗、熊、狐狸、公鸡的服饰和头饰7套。
(2)兔子的房子7座。
三、活动过程:
1、直接提出表演游戏的主题,激发幼儿表演的愿望。
2、回顾故事情节及对话。
3、回顾上次游戏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表现公鸡的聪明、神气的样子及狐狸害怕、紧张时的表情。
4、教师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游戏,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根据游戏的需要,提出有益的建议和适当的提醒。若幼儿在幼儿中遗忘某些情节和话、动作表情与内容或角色特征不符,教师应在游戏后予以启发,让幼儿思考并重新表演有关部分或有关角色。
5、针对"狐狸"角色没有人扮演的现象,引导幼儿用猜拳或轮流的方式进行表演。
6、评价游戏情况。重点评价角色的扮演情况。
四、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比较喜欢扮演公鸡的角色,能大胆表现公鸡聪明、神气的神态,整个故事表演较完整,对话掌握较好,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或是与同伴协商解决,在这一方面进步较多。
推进:
有些幼儿在表演时规则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没有按正确的顺序出场,扰乱了表演过程,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语言对话掌握不够好,也影响了表演效果,布置场景方面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游戏反思:
幼儿对这个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了,因此在表演中比较得心应手,表演时的规则意识也大大的增强了,在平时自由活动中幼儿们也自发的组成一个表演队在小舞台进行表演,继续发挥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幼儿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主动的'参与游戏,在表演中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表演的经验进一步的丰富。
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本次游戏,在游戏中表现的较自主,如决定和谁玩,怎么玩,并会根据游戏的需要自主地布置改变游戏场景,同时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能较友好的和同伴交往协商,与同伴共同游戏,还会将自己对故事的新想法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给同伴,导致游戏不能顺利开展,还需要老师帮助协调,对于幼儿的表达能力还需要平时扎扎实实的加强。
在整个游戏开展过程中,较多孩子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表演,幼儿能够按老师的指导要求进行游戏,在常规上也比以前有进步了,许多孩子在游戏后都能主动地来整理好小组的物品,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即使解决,但与同伴协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筷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大班幼儿每天都使用筷子,也喜欢玩筷子。筷子的材质、图案、色彩不一,因此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在活动中,我将筷子作为幼儿操作的材料和工具,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孩子在游戏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本领。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在材质、图案、颜色等方面的多样性。
2、运用归类统计的方法进行筷子操作游戏,形成初步的等量转换的概念。
3、幼儿通过拼搭造型体验自主挑战、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学习归类统计的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理解等量转换并正确记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的筷子,游戏材料:玻璃球、正方形玩具积木、长条形积木、数字贴花。
2、音乐磁带,录音。
3、幼儿统计表及教师用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放录音,引出游戏。
(1)幼儿相互交流,向大家自己的筷子朋友。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讲述自己的筷子朋友的特征,了解筷子的各种形状、图案、颜色及材质。
(2)游戏:筷子变变变。幼儿通过相互合作,拼搭小桥、房子等。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且使情感教育贯穿其中。
(3)游戏:筷子大比拼。规则:幼儿分成两组,每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商量一下,谁负责用筷子把玩具夹到盘子里运回来,谁负责留在原地作记录,夹不同的玩具得到的星星也是不一样多的,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商量好,挑一双你们认为最合适的筷子参加比赛。
教师适时参与到游戏中,鼓励幼儿尝试改变工具、角色任务等再次游戏。师生共同按照等量转换的规则,检查各组所获星星的数量,分别在他们的记录表上贴出相应数量的星星标志。
设计意图: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体验不同材质的筷子夹不同的物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将数学中的归类、统计、记录、等量转换的知识点转换为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习得本领。
(3)师生共跳《筷子舞》。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整个活动气氛热烈而充满美感。
三、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通过相互合作,自主挑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形成了社会、科学、数学、艺术等多领域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乐于参与,活动效果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教案07-23
大班教案07-20
【推荐】大班教案07-26
实用的大班教案(经典)07-26
(热门)大班教案07-27
(优选)大班教案07-27
(热)大班教案07-27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27
(精)大班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