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1-28 11:12:30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7篇(集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7篇(集合)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绘制自己的漫画像,学习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作业要求:

  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教学重点:

  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

  教学难点:

  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自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 讲授新课:

  (一) 引入:

  出现一些人物的漫画像。

  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再次出现课题)

  (二) 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照片,再看一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画的特点吗?(同学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带的眼镜等。

  (三) 观察:

  你想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画什么样的呢?

  先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特点。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还可以同学间互相找特点。

  小结: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并画在黑板上。

  (四) 演示:漫画像,边画边告诉学生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不要从小部分画。

  (五) 欣赏:

  出现几幅单线勾画的作品及添加少许色彩的作品。再欣赏一些学生作品。

  三、 学生作业:

  可以先用铅笔画一幅小草图再用深色的油画棒或彩笔放大画出来。画完后可以贴到前面来。

  四、 总结:

  展评作业。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桥的用途,感受桥梁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为学习风景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准备:

  放大范图若干张。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启发谈话:桥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跨越障碍。人类造桥有很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在我们福建也有一座很著名曲桥,这就是泉州的洛阳古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干米洛阳江人海处。该桥是粱式海港巨型石桥,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原长12oo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模宏伟,正艺卓越。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古代劳动人民采用筏型基础及种蛎固基,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

  此外,历史上桥的样式还有多种多样,如:索桥、石板桥、廊桥、亭桥、藤网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桥也是一个重要审美对象,杜甫的诗"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语也还有"烟柳画桥",意思是说:在春的景色里,有桥有树的自然景界,就像画一样好看。

  2、读画: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桥是里面重点勾描的对象,围绕桥发生的事情是画面的最高潮。由此可见,历代的中国人曾对桥作过多么深人的`审美发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具有悠久造桥历史的我国,在现代桥梁建设方面,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桥从样式上花样更多了,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从功能上看有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高架桥……各式各样的桥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桥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优美,不少还成为当地的一道著名风景。与传统上的桥相比,现代的桥往往更宏伟、更有气势,用途也更广泛。

  《公园里的桥》以线描的手法画了公园里的石拱桥,虽有缺点,但基本上表现了石拱桥的结构和特征。《闽江上的桥》作者则饶有兴趣的画出福州彩虹桥的特点,桥面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及穿梭于桥下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一片繁华的都市景象。《我家村口的桥》则显得平静、安宁,让人仿佛听到桥头那几棵树上的蝉鸣。

  三、作画步骤:

  (1)先划出桥的基本形,用简笔画方法对桥的基本结构作简单概括。

  (2)添画出鞘的结构,桥上的行人车辆,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也可只用线描方式完成。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树木的大致生长规律以及它们的基本外形特征。

  ·尝试比较树木的原始形状与树木变化形状之间的不同,体会对称式花卉图案和均衡式花卉图案的装饰性形式美。

  ·运用点、线、面元素,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对树木原形进行简化和添加的艺术处理。

  重点难点:

  ·先简化树木的原有外形,再在外形轮廓的基础上作个性化的艺术加工,完成创作。

  ·图案变形的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并突出树木的原形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树木原形图片、树木图案图片等。

  ·学生准备:日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图片。

  (1)教师展示一组树木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指认图中各种树木的名称,如松树、银杏、梧桐、桂树、柳树等;同桌同学再彼此说说自己知道的树木常识,如:树的外形、颜色、作用怎样,树的生长、栽培、分类如何等。

  (2)教师展示一组树木图案的图片,同学指认图中的树木,说出其名称。

  2、比较两次观看到的树木图片的不同。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一一对应。

  (2)看图一的此树木原形与图二的彼树木图案异同之处。

  3、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可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1)图二的彼树木图案保留了图一的此树木原形的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如此保留?

  4、教师以一种树木为例,演示图案变形的方法。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按大家的建议完成树木图案的创作。

  5、师生互动学习,探究创作表现的方法。

  (1)教师按这一树木的原形设计一个与刚才所画树木图案不同的图案,如果刚才以线造型,那么现在以面造型;如果刚才直线为主,那么现在曲线为主;如果刚才彩色立像,那么现在单色立像。

  (2)师生共同观看、交流几种不同形式、不同效果的图案,比较它们不同态势的形式美。

  (3)注意叶子的不同特点。

  ·创作与表现:

  1、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表现形式进行作业练习。

  *方法一:

  (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木作为创作的原形。

  (2)根据树木原形做简洁的概括性轮廓处理。

  (3)进行树木图案的装饰性艺术处理。包括:点线面的装饰、色彩的装饰等。

  *方法二:

  (1)选择树木外形进行美化。

  (2)在‘树’的范围内‘拉根线条去散步’(画回忆散步时的心情: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散步时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愉快外,也免不了会有突发情况,因此我们的线条应随着散步的心情变化而变化。)

  (3)在适当的地方添加‘点’。

  2、教师在同学作业过程中安排一次作业的简评,根据同学的作业情况做适当小结,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树木的特点。如挺拔、粗壮、颀长、茂盛等。

  ·评价与反思:

  1、同学将各自的作业进行交流。各人向同桌介绍自己创作的构想,说说自己的“得意之笔”。

  2、对本单元的图案学习作简单回顾和总结。

  (1)谈谈自己是如何将“点线面”在“会变的花”和“会变的树”上加以应用的。

  (2)就 “一半来自自然,一半来自创造,让自然变得更有秩序,让植物变得更加奇妙”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对自然美与秩序美的认识。

  (3)回忆日常生活中以树木图案为设计主题的作品实例。

  板书设计:

  演示区

  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会变的树叶

  画——树形

  添——树纹

  加——树语

  教学后记:

  大多数学生采用‘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方法,原因也许是这种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心情变幻不同的线条,很好地解决了阵一难点。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会转物体的特征。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制作一个纸圈的会转的玩具,进行简单装饰。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合理利用废旧材料。通过自己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会转物体的特征。

  2、 引导学生了解“转”的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活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出独特有趣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 玩玩具

  师:老师手里呀有两个好玩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

  生:……

  师:究竟是什么?瞧,(出示玩具,先陀螺,再转转儿)

  生:……

  师:谁想玩?(请两个同学上来玩)

  师:这两个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都会——

  生:会转!

  师:对了。它们都是会转的玩具。(揭题)

  你们还玩过哪些会转的玩具?

  生:呼啦圈、滚铁环、风车、溜溜球……

  二、 认识手工制作的会转的玩具

  师:那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生:……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纸(出示纸条),有什么方法能让它转起来?

  生:……

  师:你们的点子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就采用…的方法,把它做成纸圈。(贴一下)

  师:好,那这个玩具光秃秃的好看吗?怎样打扮一下?

  生:……

  师:老师已经做好了一些,想看吗?

  等一会儿每组发两个,看一看,是怎么做的,

  生:……

  师:好,面向老师,你认为它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生:……

  师:制作顺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做。

  师:(比较两个玩具)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两个玩具的装饰有哪些不同?

  生:……

  师:(边框可以剪成花边,画上花纹,里面内容可以画、剪贴,

  可以平面、立体,一个有轴)

  师:假如去掉轴会怎么样?

  生:……

  师:哦,假如嫌小加根轴,这是个补救的方法。嫌大了,怎么办?

  生:……

  师:这些方法简单吗?那待会儿你们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会转的玩具?(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

  三、 学生动手设计制作

  师:我看到有的小朋友手都开始痒痒了,别急,今天我们来个比赛,最优秀的小组会得到一个奖杯!(出示奖杯)

  生:……

  师:比什么?听好要求:每组至少做两个好玩、好看又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那就要看哪个小组能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组长要分工好,材料得大家一块儿用。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快、最好。

  既然是比赛,就得遵守规则,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如果没说开始,有的小组先

  做了,那属于——

  生:犯规!

  师;那老师说了停,有的人还在做,那也是—— 那就——

  生:……

  师:好!准备——开始!

  (及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试着转转)

  四、 玩一玩自己做的玩具。

  五、 作业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评出“创意奖”、“巧手奖”。

  离比赛结束时间不多了,小朋友们快一点。(结束前一分钟)

  离结束时间还剩十秒,开始倒计时,十、九、八……

  把作品放在小组的篮子里,……零

  让组长介绍作品,并试试能否转,好的话掌声通过。

  让学生评出最佳合作奖、创意奖、巧手奖。

  2整理桌子

  今天你们做得都很棒,可原先整洁的`教室被我们弄脏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干净,比一比哪组最快。

  六、 课后拓展

  师:今天,我们用纸做了会转的玩具,想想,还能用哪些材料做?

  ……

  师:出示泡沫盘,它能转吗?放一放,倒了

  有什么方法能让它转,不倒下来。

  ……

  出示用两个泡沫盘做的滚动玩具。(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师:再看看这个玩具是用什么做的?

  生:……

  师:这个玩具需要仔细听。(师转)

  听到什么了吗?怎么会有声音?

  生:(里面放石子、沙子、豆子……)

  师:能放很多吗?

  (不能,为什么?)

  生:……

  师:下面这个玩具要用眼睛看,出示玩具,它的色彩给你什么感觉?

  生:……

  师:它是用什么材料的?

  生:……

  师:刚才都是整体转的玩具,再来看看这个(出示用泡沫瓶盖做的车),只是圆形的轮子在转。

  那么,不是圆形的物体,能转吗?

  (出示绕轴转的玩具)谁来玩一玩?有不同的玩法。

  这个玩具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课后研究它的制作方法。

  师:课后请你们利用废旧材料做一个会转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你的弟弟和妹妹。

美术教案 篇5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齐白石在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养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所以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业设计: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美术教案 篇6

  课题:美术绘画基础知识——平行透视

  授课教师:孙凯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通过对透视的基本法则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掌握平行透视的方法,能准确的表现物体的透视关系;

  2.技能目的:通过对六面体的观察和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来逐步深入的了解物体在自然界中的透视现象,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六面体的透视,加强学生对透视的理解;

  3.情感目的:通过对透视现象的分析讨论提高同学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六面体的平行透视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的基本法则与绘制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具: PowerPoint课件、粉笔盒、直尺、绘画工具材料等

  2、学具: 绘画工具材料、笔记本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

  课 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清点学生人数及工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一个新知识,这个新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而且对于我们同学们学习绘画非常有帮助。大家在生活中一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师生双边活动:欣赏图片(见PPT)

  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旗帜、树木、铁轨、房屋有什么规律?是不是近处的高,远处的低呢?近处大远处小呢?近宽远窄呢?这个知识是什么呢?这个知识就是透视!

  教师提问:什么叫透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透视呢?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透视现象。

  三、 讲授新课

  透视就是把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正确地表现在纸上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掌握了透视方法,就可以准确的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景物的空间感。透视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平行透视。

  (一)人们最初是怎样研究透视的?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二)、如果所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展示粉笔盒)

  (三)、平行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

  (四)、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1)、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一个心点

  (3)、在画面上任何位置上画一个正方形

  (4)、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同心点连接

  (5)、在四条连线上定一点

  (6)、延长这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另外两条线

  (7)、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平行透视图

  (五)、透视基本概念:

  1、视平线:就是和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面)

  2 心 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 点:就是画者眼睛位置

  4、消失线:就是物体到消失点的连线

  (六)、平行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教师展示范画、

  四、学生课堂练习:

  画立方体各个方位透视图,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指出问题作品的不足

  六、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准备

  板书设计

  美术选修课教案篇二:山水选修课教案

  ********

  20xx—20xx学年度第1学期

  《写意山水》“训练方案”

  授课教师:

  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

  授课班级: 2****

  20xx年9月

  第一部分 理论

  (一)山水画的意象造型

  中国画的造型,不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一直主张“以意立象”,而不是自然物象的完全模拟。这里的“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物象的内在规律和生命力;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用这种“意”去“立象”,必然包含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这里的“象”既有客观的“形”,也有主观的“象”。所以,由客观的“形”变为主观的“象”这当中有一个加工改造过程,即是意象造型的过程。

  山水画意象造型的核心就是对自然景物形神的总体把握。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以自然物象的形似为满足,明确地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把“传神写照”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从此追求神似成为中国画造型方法上的准则,人物画家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花鸟画家要写出花木禽兽的勃勃生机,山水画家要描绘山川的神采气韵。为了一幅画的神似、意似,画家甚至采取“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段,以达到神完意足的目的。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于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这是对意象造型核心内容精辟的论述。

  (二)山水画的笔墨表现

  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笔墨的运用,如同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一样。笔墨不仅是画家表现自然物象的媒介,还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也就是说,笔墨是主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画面中山川树木的神情生气完全是通过笔墨体现出来的。因此,历代画家十分注重笔墨,而且总结出完整的山水画用笔用墨的理论,讲究笔法、墨法,追求笔情墨趣之美。在用笔墨表现自然景物时,由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思想感情、感受不同,笔墨的表现就各不相同,就形成山水画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山水画笔墨之美还表现在以书法的笔意入画的形式美。中国有“书画同源”的理论,从晋、唐时代起,画家就把书法艺术引进了绘画,使中国画的笔墨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形式趣味的、有艺术强度和力度的表现手法,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山水画的意境要素

  山水画很讲究用笔用墨,同时也很注重意境的创造。所谓意境,就是山水画所体现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意境的构成,是外界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结果。也就是说,是画家面对自然山川,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画景是为了抒情,用笔是为了达意,最后达到了情景交流、物我两融的境界。这就是意境创造的过程。这时,画中所描绘的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两者交融在一起,倾注于画面,体现出画家的情愫和自然景物的神韵,由此而产生的意境,才能“夺人”。

  山水画与诗的结合是唐代水墨山水画家王维开创的,使山水画赋有了诗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相得益彰,使画中意境味之无穷,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四)山水画的赋彩特色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这个“类”即是指客观对象。同类赋同色,也是指不受客观约束,而是依据画家主观意识,因意而赋的“类型色”。遵循这个原则,山水画的设色基本上是从自然景物的固有色出发,色彩的变化一般也只是固有色明度上的变化,并通过整幅画,使色彩的配合达到相互的`对比和映发。山水画的着色,虽着重平光下的固有色,不同于西洋画那样去描写在光的映照下色彩所发生的复杂变化,但并不完全排除自然光线影响下的环境色,在表达特定的内容和环境时也适当地采用。但是画家更注意的却是色彩对人的感情的感染力,不拘于对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现的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和创造。

  山水画的用色多数是在笔墨已完成基本造型之后进行,色彩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在色与墨的关系上,既要“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还要“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使色墨交相辉映、相辅相成。除大青绿重彩山水外,一般水墨山水着色与笔墨运用一样讲究用笔,要注意色彩浓淡干湿的变化,不宜平均填涂。这些都是中国山水画在设色上的特点。

  (五)时空处理的灵活性

  山水画“意象造型”的特点,决定了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决定了它能够灵活地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突破了自然真实的限制,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时空处理的灵活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意象时空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突破空间的限制,将天南地北的山川融为一体,也可以将水中陆地的景象巧妙地绘于同一画面;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还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将春夏秋冬景色置于一图,将日月星辰置于一景,让古代与现代在同一画面上共存。

  “三远”及“散点透视”的处理方法――所谓“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高远就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三远”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远近处理法,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灵活地处理空间关系的基础。在有些山水画的章法里,同一画面采取了三远中的几种方法来画。可以上半幅用平视法,下半幅用俯视法;也可以上半幅用高远法,下半幅用平远法。长卷等横幅形式的远近关系,常用“散点透视法”,即画家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突破了空间制约来处理景物的表现方法。

  空白背景的处理方法――山水画在构图时,常留有大块空白,或上空,或下空,或左空,或右空,也可中间空。白可以作为云烟回荡于空间,白也可以作为水流穿行于大地。空白留得好,不仅突出了主体,并且使整个画面因此显得灵活而生动起来。

  (一)笔法:笔法就是用笔之法。用笔首先是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指实、掌虚,握笔略高为好。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笔管(拇指向上倾斜,食指向下倾斜,两指相对捏住笔管),中指由外向内勾住笔管,无名指由内向外抵住笔管,再以小指贴在无名指内下侧,协助无名指推挡。这样笔管在手中既稳当又灵活。指实就是手指捏笔管要实在,要用力捏紧,又不可太紧。掌虚就是掌心要空灵。捏毛笔切不可像捏钢笔那样,握笔略高为好,便于使转。

  在掌握执笔方法之后,还要懂得运腕方法。正确的运腕方法应该是“腕平掌竖”。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小画提腕,大画悬肘。一般作画只运臂、运肘、运腕,惟极精微处可以运指。这虽属常识,但总关全局。初学者起手入门要有个高的标准,否则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难改了。

  用笔的内容包括“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四个方面。

  “起笔”是指笔画的开端,“收笔”是指笔画的结束,起笔和收笔是线条形成的关键。按照笔法要求,起笔要像书法楷书下笔那样,做到“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笔意;收笔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即勾线至尽处,应把笔收回,通常称为回锋。

  笔的运行造成各种线的动势,直接关系到线条的气质和绘画的气韵。因此,行笔的过程中是很讲究波折的,通常称“一波三折”。所谓“波”是指掌握用笔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笔运转的方向变化。行笔中,要使笔锋始终在笔线的中间,用力要均衡、沉着,有分量、压得实,线条才不至于飘浮;行笔要自然流畅,洒脱自如,就要求在勾线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富有连贯性;行笔要富有节奏,富有弹性,笔画有轻重、缓急、起伏、顿挫的变化。总之,行笔要做到“快而不飘,重而不板,慢而不滞,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畅、生动灵变、沉稳有力的艺术效果。

  当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对中国画的用笔,曾提出过这样的主张:(宜圆、宜平、宜重、

  宜留、宜变。)他阐明了中国画用笔的本质规律。

  圆——是指圆笔中锋勾线,(如折钗股)线条圆润、有力、挺拔;

  平——是指行笔平衡稳健,(如锥画沙),用力均匀,处处着力;

  重——是指用笔厚重,如(高山坠石)要有力度,有分量;

  留——就是要沉着用笔,(如屋漏痕)控制住线条的运行,不至于留不住而“滑下去”; 变——这里一个“变”字很重要,“变”是灵活变化、不拘成法之意,要根据描绘对象的各种因素而有所变化,去追求用笔的气格、韵味。

  用笔要讲笔法。中国山水画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三种。由这三种运笔方法又变化出点、厾、皴、擦、拖等多种笔法。

  中锋用笔,是指执笔端正,笔锋基本上在笔线的中间。这种线饱满、丰实、壮健,取其圆、厚、重,多用于表现结构的主线。

  侧锋用笔,是使笔杆倾斜,甚至横卧,不但用笔锋,有时候也用笔身乃至笔根接触纸面,笔锋常偏向线的一边。这种用笔变化多,既同画出线又可画出面,具有表现力强、变化丰富生动的特点。

  逆锋用笔,是笔锋在前逆向而行,与通常用笔方向相反,既了画中锋笔线,也可画侧锋笔线。这种用笔由于笔锋在推进中遇到阻力散开,就会产生变化较丰富的飞白效果。这种笔法比较滞涩、泼辣,多数是结合其他用笔运用的。以上三种笔法,在作山水画过程中,经常是综合交替运用的。画家必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恰当地把多种笔锋的运用结合起来,才富有表现力。

  (二)墨法: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清沈宗骞说:(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随笔),说明用墨与用笔是分不开的,墨法是通过笔法来完成的。用墨与用水的关系也很大,只有笔、墨、水三者的巧妙运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说。即由于笔含的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现出从浓到淡五个层次——焦、干、湿、浓、淡。这是大体的划分,实际运用起来,深浅的变化还会更丰富。墨的运用宜在单纯中求复杂,在统一中求变化。一般以一种墨色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变化不宜过大,大了就会“花”而“乱”失去整体感。

  对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须腴润、不焦躁;湿墨不滑,不能涣漫、无笔力;浓墨不浊,不能呆滞,要笔迹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见骨力。

  常用的墨法有以下几种:

  浓墨法——墨中掺水较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景物用浓墨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所以用浓墨必须沉着洗练。

  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处的景。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不浮薄”。

  蘸墨法——将干净的湿笔笔尖蘸墨,使墨由笔尖向笔根自然渗开,形成由浓到淡的丰富色阶。这种墨法丰富而自然,富于韵律。

  破墨法——是指墨与墨重叠的方式,它是两种色度不同的墨、不同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时的重叠,渗化处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种丰富、浑厚、滋润的美,墨韵随之而生。常取方式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态上有点、线、皴、擦对面的破以及面对点、线、皴、擦的破。

  积墨法——是指一种湿墨对一种干墨的重叠。通常是淡墨对浓墨的重叠,也有小面的浓墨对淡墨的重叠。积墨法在山水画中一般用在表现浑厚、浓郁的地方以及某些对比与气氛中的特殊效果,有时也藉以补救勾勒的败笔。

  泼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作品绘制方法。这种方法有一种自然感和力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泼墨法之难在于形的概括,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笔笔分明,要既分明又朦胧,适用于追求情趣、

  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

  焦墨法——是指以浓墨渴笔来描绘自然物象的表现方法。因笔中水分少,勾出线来有“毛”的感觉,另有一番效果。

  此外还有宿墨法、胶墨法、没骨法等等,但是不论采取哪一种或是混合运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墨自由渗透的特点。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教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8-28

(精选)美术教案08-19

(经典)美术教案08-20

美术教案【精选】09-23

[精选]美术教案09-14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9-12

美术教案(精选)09-05

(精选)美术教案09-08

[经典]美术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