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5 11:56:4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5篇【精】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5篇【精】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上节课我们又把它们进行了比较,你们会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较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吗?

  二、课堂练习

  1.分析、研究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中.其中一个量与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教师板书出来:长宽=面积

  = 长 =宽

  提问:

  当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判断三种相关联的量在什么条件下组成哪种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中的一种量与另外两种量的关系,再进行分析,。

  2.第4题,让学生仿照第3题的方法做。订正后,教师板书如下:

  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运货的总吨数(一定) 每次运货吨数 与运货次数 =运货次数(一定) 成反比例关 系。

  运货的总吨 =每次运货吨数(一定) 数与运货次 数成正比例 关系

  3.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4.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然后指名回答,第(1)小题成反比例,第(2)、(4)、(6)小题成正比例,第(3)、(5)小题不成比例。

  5.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选一题说说是怎样解的。

  6.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3、运用乘除法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30第一题。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计算训练:

  1、P-46第二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方法。

  b、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学生报得数,进行校对。说一说你错误的`原因。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P-46第三题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学生板演,校对。

  b、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求未知数P-45第四题。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b、说一说每题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C、讲解应用题:P-46第五题和第六题。

  1、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2、说一说时间、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D、发展题:

  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是几?

  △-△=☆☆是几?

  △+△=○○=11.4-1=10.4

  □+○+☆=11.4

  △=()△=5.2

  E、布置作业:P-46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发散题,重在发现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小数乘除加减法的能力,在这一题的练习中,我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最后选择其中一题讲解思路。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4的减法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4的组成及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真确地计算4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实物、磁性贴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加法,我们已经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等于4用加法计算,那么从4里面去掉一个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揭示课题:

  四. 新授.

  1. 教学“4-1=3”(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 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 教师拿走一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1”

  (3) 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 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1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还剩3只。

  (5) 齐读算式:4-1=3

  2. 教学4-3=1(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教师拿走3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3”

  (3)、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3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3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还剩1只。

  (5)、齐读算式:4-1=3

  3。 教学4-2=2

  请4名优秀生演示4-2的过程:

  (1)、请4名学生排队,师问:“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学生回答后,师板书“4”。

  (2)、走出去2个学生,师问:“出去几个学生”?然后板书“2”

  (3)、师问:“教室里还剩几个学生”?即从4个学生里去掉2,个学生,还剩几个?

  (4)、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2中间添上什么符号?

  (5)、齐读算式:

  4-2=2

  五、 巩固练习

  1、 齐读算式:4-1=3 4-3=1 4-2=2

  2、 请一名学生板演(用磁性贴片:“汽车”演示)

  4-3=1 4-1=3 4-2=2

  3、 请大家齐动手摆一摆。(用学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请学生填空,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师小结(略)

  布置作业:一课一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 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 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12-9= 10-9= 14-9= 18-9= 11-9=

  19-9= 16-9= 13-9= 17-9= 15-9=

  5、出示算式: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计算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四: 9加(4)等于13.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3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7-04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