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历史悠久的土耳其,有一种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民间绘画技法—湿拓画,也就是水上作画,这种画法表现出来的画面不仅色彩华丽鲜艳,内容动感十足,而且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用过水彩笔、毛笔、油画棒、水粉、水彩颜料作画。但没有见过油水分离画(湿拓画),原理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艺术,所以我设计了《美丽的湿拓画》。这节课让幼儿通过课程了解,这种绘画艺术的原理材料及制作过程。
活动名称:美丽的湿拓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课程了解湿拓画的名称基本原理、技法等。
2.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受湿拓画色彩,形状的变化,感受画中之美。
3.通过滴一滴,刮一刮,吹一吹,画一画,印一印,变成一幅神奇的五彩斑斓的图画。体验了水中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按幼儿人数3人一组,准备托盘,需要用到的.颜料,绘画 纸,画液,吸管,搅拌棒,塑料梳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问题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画过画吗?
2.你们都用什么材料制作绘画作品呢?
3.小朋友们都很棒呢!用的材料也是很丰富呢!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这张纸你们看上去怎么样?什么也没有,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2.但是纸有要求了,不要我们刚才所说的水彩笔、油画棒等常用的材料,我们今天学习一个特别的绘画方式,帮助纸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
3.观看教学流程视频
1)播放第一段,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东西?托盘里是什么?
2)播放第二段,视频里又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会把颜料滴在托盘的“水里”?
教师小结:滴了一滴颜料在“水”中,静待它晕染开,然后滴一滴颜料,再晕染开这样几经反复。
3)播放第三段,在托盘里的颜料,会变成什么呢?怎么样变?
教师小结:用一只纤细的搅拌棒,顺着水纹流动的方向回旋,分拨出了一朵小花。
4)播放第四段,视频中出现了什么?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白纸,怎么样才可让托盘中的小花变到白纸上,小朋友快快想想办法吧?
教师小结:将纸轻轻地覆盖在水表面避免纸张与水面之间有空气,然后吧纸从水中轻轻提出,就会看到刚才的水中画安全托染在纸上,咱们把画纸放在干燥平整处,晾干即成为我们的绘画作品。
4.教师简单讲解颜料及托盘中“水”的材质。
刚才盛满的托盘里,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一种混合了粘稠剂(食物胶粉)的混合液体其作用是把水和油质颜料分层,让他们相互之间无法相融湿拓画还是利用水油分离原理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艺术。
5.欣赏湿拓画作品,让幼儿从中感受湿拓画的美感。
6.教师介绍绘画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搅拌棒,塑料梳子。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工具。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将幼儿分成三人一组,进行合作绘画,两名幼儿负责滴颜料,一名幼儿负责制作花纹、图案等。
四.教师进行作品点评
教师从作品颜色的搭,、图案、花纹等出来的效果点评。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在拓印的基础上进行水粉添画表现刺猬的形象。
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水粉作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切开的山芋、灰色水粉颜料盆
2.黑色、黄、红、橘色水粉、棉签
3.有背景的`长卷画纸、范画、示范用背景纸(8开)、背景音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山芋拓印刺猬的外形及添加果子。
难点:学会用提画的方法添画刺。
教学手段与方法:
图片辅助教学、观察法、演示讲解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红薯:这是什么?吃过吗?红薯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画画呢!
二、拓印示范:
教师出示切开的红薯进行拓印示范
三、幼儿拓印:
幼儿拓印,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提醒:各部位用力按一按;不同的方向印)
四、示范画刺猬:
1.想象:长圆形的脚印像什么?
2.示范:看看老师将它变成什么?
3.了解添画步骤:小刺猬是怎样变出来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重点学习刺的画法。)
4.欣赏范画:(强调动态、不同方向刺的画法)
五、幼儿创作:
1.提供黑色水粉画五官、刺、脚
2.提供黄色、红色、橘色添画果子
六、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师:你喜欢哪只小刺猬?为什么?哪只小刺猬身上的刺尖尖的?这只小刺猬怎么摘果子的?
师:冬天就要到了,小刺猬背了这么多的果子准备过冬了,他真高兴,谢谢你们!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 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 米勒 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 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 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 黄宾虹 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 维克托?瓦萨里 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 梵?高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法国 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
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四、下节课准备
第二、三课时
(第二课时欣赏制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
一、欣赏图片
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
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达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各地开始大兴教堂,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成千上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
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二、步骤方法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胶水要涂的厚,但不要涂太大面积。然后掰一小块蛋壳放在胶水上。用镊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蛋壳的裂纹可大可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
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间。
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按着蛋壳碎片的形状上色。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层次。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三、学生练习
练习要求: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国旗的特征,尝试用粘贴的方法制作国旗。
2.产生热爱国旗的情感。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国旗图片或实物。
2.有关升旗的录像。
3.红色长方形纸、黄色五角星贴纸、竹棒、胶棒、双面胶。
活动过程
1.示国旗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认识中国国旗。
(1)引导幼儿观察国旗的外观特征,正确说出中国国旗的名称——五星红旗。
说一说国旗的外形特征、形状、颜色等。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有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2)向幼儿介绍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
2.了解制作国旗的基本材料和制作方法。
(1)欣赏制成作品,激发幼儿制作国旗的愿望。
(2)请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师幼共同讨论材料的`操作方法:将黄色五角星沿折痕轻轻撕开,按照国旗上的位置粘贴在红色的长方形纸上。
3.幼儿制作国旗。
提醒幼儿在粘贴五星时应注意其大小和位置的不同。
4.展示作品,请幼儿欣赏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分享制作经验。
5.观看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可让幼儿在美工区练习多种方式制作五角星,如沿线剪、折纸剪等。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 办法,让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
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美术教案 篇6
1授课名称:飞天
2授课教师:何钻钻
3授课年级:小学五年级
4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2、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5教学重点: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6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感受飞天的美感,使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
7教学用具:多媒体,教材,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
8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关于飞天起源的.宗教神话传说,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师生交流飞天引出敦煌莫高窟。
2、以让学生课前观看有关莫高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莫高窟、认识飞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展示)。
3.、教师介绍飞天的发展阶段及各个时期飞天的风格特征。
4、引导学生分析交流:飞天没有翅膀也没有羽毛,她是靠什么在天空中飞翔的。
5、通过小鸡啄米图的白光使学生形象生动的了解飞天头顶白光的作用。
6、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画飞天都是用的什么样的线条,为什么要用曲线而不用直线?
7、通过设置动画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曲线的动感。
9师生小结:飞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飞天是靠翩翩起舞的彩带和舒展灵动的动态才呈现出飞天的美感,这些瑰丽的传统艺术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自豪感的来源。
10学生作业:了解飞天的美感和尝试画出飞天的动态。
作业要求:
1、造型准确
2、姿态优美、线条流畅
3、可以是线描,也可以涂颜色。
11学生作业展评: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作品。
课外拓展:
课下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飞天在国际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认识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
2、学会画蜗牛。
3、体会亲近大自然,养蜗牛的快乐。
教学准备:
蜗牛,以及蜗牛的食物,叶子,小草,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唱,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小兔子乖乖吧!”
二、进入课程
“哎呀,小朋友们,小兔子是属于什么呀?嗯,动物,今天老师在给大家带来一个同样是动物的,小朋友们也见过,铛铛当当,这是什么呀!”
“呀,是蜗牛。”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蜗牛吗?嗯,这个小蜗牛呢,是,老师就在幼儿园的花坛里面找到的,现在小朋友们,我们也去找一找小蜗牛吧,看哪一个小朋友找到的小蜗牛健健康康的,记住哦,不要把小的小蜗牛找到了,我们知道稍微大一点的,而且一个小朋友只能找两个,不能找太多,找到了我们就拿回教室,小朋友们,能做到吗?现在让我们起立,去到花坛里面找小蜗牛吧!”
“好啦,小朋友们,我们的小牛已经到了我们的手上,现在呢?我们给他们做一个小小的窝,老师,这里用折纸折了一个正方形的小盒子,小朋友排好队,到老师这里来,你把我们的小蜗牛放进盒子里面,这以后就是他们的小家啦!”
“嗯,小蜗牛已经有了住的地方了,可是小蜗牛还没有吃的呢,小朋友们,小蜗牛是吃什么呢?”
不知道啊,那我们想一下,我们的小牛是到哪里找到的呀!嗯,有的小朋友是在花坛里面找到的,有的小朋友是在草丛里面找到的,哎呀,还有的小朋友是在书上找到的,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小蜗牛是吃什么的吗?”
“对啦,小牛是吃树叶,或者小草的'。那么接下来,小朋友们你们重新进入花坛,给我们的小蜗牛寻找食物,但是同样的,不能把小花小草扯的太多,一人只能轻轻地栽上一点点小叶子,我们要爱护小草,好吗?”
“哇,小牛们已经飞快的爬上了小草,准备要吃东西啦,那我们不要去打扰小蜗牛吃东西,我们就在旁边静悄悄的看着。”
“小朋友们,小蜗牛可爱吗?你们喜欢小蜗牛吗?现在让我们拿上我们手中的画纸和画笔,仔细观察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然后在我们的纸上,画一只属于自己的漂漂亮亮的小蜗牛。开始行动吧!”
三、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小蜗牛都画的很漂亮,那把你们画的小蜗牛就到老师这里来,我们把它们贴上去,而我们,真正的小蜗牛呢?我们把它放到植物角里面,我们小朋友们要耐心的养着我们的小蜗牛,每天早上给他喂一喂食物,看我们的小蜗牛能长到多大好吗?调皮的小朋友们,注意不要总是去摇晃它的小屋,不然他会感觉到不安全,不要总是去把小蜗牛拿起来,小心把小蜗牛养死了,就不好了。”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8-02
【经典】美术教案08-01
美术教案(经典)08-06
【精选】美术教案12-02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11-08
美术教案【精选】09-23
[精选]美术教案09-14
[经典]美术教案09-27
(经典)美术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