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3 09:39:1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你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整体感知:

  1、师述: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好吗?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自由读全文,要求:努力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读后反馈:将自己最想读的那个部分读给大家听。相机提示字音。评价。

  4、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5、反馈: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依学生发言板书:可怜、诚实、善良等)

  三、研读悟情:

  1、师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善良的呢?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呢?请你再读课文,将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训练小组长)

  3、全班反馈研读情况。(以下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组织,注意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友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的孩子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激发情感。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死去是那样的痛苦。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小弟弟。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人世。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2、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3、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多一点守信。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板书设计 : 小珊迪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可怜

  诚实

  守信

  善良

语文教案 篇3

  预设目标:

  1、认识几种新型的玻璃,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

  3、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新型的玻璃,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教学难点:

  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运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读懂课文,认识几种新型的玻璃。

  2、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通顺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

  二、布置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按照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质疑。

  4、小组讨论确定学习汇报形式。(汇报内容课后第一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四、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质疑解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例如表格:

  玻璃名称特点用途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防碎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阅读《变色玻璃为什么会变色》(见教学参考)

  4、随机指导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以第一人称介绍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展开想象为未来设计新型的玻璃。

  3、熟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读熟。

  三、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1、一生示范,评价。

  2、学生自由准备。

  3、小组交流、推选竞赛。

  四、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1、除了这些新型玻璃,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交流)

  2、仿照课文尝试写一段话。

  3、交流,评议。

  五、课外作业:

  1、修改课堂内的这段话

  2、课外阅读科普文章著作

  3、想象作文(绘画等):未来的家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这一课,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的问题真多,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来读课文,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学习过的方法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

  1、检测字词。

  2、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看一看能否读准它们。

  3、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觉得战友们很珍爱中国石?

  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并指导朗读。(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弄清我发现中国石的经过,有条理地进行复述。

  3、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导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中国石》。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理清层次,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切的爱。

  1、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给学生标准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分层。

  3、交流:全文分为三层:

  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

  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三、再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深的爱。

  1、默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体会到的?切入到文章中去,指导朗读。(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内容)

  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爱?

  A、(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B、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C、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D、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结合语文天地D4的读一读,注意引号。

  E、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拓展:

  1、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傣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2、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3、老师小结。

  4、战士之所以将这块石头当作宝贝一样,是因为战士在这块像祖国版图的石头上面寄托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这正是这它神奇所在,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石头的故事,请大家听听,说说这块石头又神奇在哪里?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猎人海力布。

  四、指导生字:

  1、姗、视、酷、偎等字的写法。

  2、戈、繁、存、览等字的部首。

  3、板和版、颗和棵的区别。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海力布的故事请给家人听,并和家人探讨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3、练习写生字。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31

语文教案03-13

语文教案03-14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精选)语文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