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它们的作用。
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对自己的手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
1.(室内灯熄,只剩投影),你们看看是谁来了?(老师做手影:兔子、鸟、狗等等)
二、认识小手
1.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吗?
2.老师:(在手心里画一个妈妈的脸),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幼儿:5个
老师:他们都很能干,你最喜欢哪个手指宝宝?你用他做什么事?
幼儿:我喜欢大手指,我用他说:“真是好宝宝”。
老师:这是大拇指,他可以表扬人。
幼儿:我喜欢这个手指(食指),可以指东西。
老师:这是食指,你们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吗?试试看,门在哪里?(孩子指)
再逐一介绍:中指可以弹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老师(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领
1.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
幼儿:我的小手会拍球、穿衣服……。
2.除了这些事还会做什么?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你去玩玩。(在各个角落里放有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
3.一会儿后,老师引导)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说清手的动作:如:我的小手在敲小铃、我的小手在叠手帕、我的小手捏捏它就响了等等。
4.老师还知道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招招手)这是什么意思?
幼儿:再见或不要。
老师:(做“过来”的动作)这是什么意思?
幼儿:来来来。
5.我们再让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为大树变树叶(手印画),在草地上种小花(指印画)。
结束部分:小手这么能干,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们去洗手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活动结束老师:
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题目
中班科学活动――我做的小秋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制作小秋千,感知小秋千摆动的幅度大小与秋千绳子的长短有关,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绳子、支架、橡皮泥、秋千板、剪刀、笔、纸。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玩一玩:教师组织幼儿荡秋千。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要是没有小朋友推我,我就荡不高。
(2)我把秋千拉远一点,就荡起来了。
做一做:小秋千。
(1)将两根一次性筷子交叉绑紧,作为支架,在两个支架上架一根筷子。在筷子上系上绳子,在绳子上挂一块橡皮泥。将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松开手。
(2)在支架上系上一根长绳子,在绳子上挂一块橡皮泥。将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松开手。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绳子短的小球摆动得快。
(2)绳子长的小球摆动得慢。
(3)绳子长的小球摆得高。
试一试:怎样设计秋千,才能摆动得更高?
(1)推一下或者把秋千推到一定角度后放开手。
(2)秋千摆动时,顺着摆动方向推。
(3)把绳子加长一些。
画一画:我的实验过程。
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小秋千。
六、注意事项
1.幼儿制作秋千过程中,秋千中两根绳子的长短要一致,否则造成秋千摆动不平衡。
2.秋千上的橡皮泥要固定好,免得摆动时橡皮泥掉下来。
七、拓展思路
科学童话剧――荡秋千。
推一个长的空秋千:小鸟推、小猴推、大象推。
戴有头饰的小朋友扮演各种小动物,教师扮演动物王国的国王大象,设计了一个荡秋千比赛,这个活动要求用预定的材。
八、背景资料
秋千是利用力学上“摆”的原理。在重力的作用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秋千上的物体重力势能和动能不断相互转化,秋千就不断地来回摆动。当摆动到最高点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秋千运动速度为零;当摆动到最低点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秋千运动速度最大。在秋千摆动过程中,顺着秋千运动的方向推,秋千获得更多的能量,摆动幅度就越大。秋千摆动的快慢(频率)――只和绳子的长短有关,绳子越长,摆动越慢;反之,摆动越快。
九、参考资料
《牛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牛津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活动点评
秋千这个名词幼儿比较熟悉,从内容及题目都是符合幼儿的特点。
秋千是幼儿熟悉的运动玩具,利用幼儿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秋千是完全可行的。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探究:一是绳子长度不同,推力相同的秋千;二是绳子长度一样而推力不同的两个对比实验,让幼儿感知秋千摆动的快慢与绳子的长短有关,绳子越长,摆动越慢,反之摆动越快。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2、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学习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3、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活动难点:
能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齐唱歌曲《找朋友》,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欢他吗?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喜欢他?
2、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爱。
3、爸爸妈妈都是怎么喜欢我们的呢?
4、:无论好朋友还是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们,对我们喜欢的方法也不一样。其实小动物们也有表达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逐一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看图,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不同方式。
1、这是谁?小企鹅在哪里?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这是谁?你找到了小袋鼠了吗?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妈妈的袋袋里会怎么样?
3、蚂蚁宝宝住在哪里?它们的`洞穴是谁挖的呢?
4、这只狗妈妈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宝宝吗?狗宝宝在吃奶时,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在做这个表情时心里怎样啊?
三、游戏:爱的密码。
1、幼儿根据歌词里说的动物名称,找到朋友,表达出喜爱的动作。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准备: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过程:
1.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3.小熊冒泡泡。
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