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实用的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2、练习画横线和竖线,锻炼手腕的.灵活性。
3、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穿了一件什么衣服?”“格子在哪里?请你用手来指一指。”◆“我们互相看一看,找一找,还有谁也穿了格子衣服?”
2、引导幼儿用手比划横线和竖线。
◆探索横线和竖线的画法。
师:“这些格子衣服,都是用格子布做成的。我们就来画一画格子布,好吗?”◆幼儿在白纸上练习画横线和竖线。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画格子的经验。
◆请幼儿互相欣赏,互相介绍,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颜色的格子布。
◆将幼儿画的格子布展示在黑板上。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教师小结:小朋友画了各种颜色的格子布,有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橘黄色的等等。我们先从左到右画横线,再从上到下画竖线。如果画得稀,格子就大,如果画得密,格子就小。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与共同阅读,了解大熊不擅长和擅长的事,知道大熊的坏习惯以及大熊如何陪伴宝贝的。
2.让孩子懂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友好相处,相互喜欢。
活动重难点了解并尝试讲述出大熊不擅长和擅长的事,知道大熊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一套:PPT《宝贝的大笨熊》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图一,“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我们一起同宝贝问好!
教师演示讲述:宝贝儿有一只熊,好大,好大,好大。
出示图二,瞧,宝贝抱着大熊在睡觉,看看宝贝的脸蛋,猜猜看,它喜欢大熊吗?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宝贝的大笨熊》。咦,大熊怎么是一只大笨熊呢?这么笨的熊,宝贝还会喜欢吗?赶紧去看看。
二、师幼共同欣赏学习故事(活动重难点)
(一)学习了解大熊不擅长的事情
1.教师讲述
出示图三
(1)师:宝贝用勺子吃豆豆,一勺一勺地吃,一碗豆豆很快吃光光啦!
(2)“看,大熊是怎么吃豆豆的?
师:大熊一粒一粒的吃豆豆,一碗豆豆要吃好长、好长、好长时间,原来大熊根本不会用勺子。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1)出示图(四)教师用等待的方式引导讲述:“瞧,勺子对于大熊来说,一点也没有用,瞧,它用?吃冰淇淋,(丰富爪子)嗯,弄得到处都是冰淇淋。
(2)出示图(五)“大熊除了不会用勺子,连数数也只会数到?(幼儿回答“1”)教师指着说:有时候连“1”也会数错哦!
(3)出示图六(1)师:大熊还不会干什么?我们一看——点击马桶,这是什么?——点击宝贝用马桶嘘嘘,丰富“马桶”(启发幼儿自由看图讲述这三个内容(不会用马桶,不会刷牙,不会梳头)
3.环节,情感体验
进行第一次环节:“大熊不会用?(勺子)不会?(数数)不会?(便盆)不会?(刷牙)不会?(梳头)——分别出示这些画面,“它真的是一只大?笨熊哦!
“你们喜欢这只大笨熊吗?(幼儿进行情感体验)
(二)学习了解大熊的坏毛病
1.启发用三个句子连贯讲述
师:大笨熊除了很笨,还有许多坏毛病呢?我们一看!
出示图(七)“大笨熊喜欢干什么?大笨熊喜欢……喜欢……喜欢……(启发用三个句子连贯讲述)
2.进行第二次的.情感体验
师:唉,都是一些坏习惯,小朋友,你们还喜欢这只大笨熊吗?“猜猜宝贝是不是还喜欢它呢?我们再赶紧去看看!
(三)了解大熊最最能干的事情
师:大熊也有最能干的事情哦!
1.出示图八(1)教师讲述:“宝贝告诉我说:我的大熊还会蹦起来呢!蹦的好高——好高——好高!
图八(2)“我的大熊会?师:拍手的时候声音大的像打雷!(可请幼儿试试)
师:响不响?本领好大哦!
2.出示图(九)“我的大熊还会?”
3.进行第二次环节:
(1)用等待的声音让孩子回答“三个会”,会……会……还会……
(帮助幼儿梳理内容)
(2)进行第三次情感体验
师:大熊真了不起,你们喜欢大笨熊吗?
(四)了解大熊是怎样陪伴宝贝
教师讲述宝贝做的事情,孩子讲述大熊做的事情
(1)出示图九,教师讲述:宝贝说,我爬到大熊头上,拽它耳朵的时候,大熊不会生气
(2)师:我跟它讲有趣的悄悄话时,它会?
(3)出示图(十)师:我给它吹泡泡的时候,它会?
(4)出示图(十一)师:当大熊抱着我的时候,好舒服、好温暖,我会忘记所有不开心的事。
(5)出示图(十二)教师讲述结尾:当大熊不再和宝贝在一起的时候,当大熊离开的时候,我们都是最想念它的人……
(6)“宝贝喜欢大熊吗?你们呢?(进行第四次情感体验)
师:虽然大熊有时候很笨,身上有许多坏毛病,但是它也有很多本领哦,还能陪宝贝玩,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三、教育:
引出实例,教育。
教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坏毛病,可是每个人身上也有可爱的地方,所以我们都要互相的友好相处,喜欢对方哦!
活动延伸:
师:活动结束后,可以跟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完整的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重点与难点:
1、能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2.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活动准备:
1、小鼓一只,哑铃制作的肉骨头若干,供幼儿爬行的大草坪、独木桥若干座。
2、小猫、小鸡、小鸭、小狗的图片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小狗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若干。
设计思路:
爬的动作,是一种手脚协调地、交替地、有节奏的运动,这种活动不仅有利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两个半球的发展。幼儿很喜欢在地面上爬动,根据幼儿这一活动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各种形式的'且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爬动方法让他们来体验爬动时的乐趣,在愉快的游戏中,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情绪得到了放松。扮演角色—变换方向制定目标爬行—听信息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调整活动量小狗休息—游戏“小狗找肉骨头”—放松活动小狗洗澡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孩子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狗头饰)我做狗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狗听着音乐,活动下身体吧!
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狗小狗起的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
点点头,汪汪叫,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根肉骨头,啊呜啊呜吃个饱。摇摇尾巴转个圈,我是聪明的狗宝宝。
2、变换方式朝制定目标爬行。
我们小狗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猫、鸡、鸭)
爬动着依此向小猫、小鸡去问好,然后再爬回自己家来。
爬动着向小鸭去问好,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倒爬着回小狗的家。
3、听信号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
咚咚咚,这是什么?妈妈要小狗听着鼓声来学本领。鼓声“咚咚咚”,小狗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小狗就倒退着爬,鼓声“咚嗒咚嗒咚嗒”,小狗就转着圈爬。
(1)听信号向前爬、向后倒退爬和转圈爬。
(2)听信号向前变换速度爬。
(3)听信号转圈变换速度爬。
(4)听信号交替爬行向前、转圈变换速度爬和倒退着爬。
4、调整活动量,“小狗打滚”。
小狗宝宝,我们玩累了,打个滚,休息一下,让肚子晒晒太阳,妈妈来帮你们理理毛。
5、游戏“小狗找肉骨头”。
(1)、“我们小狗肚子饿了,要去找肉骨头吃。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河对岸的草丛里
就有许多肉骨头,看谁最聪明,能找到肉骨头。”
(2)、全体幼儿`按照一定的路线寻找肉骨头,可重复数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6、放松活动“小狗洗澡”。
(1)小狗宝宝玩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小狗小狗真快活。
(2)全体幼儿“洗完澡”,扮小狗装,汪汪叫着回家。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制作水果拼盘,月饼拼盘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⒈水果、月饼家长提供。
⒉呼啦圈、气球若干个。
⒊一次性水果盘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1、介绍中秋节的
第二环节:亲子其乐融融
1、亲子游戏: 蜈蚣散步
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蜈蚣报名参加了赛跑。一大早蜈蚣妈妈就把小蜈蚣从床上拉了起来,叫他吃好早饭后赶到比赛现场。说完妈妈便到屋后菜园种菜去了。好半天,忽然听见小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赛快开始啦!你怎么还不去呀?"蜈蚣妈妈想着:"这孩子跑到哪去了?"推开门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原来小蜈蚣在忙着穿鞋呢。他的脚太多太多,穿了好半天都还没穿完。
目的:锻炼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准备:给孩子看蜈蚣的图片,让孩子知道蜈蚣走路的方式。
1、由孩子做排头,家长将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
2、随着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长向前行走,脚步要协调,不能乱。
提示:可以多叫几个家庭成员一起参加。
再念一首儿歌:一百只脚的小蜈蚣,穿起鞋来不轻松,不轻松,快用功,赶紧上路急匆匆
3、亲子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
按六个家庭为一组,利用自己带来的水果和月饼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并且和幼儿一起品尝。
第四环节:放孔明灯,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个。
蚂蚁头饰。
5个大竹筐。
活动目标
培养孩子们的配合能力。
动脑用想出来的办法把球运到框里。
活动过程
一、玩法
1、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2、把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可以三至四人。
3、每组第一个人戴好蚂蚁头饰,双手伸直当触角。
4、在游戏开始前,每组成员排好对都弯腰,每组第一个人后面的成员双手把住前一个人的腰。
5、游戏开始每组蚂蚁排队从起点一起走到终点,再从终点把皮球想办法运到起点的框里。
二、规则
1、在游戏过程中每组成员的.手不可以放下和松开。
2、蚂蚁的触角不可以拿球,每组成员不可以用手拿球往回运。
3、在运球中,球如果掉了要继续往前走,不可以把球捡回来。
4、哪组运的最多最,哪组就胜利。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数蛤蟆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谣,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衬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不仅增添了民歌风味,而且使儿歌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学习《数蛤蟆》让幼儿体会民间童谣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理解童谣内容并学习创编童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从小爱护青蛙。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视频玩具蛤蟆蛤蟆的'叫声歌曲《数蛤蟆》
教学过程:
一、放录音,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幼儿:听一听是谁在叫?
二、放视频,请幼儿欣赏。
1、提问幼儿:图上有什么?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2、教师小结:青蛙还有一个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会捉害虫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我们要爱护它,别伤害它。
三、引导幼儿学习童谣。
1、出示一只蛤蟆,请幼儿说说蛤蟆的特征。
(1)提问幼儿: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一段童谣。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二段童谣。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诵读整首童谣。
四、引导幼儿创编童谣。
1、出示第三只蛤蟆,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把创编好的童谣连起来朗诵一遍。
3、引导幼儿给童谣取名字。
五、复习童谣。
1、引导幼儿复习童谣一遍,教幼儿用方言说一遍童谣。
2、小结: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还学会了朗诵童谣,又有了新的本领,你们真棒。
六、结束部分:
放音乐《数蛤蟆》,师幼一起边朗诵童谣边表演。
附童谣:数蛤蟆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5-16
[经典]小班教案09-14
小班教案(精选)09-14
【经典】小班教案09-06
(经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精选]09-02
[精选]小班教案08-16
小班教案(经典)08-18
小班教案【精选】08-20
小班教案[经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