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教案5篇(经典)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认识筷子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子的愿望。
活动准备:
握筷姿势图ppt 各种各样的筷子ppt教室布置成餐厅:四张餐桌, 菜肴12盆
活动过程:
一、 小朋友进入餐厅、认识餐厅幼儿进入餐厅找座位。
二、认识筷子
1、认识餐具,了解筷子
(1)提问交流,认识各种各样的筷子
(2)幼儿看各种各样的筷子的.ppt
2、老师小结
三、学习使用筷子
1、幼儿第一次尝试使用筷子
(1)幼儿用筷子练习夹菜,吃菜。
(2)幼儿介绍自己吃了什么。
2、学习讨论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结合ppt)
(1)请1-2位孩子示范自己使用筷子的方法。
(2)幼儿欣赏ppt,了解正确的握筷子的方法。
(3)幼儿拿着筷子跟着儿歌分句练习。
3、幼儿再次尝试使用筷子
(1)请小朋友用刚才学会的方法夹馄饨到自己的盘子里。
(2)幼儿交流:我是怎样夹馄饨的,用筷子夹了几个馄饨。
4、夹豆豆比赛
(1) 讲解比赛要求。
(2) 幼儿比赛 教师提醒幼儿要用筷子夹。
(3) 幼儿数豆豆,比出夹豆豆冠军。
四、大家来评“进餐小明星”
让幼儿评出今天的“进餐小明星”,并说说评的理由 。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在一次餐后的散步中,天空不适地飘下了几丝雨丝,我本想让幼儿回教室休息,但呈入我眼帘的场景使我惊呆了。小朋友们有些在抓小雨点,像是和雨点玩游戏;有些在雨中旋转着身体,享受着大自然中的雨到底有多可爱;有些在抬头看着雨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这时,我班幼儿茅怡婕问:“徐老师,天上的雨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呀?”蹲在地上的郭睿马上又问:“落在地上的雨点最后又到哪儿去了呢?”“那如果雨落到河里,河水漫出来怎么办?”王佳依自言自语的问。其他幼儿便纷纷加入了其中,你一言我一句参加了关于雨的热烈讨论中。于是《水娃娃漫游记》的活动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回忆引发幼儿对水娃娃找妈妈的兴趣。
第二环节:师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复述,进一步掌握水的特性。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根据故事表演游戏。
第四环节:通过变一变,让幼儿观察水的态图片,想一想水变化的原因。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故事进行概括,了解水的特性。
2.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学会比较事物特性,并能自己尝试编故事
活动准备:
1.已有的关于水的经验
2.酒精、绿茶、牛奶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回忆引发幼儿对水娃娃找妈妈的兴趣。
1.朋友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可以让个别幼儿上台讲故事,教师也可以自己带领幼儿一起回忆故事。
小结: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我们真替小蝌蚪感到开心。可是我们有几个水娃娃也在找妈妈了,看看我们的水娃娃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
(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的环节)
二、说一说——教师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复述,进一步掌握水的特性。
1.小朋友们,是谁带水娃娃到城市里玩的?
2.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一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3.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二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4.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三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小结:原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
三、演一演——引导幼儿根据故事表演游戏
准备好道具,即酒精、绿茶、牛奶、水,让幼儿表演,讲师讲述。(共九个角色,教师扮演讲述者)
四、变一变——通过水不同形态的照片引起幼儿对水探索的欲望
1.你们知道水娃娃还会变魔术了,怎么变的了,下次严老师再告诉你们(引起下节课,水娃娃变成气体和小冰雹)
附故事:
一天,大头儿子正在河边开开心心地玩耍,突然,几个淘气的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大头儿子,你带我们出去玩玩吧,我们整天呆在河里闷死了,我们想到城市里去长长见识!!”大头儿子还在犹豫,可是几个水娃娃又赶紧说道:“你就带我们去吧,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会满足我们愿望的!”
就这样,大头孩子答应了他们,几个水娃娃和大头儿子离开了小河,来到了城市里,开开心心地玩了好几天。一天,几个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我们想妈妈了,你带我们去找妈妈吧!?”大头儿子又在犹豫,只听水娃娃们说:“大头儿子,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肯定会满足我们愿望的!” (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猜猜水娃娃会怎么说,教师可以提醒第一次水娃娃是怎么对大头儿子说的)
大头儿子答应了他们,首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酒厂,酒精妈妈开心地对他们说:“好孩子,你们跑哪儿去呢?可把我想坏了!”几个水娃娃轻轻地摇摇头说:“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喝起来不是辣的,也没有酒味。”(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酒的特性,)
大头儿子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生产绿茶的工厂里,茶妈妈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可回来了!”几个水娃娃又重重的摇摇头,说道:“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不是绿色的!”(这里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适当引导)
大头儿子和几个水娃娃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工厂,突然一个水娃娃开心地叫道:“妈妈,妈妈,我们好想你啊!”可是另外几个水娃娃说:“那不是妈妈,妈妈是透明的,那个是牛奶!”(让幼儿自己发挥)大头儿子在一旁开心地说:“你们可都是聪明的水娃娃,你们的妈妈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而且是透明的,现在我就把你们送回家!
最后,大头儿子把水娃娃们都送到了小河妈妈的怀抱里,并答应下次还带他们出来玩。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标题:飞舞的蝴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折撕角的方法来撕贴蝴蝶,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对称的形象美;
2、培养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长方形纸若干。油画棒、浆糊、擦手布。
2、搜集蝴蝶图片,举办一个蝴蝶展。
3、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观赏蝴蝶图片,以模仿蝴蝶飞,引发幼儿对折撕蝴蝶的兴趣。
师:看,老师带来了谁?它漂亮吗?看看他是什么样子的?翅膀上的花纹怎么样?
小结:这些是蝴蝶,他们有美丽的翅膀,漂亮的花纹。蝴蝶的两边都有翅膀,上面的的花纹是相互对称的。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制作美丽的蝴蝶呢?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折撕蝴蝶的方法。
师:将长方形的纸短的.一边对边折,将不开口的两个角撕掉,展开将其贴在花丛中,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肚子和触角。
三、展示范画。
师:小朋友可以随意的撕贴几只蝴蝶,让后添上不同的花纹,然后添上触角,最后为草地,小花,太阳和云朵图上美丽的颜色。那样蝴蝶就飞舞在花丛中,更加的开心。
四、幼儿撕贴,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对折后要撕去不开口的两角。
2、撕贴不同颜色、粘贴不同方向的蝴蝶。
五、展示评价,结束活动。
看看,谁的花丛中的蝴蝶最鲜艳。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色彩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2、能根据春天里事物的特征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将诗歌内容制作成PPT、小草、小兔、草莓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打开(PPT1)
师:请幼儿看大屏幕。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熊、黑乎乎的)在这黑乎乎的地方,小熊可能在干什么呢?(幼儿猜测)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散文诗里的小熊到底在做什么?
二、幼儿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色彩美。
1、欣赏散文。(一边演示PPT一边朗诵)(从“一声春雷”至“睡了一个冬天”)
提问:原来小熊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呀?(原来小熊在树洞里冬眠。)是谁把它惊醒的?(春雷)
师: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谁来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们告诉了小熊春天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听一听散文诗里谁告诉了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他们是怎么说的?
2、随课件教师朗诵诗歌第二小节至第四小节(从“小草告诉小熊至“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提问:(1)散文诗里谁告诉了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怎么说的?(根据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结合图片集体练习句式。)
(3)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结合图片集体练习句式)
(4)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结合图片集体练习句式)
3.引导幼儿结合图片完整朗诵。
三、集体仿编诗句。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句。
师: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除了诗歌里的这些颜色外,还会有谁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呢?(PPT出示紫藤花、油菜花等,仿编诗句。)
2.提问:这是什么花,什么颜色,长得什么样子的?紫藤花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样的颜色呢?
油菜花是什么颜色的`,闻起来有什么味?油菜花是怎么告诉小熊的?
3.引导幼儿将创编诗句串联起来完整朗读。
四、个别仿编诗句。
1.提出要求:刚才我们把紫藤花……编进了散文诗。原来,春天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色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看的图片,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请你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样的颜色?
2.幼儿自选图片并尝试仿编。
3、交流分享。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4、将幼儿仿编诗歌说给客人老师听。
五、活动小结。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春天有那么多的的色彩,听了小朋友们的诗歌,小熊突然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接下来,我们再到外面一起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把它画下来,再来告诉小熊。
附:散文诗
春天的色彩
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小熊在黑黑的树洞里睡了一个冬天,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色。”
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小熊听了说:“哦!我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
听了小朋友的诗歌,小熊突然激动的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自然序列中的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自制10以内爱心扑克牌一幅,1—10的数字卡片一套,自制车牌号若干。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6页《爱心扑克》,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水彩笔。
【重难点】学习区别单数双数
【活动过程】
1、区别单数双数。
(1)出示1—10的爱心扑克牌,引导幼儿目测爱心的数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幼儿翻开《数学》第16页,将爱心扑克牌上的爱心两颗两颗全在一起,说说有什么发现。两颗两颗刚好圈完的试双数,还多出一颗的是双数。幼儿找出粘纸贴在对应的方框里。
请幼儿看看老师拿来的扑克牌,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把单数扑克放在左边,双数扑克放在右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说说10以内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游戏“抱双、躲单”。教师抱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把头埋在膝盖里抱住自己,表示躲起来。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小朋友抱住。
2、区别单号双号。
周末,汽车要实行限行。汽车限行是根据车牌号的尾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确定的。教师公布限行规则:日期的单双数与车牌号尾数的单双数一致,可以通行;反之,限行。
教师告知幼儿今天是几月几日,请幼儿判断今天是单号车通行还是双号车通行。依次出示自制车牌号,如A·361,B·452,C·527,D·814等。请幼儿辨别。
3、双号车请通行
出示《数学》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这一天是双号车,请你仔细找找车牌号尾数为双数的车,并在方框里打钩,表示可以通行。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精选)09-12
【精选】中班教案08-24
[精选]中班教案08-30
中班教案[精选]08-18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05
中班教案【经典】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