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8 12:31:2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科学教案常用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幼儿嘴巴闭起来,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气,说出自己的感觉。个别提问。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3、小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空气,动物和植物也离不开它。

  4、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图片,幼儿观察,个别提问。

  5、师: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空气,人们呼吸后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这个好朋友,不要伤害它,让它变得更健康,我们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动

  1、出示粉笔,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

  2、 实验:将粉笔扔进水里,幼儿观察现象。证明粉笔里面有空气的存在。

  3、 示吸管,提问:这里面有空气吗?(幼儿动手做实验,用吸管轻轻地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个别提问。使幼儿知道空气存在于一些物体中。)

  4、 幼儿了解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让幼儿知道里面是有空气的。说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六、结束活动

  1、现在我们来玩个踩气球的游戏,把里面的空气宝宝放出来吧!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宇宙重点鹅各种各样的飞行物及他们的作用。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飞行物的图片和中国载人飞船的有关资料。

  2、通过观察图片,回忆自己已有的经验,了解宇宙中不同飞行物的作用。

  3、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问,对太空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关注。

  活动过程:

  一、回忆自己已有的经验,了解各种飞行物的名称。

  教师出示一张飞机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教师告诉幼儿在天空中飞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飞行物。教师:想一想,你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飞行物呢?

  教师可根据幼儿说出的`飞行物,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探讨各种不同的飞行物,丰富相关经验。

  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飞行物。

  观察画面,认一认各种飞行器,说一说飞行器的名称以及用途,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飞行器,它们有什么用?

  组织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过程中给幼儿充分的空间,最后,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大家的想法。教师的整理应该是开放性的,使用的语言应该是有接纳性的,对于以后还要发展的实物,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余地。

  了解中国载人飞船上天的事情。

  教师:我们知道中国也有载人飞船上太空,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

  谁愿意来介绍有关它的情况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有意识地出示有关的图片。

  提供自由选择的探讨平台,让幼儿谈论自己特别感兴趣、特别想知道、想了解的有关飞行物的事情。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飞行物的事情呢?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整理并与幼儿互相讨论,对于知道的,可以及时讨论并给出答案。对不清楚或不知道的问题要整理出来,并这样回答幼儿:这些问题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答案,老师也不清楚,该怎么办呢?

  教师鼓励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问家长、看书、上网等等。

  三、游戏:我是飞行物。

  教师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种飞行物,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示自己是一种飞行物。教师发指令,幼儿做向上跳的动作。教师说:"准备"幼儿做蹲下的动作。教师说:"起飞"幼儿做向上跳的动作。教师说:"上升(或下降)"幼儿需哦踮脚飞的动作或身体向下俯冲的动作。教师说:"到月球上"幼儿做又轻又小的跳跃动作,表示自己在太空中行走。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2、指导幼儿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小陀螺、纸花片、长方形小积木、风车、球形插塑每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儿有五种不同的物体,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这小陀螺会怎样?

  这几种物体都会转动吗?

  二、幼儿预测结果

  请幼儿把你自己认为转或不转的想法记录在表的第一行格子里。

  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三、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并及时进行记录。

  要求幼儿动脑筋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转动的?

  四、讨论记录结果

  请幼儿告诉大家玩的结果与开始认为的一样吗?你又是如何记录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物体。

  六、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的现象。

  请幼儿再玩一次,仔细观察它们转动时有什么不同?

  活动结束:

  制作风车,玩风车。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接近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活动准备

  小白兔头饰、小白兔、蘑菇图卡、小篮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可爱的小白兔)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小白兔的.特征。

  (1)它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它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它的毛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尾巴很短,耳朵是竖起来的)

  (2)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注意告诉幼儿兔子是以苜蓿草为主食,以萝卜、青菜为辅食,否则会导致兔子腹泻)

  (3)兔子的叫声代表什么意思?

  〔1〕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满意或生气了。比如兔子不喜欢人家抱它碰它,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

  〔2〕轻轻磨牙代表兔子很满足或很高兴。如果大声磨牙代表兔子感到疼痛,最好带兔子去看兽医。

  3、学习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4、游戏

  互动:小白兔采蘑菇

  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戴上小兔头饰扮演小兔。哨声响起,小兔们依次拿着小篮子采蘑菇(途中设置简单障碍,而且每次只采3个蘑菇),活动结束后看看那一组采的蘑菇最多。

  5、教师评价总结。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尝尝的活动中了解水果变成水果干后的不同滋味。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经验,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共同收集几种常见的水果及它们制成的水果干(猕猴桃、苹果、香蕉、菠萝、芒果、葡萄、龙眼、金橘);幻灯图片;盘子、勺子或筷子、牙签;垃圾筒、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一、情感导入

  提问1:今天,家里要来客人了。我呀去水果店买了些新鲜的水果,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水果吧!(PPT1)

  提问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PPT1展示完之后)小结:水果的营养真好,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以后对身体好人也会变漂亮。

  提问3:那这么新鲜的水果吃不完怎么办,过两天就坏掉了,你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吗?

  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它是什么?

  提问2、它是由什么水果变成的呢?

  提问3、葡萄是怎样变成葡萄干的呢?

  小结:原来把新鲜的水果放在大太阳底下晒一晒就变成了水果干,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水果也能变成好吃的水果干吧!

  图片一一呈现(PPT3~PPT9)重点提问:每种水果是怎样变成水果干的?

  二、出示水果盆,配对活动要求:今天我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和晒好的水果干,水果放在1号台上,水果干放在2好台上。请你们去尝一种水果和它对应的水果干。

  提问1:你们尝了什么水果?它的水果干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味道一样吗?水果是什么味道?水果干是什么味道?(味道的比较)。

  小结:原来水果在变成水果干之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有时是会变化的。

  教学反思

  1、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不仅仅知道它好吃,有营养而且要让他们知道水果的基本外形特征,能简单、准确的.表达想要的水果的基本外形特征,能简单、准确的表达想要的水果,在这一方面,刚开始,我将装有水果袋子让幼儿去猜、去摸,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以此让他们更深了解水果的特征。

  2、当幼儿打开袋子和通过游戏,又一次加深他们对水果的印象,并在快乐的游戏中主动参与进来,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能简单的表达并说出不同的水果。

  3、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严禁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句话,注重加强课程环节的紧凑型,更加注重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等方式方法,将更能激发幼儿去想、去说、去动脑,还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一步步的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的完美,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小百科:油是常温下为液体的憎水性物质的总称,由一种或多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硅油有很大部分由硅氧化合物组成),与醇、酮和醚等碳氢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油的组成部分不极化,与脂肪的区别在于组成油的化合物的分子长度和分子之间的连接比较小。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生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会计算物体平动的速度,会进行有关汽车、火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还要求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我国铁路的发展史,旅客列车现在的速度等。

  本单元计授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6页。

  教学目标: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 物体的运动

  2、吟诵导语

  陀螺转转,秋千荡荡,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欢畅。

  动和静,快和慢,如何去判断,怎样来测量?

  3、物体运动简介: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鸟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车轮转动,日月运行,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简单,有的物体运动方式复杂。我们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比如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旁边的一列火车在动,你可能一开始还确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车在动。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间走得很急,有时甚至是向东走的,这是真的吗?要弄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运动”。(板书: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你走在马路上,汽车擦身而过,你会感觉到“汽车真快”,蜗牛慢慢爬上墙壁,你会替它着急,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活动1 物体的运动(参看第53页图)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图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在不断变化。位置在不断变化的物体就是在运动。

  3、观察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第54页图)。

  4、活动2 物体的运动方式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举例:轮船航行、运动员赛跑等是平动;机器、车辆轮子等的运动是转动;钟摆、秋千等的运动是摆动或振动。(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的例子)

  5、填表(第56页)

  6、活动3 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参照第56页材料图,用图中材料做平动、转动、振动等)

  三、小结

  四、作业

  观察一个运动过程,并描述出来,说说物体的.位置变化(如运动的悠悠球、行进中的自行车等)。

  第二课时 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1页。

  教学目标:会测量平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进行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公里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奔流不息,铁路上列车鸣笛飞驶。自行车和摩托车比,摩托车快得多。但摩托车究竟有多快呢?本节我们就要探究一个问题:物体运动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

  2、活动1 小车有多快?(参看第58~59页内容)

  3、活动2 比比谁跑得快

  在操场上量出50米的路程,记录每个同学跑完50米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每个同学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 经过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运动就越快。(根据活动2的记录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计算出他的速度,并总结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等,分别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等。

  6、拓展 列车现在在哪里?(参看第60~61页图表,分别计算出列车到达长沙、武汉、郑州等的大致时间)

  ①先计算出T16次列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多远,再计算出火车到各站的时间。

  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时49分

  16:52+6时49分=23:41

  1069÷1.730=618(分)=10时18分

  16:52+10时18分=27:10(即次日3:10)

  1605÷1.730=928(分)=15时28分

  16:52+15时28分=32:20(即次日8:20)

  ②填表(把计算出的时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

  站名 广州 长沙 武汉 郑州 北京

  路程(千米) 0 707 1069 1605 2294

  到站时刻 16:52 23:41 次日3:10 次日8:20 次日14:58

  根据这个表即可判断列车任何时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时,列车在郑州与北京之间。

  7、资料(上网查看) 我国铁路的发展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国的旅客列车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60千米,中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三、小结

  四、作业

  根据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判断晚上12:00T16次列车的大致位置。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能有兴趣地学习朗诵。

  准备:

  教学挂图《夏天的'歌在哪里》、散文诗录音。

  过程:

  1、出示挂图,自由讲述:

  1)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夏天?

  3)夏天里会有谁在唱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散文,感受理解:

  1)欣赏配乐散文诗(2遍),问:

  2)夏天的歌在哪里?它们分别是怎样唱的?

  3)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幼儿体验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词:

  5)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句?为什么?

  3、学习朗诵,经验交流:

  1)幼儿随着老师和配乐散文诗录音轻轻跟吟。

  2)引导幼儿交谈经验:

  3)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夏天的歌还会是怎么样的?

  5)在夏天里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能不能编到诗歌里?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热爱小动物,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猫和兔的相同点,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3、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吃奶长大。

  4、能认识多种常见的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兔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活兔或兔的剥制标本。

  2、学生准备:课前有目的的观察兔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兔的身体特点。

  教师出示观察材料,兔或兔的挂图。

  二、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板书到黑板上。

  三、比较猫和兔的异同,揭示哺乳动物的概念。

  1、将兔的特点和前面一课观察过的猫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到课本上。

  2、研讨、汇报。

  3、教师小结。

  像兔和猫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小动物吃它妈妈的奶长大,叫做哺乳动物。

  四、运用概念判断,认识更多的'哺乳动物。

  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图,指出课本中的这些小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五、单元小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鸟类和哺乳动物,你能说说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吗?在学生比较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研究鸟和哺乳动物,主要是从它们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研究的。在以后研究别的动物时,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研究,并且可以将这些方面特点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

  六、课外拓展。

  同学们课后可以选定一种动物,继续研究它的生活习必性,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教学后记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家养小动物的认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解开一些迷惑,收获一些知识,发现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的了解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动物,你们觉得他们有哪些比较有趣的地方没有?有哪些你们还弄不明白的地方没有?

  二、收集问题,整理问题。

  1、学生发言,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全记在黑板上。

  2、整理问题:当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剩下的问题中值得探究的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确定研究方法。

  学生选中问题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确定好他们的探究方法。

  四、课后探究。

  五、记录探究结果。

  六、汇报探究结果。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本文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