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05 11:02:0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汇总10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看图学习儿歌,能正确讲述十二生肖的名称。

  2.通过游戏的方式正确感知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并尝试仿编儿歌。

  3.乐意参与儿歌的表演,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歌磁性小图片12张,头饰,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出活动。

  (1)教师:这是什么?这是老师的生肖挂件。小朋友,你知道你是属什么的吗?

  (2)教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属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生肖?

  (3)教师:以十二生肖代表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习俗。每年以一种小动物作为代表,一共有十二种动物,称为十二生肖。

  2.引导幼儿看图阅读儿歌。

  (1)教师:瞧!十二生肖排队走来了,请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动物?

  (2)教师在小动物的旁边添画简单的图形。请幼儿说说小动物排着队在做什么运动呢?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3.运用轮流的方式阅读儿歌。

  4.通过游戏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1)教师:十二生肖锻炼完身体,就排起长队,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教师拿走一个动物,然后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第几个动物藏起来了。

  (3)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5.启发幼儿进行仿编儿歌。

  (1)教师:十二生肖喜欢锻炼身体,而且它们还会排着队做运动呢?想一想它们还可以做什么运动?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失而生肖的旁边画出简单的运动项目。

  (3)鼓励幼儿看图朗诵自己编的儿歌。

  6.韵律活动。

  教师:十二生肖喜欢锻炼身体,小朋友,你们喜欢锻炼身体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韵律操。

  活动反思:

  《十二生肖歌》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后次序,在记忆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编。在原活动教案中,他还有表演活动,并且创编活动是放在学习儿歌之后,表演之前。但我却觉得这有些本末倒置,甚至可能会让幼儿对儿歌内容造成混淆。所以我将整个活动的环节进行了调整和删减,分为:谈话导入--学习儿歌--儿歌游戏--创编儿歌四部分。这样一来,活动环节比较紧凑,同时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教学活动也更具实效。在本次活动中,我的教学准备并不多。十二生肖的小图片一份以及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而已。可是在活动中,小朋友却特别的认真。而我也免去了许多准备的工夫。它让我觉得,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课堂准备,有时简简单单的`几张小图片、一支粉笔,一份操作纸就可以构成一次让孩子快乐让老师轻松的活动。当然,这种轻松并非放松。他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活动目标的正确定位以及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之上。

  但在本次活动中,我同样感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之前我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活动的要求:让他们在操作完成后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儿歌的创编,在老师拍手过后就要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坐好。可事实是:幼儿在自己进行书面创作时,都非常认真。有的幼儿画好后自己编起了儿歌;有的幼儿画好后就光顾着和别人说话了。老师拍手过后,还有部分小朋友在兴奋的与别人交流。这一幕幕都表现出了幼儿在此方面常规的不足。而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图形卡片、小动物磁教具、排序互动游戏、彩笔、幼儿用书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按规律排序,探索不同的排序规律。

  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游戏,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规律

  1、出示磁教具:

  师:这群小动物在玩排队的游戏,看看它们是怎么排的?里面藏着一些小秘密,找一找,秘密是什么?(小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2、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师:你找到了小动物排列的规律,真聪明,你能再大声的说一遍吗?(引出规律:1只小鸡1只小兔,1只小鸡……)

  3、出示图:

  师:(师做神秘状)这面旗的后面应该死是什么颜色的旗?(规律:红、黄、红、黄……)。

  4、让幼儿说各种图形的排列规律:

  (1) 师:寻找这组规律?

  △○△△○○△△△○○○

  (小结:越来越多,是递增排序。)

  (2)师:寻找这组规律?

  △△△△○○○○△△△○○○

  (小结:越来越少,是递减排序。)

  二、互动游戏,找规律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很多排序的方法了,下面我请小朋友来站队,自己创造规律,并说一说。

  1男1女排队法 2男2女排队法

  1女1男排队法 2女2男排队法

  1男1女2男2女(递增法或递减法) 我的创新

  三、做一做

  师:数学乐园里有很多游戏,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做一做吧?

  1、师:清晨,小朋友们在跑步,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后边的小朋友怎么排?你知道吗?

  2、师:图形宝宝有的贪玩,跑出去玩了,你能找到他的排列顺序并进行涂色吗?

  3、展示作业

  师幼共同小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按颜色、大小、形状、长短、高低、数量、方位等特征排序。

  四、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有规律排序的事物。

  2、到各个活动区域自己探索。

  反思

  孩子回答时,请孩子共同复述,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样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明白物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时就显得异常的轻松,孩子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踩高跷技能,发展平衡能力。

  2、能勇敢、积极地参加竞赛活动。

  活动准备:

  1、自制高跷人手一副。

  2、自制高帽每人一顶。

  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

  听《健康歌》音乐做健身操,活动身体各部位,重点活动踝关节。

  二、幼儿四散练习踩高跷。

  动作要点:双脚踩高跷,双手拉紧绳子,身体稍前倾。

  三、滑稽人赛跑。

  幼儿头戴高帽,脚踩高跷,听口令从起点走到终点,先到者获胜。游戏反复进行。

  四、游戏:我们都是滑稽人。

  玩法:幼儿头戴高帽边四处走边念儿歌,念完儿歌立刻做造型动作。可以单人造型也可以多人合作造型。

  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滑稽人,不会走路不会动,动动就是黄蜜蜂。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肢体语言和沙锤打击表示音乐节奏的快慢。

  2、通过趣味的音乐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PPT课件《龟兔赛跑》、奥尔夫音乐、沙锤

  活动重难点:

  1、尝试用肢体语言模仿龟兔赛跑的快慢。

  2、根据音乐节奏变化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引导部分:教师出示课件,向幼儿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2、教师通过手偶表现故事情节,请另一位老师在一旁敲打手鼓进行故事情节变化的表现(鼓声慢且低沉表示乌龟,快而响亮表示兔子),故事讲到中途停止

  3、教师再次敲打手鼓,提问幼儿哪个声音是乌龟声音?哪个声音是兔子声音?

  师:刚才的老师在讲故事时小朋友有听到什么声音吗?(有,没有则再次敲打)敲打慢节奏问幼儿这音乐是慢还是快?(慢)送给慢吞吞的乌龟,并一起用拍手学慢吞吞的乌龟,敲打快节奏并询问幼儿快慢?(快)送给跑的很快的兔子宝宝,并跺脚学兔子快跑。

  4、幼儿在原地根据音乐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声音(慢声时慢慢拍手,快声是快速跺脚)

  师:现在,乌龟和小兔子邀请大家一起去参加比赛,可是比赛之前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游戏,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乌龟和兔子就会邀请他!在不同节奏出现时询问幼儿谁来了?

  5、教师出示乐器,向幼儿介绍乐器名称,并指导幼儿进行快与慢的拍打。(教师讲好乐器使用规则)

  师:来到乌龟和小兔子家,可是乌龟小兔子说我们还不能和他们比赛,为什么?我们一起问问(为什么?),原来她们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玩具,想请小朋友用玩具再表演一次,如果表演很棒的话,就让我们参加,好吗?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6、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行走,根据音乐节奏,慢时学乌龟在地下爬。快时学兔子快速跑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表现得特别棒!给自己掌声!好了,现在我们呢要去找乌龟小兔子比赛了!

  结束部分:

  比赛结束了,请小朋友猜一猜结果怎么样?原来小兔子摔了一跤,它的脚受伤流血了,而小乌龟呢,善良的它帮助了兔子,背着兔子一起跑到了终点,互相帮助真了不起!

  1、给所有的胜利者颁发小礼物(爱心贴纸)

  2、用掌声为胜者庆祝,让我们用一起鼓掌为它们庆祝胜利!

大班教案 篇5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四幅不按顺序排列的图片,内容分别是(依次出示图片)“小老鼠看到别人坐船、在船上吃西瓜皮、坐在西瓜船上、发现半块西瓜皮”,这四幅图片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任意排列并创造性地讲述,然后续编故事结尾。通过“排”、“讲”、“编”发展孩子的观察、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本课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告诉孩子一个做事情前要考虑好后果,注意安全的道理。

  排图讲述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在小、中班及大班前期已经多次进行过描述性讲述和主题性讲述等语言活动的学习,根据省编教材的安排,中班下学期也已经进行过排图讲述训练,内容是《西瓜船》,到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运用孩子前期的思维发展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大班进行排图讲述活动,是对幼儿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巩固和深化,无论从孩子的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还是在智力发展、知识建构方面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根据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和《纲要》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表达的兴趣,以及积极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品质。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虑好结果,注意安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初步的判断、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鼓励幼儿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完整、连贯地讲述,能根据情节发展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

  (三)活动重点

  孩子对排图讲述较为陌生,根据《纲要》要求和孩子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按自己理解和想象的事件发展顺序,排列并讲述图片内容。

  老师要引导孩子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发展变化等要素,以此方法来解决重点,既不限制孩子,也教给孩子编故事的方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

  (四)活动难点

  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同时在续编故事结尾时又没有直观形象支持,因此需要孩子发挥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想象、创造能力来完成,所以我确定本课难点是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环境创设”的教学方法。

  排列图片顺序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图片的内容,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来完成,所以我采用“观察分析法”;讲述的过程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需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间的积极交流,充分解放幼儿的大脑和嘴巴,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积极地应答、评价,所以我采用“讨论交流法”和 “环境创设法”; 排图讲述是在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续编故事结尾则要靠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来完成,所以师生间、幼儿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交流是完成这个创造过程的关键,所以续编故事结尾也需要“讨论交流”的方法来完成。

  对于活动中生成的课程,老师要提取精华,对有教育价值的抓住时机,进行教育。

  (二)学法:

  《大纲》里说:“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所以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兴趣导学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是:大图片四幅、每人一套小图片、拼图板、实物投影仪、手绢小老鼠等。

  之所以选择图片教具,是因为图片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进行排列。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化、经验化及主动性建构”,通过孩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老师做到讲得“少”一点,“引” 得巧一点,让孩子学得“精”一点,“活”一点,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利用互动游戏《捉老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分钟)

  导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环境,作好准备:课前先在教室地上藏好几只手绢小老鼠,将四张大图片分别放在教室的四张桌子上。

  2、进行游戏,激发兴趣:活动一开始,出示手绢老鼠说:“这是什么?小老鼠怎么跑了?”然后和幼儿一起寻找,“这里一只,这里一只,还有一只跑到哪里去了呢?快坐下,到你的桌子上找一找。”小朋友自由选择,分成4组,坐下观察各自桌上的大图片。

  设计此环节的依据在于:由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幼儿,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并且巧妙而迅速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图片中去。

  第二环节:

  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启发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排图并讲述(18分钟)

  步骤一(8分钟):

  观察分析,理解各自桌上的图片内容老师的过渡语是:“仔细看一看自己桌上的图片,互相讲一讲,图片上有什么?小老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先进行小组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在小组内互相商量、交流,共同讲述图片内容。

  再进行个体与集体间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给大家讲一讲本组图片的内容。各组代表讲时,老师把四幅图片任意贴在黑板上。

  最后是师生交流活动:老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小老鼠看别人划船心里也想划,用了一个什么词?” “哪一幅最能表现小老鼠贪吃?”在引导观察“坐在西瓜船里”那幅图片时,提问 “小老鼠会觉得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会说些什么?”等等,引导细致入微地观察小老鼠的表情、嘴巴、胡子、手势等,并积极地描述,最后,将小老鼠的情绪、表情、动作、语言等特征统合起来,大胆模仿说:“哈哈,我真开心!”“我真愉快!”等等,在孩子感到疲劳时,再一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体验到小老鼠愉快的情感,满足了孩子好动、好模仿的`天性。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是:

  1、充分观察、理解图片内容,为下面的排图讲述奠定了基础。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和交流合作的品质。

  3、丰富词汇:羡慕、神气

  4、点燃了幼儿进一步思维的火花,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够得着”,充分体现老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

  步骤二(8分钟):

  讨论交流,自主排图,进行讲述每位幼儿一套图片,引导他们观察与思考图片内容并讲述,这是幼儿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引导孩子明确:图片排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顺序不是唯一的,不同的顺序有不同的情节发展,意味着一个不同的故事,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每一幅图片都试试作为第一幅来排,看看有几种排法。通过教材进一步分析,我发现多种排法,如:

  一种排法是:小老鼠看见别人划船很羡慕——发现西瓜皮——坐上西瓜船——啃西瓜皮。

  另一种排法是:小老鼠先看见西瓜皮——高兴地坐在西瓜船上——啃破西瓜皮,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后,小老鼠跟他们说:“再见”。

  再一种排法是:小老鼠坐在西瓜船上很开心——啃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说再见——又发现半个西瓜皮。

  还有一种排法是:小老鼠啃破瓜皮船,瓜皮船沉入水中——跟救他的人说再见——又找到半个西瓜皮——高兴地坐在瓜皮船上。等等。

  老师的过渡语是:“把这四幅图片排列起来,就是讲了一个《贪吃的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桌上的小图片,排一排,看谁的排法和大家不一样,编故事时要注意说清楚故事里有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等,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你小组的小朋友听。”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排出不同的顺序,讲出情节不同的故事,并讲给小组的小朋友听。尽可能让幼儿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教师要注意个别差异,注意启发引导个别幼儿理解、讲述,做到心中有数,宏观调控。

  教师在观察、倾听孩子讲述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排列方式的、有进步的、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在全体面前讲述,组织个体与集体的交流,起到借鉴、共享的作用。

  教师在倾听孩子讲述的基础上,选择孩子没有想到的一种情节发展顺序讲给幼儿听,从而巧妙而科学有效地提供范例讲述,以便开阔孩子的思路,同时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是:

  1、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体现了正确的幼儿观、知识观。也改变了以往那种一个范例讲到底的传统示范方法,科学的范例提供真正起到了启迪幼儿思维的作用。

  2、让幼儿透彻地理解了教材内容,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学习。

  3、幼儿在玩图片、说图片的过程中,感到生动、活泼、有趣,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解决本课重点的同时让孩子掌握了学习的正确方法。

  第三环节: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结尾,并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10分钟)

  要使幼儿明确:不同的排列方式,有不同的结尾;每一种排列方式也可以编成多种有趣的结尾。要让幼儿大胆想象,合作交流,将思维拓展开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编出合理的故事情节。

  老师的过渡语是:“我们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小老鼠后来怎么样了?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讲给你小组的小朋友听。”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首先提出问题,但不急于让幼儿回答,而是留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将零散的生活经验、思维灵感系统化。在幼儿合作研究的同时,老师参与到孩子中,支持、鼓励孩子的各种想法,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引导沉默的孩子说话,鼓励人人动口,参与讨论,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他们动脑筋、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如:“由于小老鼠贪吃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小鸟、小鱼、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等。对幼儿创编的不同结尾类型作到心中有数。

  再组织个体与集体交流: 请编出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讲述,大家借鉴、分享创造成果。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小老鼠为什么会掉进河里?”“你想对小老鼠说些什么?” 体会“贪吃”的意思,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虑好后果,不能像小老鼠那样,要注意安全。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

  1、在生生、师生间充分的互动中,通过互相交流和启发性语言的运用,引导幼儿续编多种多样的故事结尾,解决本课难点。

  2、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讨论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全面完成本课教育目标。

  第四环节:创设环境,延伸活动

  1、把图片放在语言活动区内,以备幼儿继续观察、讲述。

  2、准备画纸、画笔,让幼儿将续编的故事结尾画下来,和原来的四幅图片装订成册,进行完整讲述。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

  1、是为了继续扩展本课的外延,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探索的开始。

  2、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有充分的观察、讲述的时间和机会。

  3、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四、教学特色

  1、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角度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2、注意将老师的“教”转为孩子的“学”,将培养孩子的能力贯穿活动始末。

  3、课上课下相结合,充分利用集体教学和语言环境创设两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幼儿创造理解和表达的时间和机会。

  4、让孩子学会研究性学习,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情节,通过讨论、交流,知道怎样与同伴相处。

  明白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才能找到好朋友。

  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我会交朋友》。

  绘画纸张、画笔。

  打印材料:萤火虫及青蛙。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引出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谁。引导幼儿回忆萤火虫及小青蛙的特征。(萤火虫有“小灯笼”,青蛙会捉害虫,后腿长前腿短等)

  教师:萤火虫想让小青蛙和它一起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与理解故事

  播放课件【第一段】,请幼儿欣赏并讨论: 教师:萤火虫去哪里找朋友的? 教师:他见到了谁?它对小青蛙说什么? 教师:小青蛙听了之后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萤火虫哪里做得不对?

  帮助萤火虫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师:小青蛙没有答应和他做好朋友,你们觉得萤火虫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教师:萤火虫怎么做,小青蛙才愿意做他的朋友呢?你们帮帮它,想一个好方法。

  播放课件【第二段】,请幼儿继续欣赏。 教师:你们帮萤火虫想了这么多好方法,我们接着来听一听,故事里萤火虫是怎样做的。 教师:萤火虫最后交到朋友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

  播放课件【故事欣赏】,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为什么之前小青蛙不和萤火虫交朋友?后来为什么又会成为好朋友呢?

  教师:原来只要我们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和我们成为好朋友。

  四、幼儿讨论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和朋友交往的经验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是怎样交朋友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交到好朋友并与好朋友相处的。

  播放课件【交朋友的'方法】,丰富幼儿交朋友的方式。

  五、结束 播放课件【拉拉勾】,鼓励幼儿在音乐中结伴表演。

  活动延伸:

  绘画“好朋友手拉手”,表现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场景。

  播放课件【怎样不生气】,和幼儿一起探讨朋友间发生矛盾等的处理方法,帮助幼儿积累交往技巧。

  将青蛙、萤火虫的图片制作成头饰,放在语言区供幼儿表演故事。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又唱又跳”、“飞快”。

  2、 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雪孩子》。

  活动过程:

  一、 理解故事内容。

  (一)欣赏第一段。

  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你们听听说了什么?

  1、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原来是下来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怎么样

  了?……)

  3、理解“又唱又跳”。什么是又唱又跳?

  (三)欣赏故事第二段。

  1、 过渡:看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2、 哎呀,发生了什么事?

  3、 怎么会着火的?

  4、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欧,原来是小白兔玩累了,……)

  5、 如果你看到着火了,会怎么做?

  6、那你们猜雪孩子会怎么帮助小白兔呢?

  (四)欣赏故事第三段。

  1、 过渡: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雪孩子是怎么做的?

  2、 雪孩子是怎么帮助小白兔的?

  3、 理解“飞快”。(雪孩子是怎样跑过去救的?“飞快”是什么意思呀?带

  幼儿念一边。)

  4、那雪孩子哪里去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

  1、 过渡:这个故事真好听,名字就叫《雪孩子》,我们再来欣赏一遍。鼓励

  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讲。。

  2、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雪孩子吗?为什么?

  3、小结: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可是雪孩子心里很高兴,因

  为它帮助了别人。

  四、经验迁移。

  那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你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你的心情怎样?教育幼儿互相帮助。

大班教案 篇8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为了能更好的贯彻二期课改精神,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使幼儿能在学中玩玩中学,在自我探索中习的知识,我设计了———小鱼游游这一学习活动。整个活动游戏贯穿,并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探索材料,旨在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目标:

  1。引导幼儿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来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重点: 区分单双数

  难点: 自我探索

  准备: 数字卡片 印有数字的小鱼

  设计:

  一。小鱼游 (自身运动)

  1。 老师扮鱼妈妈,小朋友扮鱼宝宝。边念儿歌边游戏。

  “小鱼游游游,向上游,向下游,找条小鱼做朋友。”

  2。 猜一猜

  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小鱼都找到朋友?

  3。8条小鱼都找到了朋友,我们把数字8贴到红色园点下。(没找到的数字贴到蓝色园点下,游戏进行两次)

  4。1—10数字里还有许多数字,请鱼宝宝也来帮他们找朋友。

  二 。小鱼找朋友(探索活动)

  1。 幼儿两人一组有10条小鱼。纪录卡。1——10数。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摸一个数找出相应的小鱼,两个两个找好朋友。能找到好朋友的把数字插在在红色园点这里,不能的插在在兰点这里。

  2。 幼儿探索,老师巡回指导。

  3。 小结:请幼儿来说说那些数的小鱼找到好朋友,那些没有?

  2 4 6 8 10 都找到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

  1 3 5 7 9没找到好朋友,我们叫它单数

  三。 复习

  1。小鱼和妈妈做游戏(复习单双数)

  妈妈手上有牌子,是单数小鱼睡觉,是双数就游。

  2。送鱼宝宝回家

  (1) 有另一群鱼宝宝迷路了,你们愿不愿意送它们回家?请一条鱼宝宝来送?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送?

  (2) 老师小结幼儿的话: 单数的鱼宝宝送到蓝色池塘;双数的送到红色池塘。

  (3) 幼儿游戏

  (4) 验证:看看有小鱼回错家了吗?(重点讲解两位数)

  (5) 提高:381是单数还是双数?

  五。 延伸活动

  “0”该在哪里?

  有个数字宝宝不高兴了。是谁呀? “0”是单数还是双数,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脑筋想一想。

大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带孩子们一起感受赏雪、玩雪的快乐。

  2、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雪花的特征。

  3、通过折、剪,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

  让幼儿掌握三等分对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幼儿能够按照所画图形剪掉阴影部分。

  教学准备:

  1、情境准备:选择冬天下雪的天气。

  2、材料准备:放大镜黑纸片《雪花》图片白纸若干。

  3、经验准备:有在户外玩雪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带孩子到户外玩雪感受赏雪、玩雪的快乐。

  1、孩子们,现在我们出去玩雪,你们看一看,雪花是什么颜色的?它一片一片落下来像什么?

  2、雪花落到了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幼儿词汇,如:雪花落到了树枝上,树枝上挂满了……,雪花落到了屋顶上、大地上厚厚的像……)

  二、观察雪花。

  接一片雪花,让幼儿感知雪的'特征,观察雪在手心融化的过程。

  1、雪花落在你的手上是什么感觉?咦,雪怎么不见了?

  2、请用黑纸片接住小雪花,用放大镜看一看,雪花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并得出结论。(小雪花有六个花瓣毛绒绒的)

  三、学剪小雪花。

  1、教师出示《雪花》图片,展示雪花的各种形态。

  2、出示白色正方形的纸和剪刀,引起幼儿注意。

  3、教师示范剪《雪花》,幼儿认真观察学习。

  交代剪雪花的步骤,折的过程中重点让幼儿掌握对折后三等分对折的方法,折好后让幼儿画上图后再剪。

  4、幼儿剪雪花,教师巡回指导。

  (一)看步骤进行正确的折叠方法。

  (二)幼儿用剪子按图将虚线部分剪掉。

  结束部分:

  幼儿将剪好的窗花贴到窗户上。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以情感为主线不仅使幼儿感受了雪花的美,感受了赏雪、玩雪的快乐还使幼儿对雪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又引导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剪纸雪花作品,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

  《雪花》是一堂以折剪为主的手工制作课。六角花瓣的纸张折叠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将本课重点放在折剪雪花上,教师示范制作,幼儿跟着学,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书中所示雪花的折法过于复杂,有点难,思考再三我先将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将最难的三等分放到最后,这样就成了。剪纸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情况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好,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完整的制作完雪花,大部分孩子都失败了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好剪的正确方法而且操作纸的方法也不正确,因此导致雪花四分五裂。有的能力弱点的甚至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下次有类似活动时,我也要提前想一个方法,给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画出要剪的形状模型,这样制作活动可以会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