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10:08:03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设想:

  教学中通过质疑、读文、感悟、运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看林人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看林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三、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感悟、体会。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看林人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理想。)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呀!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五、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也感受到这里看林人的美。作者通过自己在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大兴安岭中看林人那不怕辛劳,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深切体会到看林人是平凡伟大而可敬可佩的,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强忍烟瘾

  看林人 严控酒量 默默无闻

  为了森林 瞪圆双眼 无私奉献

  拒听歌曲 平凡伟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关于古典音乐我们在上节课有所了解,那就是我们在第三课中所学习的《琵琶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外国交响乐的欣赏文章,这首交响乐就是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田园交响乐〉〉。而写这一文章的就是十九世纪初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下面我在上课之前对我们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考察一下。

  二.课堂过程

  1.检查学生背诵《琵琶行》。

  2.对乔治.桑这位作者和贝多芬进行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

  乔:十九世纪法国女作家,她的文章有很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留给世界大量的钢琴曲和交响乐等。特别是在耳聋以后继续创作,这首《田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3.点出贝多芬《田园》分成五个乐章:

  (1).不太快的.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了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中的喜悦心情。

  (2).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奏鸣曲。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出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3).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4).快板,“暴风雨”。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5).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回旋的奏鸣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像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天晴之后的美景。

  4.对于中国语文,有一种通感的修辞方式。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是运用了这种方式,并且是在全文中使用。从文章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作者把听觉上的东西化为可视觉上的感受!

  5.文章的整体把握: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田园风光?并且找出文章中“我”这个形象经历了哪些情绪变化和动作变化?

  教师明确:(1).田园风光:平原、天空、光线、飞鸟、暴风雨

  (2).我的情绪:迷惘、孤独、抗争、幸福

  6.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听一些中国古典音乐时的感受,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听这首交响乐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带到第二节课自己在听这首交响乐中去!

  三.作业

  听一首中国古典音乐,并且在自己的作文本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 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 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 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 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 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12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