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18 08:57: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中班教案3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爱的故事”的分享交流,体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爸爸、妈妈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

  2.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听爸爸、妈妈讲小宝宝的故事;

  物质准备:创设分享交流的环境,提供幼儿表证的实物及背景音乐。

  活动流程

  情境讨论(初步感受父母的爱)--交流体验(被爱的感受)--师生互动(激发幼儿爱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情境讨论

  1.边听边回忆小朋友想念陈老师时,录下的感人的话。

  提问:这些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2.教师讲述《陈老师爱宝宝》的故事。

  插问:

  (1)宝宝这么小,为什么就说他“做夜班?”

  (2)陈老师和宝宝的爸爸到底爱不爱宝宝?你们是怎么着出来的?

  3.小结:陈老师和宝宝的爸爸都是爱宝宝的,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是各种各样的。

  二、交流体验

  1.启发幼儿自述故事

  刚才你们都说陈老师和宝宝的爸爸是很爱宝宝的,你们的眼睛也很亮,你们也有许多爸爸、妈妈爱你们的事情,你们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

  2.在师生共同的交流中,帮助幼儿理解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

  (1)夏一帆的故事--“脚肿了,妈妈哭了”

  插问:

  ①帆帆有脱鞋子的坏习惯,猜猜妈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②妈妈为什么会哭?

  ③夏一帆的妈妈爱不爱他?(幼儿小结)

  (2)倪品故事--“我的肚脐”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妈妈是很爱他的?

  (3)沈佳依的故事--“我一直喜欢到铁轨上去兜一圈”

  插问:

  ①爸爸是怎么做的?

  ②为什么爸爸不带她去公园、超市玩,而带她去看铁轨呢?

  ③说明沈佳依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师生共同小结)

  (4)朱健宁的故事--“杯子宝宝,我再也不扔你了”

  插问:

  ①爸爸、妈妈骂你,打你时,心里怎么想?

  ②爸爸、妈妈心急了,是不是就不爱孩子了?为什么?(幼儿结合自身经验重点讨论)

  ③现在宁宁扔杯子的坏习惯有没有改掉呢?是怎么会改掉的?

  ④宁宁应该感谢谁?为什么?(幼儿小结)

  3.总结归纳

  老师听了你们的故事,真感动。你们的爸爸、妈妈确实是很爱你们的,而且不同的爸爸、妈妈,用了不同的爱孩子的方法。你们的眼睛也真亮,爸爸、妈妈的爱都被你们发现了,以后老师还跟小朋友一起学学怎么样来爱爸爸、妈妈,好吗?

  三、师生互动(激发爱的愿望)

  你们看谁来了?(音乐响起)

  1.陈老师以爱的神态抱着宝宝步人孩子们中间,让幼儿感受母亲爱孩子的情感。

  2.师生交流:

  (1)小朋友你们想我吗?我的宝宝可爱吗?

  (2)老师,这么小的宝宝你是怎么爱他的?

  (3)你们来抱抱他,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么爱他。

中班教案 篇2

  一、主题背景分析

  随着天气的变化,逐渐进入了秋季。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色彩斑斓、秋高气爽、菊黄蟹肥、瓜果飘香……,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去捡落叶一起去发现秋叶的多姿多彩,,一起品尝橘子的酸甜,一起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一起唱秋天的歌,一起涂涂、印印、剪剪、贴贴,用各种感官去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变化,把美丽的秋天带到我们的身边。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体现了纲要中让幼儿接触自然,亲近动植物,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要求。所以,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就孕育而生了。

  二、分析教材

  随着主题的开展,我们进入到了“秋天的树”的小主题。孩子们在捡落叶等活动中初步感受到了秋叶的飘落,但是孩子们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不够,没有观察与探索的兴趣,这对我们主题的开展与深入是相当不利的。于是我选择了“树叶”这篇散文,散文里: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渡船等生动的情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为了帮助小动物他们就会乐意的去观察树叶,从而去关注树木的变化,对主题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所以在此时进行这次儿歌活动是相当有价值的。那么,作为一次主题背景下的语言活动,我该从哪个点去丰富与提升孩子的语言经验呢?经过分析我将重点与难点放在了学学念念与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现角色,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儿歌上。

  原因:

  1、中班语言目标中提出了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语言美,培养表达能力的要求。现在孩子们在朗诵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所以有必要提升他们朗诵的技巧,让孩子们体会到散文中语言的美和动物的聪明、可爱。

  2、在故事活动中我班孩子们对动物的语音变化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这篇散文的结构简单,容易掌握,经过改编的散文中的动物形象也十分分明,有利于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主题要求及班级幼儿的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为:

  1、在活动中感知与理解散文的内容,有进一步观察树叶及其变化的兴趣和欲望。

  2、在学学念念儿歌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角色并进行朗诵。

  活动的重点:理解、掌握儿歌内容

  活动的难点: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角色

  二、设计思路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构建起来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在活动我采用情景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与环境互动,充分他们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来达成本次活动的目的。如:在理解学习散文这一环节我重点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因为中班孩子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所以我通过PPT的演示来吸引孩子,使幼儿对儿歌有整体的印象,通过问题情景帮助幼儿用儿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梳理达到理解和学习散文的目的。又如在难点问题的解决中我采用了设疑法和讨论法“咦?他们的声音会是一样的吗?”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讨论。自由、大胆地表现,让他们的已有经验与同伴的经验相互碰撞,擦出新的火花,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环节我又利用情景创设来激发幼儿去观察和寻找各种各样的树叶的欲望,同时又为后续的活动做了铺垫。

  三、活动流程:

  活动延伸

  探索表现

  理解学习

  导入活动

  附散文:

  秋风起了,一片片树叶落在地面。

  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渡船。

  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雨伞。

  小狗熊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花帽。

  大象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饼干。

  大家一起捡树叶,捡得真欢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揉、撕和贴等方法装饰盒子外观,制作物品收纳盒。

  2、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品制作玩具,节约制作材料。

  活动准备:

  1、花朵收纳盒的范样若干。

  2、牛奶空纸盒、皱纹纸、色纸、白胶和剪刀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收纳盒的范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呢?你也想做一个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制作花朵收纳盒的方法。

  1、出示幼儿用书,教师示范牛奶盒口的折法。

  2、教师:看看这个花朵收纳盒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材料?

  3、教师:怎样让高高的盒子嘴巴折进盒子里呢?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幼儿探索装饰盒子的方法。

  三、鼓励幼儿有创意地制作花朵收纳盒。 四、展示幼儿的`花朵收纳盒,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

  1、教师:你的盒子上装饰了什么样的花朵?

  2、教师:这朵花是怎么做的?

  3、教师:你准备用这个花朵收纳盒装什么呢?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8-30

中班教案(精选)09-12

【精选】中班教案08-24

(经典)中班教案09-19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精选]08-18

【经典】中班教案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05

中班教案(精选)07-31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