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

时间:2024-01-08 14:45:5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

  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 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 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练习1]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 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 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 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 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2]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3] 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 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总结] 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 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练习4] 课文第30页“想一想”。

  [提问] 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 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 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 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 教学设计示例

  〈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 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 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 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能够准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顺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2.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

  3.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概念

  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

  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比如我们台湾同胞把我们同胞称作大陆同胞,我们在亚欧大陆。面积比较小的成为岛屿,像祖国台湾岛,海南岛等,还有钓鱼岛。(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

  (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

  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

  【师生总结】

  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②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且周围被大洋环绕。

  (2)教师PPT展示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②洲界的划分原则?

  【教师总结】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洲界线的划分原则:通常以运河、海峡、山脉划分。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用五分钟时间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看哪一小组又快又准。

  ①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并描述它们的相对位置。

  ②赤道横穿哪个大洲的大陆?

  ③2012年奥运会在哪个大洲上召开?该大洲位于哪个半球?

  【师生总结】

  ①欧亚大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以东为亚洲,欧洲南部是非洲大陆隔地中海相望。亚洲东海岸向东跨,东部为北美、南美洲。非洲最南部好望角以南、智利最南端,为南极洲。

  ②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赤道穿过了非洲、南美洲这两洲的主体部分——大陆,分别是非洲大陆和和南美大陆。

  ③2012年奥运会在欧洲召开,欧洲位于东半球。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七大洲周围是被海洋包围,请同学们课后预习四大洋的相关知识,并且完成课本36页的图2.21的填图题。

  四、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4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 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2)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块运动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让学生“知其然”,所以这是本节的一大难点;另一难点则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掌握。

  【课前准备】地球仪、塑料地球仪、世界地图、白纸等。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海陆面积比例教师组织实验,总结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引发关于水球和地球的争论小组讨论陆地的分布教师指图讲解大陆、岛、群岛、半岛、大洲的概念找图落实七大洲的分布提问学生在图上找答案指图落实大洲位置把七大洲的英文名称填如图中四大洋的分布提问学生在图上找答案指图落实大洋位置把七大洋的英文名称填如图中巩固大洲大洋分布组织小组活动,在地图上找答案地图大发现如何才能把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记住,自己的方法摸索记忆方法,在世界地图中表示出来七大洲的轮廓用最简多边行表示讲解拼图游戏的方法拼图游戏,灵活记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前面借助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我们来做个实验。(学生活动)一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另一学生闭目,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睁开眼睛看自己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上,分别在黑板上陆地或海洋的下面划“正”字的一笔。重复此实验10次以上,分别加和所指到陆地和海洋的次数。教师引导:大家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预答: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海洋占70%,陆地占30%。教师过度:我们从地球仪上观察到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我们在从地图上观察一下。

  教师引导读图:首先从南北半球地图上看,估计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再从东西半球地图上看,估计东西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还有一种半球的划分,最后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地图上看,估计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

  教师总结:

  半球的划分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东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西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陆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水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是否可以说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呢?我们在从地球卫星照片上看看。教师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到,海洋面积明显大于陆地面积。教师过度:眼见不是很确定,我们再听听世界上第一位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是如何描绘他所看到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教师小结:人们经过对各方面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陆地表面积+海洋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9% +71% =100%教师过渡:刚刚我们认识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这个结论,从观察地球仪到观察各种地图,再到看卫星照片和统计数据,经过20分钟的时间,但整个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却是怎样的?。请大家读一下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教师引导: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好不容易才认清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的面貌,要不要把“地球”该改名叫“水球”呢?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无论地球还是水球,我们的家只有一个。

【大洲和大洋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11-22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09-18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4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01-07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1-26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03-07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11-20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9-11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