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16 09:36:4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4篇【实用】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4篇【实用】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

  ()比()重

  ()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最大,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

  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

  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打节奏。

  3.尝试创编"小丑"的动作,学习合作游戏。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泡泡糖》。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泡泡糖》。

  2.节奏练习:

  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为儿歌打节奏。

  3.创编小丑的动作造型: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变成小丑最美丽"来进行创编。

  4.游戏:《泡泡糖》

  教学反思:

  1、由于题材是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幼儿对泡泡糖的感知经验较丰富,因此,在活动过程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整个活动能以送礼物,围绕泡泡糖的特点展开,主线清晰,游戏性强。存在问题:1、活动过程第二个目标感应儿遥强化不够,导致部分幼儿只做动作,不念儿谣。2、老师在表现各种小精灵时,动作表情再夸张一些,就更富有感染力。3、“嚼、粘”的环节能让幼儿充分创造肢体动作,但老师在提升小结上语言不够简洁。

中班教案 篇4

  动目标:

  1、熟悉音乐,根据乐曲的乐段和乐句准确、形象的做出游戏动作。

  2、通过观察、想象、学习并形象的表现出游戏动作。

3、轻松参与游戏,体验变“魔术”的快乐和神奇。

  活动重点:

  熟悉音乐,根据乐曲的乐段和乐句准确、形象的做出游戏动作。

  活动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学习并形象的表现出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幼儿每人两个矿泉水瓶子、魔术布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

  (1)师:昨天祁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学习一些魔法动作,今天祁老师带来了一段魔法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小朋友要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跟着这个音乐你可以做哪些魔法动作?

  (2)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

  2、教师随音乐施魔法,幼儿感受游戏动作及特点

  (1)师:音乐结束了,你想到了什么魔法动作?

  (2)幼儿自由回答

  (3)师:祁老师听完了音乐想到了一些魔法动作,下面表演给小朋友看看。提问:看仔细祁老师变魔法时都做了哪些动作

  4、讨论游戏的玩法,分段听音乐,教师绘制图谱

  (1)听第一段音乐,绘制图谱(施魔法、转一转;放魔法、抓、放);

  (2)听第三段音乐,绘制图谱(变魔法、上下摇一摇);

  (3)听第四段音乐,绘制图谱(施魔法、转一转;放魔法、抓、放);

  5、幼儿跟着图谱练习。

  6、幼儿拿出小瓶子跟着图谱、音乐练习一边。

  7、请小朋友做魔法师跟随音乐变魔法,讨论没有变出来的原因

  (1)幼儿随音乐尝试变魔法

  (2)讨论没有变出来的'原因

  8、替换大瓶子,进行游戏。

  幼儿换上能变色的瓶子继续游戏,听音乐做动作。

  9、提高难度,进行游戏。

  能不能把瓶子的颜色变成其他的颜色呢,再次练习。

  10、解开谜底,结束游戏。

  告诉幼儿为什么要换瓶子?颜色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不能把瓶子里的颜色变成其他的颜色?变颜色的时候为什么要上下摇一摇,而不是左右摇一摇。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精选]中班教案08-30

【精选】中班教案08-24

中班教案[精选]08-18

中班教案(经典)10-27

(精选)中班教案11-02

中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