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4 09:24:43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数100以内各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2.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当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果、花生、小棒、橡皮筋若干个。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图

  1.在具体情境中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大草原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咱们就出发吧!(出示课件)瞧,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灵聪聪和3个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这时来了两群羊(20只),于是小精灵给大家提问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羊吗?(学生数完后点名回答。)

  2.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出示课件:过了一会儿,草原上又来了许多群小羊。小精灵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

  在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请学生回答估的结果:

  生1:我估计有80只小羊。

  生2:我估计比20只多很多很多。

  生3:我估计有100只小羊。

  ……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小羊的数量。现在答案有多种,哪位同学估的较准确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只一只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师板书课题。)

  数数量是100的物体

  1.数100颗花生(或100块糖果、100本练习本等)。

  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共同数出100颗花生等作为礼物送给“手拉手”学校的小朋友们。

  2.汇报数100颗花生的数法。

  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当中合作得好又数得准确的小组,然后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数法。

  3.通过课件展示小精灵数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地数,10个10是一百。让学生观察之后对小精灵的做法予以评价。

  4.数100根小棒。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按小精灵的数法数出100根小棒。

  5.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小精灵提出问题:通过数数,谁知道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观察数好的10捆小棒,同桌相互交流,概括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使学生在数数过程当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十”和“百”。

  教学

  1.摆出三十五根小棒。

  小组合作摆出三十五根小棒,边摆边思考: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是三十五根呢?并说说是怎样摆的。

  2.学生边摆小棒边从35数到42,当数到39时,注意让学生理解39的下一个数是40。

  3.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接着从42根数到51根,教师巡视指导。

  4.让学生脱离小棒,采用师生对口令的方式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5.学生同桌对口令,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之后全班接着数到七十二。

  6.拍“7”游戏。

  全班学生轮流站起来报数,报到含有“7”的学生不能说出这个数,只能拍一下手,反之则违规。

  7.抢“100”的游戏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两位数的组成

  1.(出示课件:35根小棒)然后提问:图上有多少根小棒?35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十三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点名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

  4.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之后请学生汇报汇报。

  课堂作业

  做练习七第二题。

  1.课件出示“百球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个球?”

  2.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数数。用小精灵聪聪的话问:“怎样数比较快?”然后点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数出的准确数100与自己估测的数对比。检验自己估的对不对,表扬估对的同学表扬。

  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数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单项式及相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

  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

  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 ”或省略不写。

  如:100×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体积是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则圆珠笔的单价是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

  解:(1)6a2、 a3 (2)2.5x (3) vt (4)-n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单项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1)a (2) 0 (3) a2

  (4) 6a (5)

  (6)

  (7)3a+2b (8)xy2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解剖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3x的系数是 ,-ab的系数是 , 的系数是 。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如:-3x的次数是 ,ab的次数是 。

  小试身手

  单项式 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数

  次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概念。

  单项式的注意点:

  (1)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的___,且乘号可_________;

  (2)带分数作为系数时,应改写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现相除时,应把除号写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为项的系数时,“1”可以__不写。

  行家看门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⑦ 的系数为2,次数为2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书写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点,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注意点。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为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解:(1)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 ,它的系数是 , 次数是2;

  (3)a2h,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试一试

  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设计意图: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发散学生思维。

  大胆尝试

  写出一个单项式,使它的系数是2,次数是3.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提高

  尝试应用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48%,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2)一辆长途汽车从杨柳村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千米的溪河镇,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3)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 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单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关于x、y的三次单项式,那么a= ,b= .

  2、若-ax2y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3,则a= ,b= .

  设计意图: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五、小结:

  本节课你感受到了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1、单项式的概念: 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系数:单项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单项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会用单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注意列式时式子要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寄语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 整式

  单项式概念 探究 例1 多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 观察交流 尝试应用 媒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 能力提升 体

  七、作业:

  1.作业本(必做)。

  2. 请下面图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单项式表示,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分层作业,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让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启发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二、比一比(12分)

  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4分)

  2、在最高的下面里画“√”,最矮的下面画“○”。(4分)

  ( ) ( ) ( )

  ⑶、最轻的画“√”,最重的画“○”。(4分)

  三、填一填。(24分)

  1、按顺序写数。

  9 7 6

  0 2 6

  2、

  (1)一共有( )只小动物。 (2)排第4,排第( ),(3)前面有( )只小动物,后面有( )只小动物

  (4)从右边起圈出3只小动物。

  (5)用铅笔把左边的`一个动物涂上颜色。

  3、和8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比5大比9小的数有( )。

  5、1和7两个数中,( )离5近一些。

  6、在里填上<、>或=。

  2 6 3 7 8 5 9 9

  10 9 6>□ □<1>□

  四、画一画。(8分)

  1.画△,比□多2个。 2.画〇,与△同样多。

  □□□□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画“□”比“☆”少3个。 4.接着画,画满10个。

  ☆☆☆☆☆☆

  _________________

  五、帮妈妈把买的东西分装在两个口袋里,连一连。(7分)

  六、数一数,填一填。(4分)

  七、算一算。(20分)

  3+2= 4+3= 7-6= 4-2= 5+1=

  7+0= 7-4= 1+5= 2+4= 7-7=

  5+2= 7-3= 3+3= 5-2= 2+1=

  1+3= 5-5= 6-4= 7-2= 6-4=

  八、看图列式计算。(21分)

  1、 2、

  □+□=□ □-□=□

  3、

  5个

  □+□=□

  4 、

  □+□=□

  □+□=□

  5、

  □-□=□

  □-□=□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个数上的交换来表示添加的行为

  2.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能力目标

  1.“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添加”是“组合”之后加法的另一个实际含义

  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学准备:教具:积木的图片、双色片

  学具: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丁丁、小巧和小亚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看这副图,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会说吗?

  二、传授新课

  1、看图说故事

  师:你能不能把三副图用“原来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有几人?”这几句话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原来有3人,后来又了小胖1人,现在车上有4人)

  板书3 +1 4

  原来 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 ○○○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师:我们把这三副图写成这样的表达式,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来有3人,中间又添1人,现在是4人(在上面式子里补充板书)

  师:谁能把这几副图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生回答后师板书)

  板书:原来3 +1 4

  3加1等于4

  3 + 1 = 4

  2、练一练(课本第25页/1)

  师:每人挑选1个表达式,说不同的故事,让其他同学猜结果。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组织一组同学演示课本第27页的场景,其他同学编故事,猜结果,写表达式。)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和解说,让我们更了解这是以前,现在是这个,中间发生的是什么。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一填

  2、算一算

  3 + 6 = □ 2 + 5 = □ 2 + □ = 6 5 + □ = 8

  7 + □ = 10 □ + 1 = 7 □ + 4 = 5 □ + 7 = 7

  3、看图列式

  作业布置:

  练习册P1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能够将物体按照颜色、大小、形状、形态等分类。

  3、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类的能力。

  4、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各种分类方法,会用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是你们进入小学学习的第一堂数学课,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新朋友。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我们的讨论,还会和我们竞赛,看看谁的本领学得最好,你们欢迎他们吗?

  师:他们是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还有小兔欢欢和熊猫乐乐。从现在起,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

  师:记一记他们的名字,一齐说说看。

  师: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数学,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师:现在小丁丁带大家来到了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与同桌比比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生:教室里有黑板、桌子、椅子、门、窗、足球、篮球、书、本子、小朋友等等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师:教室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这么多的物品显的有乱,我们一起帮忙理一理,请你按它们不同的用途连一连。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书--铅笔、投影--幕布、桌子--椅子

  师:你是怎么连的,请说说理由

  (指名回答)

  生:书和铅笔都是学习用品,分为一类,可以连在一起。

  师:投影和幕布是教学用品,分为一类,可以连在一起。

  生:桌子和椅子是家具用品,分为一类,可以连在一起。“

  师小结:连线时,要先找出同类的物品,再连线。

  2、探究二

  师:老师把教室里的.菊花分了分类,猜猜老师是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类有几朵?

  生:按颜色分,菊花可以分成两类:4朵红菊花为一类 ,2朵黄菊花为一类

  师:我们可以把物体按颜色来分类。

  师:现在这里有很多图形,你有几种方法来分类?

  请你们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小组合作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生1:按颜色来分,可以分成3类.

  生2:按形状来分,可以分成3类.

  生3:按大小来分,可以分成2类.

  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不同进行分类。

  师: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每类有几个?

  生:按球的种类分,可以分成两类:4个篮球为一类,4个足球为一类。

  师:我们可以把物体按不同种类来分。

  师:现在请你自己来分一分,数一数。

  生:可以分为男生和女生。

  师:我们可以按性别来分类。

  生:可以按本子的颜色、大小分。

  师:很好,除了用颜色分,我们还可以按大小来分类。

  3、探究三

  师:我们已经知道可以按照物品的不同用途、颜色、形状、大小来进行分类,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是否掌握了方法?

  观察一下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幅图是一样的。

  生2:可以用不同的分法。

  师:请把书翻到P3,先自己来分一分,再小组核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按状态分类。

  师:小结。

  三、课内练习

  师:学了这么多的分类方法,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师:说一说谁和谁应该连在一起,为什么?(指名回答。)

  师:用你学到的方法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按颜色分:黄书包、桔书包

  生2:按状态分:打开、关闭

  3、练习二

  师:分的真棒,生:按颜色、大小、形状分

  4、练习三

  师:这幅图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顺序排列的。

  师:现在就请你照样子画完这个图列。

  课堂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课后习题

  练习册p1

一年级数学教案8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二课时,目的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与下的位置与顺序。

  2.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上下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上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平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树林里的松树爷爷在给小鸟、小白兔讲故事,(课件先出示松树,再出现小鸟和小白兔)同学说说小鸟在哪里,小白兔在哪里?揭示课题上下

  二、结合实物,理解内容。

  师:谁还能说黑板的上面是什么,讲台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教室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是什么?

  师:松树爷爷在讲故事时,又来了一只小松鼠,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上下关系?(讲中间的位置时能说出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师:观察我们的身体,说说身体上的器官,如鼻子、眼睛等在什么的上面,在什么的下面?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上、下的位置,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同桌互相说说。(操作后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大家都学的很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最棒。(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设想:本堂课以松树讲故事为情景,先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之间上下的相对位置,然后再理解三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说、动手做,在说做中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呢?(学生答:钱)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索,认识人民币

  1、组内交流,初步认知。

  每个小组桌面上放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认一认,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注意要互相谦让,不要损坏人民币。

  2、分组汇报,交流展示。

  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要先说出你介绍的人民币的面值(就是多少钱),再简单说说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通过看阿拉伯数字知道它是多少元。你通过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人民币?

  师:人民币上大写的汉字还有壹、贰、伍等。

  板书:壹、贰、伍

  生1:我认识1元的纸币,我是通过看颜色认识的。1元是绿色的。

  生2:我还认识5角的纸币,5角的正面有两个少数民族的人像,背面有国徽。

  小结:

  1、认识人民币的办法很多,不仅可以通过颜色、数值,还可以通过图案进行辨认,也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辨认。

  2、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三、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1)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小组内研究分类的方法。

  (纸币和硬币)

  (2)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板书:元、角、分)

  2、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老师想买一支一元钱的自动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可以怎样付款。

  这些付款方式都对吗?为什么呢?(板书:1元=10角)

  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吗?

  引导学生拿人民币学具摆一摆。

  (板书:1角=10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交流后强调:认识人民币可以通过颜色、图案、文字来辨别,以及1元=10角,1角=10分)

  (1)填数。

  1角=()分

  8角=()分

  70分=()角

  60分=()角

  2元=()角

  30角=()元

  3元2角=()角

  4角8分=()分

  12角=()元()角

  12分=()角()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7分=2分

  12分○5分=1角7分

  90元○4元=94元

  8角○3角=1元1角

  40分○60分=1元

  9角○5角=1元4角

 1、在○里填上“>”、“<”或“=”。

  9角○1元  8角9分○9角8分  1元○10角  3角7分○4角

  9分○1角  1元○9角  9分4元○4角4分  8元4角○10元

  2、计算。

  5角+2角=  7元+3角=  5分+4分=  3元4角-8角=

  2元8角+5角=  30元+8元=  1元-7角=  1元-10分=

 一、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2、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3、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4、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张2元和()张1元。

  二、应用题

  1、明明有100元钱,买书包用去50元,还剩多少元?

  2、一个计算器50元,明明现在有40元钱,想买一个计算器够吗?明明还差多少钱?

  3、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4、王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个56元的足球和一个40元的篮球,王老师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生活中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例题插图

  师:红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哪几种;

  生:鹅、小鸡、小鸭

  师:现在看了图,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

  生:能。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二、新授

  1、请学生说说可以用怎样的办法数出各种家禽的只数,再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办法表示各种家禽的只数。

  2、请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一起对数据进行整理。

  3、讨论:这种统计的方法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可以怎样改进?

  提出:统计一些物体用符号代替实物图,这样一来就比较方便了。

  板书课题上:统计

  4、汇报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问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呢?有层次的出示学生的作业(从不规范的到规范),逐步引导学生用符号来代替动物的头像,并且为了清楚的知道统计的对象,应该在下面写上名字。最后让学生知道,不光可以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

  5、只不过人们通常是用方块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方块表示一只小动物,那么在小猴的上面应该排几个方块呢?小兔和小熊的上面又应该排几个呢?下面请小朋友用小方块在作业纸上排一排。(预先印好方块统计图,让学生在纸上用小方块排一排)

  6、学生操作,指名学生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呢?为什么这样排?

  7、小朋友们,你们排出的统计图是不是这样的呢?看了你排出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呢?

  8、现在黑板上排出了两张统计图,比较一下,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9、我们刚刚排出的`就是方块统计图,方块统计图可以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排,下面动物的名称可以用头像也可以用汉字来表示。(随着描述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10、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11、出示一张方块统计图。

  比较:方块图与实物图好在哪里?

  提问:你看这幅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小结:在分类数一数物体的数量时,我们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每一种物体的个数,这样会比较方便,同时也能清晰明了地通过这样的统计图,获得你想知道的信息。

  三、巩固

  分组活动

  四、教学例题

  1、森林运动会中最激烈的要数投篮比赛了,本次投篮比赛的三位参赛运动员分别是小猫,小松鼠,小兔。

  2、现场缺了一个小裁判,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裁判。(课件出示投篮比赛的场景,画外音:你能用打钩的方法把小动物们投篮投中的情况记下来吗?)接着直接播放小动物们每次投篮的情况,学生根据录音进行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记录的结果。

  4、记录的结果既可以在统计图上表示,也可以填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操作)

  5、交流反馈。

  6、看了你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7、看了我们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快速抢答。

  (1)谁投的最多,谁投的最少?你怎么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呢?你看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2)那么小猫,小松鼠,小兔分别投了多少次呢?你怎么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呢?你看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小结:是呀,当我们看谁最多谁最少的时候,看统计图比较直接,而要知道分别多少的时候看统计表比较的清楚。

  五、出示实物,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1、小芳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小明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

  3、小丽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4、分组讨论,摸球情况

  六、实践操作

  完成“想想做做”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目的要求

  1、在操作、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

  3、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并在合作中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灵活的、创新的思维。

  重点难点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开门见山

  这些天我们主要学了2-10这些数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玩玩,摆摆,练练,来复习一下。

  二、摆一摆

  练习四第1题

  可以让学生用圆片或小棒来代替蘑菇。

  摆完后,可以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记一记。加深印象。

  三、猜一猜

  1、师生做:老师先用手指分好,再让学生猜,如,请你们猜一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直到学生猜到为止。

  2、同桌玩这个游戏。

  让学生熟悉10的分成及用手势表示1-9的的数。

  3、想想做做3。看谁找得快

  每人拿出1-9的数字卡片,准备好。

  老师出示一个要分成的数,学生从数字卡片里取出两个可以分成的'数,起来回答。

  如,老师出8,学生拿出5和3 ,然后请他回答,8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成8。

  四、练一练。小明种的智慧树长大了。你知道树叶的秘密吗?

  想想做做4。出示图,看第一题,找出两片叶子和花上的数字的关系,然后按这个规律填写其他花或叶子上所缺的数。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五、游戏:蚂蚁找家

  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不要漏掉。合作时声音要小,只有2人听见。

  六、开放题。

  想想做做6。把9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个数各不相同。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交流不同的分法。

  师教给学生有序的分。可以第一盘分1个,第二盘2个,剩下的全放在第三盘里,还可以2、3、4。

  让学生养成遇事多思考的好习惯。

  七、书写练习。

  想想做做6。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展示优秀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9-25

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11-20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02-27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2-11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11-28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3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04-03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豆子》04-03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