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教案【优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有趣的报纸》是大班活动,同时也是结合了课题,是对一个废旧报纸用途、变化的探究活动。报纸在大家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报纸有什么特点,过期了的报纸有什么用途,幼儿在这个方面却没有细细的探究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报纸》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报纸的特点,废旧报纸可以变成很多有用的物品的神奇,感受报纸变化的奇妙,激发幼儿探索、发现报纸变化的欲望,丰富有关报纸变化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1. 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基于现代“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及教育上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不懂得协商、合作,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等方面问题的考虑。本人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引导幼儿相互协商、自主分配,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从中渗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发现旧报纸可以再利用。
(2)探索报纸的多样玩法,鼓励幼儿吸取别人的经验,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3)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把“幼儿主动参与报纸的操作活动、探索报纸的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考虑到这是幼儿第一次自主探索报纸的变化,在操作中会异常兴奋和忙乱,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发现、记录这一探究过程,本人把幼儿探索报纸的多样玩法,鼓励幼儿吸取别人的经验,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一个放剪刀的盒子,人手一把剪刀和一张报纸。还在最后环节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放纸条做成小球放入的框子。准备的每一种材料都是要让幼儿通过动手使其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启发,得到发展。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演示法:
第二环节,观察老师动手的过程,让孩子观察报纸由一张纸到有变化的过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运用在第三环节老师动手剪纸条上,通过直观教师操作,更好的为孩子做示范,让他们清楚地感知操作方式方法。同时,演示用剪刀剪报纸的时候,本人只示范一种剪纸条的方法,其他的留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探究空间,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结果。
2. 谈话法:
主要体现于第一环节让幼儿思考报纸的来源和废旧报纸的用途。孩子们在讨论报纸的用途的'时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报纸用途有不同意见发生冲突、有的剪报纸的方法需要商量等等,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3. 观察法
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动手操作剪报纸,探索报纸的变化时,本人通过观察,幼儿剪纸之前的讨论情况,观察幼儿的操作和记录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法:
1.观察法
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讨论了生活中的报纸,思考了报纸从一张纸到很多东西的变化,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示范卷纸和剪纸的方法,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依据。
2. 实物操作法:
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报纸、剪刀等进行剪纸操作,在剪纸中感知、探究报纸的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有关报纸变化的知识经验,在活动延伸部分,幼儿又利用自己所剪出的纸条和教师提供的纸箱自制体育纸球,最后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把废旧报纸整理起来,充分体验操作的乐趣。
六、说活动过程
1. 讨论生活中的报纸
我设计讨论生活中的报纸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谈话、思考报纸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谈话特意请个别幼儿回答,有的幼儿能说出报纸的作用,有的幼儿却说不出来,什么原因呢?报纸可以做多少有趣的东西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 幼儿亲手操作
通过和老师的谈话,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操作,这时,老师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骤教给孩子,让孩子在观察中得到启发,同时,老师又没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问题都帮孩子解决,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卷了报纸的短边,其他的长度让孩子自己探索。因为,如果老师把所有的长度都演示出来呈现给孩子,等孩子们自己探索报纸的时候,可能新鲜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3. 谈话小结
小结环节是增进孩子们的交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中渗透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创设浓烈的师幼互动氛围。同时最后又让幼儿整理好了自己探究的结果,培养了幼儿整理活动器具的一个好习惯。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报纸变化的神秘,感受报纸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我设计的报纸谈话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报纸剪的乱七八糟,而有的由于不能控制剪刀的剪的粗细而影响到剪出的纸条的长短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从活动中学到自己需要的本领,比如说,通过合作他们完成了报纸的剪裁,他们知道了:报纸是长方形的,有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可以剪出长长的一条纸条。
他们通过语言交流,获得自己不会的,但又想要剪出的长度让自己的报纸变成长长的纸条,就是这样的过程让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想办法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很需要培养孩子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蜗牛习性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材料表现表现蜗牛的动态。
2、根据蜗牛的动态带领蜗牛到合适的地方旅游,并愿意将自己的蜗牛介绍给大家。
活动流程:作品交流→表现蜗牛→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幼儿作品、背景图片、水粉画具、油画帮、记号笔、水彩笔、剪刀、粘纸、糨糊、彩色皱纸、即时贴等等。
活动过程:
一、作品交流:
1、师:前几天,我们到上海昆虫馆去看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和动物,最近我们班上又来了一个有趣的客人,它是——蜗牛。是呀,我们的小朋友还画了可爱的小蜗牛呢,把你的画介绍给大家好吗?(放音乐)
2、交流:你看到的蜗牛是怎么样的呢?
3、师生归纳:我们知道了蜗牛在睡觉时是把软软的身体伸的平平的,闭上眼睛。爬树时的蜗牛是把头抬的高高的。下山的蜗牛是头朝下,贝壳朝下的。当蜗牛遇到危险是,它会把软软的身体缩到壳里,一动也不动。
二、表现蜗牛:
1、多可爱的蜗牛呀,今天我们带着小蜗牛一起到园子里去玩好吗?
2、介绍材料:在你们的身后,有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画画、做做小蜗牛,有的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上面有一颗小星星,稍微难一点的.是两颗星星表示的,在难一点的 是用三颗星星表示的,你看看,那种材料比较适合你,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小蜗牛好吗?
3、重点讲解:蜗牛的不同动作。
蜗牛是怎么爬树的呢?(水平、垂直爬)
蜗牛是怎么游泳的呢?(抬头)
蜗牛是怎么睡觉的呢?(闭目、身体是平平的)
难点:利用多种材料表现。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观察。(放音乐)
三、分享
交流
1、你的蜗牛正在干什么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现力。《大中国》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节奏型。
2.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学习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乐器。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复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新的节奏型。
难点:看指挥能协调一致的演奏。
活动准备
打击乐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大图谱一张。
一、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今天请小朋友欣赏一首非常有气势的曲子,我们边听歌曲,边拍节奏。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
1.刚才小朋友听了这首曲子,心情是什么样的?
2.你还记得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3.在我们中国有好多的世界之最,你知道有哪些?
4.教师小结。
三、引导幼儿看图谱
1.引导幼儿试着看图谱空手拍节奏。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空手拍节奏。
3.幼儿看图谱配器。
4.幼儿练习演奏。
四、乐曲演奏
1.幼儿看老师的指挥分组练习。
2.幼儿手拿乐器看老师指挥演奏。
3.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4.请幼儿将乐器送回家。
活动反思
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活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讲究教的艺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式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围。在本次活动中,我在示范用身体动作打节奏时有些动作不够到位,乐器的使用方法也存在问题、图谱制作的不够精美和工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规范指挥动作,注意用眼神、表情、体态进行提示,设计活动时应注意细节,考虑地更加周全一些。
对于打击乐活动,在于我们平时的积累,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种艺术气氛,让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参与,去表现。幼儿乐器的正确使用常规、演奏时手眼耳的协调、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等都需要我们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进一步培养,让幼儿在每一次打击乐活动中都能够充分地表现他们的真挚、自然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绪,感受音乐的美好。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家乡蓝田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美丽的城市,正因为它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景色,让幼儿感受到家乡美和产生爱家乡的情感。本次活动,孩子在对蓝田景点了解的基础上,用优美句子描述蓝田的景色,也让孩子在夸家乡蓝田的活动中提高对节奏的掌握。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歌曲,能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
2.尝试创编儿歌的内容,用创编的儿歌夸蓝田的美景。
活动准备:
1.PPT(蓝田美景的图片等)。
2.歌曲《美丽的蓝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说家乡
1.师:小朋友们喜欢去旅游吗?说起旅游咱们蓝田也有好多旅游景点,那你去过蓝田哪些旅游景点呢?
2.出示PPT(蓝田的美景图片)
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照片,照片中这些地方你去过吗?去的是哪里,和谁一起去的,去干什么了?都看到了什么?
3.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我们来听听唱了什么?
师:蓝田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有名的东西。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家乡的美。
(1)欣赏歌曲第一遍(清唱)
提问:歌曲里夸了家乡的什么?
(2)欣赏歌曲第二遍(清唱)
提问1:歌曲里是怎么夸家乡山水的?
提问2:旅游景点是什么意思?
(3)欣赏歌曲第三遍(钢琴伴奏)
提问:歌曲里夸了蓝田的哪些美景。
二、学习儿歌
1.提问:请你试试还能把蓝田的哪些东西放进歌曲里?
师: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蓝田的美景呢?请你给小朋友介绍一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王顺山、水陆庵、汤峪温泉、惘川溶洞、蔡文姬纪念馆、白鹿原影视城等等)
2.我们的家乡蓝田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王顺山、水陆庵、汤峪温泉、惘川溶洞、白鹿原影视城等等,老师把小朋友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夸蓝田》。
(1)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夸蓝田》,幼儿来听。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
(2)学习儿歌的韵律。(夸、夸、夸蓝田,我的家乡是蓝田……)
(3)有节奏的学念儿歌。说说你喜欢儿歌中的哪一句?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3.小结:我们的家乡蓝田,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我们为作为一个蓝田人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夸一夸我们的家乡蓝田。
三、创编儿歌
蓝田的.美景实在太多,一个星期七天呀实在是逛不够,怎么办呢?我们还可以带客人去哪里玩呢?继续把幼儿说的编入儿歌。(白鹿仓、惘川溶洞、汤峪温泉、王维山庄、葛牌古镇、流峪飞峡、簸箕掌、新城广场等)
四、延伸活动:绘画《我的家乡——蓝田》
附:儿歌《夸蓝田》
夸、夸、夸蓝田
我的家乡是蓝田
美景如画数不清
让我带您去逛一逛
星期一,我们去逛水陆庵
星期二,我们去逛王顺山
星期三,我们去逛影视城
星期四,我们去逛白鹿仓
星期五,我们去逛公王岭
星期六,我们去逛文姬墓
星期天,我们去逛蓝关道
蓝田美景数不清呀,数不清。
(王顺山:王顺山原名玉山,因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
水陆庵:《蓝田县志》记载,水陆庵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属隋唐著名佛寺院悟真寺内的水陆殿。如今的水陆庵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春节到这里不仅可以祈福,还能欣赏闻名的彩色泥质壁塑。
汤峪温泉:蓝田汤峪温泉位于蓝田县汤峪镇,因和眉县的汤峪温泉东西相对,故称东汤峪温泉,也叫东汤峪矿泉。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蓝田县蔡王村,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详细介绍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的风土人情。
公王岭:蓝田猿人的栖息地。蓝田猿人80万年至75万年前。
白鹿原影视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前卫镇,始建于20xx年,是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区。白鹿原影视城主要景点由白鹿村、滋水县城、景观步道等多余处景观组成。)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游戏中建立较为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并学习遵守。
2、在游戏中能通过讨论、协商、调整规则去尝试解决问题。
3、体验与同伴一起协商、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论,引出猜拳游戏
1、近期最火的奔跑吧兄弟,大家都有看吧!今天我们也分两队来玩游戏。先请你们选出两个领队。你们有什么办法?
2、根据幼儿的讨论,引出猜拳游戏
二、游戏:猜拳跨步
1、第一次游戏:两队幼儿俩俩自由组合,探究游戏规则
(1)游戏玩法:根据猜拳结果,赢的人可以向前跨一步。
(2)集体讨论,聚焦问题
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3)小结梳理,制定规则
规则:同一起点,一起出拳。
2、第二次游戏:领队和领队PK,各队根据输赢集体前进
(1)问题解决:刚才游戏中你们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2)跨步大小的规则制定
(3)问题设置:当玩了好多次,分不出输赢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3、第三次游戏
游戏规则:同一起点,一起出拳,跨步大小制定,同一终点。
根据幼儿自定的规则进行再次尝试游戏,感受规则的公平、合理性。
三、小结游戏情况,在交流中结束。
今天,我们玩了猜拳跨步的游戏,大家都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在平时,我们还会遇到其他游戏需要大家一起玩,可以怎样一起公平地玩呢?
引导幼儿说出轮流、合作等,进一步内化“协商”、“合作”等意识。
大班教案 篇6
教学意图:
秋冬季节的树有了许多的变化,树叶掉了,变黄了,枯萎了,可是有的树叶依然是绿的,并没有掉落。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树真好》。旨在通过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感受树木的成长特征,并且感受到树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了解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能跟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创编活动。
3、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理解和欣赏散文诗《树真好》,尝试按散文诗的韵律复述。
教学关键点:
理解欣赏散文诗,按散文诗韵律复述。
教学准备:
各种常见的图片,常绿树,落叶树叶。
教学过程:
一、讲讲说说,周围的树
1、 交流我们的周围哪里有树?
2、 观察常见树种的图片:分辨这些树的不同,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小结:在我们的周围,路边,房前屋后都有树,这些树有的树叶是黄的,有的是绿的。
二、共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冬天到了,哪些树的叶子都变黄,变枯了?(柳树,梧桐。这些在秋冬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2、哪些树一年四季都是绿叶?(颜色深,表面光泽的叫常绿树)
3、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小结:树分为落叶树和常绿树两种。秋冬季节叶子落的树叫落叶树,叶子不落的叫常绿树。
三、学散文诗《树真好》
1、边听教师朗读散文诗,边看图书。
2、两两结伴观看图画书,讲讲说的好处。
3、交流:我在散文诗中了解了什么?散文诗中是怎样说的?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找到画面学一学这一段散文诗句。
活动延伸:
1、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的周围,让孩子们参观讲述。
2、在自主活动中创编《树真好》。
3、知识延伸,好书推荐。教师向幼儿推荐图画书《两棵树》。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表现仙人掌的形态结构及叶子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仔细写生仙人掌。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绘画表现力。
活动准备:记号笔、纸、仙人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这些植物你认识吗?叫什么名字?长得怎么样?你喜欢这些植物吗?
2.请幼儿仔细观察仙人掌,并且用语言描述一下仙人掌的位置关系以及叶子的形态和位置。
3.引导幼儿从仙人掌的枝干、叶子等来大胆描述
二、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仙人掌的形态结构和叶子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作画
2.教师讲解做画方法和要点。
3.要从仙人掌的.整体轮廓开始画哦:“整体(花盆)——局部(仙人掌)——细节(叶子)”。
三、作品欣赏
1、作品展示,师幼共同欣赏
2、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所画的仙人掌大胆讲诉自己的作画感受,教师要及时肯定。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名称:
乘坐公共汽车(秋初幼儿园活动教案)
活动前言:
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做车,有时去幼儿园我会要求妈妈带我坐公交车,每次做公交车都是我帮妈妈来投币,虽然上去的时候很少有坐,但是总会有大哥哥大姐姐喜欢将座位让给我,真是的很感谢他们!
活动目标:
1、体验乘坐公共汽车的快乐。
2、知道公共汽车的主要特征及上车必须买票的道理。
3、了解公共汽车给人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活动准备:
与客运站联系好、幼儿带好一元钱。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来到站台,体验乘车。
1、等候汽车的到来,提醒幼儿要遵守站台秩序,上车先下后上或前门上后门下的道理。
2、指导幼儿有序上车及投币上车。
3、注意乘车礼貌,给老人及抱小孩的人让座。
二、观察公共汽车的主要特征。
1、到达客运站,选择一辆公共汽车进行观察,请驾驶员叔叔做介绍。
2、观察车厢,前面有什么,车厢里有什么,车厢像什么?
3、观察车窗、车门,有几扇门或窗,是怎么开的?。为什么车门不朝里开也不朝外打开?
4、看看汽车是怎么发动的?
三、了解公共汽车给人带来的方便。
1、观察客运站的布局,知道有很多的车辆开往各地,方便了行人。
2、有机会还可以采访几个行人。
四、向客运站的叔叔、阿姨告别,离开客运站。
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设计了“猜一猜”的内容,让幼儿猜老师是怎样来幼儿园的,孩子们有的说是骑自行车,有的说走路,有的说骑电动车,就是没有说坐公交车的,这时,我很有成就感的说:“哈哈,你都猜错了,我是坐公交车来的。”虽然孩子们都猜错了,但他们都觉得很有趣,这样他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在接下来的环节我一一条线贯穿,从到车站等车,上车,认识车辆内部,在车内遵守的文明规则的行为,最后小结这样一个顺序展开这次活动。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由于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同时,对于游戏的动作性、完整性较感兴趣,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
我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发现班内大部分幼儿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发展相对较薄弱。幼儿在进行一些投掷动作或平衡的练习时,动作的协调性不够,兴趣也不是很高,甚至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体育活动《投掷小勇士》,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以提高幼儿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活动目标:
1、学习肩上挥臂投物的动作,促进上肢肌肉的发展;
2、复习走平衡木、连跳的动作技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勇敢地品质。
活动准备:沙包若干 、灰太狼图片、小彩旗、轮胎、平衡木、音乐《我最棒》《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活动重点:练习肩上挥臂投物的动作,锻炼手臂力量。
活动难点:幼儿投掷的距离在4米以上。(标准目标:女孩3.5米;男孩4米)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徒手操(音乐:《我最棒》)
二、沙包游戏
(1)自由探索沙包玩儿法;
(2)小结沙包的玩儿法;
(3)学习沙包投掷的方法:
*教师分解动作讲解;
*幼儿空练;
*为幼儿提供沙包进行练习;
*教师小结投掷正确姿势;
*幼儿再次投掷沙包;
*提高难度,幼儿自由选择4米以上的距离进行投掷;
三、游戏:《弹打灰太狼》
(1)幼儿热身演练;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出发!”每队立即跑出,走过30厘米的平衡木;连跳两个25厘米高的轮胎;拿起沙包,向“灰太狼”
投去。再从两侧直接跑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投去。再从两侧直接跑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然后站到队尾。依次进行,以打中“灰太狼”返回速度快者为胜。
规则: 起跳时双脚同时跳起;没按要求重新完成。每名幼儿每次只能投一个沙包;接力的幼儿要拍到手后才能跑。
(3)竞赛分组。(美洋洋组、喜洋洋组)
第一次比赛; 第二次终极赛。
五、教师小结。
六、放松练习;(音乐:《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大班教案 篇10
1.让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2.讲述故事两遍,在第一遍和第二遍讲述中间,教师可以让幼儿谈谈听第一遍故事后的感受。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节发展线索和人物性格特征。建议讨论以下问题:
(1)野猫告诉动物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2)野猫说的城里的马路和斑马线对不对?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3)野猫在花奶牛身上画的城市图形成了什么印象?这种对城市的印象对不对?
(4)城市里的爸爸是不是喜欢在抽水马桶上看报纸呢?那么野猫说的.做的为什么又让动物们不喜欢呢?
(5)野猫有没有帮助动物们正确地认识我们的城市?
(6)如果你到森林里去,你想告诉动物们城市是什么样的吗?你认为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4.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城市还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人口拥挤、‘空气污染等,但不是野猫所说的那样。 (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组织的着力点放在把握作品的情节发展线索、人物的性格特征上,这是这个作品的两个显著特点。不同风格的作品应有不同的着力点,这样才能凸现作品的个性色彩。我们主张在一个作品教学时,让幼儿反复地聆听、感受后,再进入分析理解层次,有利于幼儿积极地参与讨论。这种讨论,可以组织成围绕某个话题谈话的形式。话题出现后,让幼儿自由交谈。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作隐性指导,切忌每一个问题由教师提出,幼儿回答。这样幼儿会感到索然无味,被老师控制着,幼儿只能是被动地一问一答。因此,讨论这个环节的组织一定要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组织形式也应集体交谈与个别交谈相结合。)
活动建议 可由教师组织幼儿参观访问我们的城市,也可由家长配合完成。要求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归纳城市的特点,总结城市的优越性。 (参观访问城市可使幼儿获得有关城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经典】08-29
[精选]大班教案09-14
大班教案(经典)09-10
(经典)大班教案09-11
大班教案(经典)09-17
[经典]大班教案09-19
(精选)大班教案09-19
大班教案(精选)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