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27 11:01:3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中班教案【精选】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灵活地在画有脚印的地垫上跳跃,发展弹跳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脚印地垫创造出不同的跳跃动作。

  3.能与同伴合作布置场地。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画有单双脚印的泡沫地垫。

  活动过程:

  一、队列练习。

  二路纵队——四路纵队——交换走——走圆圈——二路纵队走

  二、垫子游戏。

  1.老师带来了地垫,请你们去玩一玩,看谁玩得花样多,玩得有趣。

  2.幼儿分散活动进行一物多玩活动。

  三、利用脚印地垫,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在脚印地垫上跳跃的'方法。

  1.教师:看看,地垫上有什么?哪个右脚?哪个左脚?

  2.我要请你们将这些画有不同脚印的地垫进行拼搭,然后跳一跳,看谁跳的方法多?

  3.幼儿练习

  4.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跳的?我们一起练习。

  四、游戏:时空之旅

  1.一起布置场地 阳光道(5块)——魔垫道(6块单5块双)——跳过月亮山(6块)——时光隧道(8块)——时光草坪道(8块),循环进行/

  2.幼儿集体进行游戏,可重复数次。

  五、放松运动敲敲腿。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垫子这一材料让幼儿能够一物多玩,玩出各种花样来,最后,利用垫子上的脚印进行拼搭跳跃,重点练习跳,发展幼儿跳的能力。但是,整个活动下来,我发现幼儿利用在拼搭方面的时间比较长,而相对练习跳跃的机会少。幼儿的分工不明确,所以导致时间延长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尝试细致地描绘昆虫及人物捉虫的场景。

  2、在制版中尝试将吹塑纸揉皱,体验背景中自然的纹路肌理。

  活动准备:

  l、幼儿已有在野外捉虫的经验。

  2、课件:各种昆虫的图片。

  3、有自然肌理的范例一幅,吹塑纸,5B铅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交流自己在野外捉虫的经验,感受在自然中游戏的乐趣。

  (l)教师:你们在野外捉过虫子吗?捉到什么虫子?是怎样捉的?

  (2)同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捉虫的经历。

  2、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较细致地观察,了解几种昆虫的样子。

  教师: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方法绘画昆虫和人物。

  (1)教师:怎样画才能让人知道你捉到了虫子?你捉到昆虫心情会怎样?

  (2)教师:可以把昆虫画得大大的,让人看清楚你捉的虫子。小朋友的动作和表情可以画得比平时大些、夸张些,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4、欣赏有自然肌理的作品,猜测制作方法。

  (l)教师:这样细淡的纹路像什么?你有什么感觉?是怎样制作的?请你猜一猜。

  (2)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地将吹塑纸揉皱。

  5、幼儿创作。

  励幼儿将人物、昆虫的动态画得夸张生动;注意将画好的吹塑纸揉皱,保持不破裂。

  6、集体欣赏、交流。

  引导幼儿重点欣赏有动态的人物以及造型大而夸张的昆虫图片。

  活动建议:☆日常活动 欣赏有关肌理表现方法的.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区角活动 吹塑纸供幼儿继续练习揉纸,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

  ☆家园共育 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捕捉昆虫,拍摄捕捉昆虫的影像资料。收集一些常见昆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评析

  对于情节画,幼儿的捉虫经验和对昆虫的观察、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幼儿不仅要有绘画昆虫的经验,还要有绘画人物动态的经验。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活动过程:

  1、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教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教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4、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