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1 11:03:14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二册教材修订后的新增篇目,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组,属略读课文。全文向读者介绍了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真诚平易对待他人的优秀品质。文章截取了她们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断展开叙述,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教学中应抓住她们之间的身份差别,体会人物语言、行为,进而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自读点拨拓展感悟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和作者柯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体会宋庆龄尊重爱戴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并从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

  2、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审题激疑,感知内容。

  1、你听说过宋庆龄这个名字吗?对于她你了解多少?(关注学生认知基础,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2、你了解宋庆龄的保姆吗?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自由谈话,有意识地引发对比,在伟大与普通的.对比中,激起学生疑问,引导学生从题目的理解中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书质疑,学读定向,自主研讨,交流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地对话,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针对学生读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理解。教师可以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参考性题目,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如:(1)“晋谒”“搭讪”“绝口不提”“显赫”的意思。

  (2)李燕娥对敌人的利诱,为什么都能一一拒绝?

  (3)通过读文和课下搜集的资料,你认为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认为,宋庆龄和保姆之间和谐融洽的关键是什么?

  (尊重学生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提出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汇报交流,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人物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与启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讨论进行相机点拨。

  三、拓展理解,加深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加深对人物精神境界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联系现实及自身谈感受。

  四、实践活动,指导课外学习。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

  2、读读柯岩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和

  充满同情

  宋庆龄多次夸赞保姆

  伟大人物悉心照顾普通百姓

  设计墓地

  尊重爱戴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生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板书房子,领读后问:小朋友们,房子,你们住着,你们见过,知道有哪几种房子吗?

  2、板书云,齐读课题,看到这个奇怪的题目,你们感到奇怪吗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

  (1)读后回答:谁造云房子,造了干什么,后来呢?

  (2)出示: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造云房子,

  第 自然段写小鸟在云房子里玩耍,第 自然段写云房子没有了

  2、指读第一二自然段

  (1)生提出生字词:太阳公公 来不及 造 一些 礼堂 横

  自读,理解

  师讲解

  礼堂:供开会或举行典礼的大厅

  (2)指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做客 玩耍幢 叽叽喳喳

  (2)师讲幢,房子一座叫一幢

  (3)领读生字词

  4、指读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忽然 一阵 洗 干净 咦 剩下 笑眯眯 水汪汪

  (2)让生说说上述词语的意思

  (3)领读生字词

  5、自由读课文

  三、课堂作业

  1、比较下面各组字,再组成词语

  耍( )公( )阵( )及( )

  要( )分( )陈( )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习题3:读读抄抄再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造房子 太阳公公 来不及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群小鸟是什么时候造房子的?它们造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

  (1) 一群小鸟是什么时候造房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公公本来指外祖父或者年老男子,这里把太阳叫做太阳公公是什么意思呢,说说你的想法

  (2)过渡:它们造的云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讨论

  一群小鸟飞过来,它们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应该怎么读呢?

  各处练习朗读,指读,师范读,再次指读,评读

  不一会儿云房子就造好了,这些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轻轻读有的……有的……一只小麻雀,画出写这些房子美的词语

  观察插图房子的式样

  口述云房子的样子

  (3)各自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三、背诵指导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轻轻读刘文,边读边记。

  试背第一部分

  2、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1)试背诵第一句话

  口头填空

  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

  像 那样 开着。有 的 ,有 的

  也有 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2)试背诵第二三两句。

  (3)同桌互相背

  (4)指背

  四、课堂作业

  1、填空

  一( )雨 一( )小鸟一( )麻雀

  一( )风 一( )太阳一( )蓝天

  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这一部分写的什么?

  玩得怎么样?

  2、开心极了是一句总括的话,课文是怎么具体告诉我们小鸟们开心的呢?请画出有关语句

  (1)指名朗读有关语句,侧重体会飞出来,飞过来,叽叽喳喳,做客,玩耍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想像一群小鸟在天空中,在云朵里愉快地飞翔的情景

  (3)以愉快的语气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3、轻轻读第五六自然段

  课文里问云房子哪儿去啦?小朋友们能告诉小鸟们吗?

  比较:(1)一阵风吹业,白云不见了。

  (2)呼啦啦吹来一阵风。咦?云房子变小了,去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到哪儿去啦?

  你喜欢上面的哪一句,为什么

  没有了没有了,指的是什么东西没有了

  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是什么意思

  三、背诵指导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阵:告诉车做偏旁横改成提

  耍:上面是而不是面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公:上面是八不是人

  3、练习描红

  五、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

  (1)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

  像 那样 开着。有 的 ,有 的

  也有 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2)云房子哪儿去啦?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 一样

  只剩下一个 的太阳和一片的蓝天

  板书:

  有的……有的……

  造 有……有……也有……

  云(雨过)一些 小鸟

  (天晴)没有 开心 出来 过去

  做客 玩耍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 知道球幕电影院的特殊构造和球幕电影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精神。

  2、 读、写、默本课13个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新型、反扣、飘拂、交错、围攻”等词。用“巨大”造句,听写指定的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指定的句子能读出正确的语气。

  4、 背诵课文第3、4、5节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 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突破口] 抓住关键句体会比较,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球幕电影院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内容)

  2、 听写句子(自学本)

  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它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二、 学习3—7节

  (一 )轻声读3—7节

  1、 思考:球幕电影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电影不同在什么地方?

  仔细读读课文,用括号括出相关的语句,与一般电影加以比较说明,然后到小组里说一说。

  2、 反馈交流

  (1)、四周的银幕上出现彩色的画面,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飘浮的白云,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简介:四周天花板都有画面告诉我们球幕电影是整个半球形的内壁,它用多台放映机同时放映,构成一幅统一画面,所以称它为“球幕电影”,又称“全景电影”。)

  板书:全景、图象逼真

  A、“飘浮”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课文中指在蓝天下的白云随风轻轻地移动,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说明天花板上出现的'像真的天空,图象逼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齐读第三节

  (2)、小林觉得自己身前身后……洒落在自己身上。

  (小林的感觉好似真的在森林一般。这是因为球幕电影中的镜头十分逼真,给人全新的感觉)

  过渡:作者除了写视觉上感受到球幕电影的逼真外,球幕电影还有什么方面让读者感到逼真?

  (3)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板书:有味)

  (简介:在观看球幕电影时,随着银幕上出现的物品,电影院还散发相应的味道)

  A、 那么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电影院设有地下管道,通到每个座位下。银幕上出现什么实物时,电影院就用压缩机通过管道,把需要放出的气味送到每个人座位下)

  B、 指导朗读

  (这句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C、 齐读

  (4)大厅四周同时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喊声。

  (球幕电影的音响逼真,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板书:音响逼真

  过渡:球幕电影太逼真了,以至于小林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一头撞在椅背上。

  小虎见了,拉了一把,轻轻问……

  出示句子:“唷,小林,你在干什么?”

  指导朗读(这是一句问句,尾音上扬,读出惊讶、疑问的语气)

  (二)、说话练习

  1、 以“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为开头,说说它新在哪里?

  2、 齐读3—7节

  三、 作业

  1、 选择最喜欢的内容背诵。

  2、 向爸爸妈妈介绍球幕电影,并请父母把听到的内容记录在自学本上。 附板书:

  构造:半球形、反扣、拱形

  亮堂堂、巨大的、蓝蓝的

  新型电影

  (球幕电影) 特点:1、全景 图象逼真

  2、音响逼真

  3、有味

  新型电影(设计说明)

  一、 说教材

  《新型电影》是一篇讲读课文,向人们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影——球幕电影。讲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教材。依据教学大纲,我把第二课时的重点定为: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考虑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就以“抓关键句,与一般电影比较体会”为突破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生学习课文。

  二、 说教法

  1、 组织充分而有效的读书法。在课堂上,剔除喋喋不休的分析,舍弃无休止的提问,删除颠来倒去的讲解,有的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朗朗读书声。在学习第3—7节时,我以“球幕电影有什么特点?与一般电影有什么不同?”这两个问题统领整堂课,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默读,边读边悟,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将能力的训练与学生自主的实践、感悟有机结合。

  2、 《新型电影》是一篇有科技含量的文章,农村的孩子一般都无缘亲自观摩此类高新产品,对球幕电影的认识是有限的。本堂课中我有机穿插了一部分简介内容,老师在这里作为一名讲解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一方面融洽师生关系,体现师生互动,另一方面适时补充课外知识,使学生对球幕电影的特点了解得更为透彻,加大了课的容量。

  三、 说学法

  重视学生的表达训练。语文教学中重理解轻表达的现象由来已久,似乎很难克服。本堂课,我竭力摆脱这种桎梏,阅读中穿插表达,表达中结合阅读,真正做到吸收与表达紧密结合。儿童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联想。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记忆储存中能够找到相似的信息组块后,才能够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这部分内容。在第3—7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球幕电影与一般电影有什么不同?”通过读读、划划,并说说的一系列活动,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最后,我又设计了“以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为开头的口头作文训练,介绍球幕电影,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地思考,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是对当堂所学知识的反馈。

  四、 说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伸,但如今作业重量轻质,重书面轻口头,重知识轻能力,这不仅违反了作业本意,也挫伤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这里我设计了两项作业,一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背诵,让他们自主选择作业,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二是口头讲述球幕电影的特点,让学生转换角色,提高说的兴趣,又为了把说落实到实处,请家长把学生讲述的内容记录在自学本上,便于老师检查和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齐读课文。

  2、说说雷雨前后的景色分别是怎么样的'?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试着选雷雨前或雷雨后的课文自己读一读。

  3、指名把写雷雨前后的课文分别读一读,读后评议。

  4、看图说说雷雨前后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提示:小花

  柳叶小鱼人们小学生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课文,为什么?你能背一段给大家听听吗?

  自由背,同桌互背。

  指名分节背课文。

  全班配乐背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通过观察了解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会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方法,感受拼读音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复韵母,能准确地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有四位老朋友和我们做游戏来了。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他们很淘气,已经躲在你们的位子里了,你们快快把它们找出来。

  (学习之初,给学生创设了动手的机会。游戏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欲望。)

  2.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老朋友是谁?a e i u 读卡片。

  二、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

  今天,四个单韵母朋友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

  (一)学习ai

  1.课件演示:先出示a,同学齐读。之后i向a*拢。

  (1)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叫复韵母。课件再次演示i向a*拢的过程。

  (2)教师范读:先读a的音,然后舌头向第二个单韵母i滑动。

  (3)同学练读:自由读接火车读同桌互读

  2.同学观察a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老师板书。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ai。(例:a和i是好朋友,它俩挨在了一起。)

  4.现在我们给新朋友复韵母ai戴上帽子,看你还认识它吗?

  板书:1i 2i 3i 4i

  5.结合小组练习四声拼读,并试着用拼出的'字音组词。(例:哀叫、挨打、白皑皑、癌症、矮小、妨碍、爱好)

  (出现四声之后,就引导学生用四个声调组词,渗透了字和音的关系,同时这种实用性的体验也唤起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学习ei

  1.出示实物杯子。这是什么?

  2.自己慢读两遍杯子的杯字。出示杯的拼音b5i,请同学试着拼一拼,并找出b5i的韵母。

  (此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课件演示:b5i去掉声母,出现复韵母ei。用我们刚才学习ai的方法,试着读出复韵母ei的读音。自由读指名带读检查读

  4.板书ei。和同桌同学研究怎样记住它。

  5.观察e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仔细观察声调的位置。板书:5i 6i 7i 8i

  6.自由结合,帮ei找找它的声母朋友,并试着用拼出的音节组词。(例:飞机、北京、梅花、没有、雷雨、陪伴)

  (三)学习ui

  1.出示汉字水。谁认识这个字?给大家读一读。

  2.课件演示:shu!去掉声母,出现复韵母ui。

  3.同学自学:

  (1)ui怎么读?怎么记?

  (2)ui在四线格里的什么位置?

  (3)ui的四声标在谁的头上?自己试着读一读。

  (ai ei ui三个复韵母的读音方法,它们的占格位置都相同。在学习了两个韵母之后安排自学,此时学生已具备了这个能力。这无疑是给了学生一次实践和展示的机会。)

  4.汇报自学情况。

  三、课中休息。

  四、学习声母和复韵母的拼读方法

  1.出示音节:bai bei hei shui lai zai zui 同桌同学一起拼读。

  2.课件演示:先出示复韵母ai,然后声母b向复韵母ai滑动。

  3.巩固练习:

  (1)做开火车游戏,接四声。bai fei hui zai mei tui gai wei ai kuai gei sui

  (2)同桌同学做游戏,将声母与复韵母的卡片组成音节,自己加声调,俩人一起念出来。

  (3)做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请同学戴上小猴子的头饰,到桃树上摘桃子。桃子背面是音节,哪只小猴子读对了,桃子就送给它。

  (4)拼读儿歌。(选其中一首读一读)

  猫(m1o )逮(d3i )老鼠

  黑(h5i)猫(m1o)逮(d3i)个灰(hu9)老鼠,

  灰(hu9)猫(m1o)逮(d3i)个黑(h5i)老鼠。

  黑(h5i)猫(m1o)吃了灰(hu9)老(l3o)鼠,

  灰(hu9)猫(m1o)吃了黑(h5i)老(l3o)鼠。

  黑(h5i)猫(m1o)灰(hu9)猫(m1o)又(y^u)去逮(d3i)老(l3o)鼠。

  xi3o h3i 4i m1 ma,du1n l2i ch2 yì b5i,

  小海爱妈妈,端来茶一杯,

  m1 ma 4i xi3o h3i ,1i zhe xi3o h3i shu@,

  妈妈爱小海,挨着小海睡,

  sh(i ti2n q0ng g8n ti2n ,m1 ma x9n l! zu@.

  水甜情更甜,妈妈心里醉。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4、能用“如同”、“宛如”、“犹如”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画,抓重点词句理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暴风雨的猛烈无情以及暴风雨过后的绮丽风光,从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

  2、从课文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对于暴风雨,我们并不陌生。当你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结合你的经历具体说一说。

  课题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暴风雨的特点?“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猛烈的、强大的、迅速的)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描述的是我们身边的暴风雨,那么地球那头的暴风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笔下的那场暴风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的?从哪些方面写了暴风雨?

  2、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1-6)描写暴风雨之夜的情景。

  第二部分(7-11)描写了雨后黎明的情景。

  第三部分(12-13)表达了作者经历暴风雨后的感悟。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浏览第一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暴风雨的特点?(目的是为了回扣课题,突出“暴”字。)

  2、学生思考回答。

  3、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暴风雨的狂暴的?请你把最能表现暴风雨狂暴的句子画下来,并且把句子里最能突出暴风雨狂暴的词语圈出来。

  4、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和词语后,反复朗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5、组织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己的感受。

  6、如果你身处在这样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惊悸-激动人心)

  7、学生练习朗读这一部分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要求:读出暴风雨的变化、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五、朗读成诵

  让学生熟读第一部分,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3、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

  回顾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

  1、作者在描写了暴风雨当时的“狂暴”情景之后,紧接着有描写了什么?和第一部分比起来,这一部分主要是写的什么?

  2、找出文中能感受到雨后黎明“美”的句子或是词语。

  3、反复朗读,思考作者是用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一部分的?(由近及远)

  4、学生交流,并读出“美”的感受。

  5、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

  (1)昨晚的狂风暴雨似乎要毁灭一切,为什么会带来更加绚丽的早晨?仅仅是风雨洗礼之后,万物更新了吗?

  (主要是作者经历了暴风雨的考验,心态发生了变化,更深刻地感受到风雨之后的美好。)

  (2)作者在暴风雨横行时那最紧张、最难熬的时刻,想到了雨后的美好吗?“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是指的暴风雨来临之时表现出雄壮之美,暴风雨过后则表现出柔和之美;么样昨夜的暴风雨,今天的柔和之美就可能体会得不够深刻,“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的阳光才显得更加灿烂。)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4、熟读成诵。

  四、课文

  这课文通过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雨夜和笑语花香、绚丽明媚的雨后清晨的景色对比,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暴风雨的喜爱之情,也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有阴暗又有光明,但终究会走向光明;而这阴暗和光明的对立变化,才是世界辩证和谐的美,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

  五、课文拓展

  我们人生道路上是否遭遇国暴风雨?你是如何对待的?学完这课文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2、暴风雨

  雨夜狂风暴雨

  雨后绮丽华美

  事物有阴暗又有光明

  但终究会走向光明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1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五、板书设计:

  1找春天

  出门找春天

  春天的样子

  六、课后反思:

  从内容上来说,本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孩子们在读课文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体会春天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到春天,孩子们对春天充满了好奇。在本课学习时,我充分发挥了朗读的功能,孩子在朗读中体会春天的美好,效果很好。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2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3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1

小学语文教案06-18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