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7 10:56:51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从“记忆”这一独 特视角出发来剖析人生与 人性的写法,领悟诗情与哲理

  2.诵读及语感的培养

  3.借鉴、吸收精美语段

  二、重点、难点:

  1.精巧的构思,层层深入的写法。

  2.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词语解释:

  征兆: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候。

  匍匐:①以腹贴地前进。②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③使自己俯卧。

  芥子jiè: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清醇:清澈无杂质。

  作孽:做坏事;造孽。

  铭记:牢记在心中。

  自在:①自由;无拘束。②安闲自得,身心舒畅。③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狭隘:①狭窄。② (指气量、见识等)狭小。

  执拗niù:坚持己见,固执任性。

  泯灭:①消灭;消失。 ②[形迹、印象等] 消灭。

  冠冕:①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②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真谛: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二)作者韩少华:

  1933年秋生于北京。中国作协会员。1947年于北京二中就读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毕业后留校任语文教师。在职期间先后于中国人大新闻系旁听和北京电大中文系就读。至六十年代初乃有作品发表,其中《序曲》被认为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曾获得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以及散文,讽刺小品、儿童文学和小说等多项创作奖。作品集有《韩少华散文选》、《暖晴》、《碧水悠悠》等。其有些作品已被选入国家正式教材,介绍到海外华人读书界,并译为英、法、日等国家。

  (三)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什么是遗忘,众说 纷纭,这是否说明“”、“忘却”的是非曲直没有客观标准?究竟怎样解释最好?

  (2)第二部分的.4个排比句该如何理解?

  (3)第三部分连续使用比喻句,选取“灰烬”“流水”“落花”三个意象,是要表述与有 关的什么道理?有何好处?

  (四)艺术特色:

  (1)形散神聚,表达迂回曲折。

  (2)哲理化情感和情感化哲理相得益彰。

  (3)多用排比、比喻,优美的语言和意象,生动的问答形式,使文章生动活泼,又有典雅气象。

  (五)小结:

  文章到结尾也没有回答什么是,只是把当作了文章线索,为我们论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文章隐含的意图,言在此而已在彼。这就是本文的特别之处:文章不是解答“”的概念,而是在揭示所蕴含的哲理。最后,用一句名言来表达学习本文的感想。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六)仿写训练:

  (1)仿写:提炼“是灰烬、是流水、是落花……”段

  消极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xx年高考第26题: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见,也永远走不到了;

  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课外找一篇散文诗,做读书笔记。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疑,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一、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后小结: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掌握方法,规范表达。

  4、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关联词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习作。

  教学构想:

  1、把抄写词语的练习放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2、金钥匙与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想结合。

  3、把“初显身手”与“笔下生花”练习相结合,进行处理,直到学生完成。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抄一抄。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读一读。

  1、同桌合作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2、指导学生给这些多音字标音节。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四、读一读,用带点的词造句。

  1、学生自由读句子,再指名读。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造的句子。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说规范的语句。

  五、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开卷有益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短文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短文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交流:通过阅读短文,魏格纳身上有什么精神,你从哪些事例知道的?

  6、感情朗读短文。

  初显身手、笔下生花。

  一、整合练习内容,布置活动方案。

  1、给学生5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1)收集气象谚语及科学根据。

  (2)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3)小组合作把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分工。

  二、手抄报作品交流展示。

  1、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学生评议,评出“最佳编排奖”、“最佳拍档奖”。

  2、小组交换学习手抄报资料。

  三、拓展延伸,相机练笔。

  1、师:同学们收集的气象谚语真有趣,这些谚语所说的现象有科学根据吗?

  2、交流你查找到的科学根据。

  3、你在生活中有见过哪些有趣的现象与你知道的其中一条谚语相同吗?小组交流,要求把话说清楚,小组成员相互补充。

  4、指名发言,听的同学可以帮忙补充。

  5、大家说的很棒,如果把你观察到的有顺序地写下来就更好了。动笔吧!

  6、指名读自己的写话,集体修改。

  7、再读自己的写话,试着修改。

  8、收集优秀作品,展示于“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