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点彩的方法表现茶叶的色彩。
2、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问题,使画面色彩谐调。
3、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体验发现点彩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2号排笔、棉签棒、铅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点彩水粉画作品,观察水粉画中的点彩技法
导入:(课件:树点彩作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绿颜色的点)
局部——整体: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树)
小结:好神奇啊,近看只是绿色的点,退远了就组成了一幅画,这——就是奇妙的点彩画。
二、观赏图片,欣赏茶园美丽的景色。
师:这是什么地方?(对,这里是茶山,这是一片茶树。)这一畦畦的茶树看起来像什么?(面包)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如果用点彩的方法来画茶山上的茶树?你想想看这块绿色是不是只用一种绿色点画呢,可以用哪些颜色呢?(深绿色、浅绿色,淡黄)什么地方是深绿什么地方是浅绿的?
三、感受点彩技法。
师:茶园真美啊!你们喜欢吗?我也很喜欢,让我们来试一试用点彩画的方法来画茶树。
a、请一名幼儿上来点画,提醒幼儿蘸上颜料后先在盘子边上刮一刮。茶树叶还可以用什么颜色,谁来换一种颜色接着点?再请一名幼儿点画。提醒幼儿熟练后我们要加快速度。
b、观察老师点画的茶树和小朋友点画的茶树有什么不同?
小结:对,老师用点彩的方法将树叶点得满满的,密密麻麻不留空隙。
c、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茶叶也变得密密麻麻的呢?(多点一点)好的,你们的办法真不错,让老师来把树叶点得多一点、密一点、空白的地方再点点,让点点连在一起。换一种颜色再点,仔细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颜色变了)。
师:两种颜色交融混合在起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师加密树叶,提醒幼儿中间的茶叶颜色浅,两边颜色更深一些。)
四、运用点彩技法表现茶山上成片的茶树。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顺序。
师:今天我们也来画一画茶山上的茶树。先画什么呀?(茶山和一层层的.茶树)用什么方法(铅笔或粉笔勾轮廓)?教师用粉笔在白纸上勾画出幼儿提到的山、树等等(选择用粉笔勾画轮廓,是便于点上了色彩后进行覆盖。)
小结:茶山上有很多茶树,先在茶山上画出各种一片一片的茶树畦,再用点画的方法画出密密麻麻的树叶。
2、介绍操作要求,鼓励幼儿大胆合作作画。提醒幼儿点与点要连成一片。
(1)出示排笔、铅笔、棉签。这些材料怎么用来画画呢?
(教师总结:用排笔、铅笔、棉签的一端蘸上颜料在纸上点画。)
(2)教师范画,学习作画技巧
五、幼儿选择画笔进行点彩,教师指导
(幼儿作画时,播放背景音乐,茶山课件滚动播放)
1、在点彩的时候,把颜色一笔一笔点在画面上,先点深色,浅色可以覆盖在深色上出现不同的效果。
2、提醒幼儿点彩时不要把颜料弄在衣服上;笔用完后及时洗净,养成良好的画画习惯。
六、成果展示,相互欣赏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茶山展览到这儿了变成一片大茶园吧!说说你喜欢那幅画?为什么?今天我们用点彩的方法画出了家乡的茶园,真美!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美术活动:
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1)出示面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是谁啊?
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
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东西,我们来一起做一个面具娃娃好吗?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
(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
(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教学反思:
1、教学思想观念新教学模式的改变:我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课程模式,以幼儿为中心,师生共同建构课程,五大领域互相渗透,各科教学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在活动中渗透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活本次活动教师灵活的运用了游戏法、谈话法、情景表演法、探索发现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情景中大胆地探索与表现,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效果好。
(1)教学重、难点突出,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2)帮助幼儿获得关键经验。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旧衣物制作环保购物袋。
2、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在创造过程中感知变废为宝。
3、节约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旧背心1旧牛仔裤、旧袜子旧T恤等旧衣物、记号笔、绳子剪刀、白助小花等。
2、把教材中各旧衣物制作的图片制成PPT。
3、用旧牛仔裤做成的购物袋—个。
4、打印教材中克里姆特《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像》的画。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PPT导入,让幼儿观察各种旧衣物的制作图片。
2、教师提问:这些包袋子有什么不同?
二、示范讲解包包的制作
1、出示已制作好的`用日牛仔裤做成的购物袋,请幼儿观察所用的材料和包包外的装饰。
2、出示打印的克里姆特《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像》的画。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讲述画中的花纹排列形式是有规律的,和牛仔布购物袋上的花纹很像。)
3、教师小结:我们不穿的旧衣裤原来有这么多的用处,制作成的购物袋又美观又耐用,我们也来试着做一个,给妈妈、爸爸上超市带着用好吗?
4、示范讲解背心制成的购物袋的制作步骤。
(1)旧背心放平在桌面上。
(2)用记号笔在在旧背心的3/2处画—条横线。
(3)在横线下用剪刀把旧背心剪成2cm宽的布条。
(4)将相邻的两根布条捏在一起在剪开的最顶端打结并依次全部打完。
(5)最后在背心包包的外面用白胶粘贴不织布的小花等。
5、请幼儿以小组形式完成背心包包。
6、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帮助。
三、作品展示秀
1、各组秀环保背心包包,老师拍照留念。
2、教师做环保背心包秀主持人,并进行点评。
3、幼儿合作整理物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1、“坐乌蓬、品黄酒、看社戏”这是水乡绍兴的一大旅游特色,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火车或汽车等。一些幼儿只知道乌蓬船它是一只船,可以载人在湖中游,孰不知,乌蓬船这一特殊的古老交通工具已改变了它原来的社会利用价值观,成了一种休闲消遣的交通工具。同时它也是我们水乡绍兴的象征。
2、大班幼儿对一些事物的感知能力还是比较强烈的,特别是对周围熟悉的东西,“乌蓬船”这一载体,可以说近乎幼儿的生活,也可以说是远乎幼儿的生活,但他们能用他们脑子中粗糙的轮廓去创造近乎完美的意境,教师用多媒体结合的方法,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会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正是新纲要中对于艺术这一块中提出的关于指导要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乌蓬船的外形特征,及它的主色调。
2、感受水乡绍兴浆声的美妙意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了解“坐乌蓬,品黄酒,看社戏”是绍兴旅游的一大特色。
三、教学准备:
乌蓬船模具一个,歌曲《找回鉴湖》和《坐着乌蓬来看你》,柯岩和东湖的题材CD带,乌蓬船挂历若干,教师范画数张。画一条长长的环城河及河边画一些绍兴特色的.建筑物和图画。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与讨论:
(1)、欣赏歌曲《找回鉴湖》,让幼儿在欣赏水乡绍兴的那股恢宏气势的同时,感受意境美—突出“坐乌蓬,品黄酒,看社戏”的这一特色旅游环节,引起幼儿兴趣。
(2)、看模具,观察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乌蓬船的特征)
今天老师把乌蓬船缩小带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小朋友来看一看(出示模具)让幼儿我们绍兴的乌蓬船是怎么样的?(长长的、弯弯的、窄窄的、黑色的、让幼儿自由发言)它有几个船老大呢?(一个还是两个)船老大总是戴着一顶乌毡帽。
(3)、讨论: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我见到过的乌蓬船(窄窄的、有一个拱、有单浆或双浆…….)
2、再次感受水乡乌蓬船,看实物画面(放柯岩和东湖的CD)
教师:小小的船儿两头翘,船尾坐着个船老大,脚一蹬,手一划,里面坐着个乖宝宝。(老师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乌蓬船的特征,让幼儿通过电视画面和老师的讲述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的去感知的特征。
3、出示各种乌蓬船图及教师的各种乌蓬船范画,让幼儿观察乌蓬船的外形特征。
4、交代要求:昨天,柯岩风景区的一个管理人员来告诉老师,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柯岩去旅游,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设计一些漂亮的乌蓬船。
5、幼儿做画,教师指导(放音乐《坐着乌蓬船来看你》)
(1)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大胆想象,鼓励独特的表现,例如:xx小朋友真棒,在乌蓬船上画了一把大花伞…….
(2)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添画相关的人物,例如:船老大、乘客、水乡戏台……
(3)尊重幼儿的意愿,适当建议幼儿选择与内容相关的颜色涂外轮廓,如,天、水,以蓝的各种冷基调为主,其间也可添加与蓝色互相协调的暖色调:橘红、黄色等。
6、出示教师准备的长长的环城河图画,让幼儿把各自的乌蓬船粘贴到美丽的环城河中,看看哪个小朋友画的乌蓬船最漂亮、最特别。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四季景色的变化,使幼儿感受色彩与冷暖的相应关系、丰富审美经验。
2、 大胆地运用不同色彩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欣赏四季景色图片。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说一说四季的`特点。
2、 请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描绘四季,选择自己需要的颜色、工具和材料。
3、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进行色彩的尝试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绘画,注意发现幼儿的困难,适时地给予帮助。
4、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交流和欣赏作品。引导幼儿感受色彩的冷暖,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色彩,以及色彩所表现的冷暖。
游戏安排:画鼻子。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单的线条,使之成为有趣的形象。(知识目标)
2、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作的快乐。(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
1、白纸、记号笔、每组四盒印泥、两块半湿的抹布。
2、教师自制指纹画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指纹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有趣的,漂亮的,也许是小朋友从来没见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小朋友看的时候可要认真看哦,看完了老师要提问题的。
提问:刚刚小朋友们看得非常认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举手)
提问:老师的画使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来的,你们想想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手指,印泥)
师:伸出手指给小朋友看,这是老师的什么?(手指)
师:小朋友也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看一看,你们的手指上有什么?看出来的告诉老师(纹路,花纹)。
教师小结:我们手上有很多纹路叫指纹,我们的美丽图画就是用我们手指上的指纹宝宝印出来的。
2、了解指纹的印制方法,幼儿动手印制指纹。
师:小朋友们一定很想动手试一试了,现在老师就来教小朋友如何印指纹宝宝。
重点:怎样才能印出清晰的指纹。
师:用手指用劲的亲亲红红的印泥,再用我们的指纹宝宝稳稳的亲亲白纸,不要摇晃和挪动。印完一种颜色要用抹布擦擦小手,再因另外一种颜色。(教师示范)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关于指纹包包小秘密,就是我们的指纹宝宝不喜欢太拥挤的地方,所以,小朋友在印制指纹的时候要给每一个指纹宝宝一个舒服的位置,指纹宝宝也很爱干净,不喜欢小朋友把它们周围弄得脏脏的。
个别孩子演示印指纹宝宝(稳稳当当,亲亲,稀疏,换个方向)
3、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和示范拓印指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