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时间:2024-01-09 09:18:5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总结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

  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

  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

  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总结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

  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

  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要求:

  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反思:

  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然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观察实验活动,从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一开课我让学生静下来,仔细听教室中发出的各种声音,激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问学生关于声音,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什么问题呢?引发学生走入声音世界,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想办法使尺子和橡皮筋发出声音。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规律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而且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相关文章: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11-28

《声音是产生》说课稿07-18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03-12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03-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03-22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02-20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23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15篇04-08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15篇)04-08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