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2 09:44:1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5篇[精]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5篇[精]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

  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

  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的秘密》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雾霾天气更是难以理解,但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环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过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和“不吹自灭”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索,实验一是“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这个环节根据幼儿的经验觉得非常容易吹进瓶子里,而结果却让幼儿很吃惊,不管是使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压力;实验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了解空气中有燃烧需要的氧气。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最后环节,抓住了今年的社会关注点“雾霾”,虽然“雾霾”对我们南方城市来说是少见的,可以说对我们而言是较遥远的,但在现代社会里对治理雾霾又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动后半部分从了解什么是雾霾?雾霾天气哪里来?到雾霾对人类的影响。最后讨论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这几个环节中让幼儿多方位了解关注“雾霾”,让幼儿知道从小这样做的重要性,达到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用一张纸保护鸡蛋的方法,发现科学道理,获得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大胆操作,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卡纸50张;鸡蛋50个;蛋托8个;双面胶4卷;大框4个;滑板车和鞋盒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鸡蛋,提问:李老师带来了什么?如果我现在一松手,会发生什么事情?

  2.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掉在地上不碎呢?

  二、提供卡纸,引导幼儿探索用纸保护蛋的.不同方法。

  1.出示卡纸,提问:你能用这张纸保护好鸡蛋吗?怎样保护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2.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4.集体讨论,归纳保护蛋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保护蛋计划,你用什么方法保护鸡蛋的?

  序号

  方法

  结果

  1

  用纸把蛋卷起来

  2

  象叠被子一样包

  3

  象包糖果一样包

  4

  把纸折成一个蛋卷筒

  5

  5.猜一猜,哪一种方法能成功保护好鸡蛋呢?

  三、第二次操作,检验结果。

  1.再来尝试

  2.集中讨论

  3.老师示范

  四、第三次操作尝试,用折三角形的方法保护鸡蛋。

  1.现在每个小朋友拿一张纸先折一折,再试一试。

  2.集中讨论:我们同样把蛋放进这个小漏斗,为什么有的鸡蛋碎了,有的没有碎呢?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小结:原来要成功保护好鸡蛋,要把鸡蛋尖尖一头往下竖着放进小漏斗,还要往下塞塞紧

  3.幼儿再次尝试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4.集中讨论,发现科学道理。

  这一次都成功了吗?那为什么把鸡蛋放进这个小漏斗里掉到地上,鸡蛋不会碎呢?

  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小小的尖角,秘密就在这个尖角上,这个小小的尖角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保护好了鸡蛋,让鸡蛋安全落地。

  五、挑战高难度,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如果我们再站到高一点的地放把这个鸡蛋扔下来,鸡蛋会碎吗?

  六、活动延伸,拓展经验。

  有什么办法让装在鞋盒里的鸡蛋不碎掉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展开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2、实验: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

  :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

  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三、结束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用图示记录自己的操作。

  活动准备:

  1、蔬菜、水果若干;

  2、一次性纸杯;

  3、各种形状的盒子;

  4、记录纸、水彩笔;

  5、表格。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幼儿根据以往经验猜测活动室中那些东西会滚动,那些不会滚动。小朋友,今天老师在活动室里放了好多东西,现在我想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滚动的.,哪些不会滚动。老师把这些东西列了一张表。这一边都是这些东西的形状,这一列是我们小朋友猜的,如果你们猜是不会滚的,老师就打勾,如果你们猜不会滚的,老师就打叉叉。

  (2)幼儿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调整原有认识:好多事情不能光凭猜的,一定要做过有明白。请小朋友把会滚的放桌上,不会滚的东西放在箩筐里。

  (3)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

  总结:圆圆的物体会滚动,形状圆圆的物体会滚。

  二、让幼儿操作会滚的物体,从中发现秘密。

  这些会滚东西还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请小朋友来玩玩看,玩后再请幼儿说上。

  三、教给幼儿记录轨迹的方法:

  现在请幼儿每人拿一张纸,拿一支水彩笔,把刚才你发现的秘密记下来,注意箭头:

  四、教师提出来新问题,引导幼儿再思考,再验证:

  (1)提问:为什么茶叶筒和纸杯长得差不多,两个会滚得不一样呢?(上下都是两个圆)

  (2)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交流结果:这些会滚动的东西都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直着滚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快,滚得慢跟小朋友用力有关系(如果幼儿提出,教师可点一下)

  五、延伸:

  今天我们小朋友玩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在地板上滚的,下一次我们把这些会滚动的东西放到席子上,塑料泡沫上、草地上、洗完澡擦身子的大毛巾一滚,看是不是还能滚得那么快,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0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