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9-22 08:16:4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8篇(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8篇(精)

小班教案 篇1

  1、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乖、扔、鼠”的正确发音。

  2、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2、活动准备:

  小猪、小老鼠吃香蕉的图片各一张;实物香蕉一个;纸篓。

  3、活动过程:

  一、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吃水果”游戏:请你跟我吃××!

  2、刚才我们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猪和小老鼠刚才也吃了香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吃香蕉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一)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2、小猪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认识垃圾筒标记)

  我们把小猪吃香蕉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幼儿学念儿歌,老师注意帮助幼儿正音(乖、扔)。

  3、(出示图二)小老鼠和乖小猪吃香蕉的方法一样吗?它做得对吗?为什么?(幼儿泛讲)教师小结:对,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卫生。

  4、我们再编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儿歌,鼓励发准“鼠”的音。

  小结:我们要学乖小猪,在公共场所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扔进垃圾筒里?(幼儿泛讲)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等一下请你们吃香蕉好吗?

  附儿歌:吃香蕉乖小猪,吃香蕉,香蕉皮,拿手上,拿手上,干什么?把它扔进垃圾筒。

  小老鼠,吃香蕉,香蕉皮,扔地上,不小心,踩上去,摔个跟头泪汪汪。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学习儿歌“鹅大哥”,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2. 感受动物学唱歌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指偶白鹅。

  2. 儿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儿歌

  1. 看指偶表演,念儿歌“鹅大哥”。

  2. 教师自制指偶白鹅边念儿歌边表演,

  3. 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二. 动物的叫声。

  1. 听听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

  2. 幼儿模仿叫声与它们的动作。

  3. 按自己的想法说说动物们在说些什么。

  三. 游戏“谁在叫”。

  1. 教室四周摆放好各种动物的头像。

  2. 教师和幼儿在小动物头像四周走动,教师双臂在胸前边绕圈转动边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谁?”大家跑到小鸡的头像前,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小鸡。”

  3. 反复多次玩以后,将不同小动物的叫声编入儿歌。

  《动物学唱歌》反思:

  成功之处:活动体现了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客人老师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观察体验和活动。

  2、形成序列经验。

  3、能按abab规律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规律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难点:

  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

  小红花若干、动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贴卡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排排站。

  老师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队,按着性别站好。

  1、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2、你发现了什么?

  二、游戏:猫与花。

  1、在黑板上贴出小红花与小猫按照abab的规律的'四个图片,让小朋友贴第五个、第六个……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

  3、改变猫与花的位置顺序,再让他们贴一贴前面会是谁,后面会是谁?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小兔小猴做游戏。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规律排列出来。

  四、操作活动。

  1、翻看活动手册,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规律。

  2、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掌握规律的情况。

  五、组长负责收拾课桌。

  六、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如何按规律找到下一个?

  3、请小朋友举例说明一下。

  活动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多abab规律排列的。如我们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时候我们的做教育右脚。还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内容绝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但还是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少部分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差,涂固体胶的速度慢。另一方面,今年新进的王鸿阳小朋友反应速度慢,没能掌握本课知识,整理评价时间得再给他机会弥补。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跳起摘摘糖果,练习原地向上跳。

  2、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做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张用绳编的网,网上挂着幼儿爱吃的糖果。

  2、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模仿小兔跳,导入活动。

  1、我是兔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兔宝宝,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吧。

  2、幼儿听音乐,跟着妈妈蹦蹦跳跳来到草地上。

  二、示范讲解原地往上跳。

  1、小兔除了往前跳,还会往上跳呢,看妈妈是怎样跳的'?

  2、教师示范:两脚并拢用力向上跳。

  3、幼儿学小兔原地往上跳,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幼儿游戏《蹦蹦跳跳摘糖果》

  1、出示结有糖果的大网。

  2、小兔子学会了本领真棒,妈妈真开心,我买了一些糖果送给你们,宝宝们想吃吗?

  3、大网这么高,够不着怎么办呢?;.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鼓励幼儿自由想办法,说说自己的见解)

  4、请个别幼儿尝试摘糖果。

  5、放音乐,幼儿钻到网下,跳起摘糖果,看看、说说自己摘到什么糖果。

  四、结束活动

  幼儿休息,分享糖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加游戏。

  教学准备:

  一个音乐盒、小动物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听听故事

  1、有一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

  2、教师出示音乐盒,拨动发条,发出好听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二、玩玩游戏

  1、挑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儿可以做自己所拿头饰动物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天黑了”。就把头饰拉下来,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师播放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向前走,请幼儿听声音的来源跟随着“小仙女”前进,寻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乐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高兴地欢呼“谢谢小仙女”。

  5、重复游戏3—4次,熟悉规则后,可请个别幼儿来扮演手持音乐。

  活动反思:

  《小仙女的音乐盒》主要是通过情境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辩听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中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领域:

  体育活动前评析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对小枕头很感兴趣,午睡时他们一会儿抱抱小枕头,一会儿又抛接小枕头,非常开心。我想:何不收集一些靠垫,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获得一些认知经验,得到一些动作发展呢?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快乐地玩,我设计了蚂蚁妈妈带蚂蚁宝宝玩"面包"的情节,增强了活动的游戏性和情景性。

  活动目标:

  1、喜欢玩靠垫,初步感受靠垫的不同玩法。

  2、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蚂蚁胸饰、蚂蚁背心、大靠垫(靠垫的边缘缝合)。

  2、场地上铺上地毯,活动前为幼儿脱掉鞋子。

  (说明:蚂蚁背心的背面缝有尼龙褡袢,靠垫的一面也有尼龙褡袢,这样蚂蚁宝宝可以牢牢地把面包背在背上)

  活动过程:

  实录

  一、小蚂蚁在妈妈的带领下进入场地蚂蚁妈妈:宝宝们,今天,我们带着大面包到草地上去玩玩,好吗?(音乐声中,蚂蚁宝宝和妈妈背着大面包边爬边念儿歌:"小蚂蚁背面包,嗨哟嗨哟爬呀爬,嗨哟嗨哟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

  二、小蚂蚁玩面包

  1、亲亲大面包蚂蚁妈妈:大面包是我们小蚂蚁的好朋友,我们抱抱它,亲亲它,再站起来把大面包举得高高的,抱着面包轻轻地转一圈。

  2、自由玩大面包

  (1)蚂蚁妈妈:大面包真高兴,听一听,它好像在说话呢!哦,大面包说:它想和我们小蚂蚁一起玩呢!那我们就带着大面包玩一玩吧。

  (2)蚂蚁妈妈鼓励小蚂蚁想出许多办法玩面包。如:抛接大面包,抱着面包滚一滚,在大面包上跳上跳下,把面包顶在头上,把面包垒高等等。(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带全体孩子集中学1~2个动作)

  3、玩"小路"

  (1)接"小路"蚂蚁妈妈:宝宝们快过来看一看,这两只大面包连在一起多开心啊,它们是好朋友呢!如果把这些大面包一个一个都连起来,一定很好玩的,我们来试试吧!(鼓励小蚂蚁和妈妈一起合作把"面包"一个一个接起来)

  (2)玩"小路"蚂蚁妈妈:看看,这么多面包连接在一起,变成了很长很长的`什么呀?(幼儿自由说)蚂蚁妈妈:现在,我们在小路上可以干什么呢?谁会勇敢地爬过去!还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在"面包小路"上走、跳、骑等)

  三、把"面包小路"抬回家

  1、下雨了(放"下雨"音乐)蚂蚁妈妈: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哎呀,下雨啦!我们赶快把"面包小路"抬回家吧!

  2、把"面包小路"抬回家鼓励小蚂蚁一起把"面包小路""嗨哟,嗨哟"抬回家。

  活动延伸:把靠垫放在区域角,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自由玩靠垫,并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靠垫的不同玩法,如可以玩"赶小猪",背着靠垫走或跑等等。

  活动反思:

  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快乐、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活动设计体现了真正为了孩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行为从居高临下的"落输者"和"指导者"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教材内容是幼儿易于理解感兴趣。在活动中,能为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紧扣主题,让幼儿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教材内容是幼儿易于理解感兴趣。在活动中,能为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紧扣主题,让幼儿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本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快乐、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活动设计体现了真正为了孩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行为从居高临下的"落输者"和"指导者"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磁铁能吸起铁做的东西。

  2、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饮料瓶(瓶中已有一条小鱼),小鱼若干,回形针、塑料夹、橡皮圈、磁铁每组一份,记录表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拧瓶盖这一技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鱼宝宝们要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了,看调皮的鱼宝宝已经跑到你们的瓶子里去啦!

  2、你能让鱼宝宝游起来吗?

  二、不借助工具尝试让小鱼游起来。

  提问:你是怎么让鱼宝宝游起来的?你的鱼宝宝可以往下游吗?

  三、观察实验

  1、你们的鱼宝宝听话吗,它可以往下游吗?我的`鱼宝宝可听话啦,你们看!

  2、教师配上儿歌演示:小鱼小鱼游阿游,向上游,向下游,左游游,右游游,转个圈圈跳个舞,立定站好看这里。

  3、为什么我的鱼宝宝这么听话,而你们的不听话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呀?(磁铁)

  4、提供磁铁让幼儿尝试操作。

  师:请你们每人也拿一块磁铁试一试。(幼儿尝试)呀,行不行,你们的小鱼听话吗?(不听)原来单单有磁铁帮忙还不行,小鱼身上还有一种东西帮助了它,到底是什么呢,要请你们来找一找。

  四、提供材料,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并介绍三种材料:橡皮圈、塑料夹、回形针,并交代要求:每人选择其中一种,把它绑到小鱼身上,再放进瓶中,用磁铁吸吸看,看看能不能变成听话的小鱼。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说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并进行总结:原来回形针是铁做的,磁铁可以吸起所有铁做的东西,而橡皮圈和塑料夹不是铁做的,所以不行。

  五、玩一玩自己的听话的小鱼。

  请成功的孩子玩一玩自己的听话的小鱼,不成功的孩子再次操作。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小手真神奇。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又能写来又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认识我们的小手

  1.认识手心手背。请幼儿观察小手: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吗?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纹像什么?

  2.动一动我们的小手,看看什么地方最灵活。比较并认识五个手指兄弟。

  3.手指头上也有秘密,请你仔细看看有什么?那一圈一圈的叫指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每个手指头上的指纹一样吗?

  三、大拇指有多重要。

  1.我们每只小手都有五个手指,每个手指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很能干。你的小手会干什么?

  2.如果缺少了一个手指,做起事情会怎样呢?我们做个有趣的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请小朋友把大拇指缩在手心里,做捡黄豆、扣衣服纽扣或拉拉链)。

  小结:原来没有了大拇指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很不方便,甚至做不好事情,看来大拇指可是非常重要的。

  四、动物朋友的手

  1.小朋友吃饭、画画用手帮忙,小动物做事用“手”吗?小动物是用爪子做事情的。他们的爪子和我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幼儿活动材料,观察小动物爪子。重点观察它们有没有灵活的大拇指。

  3.小结:动物的“手”没有像我们这样灵活的大拇指,我们能很方便、灵活地拿任何细小的`东西,而动物不行。因此,每个小朋友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小手。

  讨论: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呢?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真正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得到情感的满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随着幼儿的活动和表现不断发生变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幼儿主动活动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当幼儿因为动手操作材料出现错误和失败时,教师是积极的鼓励者;当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扮演的是平等的参与者;当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时,教师更是一旁的喝彩者。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教师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新的体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使幼儿学到感兴趣知识的同时,在语言运用、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也得到了深度的挖掘。

  但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分组操作活动时,个别幼儿因不能很好的理解遵守教师提出的操作规则(大拇指不能参与活动)而出现错误结论。教师应让幼儿单手操作,左、右手轮流感受,这样就相对地降低了难度,更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有利于幼儿获得正确的体验。

  2.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育方法?

  情境表演法、儿歌强化法、结合故事或儿歌进行,进行适当拓展。

  3.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谈话法、观察法、实践法、两人或小组合作法、区域操作法等。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5-16

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9-14

小班教案(精选)09-14

【经典】小班教案09-06

(经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精选]09-02

[精选]小班教案08-16

小班教案(经典)08-18

小班教案【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