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0 09:01:1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文意,弄懂本文论述的重点

  教学重点:对文章关键句进行揣摩、理解、体会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宗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书苦还是读书乐?

  讨论二、作者简介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著有《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她与丈夫钱钟书都是喜欢读书,对读书生活情有独钟的人

  三、文本研习:阅读课文第1段,你认为作者对苦读的.态度是怎样的?

  1.作者先肯定读书当然要下苦功夫。2.但否定那种为世俗功利而读书的态度。

  四、体味语言

  作者举陶渊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轻嘲当世的弊病。这是杨绛语言的特点,讽刺点到即止,绝不批判到淋漓尽致。2.分辨“下苦功夫”和“苦读”的区别。对下苦功夫,作者是赞同的,认为读书就要用功,而对苦读,作者是不赞同的。

  因为苦读不符合作者对读书的认识,作者认为应是乐读书,而不是苦读书。作者的读书之乐有哪些?1.乐在其中:是身心的自由投入。乐在可以自由地拜见、请教古今中外的师长和学者。书籍包罗万象,读书可以去除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

  五、拓展延伸读书境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朗西斯·培根的这句名言被很多人当作读书的动力。

  六、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联系

语文教案 篇3

  教法展示

  1.布置学生速读课文,提炼观点

  速读课文时要求阅读完一部分之后停下来,联系文前的小标题和练习一列出的有关句子进行思考,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并加以体会。(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参见设计A·2)

  2.分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二

  分小组讨论前,要明确讨论的“话题”——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指定负责人。讨论中应鼓励学生联系自己运用语言的实际各抒己见,作好全部发言人的记录。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发言记录,形成一篇“纪要”。

  3.由教师补充《有物、切题、真实、适量》(见于根元、王希杰著《语言学——在您身边》,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的主要内容及观点,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物、切题、真实、适量”是作者从信息量的角度提出的语言表达的“八字方针”。其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有物,就是说的话有内容,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量。

  切题,就是切合讨论的对象,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

  真实,就是说的是真话,不是假话。

  适量,就是给予对方的信息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教案点评

  作为社会的一员,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以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但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中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下功夫去学,以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激发同学们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可结合练习一列举的几句话和学生自己运用语言的实际,展开一次有益的讨论。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绝招》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3、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教学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学”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动。“学”是一个对信息不断整合、加工改进的过程,学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研讨、争论,等等。“学”也是一种交往,应是信息的交汇。在课堂上,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来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在自助与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经验的提升,对事件现象的剖析,对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评价,都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语文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观。

  因此,本设立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了解闽地的山水环境、人文氛围;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3.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2.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课型】

  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

  自读、诵读、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背景。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于仕宦之家。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授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不久,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初(1068年),任《英宗实录》检讨官,后出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知州,皆有善政。

  熙宁十年(1077)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他的前任程师孟请他为道山亭作记,他就从山水环境、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入手,写了一篇记以展现了程师孟治郡的种种业绩,并表达了对程师孟“抗其思于埃壒之外”的敬佩之情。这篇记就是《道山亭记》。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完成《金榜1号》练习。

  三、教学第1段。

  1、作者是如何写闽地山水的?

  首先,抓住闽地山水奇险的特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细加描摹。(1)先写山之险。作者把写山和写路结合起来写,以山路之狭长来衬托群山之连绵不断。写行人的艰难行进,更加衬托山路的奇险。(2)再写水之险。作者先写水的千姿百态,然后勾勒了一个行船的惊险场景,最后用人不敢行舟来再一次强调水之险。其次,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2、福州的山水如此险,但是恶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作者写福州山水时,强调险而不恶,怪而不凶,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奇、险、美。山是静的,但作者以路衬山,把山写活了;水是静的,作者肆意点染,让水赋予了生命。可以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形”,也写出了山水之“神”。

  3、这段主要写什么?(写闽之历史,水陆山水之奇险。)

  四、教学第2段。

  1、本段从哪些方面来写福州城?各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

  ①地理位置(位于闽中)。②地势(平而广)。③地域风貌(枕江面海)。④城市风貌(路多,舟船交通便利)。⑤城市建筑(居室巨丽,寺院特盛)。⑥整体形象(三山鼎立,山上寺庙众多而奇美)。

  2、本段又主要写什么?(写福州城的特点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五、教学第3、4段。

  1、第3段主要写什么?

  写道山亭四周景色之美,交代了命名的缘由,赞扬了程公的知山乐水,建亭雅趣。半为写景,半为写人。

  2、 第4段主要写什么?

  称颂程师孟治闽的政绩--新其城、新其学,点破其余功在于建道山亭,介绍程公的官职、名字。整段全是写人。

  六、讨论:

  文章的中心是称赞程师孟的政绩,为什么要去描绘山水之险和介绍建筑之美?

  山水险要,建筑不易;此处民居美,宫殿盛更是难得;难得而有成;说明此处政通人和,官员治理有方。作者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美了程公的政绩之高。

  七、探讨写作特点。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构思严谨朴实,文风纡徐和缓。③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

  八、作业: 解决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9段,归结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回顾教案11-17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经典】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