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12 09:22:2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集合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欢快诙谐的情绪并随音乐表演故事《龟兔赛跑》,用动作表现兔子与乌龟在赛跑中的基本情节。

  2、尝试创编兔子嘲笑乌龟及兔子惊醒后的动作,体验兔子在赛跑中情绪的变化。

  3、体验新龟兔赛跑游戏的快乐,在扮演兔子获得再次赛跑的机会时,能感受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胜利的自豪感并在失败时心态平和。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随音乐表演故事《龟兔赛跑》

  活动难点:在分角色表演中,通过创编兔子“嘲笑”、“惊醒”的动作表现兔子情绪的变化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剪辑音乐《欢沁》,前奏后加入哨子声,音乐末尾加入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音乐

  经验准备:玩过游戏“切西瓜”

  【活动过程】

  环节一:故事导入

  教师:有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努力的乌龟赛跑。哨子吹响,它们出发了。兔子一下跑到前面去,它回头看,看到乌龟在后面慢慢爬,便嘲笑乌龟,然后睡觉了。乌龟看看前面的兔子,继续努力向前爬,超过了睡觉的兔子。胜利的锣鼓声敲响了,乌龟最后怎么样了?

  幼儿1:乌龟胜利了

  幼儿2:兔子比赛的时候睡大觉,输给乌龟了

  环节二:表现兔子赛跑情节,整体感知音乐

  1、倾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兔子赛跑时的基本情节。(完整音乐)

  教师:我现在是一只骄傲的兔子,请你看看兔子都做了哪些事情。(此问题在教师示范表演前)

  幼儿1:兔子在跑步

  幼儿2:兔子发现自己领先了,就睡觉了

  幼儿3:兔子还看一看

  教师:它朝什么方向看?看什么?

  幼儿1:它向后看,看看乌龟在什么地方。

  幼儿2:它想看一看乌龟离他有多远

  教师: 兔子是被什么声音吵醒的?

  幼儿1:鞭炮声

  幼儿2:鼓声

  教师:出发前,兔子做了什么动作表现它很骄傲。

  幼儿1:双手叉腰,头抬得高高的

  幼儿2:它的腿还有点张开

  教师:你们做做看

  教师:兔子还做了什么事情?这个动作是兔子在干嘛?(唱谱)(教师做拍肚子哈哈笑的动作)

  幼儿1:在嘲笑乌龟

  幼儿2:因为乌龟爬得慢吞吞。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个动作。(教师唱谱)

  2、集体表现兔子赛跑的情节,重点创编兔子惊醒后的动作,表现兔子的情绪变化。

  教师:我们现在都是这只骄傲的兔子。(双手叉腰,仰头表现兔子的骄傲)(完整音乐)

  教师:醒来后,看到乌龟胜利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1:我很生气

  幼儿2:很失落

  幼儿3:我很难过,我都想哭了

  教师:你用什么动作表现你的心情?(睡觉惊醒音乐)

  3、熟悉音乐,完整表现兔子赛跑的情节,鼓励创编兔子醒来后的不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完整音乐)

  环节三:表现乌龟赛跑的情节,进一步感知、熟悉音乐。

  1、分角色表现乌龟和兔子,帮助幼儿熟悉乌龟赛跑的情节。

  教师:现在你们是骄傲的兔子,我是努力的乌龟,请你仔细看,兔子睡觉的时候乌龟在干嘛。出发前,乌龟为自己加油。(此问题在分角色表演前)(完整音乐)

  幼儿1:兔子睡觉的时候乌龟还在向前爬

  幼儿2:乌龟爬的很慢,但是它没有放弃

  2、集体表现乌龟赛跑情节

  教师:我们都来做这只努力的乌龟吧。

  3、再次表现乌龟赛跑情节,体验乌龟努力后胜利的情绪。

  教师:乌龟做了什么动作庆祝胜利?你想用什么动作庆祝胜利。(完整音乐)

  环节四:新龟兔赛跑游戏,动作、故事与音乐匹配。

  1、创编兔子嘲笑乌龟的动作。

  教师:刚才兔子是用拍着肚子哈哈笑的动作嘲笑乌龟的,你还想到什么不一样的动作?(唱谱)

  2、教师扮演乌龟,幼儿扮演兔子,了解竞赛游戏“兔子赛跑”游戏的规则。

  教师:现在我来做乌龟,你们是骄傲的兔子,比赛马上开始(乌龟随乐绕圈外“赛跑”)(完整音乐)

  教师:我胜利了,我要找一只兔子庆祝一下(找到一只兔子问“你愿意跟我庆祝吗”?)我是用什么方式庆祝胜利的?

  幼儿1:拍一下兔子的肩膀,问他“你愿意跟我庆祝吗”。

  幼儿2:跟他拥抱

  教师:我决定再给身边的两只兔子(左右各一只)一次赛跑机会,请这两只兔子绕着圈外相反的两个方向赛跑,先跑回自己位子的兔子就胜利了。

  4、游戏“新龟兔赛跑”(游戏两到三次)(完整音乐)

  教师:这只兔子刚才愿意跟我拥抱庆祝我的胜利。我就邀请他来扮演乌龟,比赛又要开始了。

  教师:乌龟什么时候找兔子庆祝胜利?

  幼儿:音乐停止后才找兔子庆祝胜利

  教师:哪个位置的兔子有重新赛跑的机会?

  幼儿1:挨着乌龟的兔子

  幼儿2:左边一只,右边一只

  教师:他们按照什么路线赛跑?

  幼儿1:绕着圈外跑

  幼儿2:还要朝相反的方向

  教师小结:虽然兔子因为骄傲与乌龟赛跑时输掉了比赛,但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赛跑中都特别努力,同样应该获得掌声。

  【活动反思】

  1、此律动游戏的角色与故事是幼儿熟知的,在情节与角色动作的设计上,比较简单,容易让幼儿掌握。我把原来手脚并动的兔子跳的动作改为双手在头顶扮兔耳朵上下一拍一动的动作,减轻幼儿在学习动作时的负担,幼儿能够在学习动作时倾听感受乐曲旋律。

  2、在环节上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因为幼儿必须要在兔子和乌龟的'角色中转换,而角色的转换要建立在幼儿熟悉音乐,对故事的情节、角色的动作熟悉的基础上,因此活动中,采取先集中熟悉、学习兔子赛跑情节、动作,再熟悉、学习乌龟赛跑情节及动作的策略,一个一个攻破,避免了幼儿对角色情节动作的混淆,使幼儿在学习中既轻松愉快,又能主动参与进来,很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环节四中,加入竞赛游戏“兔子赛跑”,在原有 “龟兔赛跑”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幼儿需要借鉴、迁移切西瓜游戏的经验,这既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又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

  3、游戏环节的调整让幼儿在游戏时更从容淡定。第一次活动中,教师说“乌龟拍一只兔子的肩膀,这只兔子两边的兔子会重新获得赛跑的机会”,当时被拍到肩膀的“兔子”及它身边的几只“兔子”都会加入到赛跑中,由于没有有趣的情境设定及指导语的模糊不清,导致幼儿在最后的赛跑游戏中不能很好地了解游戏规则,幼儿对于可以再次参加赛跑的人选不确定出现慌张忙乱的现象,导致达不到竞赛游戏的紧张气氛。因此在第二次活动中,“乌龟找一只兔子拍肩拥抱庆祝胜利”情境的加入以及反思环节“哪个位置的兔子有重新赛跑的机会”帮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最后竞赛游戏的规则,能快速反应谁获得再次赛跑的机会,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游戏中,接受新游戏带来的挑战,感受竞赛游戏紧张的气氛和快乐。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初步认识水的基本特征:无味、无色。

  2、学分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玻璃杯、酒、醋、清水、牛奶、硬币等。

  过程与观察:

  1、嗅觉游戏。师把装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儿面前,请幼儿来闻一闻,判断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2、味觉游戏。师请幼儿尝一尝,说说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3、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来观察。”

  (1) 师拿出两个玻璃杯,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个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 师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请幼儿观察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看不见,而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能够看见。

  (3) 师总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东西我们看不见。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充分练习平衡、跳、跨等动作。

  2、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每名幼儿一把椅子;音乐MP3。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引起幼儿玩椅子的兴趣。

  1、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2、师:今天我们要和你的'小椅子来玩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初步探索一个人的玩法。

  师:那么你们想跟你的椅子朋友怎么玩呢?现在就请你们来试试看吧。

  幼儿探索、交流一个人玩椅子的方法。

  三、听口令玩椅子。

  师:原来椅子有这么多玩法,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听口令来完成动作,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好,你们准备好了吗?开始——

  1、举手、举脚。

  2、拍手、拍脚。

  3、亲亲椅子的头、肚子、脚。(要求身体不能弯曲。)

  4、上山、下山。

  5、躺在椅子上睡觉(休息)。

  四、探索合作游戏。

  师:刚才我们都是一个人跟小椅子玩,那我们能不能几个人一起玩呢?现在就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几个人商量看看可以怎么玩椅子游戏。来,大家试试看吧!

  幼儿探索、讨论、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游戏。

  选好的游戏大家一起来玩一玩。

  五、集体玩椅子游戏。

  师:下面游戏升级了,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来玩椅子游戏怎么玩呢?

  幼儿讨论。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练习。

  集体玩椅子游戏2-3次。

  六、放松运动——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七、活动结束——今天,我们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椅子游戏,那么想不想跟更多的小朋友来玩椅子游戏呢?好,现在就去找更多的好朋友玩椅子游戏吧。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跟随AB音乐,表现双圈集体舞"狡猾的狐狸"中的相关游戏动作,明确交换下一同伴及内外圈交换的规则。

  2、借助标记的提示,了解交换朋友的方向,并能根据教师发出的数字信号,快速做出"追逐或逃离"的反应。

  3、活动中,体验空间变换及听信号快速反应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瑞典幻想曲AB

  2、幼儿20名(右手上贴有标记)。

  3、数字1—10贴在地面。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了解游戏情节。

  2、教师播放音乐AB,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鸡寻找狐狸的情节,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结构及其游戏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或语言梳理"鸡找狐狸"的动作顺序。

  4、教师随乐念儿歌,引导幼儿运用上述表演动作表现相应的游戏情节。

  5、教师引导幼儿分别扮演公鸡和母鸡,站成双圈队形,练习在A段音乐处交换朋友的规则。

  6、教师引导幼儿分别扮演公鸡和母鸡,练习在B段音乐处内外圈交换位置。

  7、教师引导幼儿跟随AB音乐,完整地表演游戏的情节。

  8、引导幼儿听教师任意报数的信号,进行"追逐或逃离"的快速反应游戏。

  9、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AB,完整地玩"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听信号快速反应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模仿。我们班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在中班练习手膝着地爬时是模仿的小乌龟,活动中就充满了趣味性。(教案:)手脚着地屈膝爬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难点。为区别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本次活动将调皮的小猴子作为模仿对象,老师和幼儿化身为猴子妈妈和猴子宝宝,以小猴和妈妈一起游戏玩耍为主线,展开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行及跑、跳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探索爬的不同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手脚着地爬和纵跳的动作基础。

  2、物质准备:小猴子胸贴,红黄蓝绿彩色贴片,垫子,悬挂幼儿自制纸制桃子,音乐碟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今天天气真好,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小猴和妈妈一起去做运动吧。(上肢,下肢,肩,腰、膝,脚部都要锻炼到位,为下面的活动做好身体准备。)

  (二)、探索不同的爬行方法

  1、自由探索多种爬行方法,看哪个宝宝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爬行方法。

  2、请几只小猴示范,引导幼儿比一比那种爬行方法最快。

  3、请几名手脚着地屈膝爬行的小猴再次示范,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爬的。

  4、播放音乐,幼儿爬行训练。

  5、宝宝们本领可真大,累了吧,坐在垫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共同爬行动作要领,表扬爬行速度快,动作准确的小猴。

  (三)、游戏:小猴摘桃

  1、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2、师:孩子们,你们看前面是一片桃林,你们想不想去摘桃吃呀?(采用激趣法,引起幼儿摘桃的愿望。)

  3、讲解示范去摘桃的路线:宝宝们要一个跟一个出发,爬过垫子,跑到桃林纵跳摘下桃子,再从垫子旁的小路跑步返回,(教案:)把桃子放进筐子里,直到桃子摘完为止,摘得多的一组获胜。

  4、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按要求游戏,爬行速度快,大胆摘挂在高处的桃子而摘得多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

  1、分享劳动成果。

  2、听音乐,放松身体,互拍肩、背、胳膊、腰、腿,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发展能力,及面向全体又个别对待。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大马告诉我》,尝试运用身体发出各种声音,为歌曲伴奏。

  2、利用游戏听辩乐句,培养节奏感,体验愉快的情绪。

  3、感知“团结就是力量”。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有看指挥演唱的经验。

  2、报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嘴模仿马蹄声,幼儿将报纸卷成棍状夹在双腿之间,随乐曲按节奏做骑马动作。2、发声练习《吹拉弹唱》

  3、复习歌曲《朋友来跳舞》,要求幼儿看指挥演唱。

  4、学习新歌《大马告诉我》

  (1) 传话游戏(分四组,每组传一句话)

  1组:大马大马告诉我

  2组:为啥跑路呱哒哒

  3组:我穿四只大铁鞋

  4组:跑来跑去呱哒哒

  (2) 按组分乐句朗诵歌词。

  (3) 教师范唱,提问:“我唱的跟你们说的一样吗?”

  (4) 幼儿学习(集体唱、看指挥分组演唱)

  5、声音演奏

  (1) 启发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声音。

  (2) 分组讨论:我们怎样用身体发出声音为歌曲伴奏?

  (3) 幼儿看指挥合奏。

  6、结束活动

  (1)引导幼儿用撕报纸的方式分乐句演唱,要求幼儿边唱边按乐句节奏撕,每撕一条纸表示一个乐句,撕下的纸条当作小草布置游戏场景。

  (2)音乐游戏《小马》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在组织音乐活动,有时并不要搞得很花哨,而是重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的能力。当然我组织的这次活动肯定也存在一些不足,怎样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快地融入体验音乐的'情趣,了解和熟悉音乐的语言,领会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达到精神愉悦的效果才是我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小百科:马也更有可能亲近它们并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就是用鼻子嗅和用舌头舔。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行为说明马会形成与人有关的积极记忆,也是一种高智商动物。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小松鼠与小松树》的律动基础上,用c、d段进行规则变化,逐步完整游戏。

  2.在音乐中探索角色在双圈上的'不断转换,引导幼儿在合作中将游戏共同推进。

  3.幼儿在音乐结束时,能迅速做出造型并做到不影响他人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学会律动《小松鼠和小松树》

  2.PPT、颜色卡片、图片、图谱

  3.幼儿每人一个彩色手环(分红、黄、蓝、绿四色)

  4.活动场地中间布置双圆、幼儿围坐半圆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松鼠与小松树》。

  2.讨论练习,初步了解游戏《小松鼠与小松树》。

  3.随音乐在圆圈上完整游戏。

  (l)幼儿两两协商确定小松鼠和小松树角色,并进入双圈。

  (2)教师哼唱c段音乐,幼儿尝试在圆圈上完成c段音乐游戏。

  (3)播放音乐c段,幼儿再次游戏。

  (4)播放abc段音乐,幼儿初步完整进行《小松鼠与小松树》游戏。

  4.创设情境,推进游戏规则。

  (1)游戏情境:有一天,一群小朋友在玩《小松鼠和小松树》游戏,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麻烦,他们在为谁先当小松鼠争论不休,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

  (2)出示图谱,幼儿自由讨论、讲述,得出结论。

  (3)操作规则图谱,帮助幼儿了解d段游戏的玩法,进一步推进游戏:

  ①所有幼儿在松树圈上,当d段音乐出现时,幼儿手环颜色与指挥官的色卡对应时,幼儿离开松树圈,站入松鼠圈后继续游戏。②几只松鼠和许多松树游戏时,在音乐结束时,松鼠可任选一棵松树做动作。③许多松鼠和几棵松树游戏时,在音乐结束时,可以儿只松鼠共同和一棵松树做动作。

  (4)播放d段音乐,幼儿进行游戏。.

  ①师: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②多次播放d段音乐,幼儿看色卡颜色进行游戏。

  (5)播放abcd音乐,完整进行《小松树和小松鼠>游戏。(播放d段音乐时,教师出示单张色卡,幼儿游戏)。

  (6)再次递进游戏。

  ①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现在指挥官要加大难度了,小朋友要仔细听音乐,快速看指挥官的色卡,同时快速对自己的焦色进行判断。

  ②播放abcd音乐,幼儿游戏(播放d段音乐时,教师时而出现两张色卡、时而出现一张色卡,激发幼儿园,的游戏兴趣)。

  ③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5.活动结束:小结、鼓励。

大班教案 篇8

  教育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丰收的鱼景,初步理解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2、尝试用勾、点、染的方法表现画面内容,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鱼若干、竹筐、盆。

  2、捕鱼撒网的视频;音乐。

  3、吴冠中作品《鱼海》;毛笔、墨等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将竹筐中的活鱼倒进大盆中),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么多的鱼?”

  “还有谁看到这么多的'鱼会很高兴呢?”

  2、播放“渔民捕鱼”课件,介绍画家与他的家乡以及作品的由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教师介绍作者画家爷爷吴贯中。

  3、师生欣赏作品《鱼海》,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作品中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的鱼能看到眼睛,有的鱼只能看到尾巴,有的鱼能看到肚子……)

  “为什么有的鱼只能看到眼睛,或只能看到尾巴呢?”

  (这里的鱼太多了,都上下重叠在一起了,所以画家爷爷给画取了个名字就叫《鱼海》,为什么叫鱼海呢?)

  4、教师重点介绍眼睛和鱼背的画法。(勾、点、染)

  “这幅画最亮得地方在哪里?”“那眼睛怎么画才最漂亮?”

  “鱼背可以用国画中的哪种方法来画?”

  5、教师小结,介绍写生方法。

  “今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合作,把我们这里很多很多的鱼画下来”幼儿合作写生“鱼海”。

  6、幼儿自由创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7、相互欣赏展示作品。

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的:

  1、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等知识,有尊敬少数民族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二、活动重点:

  能运用语言大胆地说出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

  三、活动流程:

  师生交流——幼儿竞赛。

  四、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听说你们知道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事情,你们愿意去考考他们吗?(幼儿和老师交流。)

  要求:大胆地考问老师。

  (二)幼儿竞赛。

  师:刚才你们考了老师很多问题,现在老师也要考考你们。

  1、抢答题。

  (1)云南地区有多少少数民族?

  (2)哪个少数民族喜欢吃手抓饭?

  (3)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叫什么民族?

  要求:谁先抢到板谁回答。

  2、必答题。

  要求:每人抽取一张纸,每组轮流回答。

  (三)结束评价。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教案07-23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精选)08-11

大班手工教案【精选】07-08

大班手工教案(精选)07-08

大班手工教案(精选)07-08

[精选]大班手工教案07-08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