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2 09:18:2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汇总(8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继《糖不见了》活动课之后,有一天李朝琪问我:“为什么老师杯子里的“黑糖”没有化掉,而是变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呀,变大了,好神奇!” “好像我爷爷杯子里的茶叶也是这样的。”……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还沉浸在溶解的现象中,突然发现老师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没有溶解反而变大了,他们对此感到很疑惑。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做中学”模式在小班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考虑到小班幼儿具有直观思维的特点,我决定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猜测、实验验证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物体膨胀的有趣现象。对于活动材料的选择,我事先做过试验,发现胖大海膨胀需要的时间很长,像花茶之类的膨胀前后变化不够明显,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时短、膨胀前后对比效果明显两大特点,符合我们的课时需求。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小班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尝试探索,感知物体膨胀的有趣现象。

  2.对膨胀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个。

  2.盘子四个(内装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征。

  1.师:你们看盘子有什么?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和触感三方面来感知。

  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师:摸一摸是什么感觉的?

  3.小结:黑木耳的颜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颜色是有点白有点黄,看上去像狮子的脸、像花、像珊瑚……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让幼儿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了解,为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二、通过猜测、实验,感知膨胀现象。

  1.师: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里,你们猜猜会怎样?(幼儿猜测并讲述)

  2.师: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操作并探索)

  (分析: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的猜测会有对有错,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猜测去实验,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三、对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后的变化,共同讨论膨胀现象。

  1.师: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1:开花了。

  幼2:变大了。

  师:它们为什么会变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师:我们再来摸一摸它们,会是什么感觉呢?

  幼:滑滑的、软软的。

  3.小结:像黑木耳、白木耳这样原来干干的、硬硬的东西,放在水里会变大、变软的,就是膨胀现象。

  (分析:通过形态、软硬程度方面的`对比,将幼儿的观察进行集中,突显本次活动的重点,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胀的原理。)

  四、延伸、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

  1.还有什么东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样,在水里会膨胀的?

  2.播放课件,当幼儿说出来即出示相应的物品图片。

  3.你们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和老师、小朋友说一说。

  (分析:这是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扩宽,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让幼儿认识、了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思路很清晰,我在课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从材料的选择方面、课件的准备等。活动分四个环节:首先,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在说说中感知、了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征,幼儿的参与热情很高。接着,让幼儿猜测,验证,使得幼儿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木耳在水中变大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然后,通过对比膨胀前后木耳的变化,分析其长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胀现象,总结膨胀的概念。最后一环节又回归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找会膨胀的物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以PPT的方式渗透了更多会膨胀的物体。

  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出现了两样物体同时需要幼儿观察,所以他们的观察注意力不能够全面顾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只选择一样白木耳而非两样的话,幼儿观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些。在活动中有的小朋友说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经变大了,可以让他们参照盘中剩余的黑白木耳,多对比一下、引导一下,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地明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意图: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正是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去探索求知。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探索小丑倒立的原因。

  2、学习填写记录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幼儿尝试。

  (2)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不能倒立?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硬币贴哪小丑倒立。

  (4)讲述自己的发现

  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小丑能倒立?

  为什么小丑手部贴上硬币能倒立?为什么贴在别的地方就不能?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总结:2个一样重的硬币贴在小丑手部,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倒立?

  (2)猜想并记录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

  (1)用各种材料试一试,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 ‘x’。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针不可以呢?

  总结: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3)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4)尝试用同一种材料但大小不一,比如纽扣,但提供大小不一的纽扣去尝试小丑是否也能倒立呢?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探索使用辅助材料让纸片入水不湿的方法。

  2、探索垂直杯口扣入水而纸不湿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并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皱纹纸、塑料包装纸、透明塑料袋、可封口塑料小袋、牛皮筋、一次性塑料杯、玻璃小瓶、剪刀、宽透明胶带若干、清水5盆、干毛巾若干。(每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透明一次性杯人手一只,皱纹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不让小纸片潮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纸片不怕水的游戏。我要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小纸片沉到水里而纸片不湿。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请你思考一下自己准备怎么做?你想选择什么材料呢?

  (二)实验一:幼儿探索做用多种辅助材料使小纸片不怕水的方法。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你们都想好办法了吗?好,下面就来试一试吧!如果你试了一次还想试第二次,必须用毛巾把工具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第二次实验的成功。试完一种方法,你可以再试一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教师及时点评。

  (1)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法,同种方法的幼儿进行补充讲述。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

  (2)没有成功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同伴帮助寻找不成功的原因。

  "有谁没有成功的,让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

  4、教师:成功的幼儿做实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败的原因了,是因为材料有缝隙,水进去了,纸也就湿了。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片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刚才是用了桌上的材料,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找到了原因。现在老师要出难题了,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小纸片沉到水底而纸不湿呢?

  2、幼儿取出杯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倾听幼儿的方法,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5、幼儿讨论寻找原因纸片不湿的原因。

  "刚才我们把纸严严实实包起来才不会湿,而杯子口这么大,纸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

  6、:是空气把杯子密封起来使纸不会湿的。现在,我们把这个魔术带到教室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名称:有趣的盖子(小班科学)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 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洁

  精、海飞丝洗头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备套盒一组。(大纸箱—电脑纸箱—小盒子—巧克力

  盒——小玩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送礼物”,引入主题。

  1、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吴老师要给你们送个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麽吧。”(大纸箱)“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打开它?”(撕开、用剪刀剪开、用钥匙戳开------)选一种方法打开。

  2、从中取出一个电脑纸箱,请幼儿打开。

  3、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4、从中取出一个巧克力盒子,请幼儿打开。

  5、从中取出一个小玩具熊。

  二、请幼儿观察布置好的场地中各种各样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看看大门都是什麽?你都看到里什麽瓶子?”“它是什麽形状的'?什麽东西做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室可引导幼儿选择性地讲述。

  三、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吴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里,你们要想一些办法打开它就能得到礼物了。你们去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打开它,看里面是什麽?拿到里礼物后,请把盖子再盖好放到桌子上。 ”“打开里面有什麽?你是怎麽打开的?”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讲述。

  四、请幼儿回座位休息一会儿,提问:

  1、你们找到宝贝了吗?拿出来看看?是什麽?

  2、你找到了几颗糖?数数看?(幼儿个别提问回答)

  3、出示一个粘胶带纸的透明盒、化妆品的瓶子,请幼儿尝试打开,说说你是怎麽打开的?

  五、请幼儿讲讲你是用什麽方法打开瓶子、盒子的?

  六、教师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头、八宝粥。

  “我这还藏着宝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麽?他们是怎麽开的?”逐个讲解演示。

  1、你还见过那种瓶子的开法不一样,请幼儿讲述。

  2、还有什麽东西跟汽水一样的开法?

  七、教师小结。

  八、活动延伸:将瓶子进行分类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6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以下是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案,换一女个阅读。

  一、教学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

  3、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

  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控制能源,我们身边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学习新课:

  A、分析能量的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巾所需能量的。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过分析发现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对自已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你知道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小学习的兴趣。

  2、分析能量的。

  (1)提问:分析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进行小组时论,按图中的箭头逆向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系统地分析能量的。如火车运行的能量来自:

  ①火车运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阳

  ②火车运行的能量=电——太阳;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开发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活动过程:

  1、任务: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能源,分析这种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方法: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法,小组讨论.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和 环境的影响的资料,训练学生科学阅读的基本能力。

  (1)出示阅读提纲:

  ①煤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什么 影响?

  ②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和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③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会对水域及水生动植物带来什么影响?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煤、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小组讨论,举出更多的有关煤、石油开采,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例子。

  4、组织学牛交流阅读分析结果。

  C、“科学在线”——认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阅读提示:①能源的利用经历了几个时代,其代表能源是什么;

  ②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学生阅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3)交流阅读结果。

  D、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活动目标:

  1、能举3个以E的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3、能意识到人类要节约水必要使用的能源。

  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及想像能力的活动,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1)活动的任务——假如有一天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太阳下山后,在漆黑阴冷的房间内有什么感受?在野外迷失方向,饥寒交迫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风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3)从系统的角度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分析推理。如:

  a.从衣食住行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生活用品,我们会怎样?

  b.从生物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周围的生物,我们会怎样?

  c.从各种自然现象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风云雨雪,我们会怎样?

  2.将想像的结果,写成一篇科学幻想短文,可以配上图画。

  E、小结:

  组织学生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交流评价每个学生的短文, 及时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给予表扬和鼓励。

  作业:修改科学幻想短文

科学教案 篇7

  环保主题:

  小动物过冬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难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猴子、老虎、鸭子、蝙蝠、蜜蜂等小动物的图片。

  动物过冬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讲述小动物组织教学,引起兴趣。

  师:冬天到了,天变冷了,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师:你们看,小动物在冻得难受时怎么办?老虎在冷的时候在干什么?蝙蝠躲藏在洞穴里做什么?鸭子在冬天里还在冰冷的'水里游动,但是它是怎么游的?蜜蜂在冷的时候怎么办?

  三、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师:小动物真有趣,都有自己过冬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小动物的秘密还多着呢。

  过冬的趣话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 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6个、玻璃杯1个、火柴、打火机。蜡烛实物图片、轻音乐、课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例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很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让幼儿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挂灯笼的时候等。)

  三、通过游戏《蜡烛的熄灭》,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方法。

  (1)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3)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5.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气被拉住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活动延伸: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 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活动反思:

  在组织这节科学活动课之前,我提前给孩子做了详细的安全工作讲解,因为担心从来没有接触过火的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再有怕孩子会不小心烧着手。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问题,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索,效果很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9-24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经典)科学教案09-17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