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水果印象
预设目标:
1、尝试用色彩对两种水果进行写生活动。
2、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表达和一组画面所蕴含的美感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做画工具:颜料、油画笔、较厚的画纸、抹布、罩衣
2、水果(香蕉、苹果)
预设过程:
一、启发幼儿观察水果。
1、小朋友都认识这些水果吧?有什么水果呢?
2、我们先看看这些水果有什么颜色,每个水果的颜色是不是一样?
3、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水果的样子,它们是什么样的?教师启发幼儿构图。
1、我们来看看这些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启发幼儿从水果的数量、摆放的位置进行观察)
2、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你们看到的水果用颜料把它们画出来。可以从你最想画的水果,或是最喜欢的吃的水果开始画;也可以从你看到的离你最近的水果开始画;小朋友边看边画,注意观察你画的这个水果的旁边、前后是不是还有水果,它是怎么摆放的?有什么颜色?长得什么样?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色以及涂色应注意的事项。
1、动手之前,小朋友先想一想怎样画出你看到的水果?用什么颜色能使你画的水果看上去更漂亮?
2、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水果的轮廓,轮廓线可以画粗些,把你看到的水果的样子全部画好之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水果涂上漂亮的颜色;涂水果的颜色时可以把轮廓线压盖一部分,但不要把轮廓线全部涂掉了;最后选择背景色,把水果周围空白的地方涂上颜色,可以多选择一些颜色,使整个画面看起来不单调,涂背景色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不把水果的轮廓线涂掉,一种颜色可以涂大块点,然后再选择其他的颜色涂在空白的地方,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很丰富、饱满。
四、提出卫生方面的要求
1、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
2、笔不能乱甩,小心颜料碰到小朋友的身体;
3、要爱惜别人的作品,不能在别人的作品上乱画。
五、幼儿进行写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品赏析
1、让我们来看看谁画的水果最好看,为什么?
2、谁画的最细致?水果的样子把握地最准?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积极参与表演,能根据作品主要情节加以想象运用不同语气、动作、表现文学作品的角色特征。
2、学习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活动重点:积极参与表演及各角色扮演运用不同语气。动作特征。
活动准备:头饰。布置场所材料。
活动过程 :
1、让幼儿听录音一遍。师一边演示教具。
2、提问幼儿:引导幼儿应该如何形象地扮演角色。你想扮演故事里的谁?该怎样扮演才会像这个角色呢?回想上节示范表演时哪个角色扮演的好,还有什地方不足。
3、提出游戏要求:根据表演需要,自己找东西扮演。爱惜玩具与同伴共同游戏。
4、幼儿游戏:师观察,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布置场地,引导他们寻找需要的头饰装扮自己。师参与游戏,指导幼儿初步运用不同语调动作形象表演。
5、师讲评小结,收拾玩具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告诉老师,你觉得这个故事里谁表演得最像?为什么说 他表演得最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表演,表演的时候我利用的是一个角色两个幼儿表演,孩子们还是很积极的表演,文明观众也很棒很安静的观看小演员表演,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演的'时候我利用娃娃家的小桌子,一个角色两个孩子表演时场地不够宽敞都紧在一起,表演的人数较多,下节课一组一组表演时一个角色一个人表演这样的话表演起观众看了也更舒服。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而言,他们最为熟悉 最为亲切 最为引起他们共鸣的就是自己的家,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目的是通过对画面细节的观察和判断,家庭生活的回忆和模仿,引导孩子充分感受家人之间的爱与被爱,体验全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2.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3.通过介绍家人,让幼儿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难点: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活动准备
ppt图片 音乐《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里的小朋友要向你们介绍他的家人,你们想看吗?
2、出示封面:教师;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了电脑里,小朋友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呀?你们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呢?(幼儿和封面上的小宝打招呼)小宝的家里有些什么人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介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出现爷爷:老师问:这是谁?这是小宝的爷爷,爷爷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来模仿一下爷爷走路好吗?(带领幼儿一起模仿爷爷走路)
老师:爷爷要看报纸,可是眼镜不见了,爷爷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沙发上没有,下面没有,小朋友们眼镜在哪里呢?小宝帮助爷爷找到了眼镜,小宝真是个好孩子。
2、出现奶奶:老师:这是谁呀?奶奶在什么地方啊?奶奶在煮什么呢?给谁吃?小宝吃的怎么样呢?小朋友家里是谁做好吃的呀?
3、出现爸爸:小宝家还有谁呢?爸爸在做什么呢?(锻炼)。我们也来锻炼一下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做运动)小朋友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哑铃)很重很重的,爸爸真是个大力士,能把重重的哑铃举得很高很高。爸爸做完运动干什么呢?在玩什么呢?(和幼儿一起玩荡秋千)
4、出现妈妈:妈妈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看小宝为什么这么开心呢?小宝手里拿得是什么啊?(靠垫)妈妈爱小宝给小宝讲故事,小宝也很爱妈妈,给妈妈拿靠垫让妈妈舒舒服服的讲故事。
5、出示四幅全图,通过之前的阅读让幼儿自己来说图中的情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图一:爷爷要看报纸,小宝帮爷爷找到了眼镜。
图二:奶奶给小宝煮饺子吃,小宝吃的可香了,奶奶看着真高兴。
图三:爸爸陪小宝玩秋千的游戏,小宝玩的开心极了。
图四:妈妈每天给小宝讲好听的故事。
总结:
小宝的一家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快乐。
6、全家福照片:教师:家里每一个人都爱小宝,小宝也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三、幼儿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小宝的家,现在来说说你们的家吧!
四、结束: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提升情感。
教:家里人这么疼爱我们,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结束语:
小朋友们真棒,如果你的.家人知道你们这么懂事一定会更爱你们的,让我们一起唱出心中的爱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歌中插入:
小朋友的家中有爱,心中有爱,幼儿园也有爱,小朋友之间也有爱,让我们互相抱一抱,传递我们的爱吧!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小宝家还有一个秘密就藏在《我的家》这本书里,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找一找好吗?!
教学反思:
一、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新纲要》中也指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绘本阅读也是一样,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围的家人与同伴之间,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绘本,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家是他们熟悉的地方,也是他们感到最温馨的地方。绘本“我的家”主要描述了“我”的家人以及“我”和家人的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生活故事,也很符合世界儿童读物的社会性和教育性。
同时我还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绘本中出现的小狗留在第二课时,让幼儿在自由阅读时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让幼儿更能体验到探索揭秘的惊喜。
二、注重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较好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1、问题情境。
(1)在活动一开始老师通过提问,“你知道你的家里都有哪些人?”而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熟悉最为亲密的人。所以孩子想说的兴趣一下就给调动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纷纷发言。
(2)在活动中,教师出示大书,让幼儿看看、说说封面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谁?他在做什么?教师连续向幼儿追问,幼儿的阅读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了。而封面是一本绘本的精华和灵魂所在,有效的封面导读,一下就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3)在活动中,教师在逐一出示每一幅图画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这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你猜一猜他会去做什么?他会和宝宝在做什么?等一连串的问题,马上唤起了幼儿阅读的兴趣,用这类多层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可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故事,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幼儿阅读的兴趣被充分激发。
2、观察的情境。
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充分给幼儿提供了能引起他们关注、感兴趣的讲述材料。在活动前收集孩子们的全家福并布置成展板,这些照片都是来自每个幼儿的家庭,最为幼儿熟悉和感兴趣,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非常认真地去观察同伴的照片,幼儿能自由地去看看、说说,从上一环节的说自己的家人引伸到说同伴的家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游戏情境。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孩子来说,阅读并非成人意义上的看、理解的思维过程,它更像一种游戏。因此,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把阅读过程游戏化。
(1)模拟玩荡秋千:教师引导幼儿模拟玩荡秋千的游戏,孩子在开心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绘本中家庭的温馨和快乐,为后面的情感教育作铺垫。
(2)猜一猜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在逐一出示图画时,先让幼儿猜一猜,再让幼儿找一找,每页都有一个小折页,藏着故事中的小秘密,在隐蔽的折页里。“这是谁?” “爷爷”、“奶奶”,好奇的小朋友体验到探索揭秘的惊喜。“这是谁?”“爸爸”、“妈妈”,聪明的小朋友体验到预想实现的惊喜。通过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寻求答案,成为发现者,阅读过程成了游戏的过程。这样,孩子的兴趣被激发了,体验到了看书的乐趣。
三、利用家庭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收集全家福照片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和家人一起去合照,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家的主要家庭成员,并且感受到了与家人一起拍照的快乐,体验到了家的温馨。
四、注重师幼互动。
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师幼共同阅读的形式。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中的语言用美妙的声音、用真实的感受大声地朗读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活动中,“这是谁?这是我的xx”这两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我在为幼儿朗读故事时,当念到第二遍时,孩子们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到第三遍开始时,大部分幼儿就会开始不自觉地跟着老师一起说了起来,就像是音乐中的主旋律,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再现,让幼儿沉浸在对语言的节律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
不足及改进策略:
1、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阅读的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基于考虑执教的孩子没有开展分级阅读的课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不适合进行自由阅读。只采用一种方式——师幼共同阅读,没有给幼儿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没有让孩子体验自由阅读的快乐。
2、幼儿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入,在活动中,教师没有抓住一些比较典型感人的教育事件来鲜染幼儿的情感,只表现于比较肤浅,这也是教师对孩子不够了解,不够熟悉。
3、孩子扮演角色不够丰富,如果在活动中能让孩子模仿多种角色进行表演,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就能够更为充分地激发。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简单、完整连贯的话讲述图片内容。
2、通过故事,使幼儿理解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可贵。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小兔、小鸡、小猫头饰、叶子道具。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今天,教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幅图片,它们连起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看看吗?
2、安顺序出示图片,请幼儿说出每幅图发生的事。
(1)小兔在哪里玩?玩的如何?(很高兴)
(2)忽然,天空下起了什么?
(3)小兔用什么当伞?
(4)这时,谁来了?小鸡会说些什么?
(5)小兔怎么做的?(请小鸡来避雨)
(6)喵喵喵,又是谁来了?
(7)小兔有对小猫说了什么?
3、教师指图片,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完整地把故事讲出来。
4、启发幼儿为故事起一个名字?
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
5、出示小兔、小鸡、小猫头饰和叶子道具。
激发幼儿表演故事的兴趣。
6、教师小结。
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兔吗?为什么小兔帮助了小鸡、小猫、它心里会觉得怎样?我们应该向小兔学习。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乐意做有礼貌的好宝宝。
2、初步能发清:zao、shi、sheng、shuo等音。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桌面小娃娃三个,积木若干,搭成一个幼儿园,一个家。
活动过程:
1、介绍木偶娃娃,引发幼儿模仿学习的兴趣。
出示木偶娃娃,引导幼儿和木偶娃娃相互问好。
表演木偶娃娃入园时问好的情境。
提问:木偶娃娃是怎样问好的?它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结:木偶娃娃是个有礼貌的小朋友,见到老师或同伴会鞠躬问早、问好,下午回家会向老师、同伴说再见。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2、学习儿歌。
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儿歌。
幼儿学习儿歌:练习zao(早)、shi(师)、sheng(声)、shuo(说)的正确发音。
3、尝试表演儿歌。
能根据儿歌内容大胆地想像动作表演。
活动建议:
1、应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平舌音和翘舌音。
2、教师要特别关注个别幼儿的发音。
活动评价:
1、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2、在日常生活中能发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附)儿歌:好宝宝有礼貌
好宝宝,有礼貌,好宝宝,有礼貌,
看见老师问声早,看见同伴问声好,
回家会把手儿招,回家会把手儿招,
“老师,老师再见了。”“XX,XX再见了。”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的'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有个别的幼儿表现得很棒,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幼儿的说话语句较连贯,也会用很多的礼貌性语句。由于我是一名老教师,各方面的经验都较充足,也能很好的了解到处在小班阶段的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力所需,因此能够把握到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的发展。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5-16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经典]07-22
(精选)小班教案08-01
小班教案【精选】08-20
(经典)小班教案08-25
[精选]小班教案08-16
小班教案(经典)08-18
(精选)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