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过程和方法:
⑴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⑵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难点】
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文导语:
导语中说这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为什么隔了57年,65岁的作者还要记述这段经历呢?“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整体感知
1、默读:
要求默读的速度为每分钟300字,慢慢加快为每分钟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读好,行吗?
默读后请同学们复述课文。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2、抢答:
⑴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⑵发生在什么时候?
⑶爬悬崖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
⑷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3、把课文分成“冒险”、“脱险”两部分,四人小组组内试讲,全班推荐2~3人上台复述,并即使点评。
明确:复述要求“响亮流利、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明确:同学用这样的句式复述“我讲述的部分是……我的讲述完了,谢谢大家”、“我的点评完了,谢谢。”
三、研读主旨
1、探究主旨:
作者由这次历险,获得了什么启示?
(读最后一节。)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提示:龟兔赛跑、夸父逐日……
2、总结归纳:
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学了《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获得了什么道理?
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呼唤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7~22小节,背诵最后一节。
语文教案 篇2
一 贺年片
贺年片也称“拜年帖”,是一种艺术纪念品。新春佳节,人们喜欢互赠贺年片,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来客常留下一张名片。后来成为一种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帖,互相投送。宋代时已盛行。现代的贺年片,印制精美,花样繁多,且带有香味与音响,除春节邮寄亲友外,也于元旦前投赠,表达节日的祝贺。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人们往往通过网上投递电子贺卡,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节约了纸张。
二 和平鸽的由来
1940年,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为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他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不能用白布条。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他惨死在街头,匪徒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
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道:“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三 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第二张贺年片是谁送的?什么样的?
学生1:是蓝天送的贺年片,那是一片洁白的云朵。
教师:什么样的云朵?
学生1:洁白的云朵。
教师:很白很白,一尘不染,多漂亮!你再试着读读看。
(学生明显比第一次读得好)
教师:听,蓝天在——(词语卡片)
学生2:呼唤。
教师: “呼唤”什么?
学生2:蓝天呼唤我,把白云当做翅膀,变成一只飞翔的白鸽。
教师:你就是蓝天,一起呼唤吧——(动作演示)。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
教师:有了白云做翅膀,你会飞到哪里?去干什么?
学生2:我会飞到家里做作业。
教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你们还会飞到哪儿?或许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你们会去干什么?
学生3:我要飞到大海去划船。
教师:看,满眼的蔚蓝,还有鱼儿们做伴,多美好哇!飞呀飞呀,你们又会飞到哪里,去干什么?
学生4:我飞到高山看到美丽的风景,我会大声地说。
教师:说什么?大声地表达出你心中的激动、高兴之情吧。
学生5:我想飞去美国、巴黎,还有好多地方。
教师:愿望可真不小,周游世界,我祝愿你能早日实现这份美好的心愿。还有更丰富的想象吗?
学生6:我会飞到神舟七号上去看看宇航员叔叔是怎样工作的,还要和他们聊天呢。
教师:多富有创意的想象!很有趣。
教师:让我们展开翅膀,快乐自由地飞翔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第一课《好朋友》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感受音乐,合着音乐做扮演,鼓励同学的发明性
重点、难点
完整的感受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道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身喜欢的动作,教师提示同学合着音乐走或跳。 二、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讲讲你听到了什么? 2.让同学自身合着音乐将听到的音乐形象用动作表示出来 3.教师展示道具头饰,让同学选用道具进行扮演 4.提示同学听出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 5.复听,在大喇叭和小喇叭出现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三、扮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按节奏问新朋友的名字 × × | × × | × · × | × - | 你 的 名 字 叫 什 么? × × | × × | × · × | × - | 你 的 名 字 叫 什 么? × × | × × × | × × | × × × | 我 叫 (× ×) 我 叫 (× × ) × · × | × × | × × | × 0 || 你 的 名 字 真 好 听 2.做音乐游戏 围成内外两个圆圈,两个圆圈的同学相对按节奏问对方的名字.然后按个交换 3.听音乐做游戏 4.哼出自身喜欢的旋律 5.请同学跟音乐问同桌 6.教师纠错 7.跟琴边扮演边演唱 四、组织下课,听《玩具兵进行曲》出教室
教学随笔
同学喜欢并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学习歌曲
教学内容
第一课《好朋友》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绪,鼓励同学与以音乐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2.学习直观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同学自身创编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动作表示对乐曲《口哨与小狗》的感受 难点:区分乐句(1) 35 6 5 | 31 2— | (2) 56 1 3 | 23 1—|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口哨与小狗》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聆听《口哨与小狗》 1.聆听音乐谈谈自身的心情是愉快还是悲伤 2.音乐中出现了声音? 3.复听音乐,为小狗的声音图上颜色,并想象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将你听到的形象添在书本上 4.鼓励同学自选角色扮演 5.请同学自由上台扮演,演男孩和小狗 四、扮演《拉勾勾》 1.念儿歌扮演: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金勾勾,银勾勾,我们都是好朋友. 2.播发歌曲录音,启发同学扮演 3.听录音拍手 4.听教师范唱,同学默唱 5.随教师歌声轻轻跟唱 6.发现同学唱的不准确的地方和时纠正。 7.跟琴演唱歌曲 8.鼓励同学自编动作扮演歌曲 9请同学自由上台扮演 五、师生再见 六、组织下课 听音乐《口哨与小狗》出教室
教学随笔
同学很喜欢学习歌曲《拉勾勾》,因为这是小朋友平时的游戏,从游戏中学习这首歌曲。
教学内容
第一课《好朋友》
课 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2. 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 难点:同学认识音乐标志并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背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1. 听音乐律动 2. 教师范唱歌曲,同学拍手跟上节拍,心里默唱 3. 教师弹琴,同学跟琴演唱歌曲 4. 教师做律动,同学背唱歌曲 5. 同学跟琴背唱歌曲 二、背唱《拉勾勾》 1. 做拉勾勾的游戏 2. 跟音乐律动 3. 跟琴演唱歌曲 4. 教师律动同学背唱歌曲 5. 同学跟琴演唱歌曲 三、认识课本上的音乐标志 1. 教师用动作扮演,请同学说说在干吗? 2. 教师说动作,请同学扮演 3. 请一位同学扮演,让其他同学猜猜他在干吗? 4. 看看书本上的音乐标志,认认这些标志 四、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教学随笔
通过完整得聆听,同学学会了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两首歌,调动同学学习兴趣,感受音乐,欣赏了歌曲乐曲《玩具兵进行曲》,《口哨和小狗》
语文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学习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这些变化吗?
2、师板书“变”,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变”组词。
3、师简单归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周围生活的变化。
二、组织活动:
(一)看一看:
1、我们知道时间是一部永不停息的机器,永远向前飞转;时间又是一匹永不停蹄的骏马,永远向前飞奔。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随着时间也都在发生变化。
2、小组内交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无忽略的现象?看一看谁的发现最新奇?(确定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我们的学习用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全班交流。
(二)找一找:
1、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么多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变化表现出来呢?
2、根据反映的问题收集材料,选择好方式。 用数字显示变化 用图片或摄影作品的显示变化 用实物显示变化……
(三)说一说:
1、我向同学们报告:xx(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2、我朗诵搜集的诗歌
3、我放了访谈录音……
4、评价:谁的发言最精彩?谁的点评最得当?
(四)写一写:
1、习作要求:内容真实、科学,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有一定条理,语言通顺。题材、体裁、题目都不受限制,主题紧扣“变”。
2、指导习作: (
1)出示反映变化的图片、资料,然后进行描述。
(2)明确写作要点:要求写出今昔的变化;“昔”的内容少写,“今”的内容要多写。
(3)学生各抒己见,讲讲身边的变化。
3、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或写一篇新闻等。
4、写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小组评价。
语文教案 篇5
这一课的设计很平淡,从指导默字开始。然后再回味式地深入品读一些优美精彩片面。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入把握文本。一方面还是为了给学生能完整背诵铺设台阶。最后围绕“背诵全文”一任务,引导学生能有感情地,再现地朗诵。
由于每一课时的任务都很重,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踏踏实实地以读书感悟为主线,没有什么较大的创新,只求学生能在读书中感受快乐,能在熟读中达到背诵。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深入感受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能初步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四季不同的景观。
教学过程设计:
模块一:创情引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 A、齐读。 B、是哪儿的海?让学生再齐读,突出“烟台”。
2、激问:那么烟台的海与其它的海有什么不同? A、生答出地理位置不同。 B、师总结。(以第一段为主)
模块二:整体感知
1、引入:由于是地理位置的不同,这就使得烟台的海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那么在一年四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在烟台的人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大家默默地,静静地想,并画出主要词语。
2、教师渗入指导。(提示学生画出重点词语,并查看学生默读效果。)
3、同桌可以简单交流一下。
4、师生交流,并根据生答板书:冬-巨浪排岸(气势汹汹)-观赏春-微波泛起(绿盈盈的)-播种夏-凉爽恬静(恬静温柔)-休息秋-湛蓝凉意(格外湛蓝)-收获(根据学生的概括,用书上的词语)
5、师指板书总结。在寒冷的冬天烟台的海――(生看板书答)――烟台的人们勇敢地――(生答)……
模块三:深入品读“冬天”部分
(一)、深入品读第二节 1、引入。现在,我们就用我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把自己带入到冬天的烟台,去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冬天烟台的海。
2、放声朗读,边读边想,边读边看,边读边感受。
3、指名读,指导读针对学生读不到位的地方可以暂停下来进行指导一番: A、表现“气势”时,也不能用声嘶力竭的声音去喊。 B、教师注意充分用手势来引读。
4、示意学生按刚刚的指导,再来深入品读一番。把那小山似的浪涛读到眼前来,把自己读到烟台去。
5、重点品读:(我们再走近一点读)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自由读读这儿,看能不能把这巨浪折岸的场面给映在自己的脑中,能不看书读出那就更美了。(让学生自由反复读) B、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C、指名不看书“读”(也即背)。
6、这样的场面真是太吓人了,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他们却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
7、指名完整朗读。其他同学看图。
模块四:深入品读其他三季
1、从总结读书方法引入:刚刚大家读得很投入,大家是把这些文字,全都变成了真实鲜明的图象印在自己的脑中,所以大家在读的时候,脑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那一幅幅很动人的景象。下面大家就按着这种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海,把它给很生动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2、学生自选一个季节,示意学生多读,尽可能少看书,或不看书读出。
3、师生交流:根据时间指导: A、提示学生尽可能少看书,渗入背诵指导。 B、注重树立示范(教师指名读时,适当评价),引导没读这节的同学比较读一下。 C、对一些特别精彩的地方,多用些齐读的方式,让全体同学都能背出。 D、教师注意用自己形象的手势默契地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
4、收尾总结 1、与学生一起回味式总结:刚刚我们一起走过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学生可用板书的语言,也可用“凝重”等) 2、这样看来,我们可以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让学生齐读)。
模块五:美读积累
针对每个季节中,拣最美的那个小场面再试着多读读想想,多回味回味,试着背下。 (如果时间不够,就让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
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太多,很重,太花的教学形式及太深入地挖掘与迁移都是不可取的。把某个季节移到下一课时品读,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第二课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与表象,让学生能美美地读,把文章读得美美的。
教学设计与第一课时很相似,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方式,深入地了解本课的结构,即每个季节的海与人各有什么特点。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冬季”的海,想以此为范例来渗入读类似文章的方法。在品读这部分时,由整体的品读,转到对重点句的深入品读,让学生能较正确地再现(背)出重点句。渗入背诵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玩花样,而让学生在课后去背。但同样是背诵,也不能太枯燥,太直接。而应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深入品读中情不自禁地去背,不看书,少看书去“读”,也是一种背的方式。 刚刚说到,在教学“冬天”时,渗入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有动感的画面。接下来的三个季节的教学都让学生遵循着这个方法。这三个季节的教学,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选读,自由寻找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去品读。(这个方法曾遭到专家们质疑,但这个方法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那就是可能调节一下教学结构,让教学有灵性。)鼓励学生达到熟读成诵,或能不看书“读”出一个小场面,即特别美的句子可以说出来。为了弥补这个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在学生背读交流时,再引导其他同学也来品读一下。
最后,也没有设计什么很有“新意”的迁移积累作业,只是让学生抽点时间,能熟背一文中一些精彩的地方。
在设计构思上,我尽可能用模块概念去对教学过程进行整全,加壳,五大模块,五个主题,有整体,有具体,有收,有放,最后一个模块可以根据时间自由调整安排。总体的设计思路就是先整体把握,再深入品读,通过读再现四季海与人的画面。在读中渗入背诵。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引《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学生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鸟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在动物界中,也有一些动物小卫士,他们保护着自然界的安全。今天,老师就让大家认识动物小卫士之一的`小松鼠。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观看影片介绍。)
(和以前的内容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松鼠和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利用上学期所学的拼音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7
培养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团结友爱,共同合作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懂得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你有没有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呢?在合作中,你有什么感受?
2、新年快到了,李东和京京合做了一个灯笼。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合作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课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决。不太好读的地方,反复练习朗读,直至读通、读顺。
2、同桌互相朗读,并互相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4、共同交流,你知道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三、分段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认识生字朋友:
1、交流: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分段朗读课文,并互相。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知道京京和滨滨有什么特长吗?
(2)京京和滨滨为什么要选择合作做灯笼?
(3)京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
(4)同学们为什么使劲鼓掌?
2、分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3、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完成过哪些事情?谈谈合作时有什么感受?学习这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认读识字卡片,并组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有什么要问的?
2、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3、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4、教师点拨,解答问题。
三、指导朗读:
1、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并互相,指导。
2、开展朗读比赛,同桌合作朗读课文,比一比、评一评、赛一赛,看哪个同桌合作读得最好!
3、指导朗读。
四、识记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讨论,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
2、学当小老师,交流识字结果。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写得端正、好看?
2、重点指导:使、咱、贴、巧、劲、桌。
3、学生书写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精选)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经典】语文教案12-10
语文回顾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