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2 09:14:3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习钟面上的时刻,能更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 经历1分的时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 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故事引入。

  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上一次小白兔输得很不服气,于是它约小乌龟到操场比赛,看谁先跑完一圈,还请小红当裁判。它们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小红一说开始,它们跑起来。

  2、提出问题。

  (1)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长吗?小乌龟跑了多少?小白兔跑了多少呢?

  (2)他们所用的时间相同吗?

  3、引出“钟表”。

  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这样的龟兔赛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

  4、你能在你的钟或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

  7:35 11:05 3:55 5:25

  二、新课教学

  1.感受一分钟。

  (1)(演示: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时间像看不见的小马车,不停地向前走,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感受一下一分钟是多长时间。

  2.读写几时几分(例2)。

  (1)5分5分地数。

  显示4时15分的挂图。观察后提问:

  师: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样知道钟面所指的时刻的呢?

  小结:先看时针,时针刚过4时,所以是4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着3,5分5分地数,正好是15分,所以钟面上是4时15分。

  (2)1分1分地数。

  显示4时19分的挂图。你知道这个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讨论,汇报:A、先看时针是4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1分1分地数是19分,所以是4时19分。 B、先5分5分地数是4时15分,再接着1分1分地数是4时16分、4时17分、4 时18分、4时19分;C、也可先5分5分地数是4时20分,再往回数1分,就是4时19分。

  (3)分组讨论两种写法并写出来

  4、数学书上82面第二题上的时间,你会不会写?试试看。

  (学生汇报,老师及时纠错。注意:要看清楚分针所指的位置,数清小格;注意数字所对应的小点;电子写法,不满10分的要在分钟的前面加0。)

  三、活动展开。

  如果数字旁边没有小格数字来帮助,你还会认出钟面上的时间吗?

  1、让学生小组合作认识时间:小红是个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和同桌说说,她是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事情?

  2、学生汇报每幅图所配的时间。学生汇报时老师加上品德教育的语言:

  (1)、她按时起床从不睡懒觉。

  (2)、她吃饭的时候,从不挑食。

  (3)、她写作业的`时候,不但坐姿正确,而且书写工整,非常认真。

  (4)、她每天按时睡觉,不贪玩。

  我们也要像小红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3、看时间说说,这时自己在做什么?

  老师这个钟面现在是几时几分?平时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呢?

  4、拨钟,学习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1)老师拨钟:3时2分,学生说出时间,并说说再过3分钟是几时几分?

  (2) 7时11分,学生说出时间,并说说再过4分钟是几时几分?

  5、画分针:(7时17分) (5时多)

  学生汇报,注意5时多的时针比较接近6,所以这个时间接近6时。

  在我们学本领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悄悄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她不能倒流,我们要学会珍惜现在的时间,好好学本领,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6、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准确认识时间,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

  师: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你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人类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颐和园》是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写什么的呢?是抓住皂荚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指导自学。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 课文还写了什么?

  3 画出你读不懂得地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通顺。

  2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导学生谈: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从皂荚树树干粗、枝叶茂盛等方面写了皂荚树高大的特点。除了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之外,还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学生提出不动的问题,其中,可当场解决的小问题,发动大家帮助解决;与后面的学习有关的,留待后面解决。

  四、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 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谈:

  (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 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 指导朗读。

  5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6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剧种,“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生根、发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同学们,通过《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是抓住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以及它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对皂荚树进行描写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听、讲故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

  2、生字卡片

  3、课件或录音机、挂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王、边、讲”三个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准备: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说说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个12岁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想听这首歌吗?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听过这首歌的学生一定会说出歌名,有的同学还能简单地讲出王二小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的故事。(板书课题)

  2、展示:将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展示给大家,用简短的话介绍他们的事迹。你们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

  (一)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点击课件或出示文中插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自读(尝试读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边读边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标记。

  (二)识字(检查自学情况,利用插图巩固生字。)

  1、汇报你在课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组内汇报: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用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出示图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

  出示图二: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

  出示图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

  补充图四:结果怎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4、采蘑菇游戏: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蘑菇的后面藏着生字和生词,小白兔学习不认真,不认识这些字,你能帮小白兔把蘑菇采回家吗?

  (三)朗读(合作练读,共同进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学会评价。)

  2、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3、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四)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照样子说一说:

  (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王二小被_____。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八路军把_____。

  (五)写字(交流写字方法,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王、边、进”,指导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成长记录册上。

  (融书写、观察、评价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六)课堂作业: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4、正确书写“从、这、道”三个字。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从、这、道”三个字。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对话平台

  (一)导入(复现字词,加强巩固。)

  上节课的生字宝宝又到我们班做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各找一名学生比赛认读生字,其它同学做评委,看谁能当上小擂主。

  (二)读文(多种形式练读,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1、指名读第一段。(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自由练读第二段。想象:敌人会怎么“叫”他带路?(引导想像当时的情景)

  3、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理解“顺从”,表演:王二小是怎样“顺从”的?为什么要“装”?

  4、同桌互读四、五段,体会这两段应该用怎样的速度读。(边想象边读)

  (三)感悟(创造性复述课文,感悟英雄的品格)

  假如你是王二小,你能想象出王二小当时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吗?

  (四)讨论(升华情感,激发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

  (五)0选读(自主选读,加深品味。)

  1、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组内练读)

  2、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为伴音(参见相关链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扩展(延伸课外,引导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把你收集到的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写字

  学习“从、这、道”三个字,教师指导,学生练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总结(启发谈话,理解升华。)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想法?(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什么品质;二是你有哪些感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

  前二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

  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 翻脸 宁死不受辱 抽刀自尽

  派人 翻脸 怒目圆睁 痛骂叛逆

  ——读词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又生一计 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二、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3.出示第五小节。

  4.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5.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三、(机动)情景练笔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2。(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4)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二、写好钢笔字

  出示“官”“窜”“霞”

  生说说发现(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故事引入赞美

  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二、材料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 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

  教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课件播放)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的生字,互相纠错,看谁读得好。

  4、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领读。

  (2)课件出示词语:先开火车领读,再自己选词说话。

  5、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要做到不丢字,不错字,不加字。

  6、评议

  三、读读悟悟: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后,提问:听了课文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 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指名汇报。

  3. 学习第一节。

  (1)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指导读,读时读出害怕的语气。

  (2)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

  4.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2)我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进行体会。(课件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3)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5)课件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学生观看。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课件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

  (7)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5、说话训练:你有过害怕黑夜的故事吗?现在还怕吗?小组说一说。

  6、小结: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黑夜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要我们去发现,去观察。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1、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眼中的夜色: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

  (2)指名说说自己眼中的夜色。

  2、课件展示小朋友画的《美丽夜色》画,学生观看后,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彩色画笔把你看到的美丽夜景画下来。课下画一画。

  板书设计:

  13、夜色

  怕黑——————不怕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31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7-02

小学语文教案【荐】07-02

【荐】小学语文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