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11 07:34:31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经典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经典3篇)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了。)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

  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

  2。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二、示范与讨论

  (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

  3。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

  (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

  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

  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

  三、引导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学前艺术领域,《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我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术教案 篇2

  画感觉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教学目标:

  通过认识、体验各种感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彩来表

  现各种感觉,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参与

  精神,丰富感觉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及综合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如何画感觉。

  教学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彩大胆地表现各种感觉。

  教学准备:

  一个暗色的袋子,里面装上几种不同形状、质地不同的常见物品。学生各准备一种食物。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找感觉)

  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组游戏:

  (1)、动觉

  听好游戏的要求;分组进行转圈、蹲马步、搓手的游戏。等到你支持不住的时候就可以

  停下来,回到位置上。

  请说一说,做完运动之后有什么感觉?(头晕,腿酸、手热等感觉)

  师小结:这是不同的运动带给我们的感觉,这也是我们人体的内部感觉———动感(板

  书)

  (2)、视觉出示一碟小番茄、桔子。

  请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番茄)看到它们有什么感觉吗?同桌交流,指名说。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不同的物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视觉。(板书)

  (3)、味觉下面我们就来吃,请你看一看,闻一闻,再尝一尝。品尝自己准备的食品,

  也可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品尝)

  你有什么感觉?请你不要说,要不同的颜色来告诉我。(酸、甜、苦、辣、鲜等感觉)

  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画感觉。

  三、小练习:

  在老师给你的纸上涂一大块就可以,不用画出具体的形象。(学生习,配乐)

  交流:你用什么颜色表现怎样的感觉。指名说。

  四、继续游戏:

  (1)、触觉。(冷、热、麻、痒等感觉)

  老师这儿有一些小宝贝,请你来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冷、热、软……)

  同桌小朋友互相挠一挠,有什么感觉?(痒)

  师小结:我们的皮肤或身体接触到不同的物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触觉。

  (2)、听觉

  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听一听,有什么感觉?

  不同的.声音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感觉。你能用笔画出这些感觉吗?

  五、欣赏:(1)、大师绘画作品

  不要急,让我们看看绘画大师们是怎么样表现他们的感觉的?

  出示图。(不同颜色的点、线、面)

  (2)、课本中的作品。

  六、学生作业:

  今天,我们找到了许多的感觉,小朋友们能不能也把自己的感觉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画出不同的感觉呢?

  七、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表现,体验美术造型的原始乐趣。

  (转载于:p;#183;你画的是什么感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能大胆发表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看法。

  ·你喜欢本节课的哪些内容?

  九、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游戏找到了许多不同的感觉,并能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画好不同的感觉,小朋友们这节课开心吗?感觉好不好?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里外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

  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

  3、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地在圆形里、外进行添画,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

  难点:能自主、创造性地联想和添画。

  活动准备:

  经验积累:观察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丰富感知经验。

  小熊吹泡泡大图片、小熊吹泡泡作业单、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吹泡泡玩具、水彩笔、小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出示卡片)小熊在干什么?它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小熊是一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它会把圆形变成许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睁大眼睛看一看小熊把圆形变成了什么?

  二、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变圆的魔术,说说小熊在圆形里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西瓜)圆形外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太阳)圆形里外同时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小猫)

  师:我们一起数1、2、3,再吹一口气,(教师用简笔画形式画出西瓜)提问:小熊在圆形里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西瓜)小熊还会变什么呢?第二次变:小熊在圆形外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太阳)小熊可真棒,它还会变什么呢?小熊在圆形里外同时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小猫)

  小结:小熊的本领真大,它能把圆泡泡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三、启发想象

  师:小熊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小朋友你想变圆的魔术吗?你见过哪些圆形的东西?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鼓励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引导幼儿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都说出来。教师可启发幼儿说一说吃的、玩的、教室里、马路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

  四、创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师:刚才,小熊又吹了许多圆泡泡,小朋友也来做一个小魔术师,把你想变的圆圆的东西都变出来吧。

  (2)教师指导幼儿在圆形里边、外边添画。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可用范例加以启发引

  (3)对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更多的圆泡泡鼓励其创造。师: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给它变一变吧。

  五、交流讲评

  (1)幼儿围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师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谁变的东西和大家的不一样?

  (2)老师讲评: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圆圆的可爱的东西,小熊夸我们真能干!看,小熊奖励给我们许多吹泡泡玩具,我们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游戏吧。

  延伸活动建议:

  1、观赏活动:引导幼儿观赏生活中各种圆、方、三角形的物品,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2、活动区活动:教师将画有三角形、方形的作业纸放在美工角,让幼儿自由添画,并把作品陈列在作品角。引导幼儿互相观赏添画好的作品。

  活动反思:

  优点: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我较好的把握了三个结合:

  1、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生活中随机生成出来的事物,因此我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到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开拓了新的教材教法。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教案的设计环节,尤其是幼儿的作业单再现了教师的创新亮点。此作业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美观、游戏性强、具有反复利用性。作业单是用封塑膜过塑的,画错了可以擦去重新再画,并且反正面都有数量不同的泡泡,满足不同需要的幼儿,使幼儿能更为愉悦、成功地作画。

  2、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结合相结合

  示范法的运用,使幼儿较好的掌握了在圆形里外添画的规律。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只示范了三个范例,(西瓜、太阳、小猫头)但其展现的内容却是三个类别的内容(水果类、动物类、宇宙类)。从三个范例中可以引发幼儿进行相似联想,拓展幼儿的的想象力。

  观察法是我把绘画内容变成了幼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让幼儿“有物可画”。因此前展性感知经验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动前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圆形的物品,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孩子们之所以能说出这么多圆形的物品是因为他们有了前期的观察经验。

  谈话法是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让幼儿把绘画构思都表达出来,提高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谈话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让幼儿“有物想画”。

  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在活动中,晨晨小朋友只画了一个太阳,就不知该画什么了,于是我说了句“一粒芝麻掉下来”,幼儿思维马上被激活了,他在圆形里面点了无数个小点点,还告诉我这是芝麻饼。我想这就是因人、因情施教,它既帮助了弱者,又不限制强者,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3、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让幼儿在自我表达中展现有个性的创意.(如:我们成人看孩子的作品,线条不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添画人头时眼睛太往上);有的色彩深浅也不合实际(绿太阳)),幼儿自我创意是:这个西瓜切成了两半、绿太阳会觉得凉快……幼儿的奇思妙想让我很吃惊。因此也让我把更多赞赏和鼓励的语言“普洒”给每个孩子。我觉得每一幅画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因此,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

  不足之处:因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随时会出现教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与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需加强,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二是要对每一个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小百科:“ 圆圈 ”一词意思是指:圆形的圈。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美术教案12-02

美术教案07-20

【经典】美术教案08-01

美术教案[精选]11-08

[精选]美术教案09-14

美术教案【精选】09-23

(经典)美术教案08-28

(精选)美术教案08-19

(经典)美术教案08-20

[经典]美术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