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如果我们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小结: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到的办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试一试:
请幼儿尝试用一支水彩笔把小纸片从一个盘子里取到另一个盘子。
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看,这是什么呀?(水彩笔)水彩笔也能把小纸片取出来,你们信吗?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玩一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把小纸片掉在地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教师巡回指导)你们把小纸片取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
三、幼儿实验,尝试用水彩笔取出小纸片。
我的`办法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小朋友仔细看,彩笔彩笔头上擦,纸片纸片起来吧。你们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吸起来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做的?(在头发上擦擦)那你们想试一试吗?(幼儿实验)你们刚刚实验成功了吗?谁来试试看?
小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呢?原来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叫什么呀?(摩擦起电)
四、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
1、猜一猜。
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看,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铅笔、筷子等)这儿还有一张记录表,先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们跟头发摩擦以后,能不能产生静电,将小纸片吸起来,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们把它记录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试一试。
刚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朋友拿每样材料跟你的头发摩擦,看看那种物体能将纸屑吸起来,把你的验证结果告诉老师记录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儿操作,老师进行记录。
3、提问:为什么梳子、直尺、水彩笔能与头发摩擦起电呢?它们有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想一想?(因为它们都是塑料做成的)
五、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能运用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纸质的响声。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课前认识各种纸
2、物质准备: 卡纸、皱纹纸、亮金纸、报纸等;纸杯、皮筋、剪刀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很多的'纸,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纸?
2、体验操作
1、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使纸发出声音
2、比较相同纸用不同方法发出的声音一样?
3、比较不同纸用相同的方法声音一样?
3、动手制作“纸乐器”,鼓励幼儿大胆利用辅助材料进行制作
4、幼儿为歌曲伴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探索能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并利用辅助材料制作合作演奏。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具:
1号抽屉:每组各一杯可乐、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号抽屉:培养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矿泉水
这里面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引入课题 板书: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2、学生实验,师巡视。
3、汇报观察结果。师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
三、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水是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没有颜色的。请大家拿出1号抽屉中的1号杯,与水比较一下。水是怎样的。
2、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你们说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出示:玻璃)它也具有上述特点,你是怎么解释呢?拿出1号抽屉的玻璃,比较一下。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做水流动实验。
7、水与玻璃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说(硬或软,形状上有区别)
师:玻璃是什么形状?(学生说长方形)
师:那么水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
8、学生实验、讨论、汇报。
9、小结。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10、总给什么叫液体。
四、区分各种各样的液体
1、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液体的?大家试试看
2、学生实验
3、出示: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有什么方法区分杯子中的液体?
4、学生上台,并说理由。
5、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地闻或者尝。
6、学生说,师小结。
五、总结。
板书:
水
看 没有气味 没有颜色 没有味道 透明
闻 水平面 气泡 放大 变弯 溶解 沉浮 重量
尝 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液体
摸
听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蝴蝶,树叶,脸谱等,对称使它们更富有美感。大班的孩子观察力更强了,他们的视觉不再停留于物体表面基本轮廓的观察,而是对物体的构图,色彩,比例等发生浓厚兴趣,更细致去观察。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设计此活动,让孩子在找一找,说一说,变一变的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对称的学习经验,获得提高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对称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
2、能判断、寻找对称的图形或事物,掌握上下、左右对称的操作方法。
3、感知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对称美。
活动准备:
PPT课件,对称与不对称的图形若干张,上下、左右对应的图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
它把公主关了起来。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有闯过关,于是,公主就在里面被关一天又一天。孩子们,你们觉得公主可怜吗?那你们想不想去营救公主呢?可是营救公主需要闯关,你们会不会因此退缩了呢?尽管有闯关的挑战,可我们的小朋友还是奋不顾身,看来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勇敢的,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闯关去营救公主吧!
二、在感知、判断、操作探索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合适的钥匙,引出对称
1、出示一把有半个爱心的锁,请小朋友帮忙找到有另一半爱心的钥匙。
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小耳朵要仔细听,在营救公主的过程中,会派上很大的作用。刚才啊,巫师告诉我,她设的第一关是(出示PPT),这是一把只有半个爱心的锁,它的钥匙呢,是另一半相同的爱心,小朋友们,请你们睁大眼睛,下面哪个爱心是跟锁上面的爱心是一模一样的?
教师小结:爱心的两半确实一模一样,能完全重合,你们真棒。
第二关:寻找另一半,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恭喜你们,顺利地闯过第一关,但是巫师设的关卡一关更比一关难,你们
有没有信心来闯第二关呢?
1、寻找蝴蝶翅膀
这次我们要找到的是蝴蝶和脸谱的另一半,它的要求同样是要跟左边的图案一模一样,那我们先来看看蝴蝶的另一半在哪里?
2、寻找脸谱的另一半
你们好厉害啊,又成功地找到了蝴蝶的另一半,那么脸谱的另一半呢?在哪?
3、比较蝴蝶、脸谱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从中感受对称美。
既然你们成功地找到了蝴蝶与脸谱的另一半,那么现在,我请你们来比一比,这里的两组图片,你们看哪一组看起来比较漂亮,比较和谐呢?
教师小结:像这种两边的形状、图案、颜色都完全一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
第三关:折一折,判断对称图
你们已经成功地闯过来两关,
那么第三关就是最难的一关了,
但只要过了这一关,我们就可以救出公主了,你们期待吗?
1、对称图形有:五角星、月亮;不对称的有:茶杯、房子。
2、请幼儿目测: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出示PPT)这里有4
张图片,你们先来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先把答案藏心里,我请举手的小朋友来回答。
2、请幼儿折一折,操作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不对称)的。
刚才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确定它到底是不是对称图?
我想到了一种不错的方法,是什么呢?通过折一折,我们来确定他们是不是
对称图形,我们来试试吧。
3、检查操作结果。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展示并叙述他拿到的图形和通过折一折后得到的结果。
教师小结:
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两部分的'直线,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折线。
三、幼儿分组操作,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认识。
师:善良的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她邀请我们去她的王国里玩,原来她的王国是一个对称国,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称的,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东
西是对称的呢?请你们举手来告诉我。我也找到了一些对称的事物,来跟你们分享一下。(PPT展示)
看了这么多对称的事物,那现在我来检验一下这节课你们是否完全掌握了。老师这里有四幅图,分别出示图一和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颜色有什么规律,它是按什么方位对应的?
出示图三引导幼儿根据左边图形的颜色涂出右边对应的颜色。
出示图四引导幼儿根据上边图形的颜色粘贴出下边对应的颜色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集体检查操作结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奧秘的兴趣。
2、小组合作制用骨架,有保护骨骼的初步意识。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人体骨架模型,废弃的X光片;
2、大白纸,双面胶,小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DODO问小朋友,它为什么东歪西倒不能站起来与你们一起玩?(缺少骨骼)
二、捏捏你的骨头。
1、请你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捏到什么?(硬硬的就是骨头)
2、你们还能在身体的其它哪些地方摸到硬硬的骨头?和好朋友一起说说。
3、原来骨头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要是没有了骨骼,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呢?(软软的就像一团东歪西倒的肉球)
三、骨头有哪些?
1、出示人体骨骼图:
师小结:人身上一共有200多块骨头,正是由于它们连接在一起,头上有头骨,我们小朋友张开嘴巴靠的是颌骨,还有手骨、腿骨,我们做事走路都要靠它们,弯弯腰,那一节一节的是脊椎,摸摸我们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脚上手上还有手骨、脚骨,正是由于这么多骨头在加上骨关节连在一起,让我们变成了一个能动、能跳、能讲话、能做许多事的本领很大的人。
2、骨头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保护它呀?
不能剧烈撞击,不然会骨折断裂。多吃含钙的东西,像牛奶、骨头汤……多运动,这样小朋友骨头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四、我的骨头这模样。
1、观看X光照片,找出是人身体上啊一部位的骨头
如果不小心骨头受伤了,那我们要到医院里去X光照,看这就是骨头的照片,能找得到哪里是骨头吗?(白色的地方)我这里有许多张骨头的照片,你们能猜猜看,这是人身上哪个地方的骨头?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猜猜看。
2、师示拍手臂的骨头照片。
我现在也来给这个娃娃的骨头拍张照,我想给他手臂的骨头照相,看我把白纸剪成一条后放在娃娃手臂上贴在胸口,哇,照片拍好了,你们想不想也给骨头拍照呀?
3、引导幼儿用剪贴并测量长短的方法,给娃娃身体上照相不过和好朋友一起给娃娃骨头拍照的时候要当心,别剪到手上噢。
4、幼儿展示自己贴出来的骨架,并讲讲贴了哪些骨头。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为此我们产生了“有用的身体”这一主题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学习一情境,帮助他们了解身体。本次活动是这一主题背景下的一个子活动:骨骼啥模样。通过活动使幼儿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奧秘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制用骨架中产生保护骨骼的初步意识。
那如何将内隐的骨骼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外显出来。首先,我请幼儿摸一摸,捏一捏自己身上的骨头,感觉到骨头是硬硬的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出示骨骼分布图,将看不见的东西更直观形象的显现在幼儿面前,并请幼儿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骨头。其次,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看X光片,他们互相争议、探讨最后猜出这是身体上哪部分的骨头。最后,二二合作,用剪贴白纸条的方法给娃娃照张“X”光片,在照“X”光片的时候,幼儿通过在娃娃身上测量确定骨头的长度;骨头间的相互比较,确定哪块骨头是要粗一些的,并用一个圆圈作为骨关节将骨头连接起来。幼儿在剪贴中一方面获得了成功感,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们探索骨骼的兴趣。
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一直是高涨的,但如果能在保护骨骼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一些易使骨骼受伤的现象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更易激起幼儿保护骨骼的情感。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了解摩擦生电这一现象。
2、会用塑料尺子和头发摩擦生电。
3、探索摩擦生电的乐趣。
活动准备:纸屑,尺子。
活动重难点:探索尺子和头发摩擦生电。
活动过程:
一,舞蹈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跳一段小苹果吧。
二,引入纸屑跳舞。
不光是小朋友们会跳舞,老师今天请来一群小伙伴,它们也会跳舞。
教师展示尺子在头发上摩擦生电,让纸屑跳舞的'现象。
三,讲解纸屑跳舞的原理。
小朋友们要来试试怎么让纸屑跳舞吗?
恩,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纸屑们会跳舞呢?
恩,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四,小朋友自由探索除了塑料尺子,还有什么可以产生静电。
五,记录探索结果。
小朋友们,想必大家都找到一些东西,不知道你们找到的东西能不能产生静电呢?让我们在纸上,用自己的方法,把结果画一画,记录下来吧。
六,探索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去,也可以试一试找一找,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产生静电。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纸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的物品,对于纸的了解和使用幼儿已非常熟悉了。《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科学谈及内容应贴近生活经验,将身边的事务和常见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一张纸给幼儿的直观印象是有两面的,但是有没有只有一个面的纸或者如何让一张纸变成一个面,幼儿是难以想象的。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用眼和手直观感受到只有一个面的纸,感受科学的神奇与乐趣。
活动目标
1. 知道纸有两个面及面的范围分界;
2. 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其特点,知道如何验证只有一个面;
3.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骤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有崇尚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面的范围;知道莫比乌斯圈的特点和验证方法。
解决措施:活动开始时用一张常见的普通纸先介绍纸的面和面的边缘,知道笔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笔尖不可离开纸面)。通过验证并与普通纸圈作对比知道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难点:莫比乌斯圈的制作及对其一面的认识与理解。
解决措施:先制作普通纸圈,再通过观察和听老师讲解制作好莫比乌斯圈,对莫比乌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活动准备
材料:宽度为5厘米左右的纸条(正反面不同色),剪刀,双面胶,马克笔
幼儿:大班幼儿具备了本实验所需的画直线、粘双面胶、剪刀使用、认识面等的`技能。在思维上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由一个现象推理证明得出一个结论。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倾听并根据要求或提示动手操作。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的面和边
1.观察并说明纸的特征
师:“请大家观察纸带有什么特点吗?它有几条边缘?几个面?”
2.提出问题并请幼儿尝试
师:“用一条线从一面画到另一面,但是笔尖不能离开纸,你怎么画呢?”
师:“是不是每一条线都经过了纸的边缘?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经过呢?”
小结:纸有不同颜色的两个面,刚才我们画过了从一面到另一面必须要经过一条边。
二、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并找出问题
1. 将纸带粘贴成圈
幼儿操作将纸带粘成圈
师:“请用刚才画线的方法在纸圈上试一下,笔尖不经过边缘一直画会出现什么结果?有几个面上有线条?”
师:“老师也来试一下我的纸圈,看看是什么结果?”
小结:在笔尖不经过边缘和不离开纸面的情况下沿纸带划线,线条的起点和终点刚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圈。线条就只在纸圈的一面出现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胆猜测并验证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着这条线剪开,会得到什么?”
三、按步骤制作莫比乌斯圈,通过验证知道其特点
1.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的纸圈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再画一次,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接下来请大家也来做一个,将纸带一头翻转过来,将不同颜色的面粘贴在一起。”
2.观察并验证纸带的特点
师:“再来画一次试一试,看线的终点能不能回到起点?”
师:“观察一下线条在纸的哪一面呢?”
师:“现在纸圈有几个面呢?为什么?”
小结:刚才说过笔尖不经过边缘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现在我们做出的纸圈用一条线就把纸的所有地方画完了,说明纸圈就只有一个面,这就叫莫比乌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师:“用剪刀将纸带继续像刚才一样沿着线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师:“剪出来得到了什么?跟刚才剪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
四、感受科学的神奇,提出问题,让幼儿能保持兴趣,继续探索
1.总结
师:“今天我们制作并认识了莫比乌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师:“它是将纸带翻转一次后粘贴成的圈,我们用笔验证了它只有一个面,而且将它从中间剪开,得到了一个更大圈。”
2.延伸
师:“我们的莫比乌斯圈还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将现在的纸圈再剪一次,看看又会出现什么?”
师:“将一条新的纸带翻转两次后再粘贴成圈,它还是莫比乌斯圈吗?剪开后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回去验证,发现其中的秘密。”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多种用途的体现,很好地展现了身边的科学。从活动过程来看,活动环节由易到难,层层铺垫,从制作到验证,过程很完整。但是活动环节偏多,有各种突发情况发生的可能,活动时间难以把控。从幼儿表现来看,本次活动需要幼儿动手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集中使用,对部分幼儿稍有难度。此外,对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理解可能有难度。从老师的活动开展情况看,同样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活动中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部分幼儿需要提供帮助。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蝴蝶玩偶,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引出蝴蝶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你们猜猜一个谜语它是说的是什么的小动物呢?"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像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好神奇",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小动物呢?(蝴蝶)老师:你们说说为什么是蝴蝶呢?(幼儿回答)老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蝴蝶!你们真的很棒呢,给自己拍拍手吧!
二、出示蝴蝶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形特征。
老师: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美丽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师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提问:
(1)蝴蝶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椭圆形的)
(2)蝴蝶的头上面有什么?(两个触角)
(3)蝴蝶的胸部有什么呢?(有脚)
(4)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翅膀上面有花斑)
(5)蝴蝶有几只脚呢?(六只脚,脚也叫做足,两只脚就是一对足,那我们数一数有几对足,三队足)
(6)蝴蝶在哪里生活呢?(蝴蝶喜欢花,生活在花丛中)
(7)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是在干什么呢?(蝴蝶喜欢吃花蜜,所以它们就喜欢待在花丛中)老师小结:刚刚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蝴蝶的身体是长长的椭圆形的,头上有两个触角,胸部有和腹部长有三对足,翅膀上有花斑,喜欢生活在花丛中,因为它们很喜欢吃花蜜,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是在寻找自己喜欢吃的花蜜哦!它们只要找到了自己喜欢吃的花蜜就会赖着不走。
(8)那小朋友知道蝴蝶是怎么来的吗?
三、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1、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一只美丽的蝴蝶妈妈在她要死去之前在树叶上产下了一批像菜籽一样大小的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叫做卵。这个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成长,慢慢的蜕变成了一只毛毛虫;因为天气的.变化,这个毛毛虫就把自己藏到了一个椭圆形的小篓子里,这个椭圆形的小篓子的名字就叫做蛹,慢慢的这个蛹长出了翅膀,长出了椭圆形的身体,两只触角,三对足,身体上也长出了花斑,漂亮极了。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蝴蝶姑娘们都出来了,看!她们正在吃着甜甜的花蜜呢!
2、老师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
(1)蝴蝶妈妈在树叶上产的什么呢?(卵)
(2)蝴蝶的卵是什么样子的呢?(像菜籽一样大小的东西)
(3)这个卵经过成长蜕变成什么了?(毛毛虫)
(4)毛毛虫在小篓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长出了翅膀,还有三对足,两个触角)
(4)蝴蝶是由什么变的,怎么样变的?
3、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变现蝴蝶的生长过程。
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蝴蝶蜕变的过程,好吗?
四、结束部分:
我们美丽的蝴蝶仙子们我们一起出去吃花蜜吧!跟我们后面的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幼儿有秩序的离开,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三、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小结: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小结: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活动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的种子,比较其异同。
2、学习种植的基本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持久观察力及爱护植物的感情。
3、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水壶等。
活动准备:1、收集几种种子,在自然角做发芽实验。
2、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
3、蚕豆生长的图片,让幼儿事先了解蚕豆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种植的季节。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类种子:
师:“小朋友拿来了这么多豆豆,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拣一拣,把相同的豆豆放在一个碗中。”(幼儿动手操作)“你分出了几种豆?你认识吗?”“对,它们是蚕豆、黄豆、红豆。”“仔细比一比,蚕豆、黄豆、红豆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它们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圆圆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当种子。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一样,吃起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2、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知道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季节。
师:“豆豆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出示蚕豆的生长过程图,让幼儿观察。“刚才小朋友看了图片,了解了种子生长的`过程,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讨论:种子生长需要什么?什么季节是播种的好季节?
教师小结: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在种植时要选择好种子,再种,种子才会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季节。”“对了,现在正是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时节,我们一起去种蚕豆,好不好?”
3、学习选种。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蚕豆都可以当种子?为什么?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看的非常仔细:蚕豆上有蛀洞的、豆特别小的、壳的颜色枯黄的,都不能当种子。”“请小朋把颗粒饱满的蚕豆选出来。”
4、种植蚕豆。
a)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种子生长发育需要泥土、水、阳光、空气。现在谁来说说怎样种蚕豆?(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b)教师示范:先将土放在种植盆中,然后用小铲子挖一个小洞,放进3——5粒蚕豆,然后用泥土盖上,浇上水。
5、学习管理蚕豆的技能,爱护蚕豆。
师:怎样才能让蚕豆长的好?(适量的浇水、施肥、还要除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棒,下面就让我们大家去我们的种植园种蚕豆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