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4-07 07:54:3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9篇【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9篇【优秀】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儿童节是自己的节日。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制定自己庆祝"六一"的活动方案。

  3、参与节日游戏。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第三册第32、33页

  活动过程:

  一、看看日历表,数一数使幼儿知道"六一"儿童节很快就要到了。

  二、阅读幼儿用书,了解"六一"儿童节一些不同的庆祝活动。

  师:你们说一说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

  三、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说说今年准备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喜欢什么样的庆祝形式,将要做哪些事情等。

  四、师幼一起制作计划表。

  1、幼儿自主选择参与的活动内容。如表演什么节目,参加什么运动项目等,根据幼儿的意愿分成几个小组。

  2、共同总结交流,完善计划表。

  活动延伸:

  根据计划表请幼儿练习自己要参加的项目。

中班教案 篇2

  课程生成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拿着好吃的东西,却没办法打开包装品尝。如今的孩子生活依赖性强,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就不可缺少生活课程。在活动中加入孩子生活中熟悉的食品,通过动手探索,克服困难,激发其勤于动手的兴趣,获得动手蝴,提高动手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生活能力。基于这些考虑,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理念

  《纲要》提出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本次活动之前,我们让孩子收集材料,带来自己喜欢的带包装的、带壳的、带皮的各类食品。看着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难免受“诱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打开食品包装的方法和策略的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要为孩子的探索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可行的来自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体验探索的乐趣,并且在活动中帮助孩子运用图画或符号进行记录,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尝试打开带皮、带壳、带包装的食品,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提高动手的能力。

  2.尝试运用图画或符号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不断实践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各种带皮(时令水果:桔、香蕉)、带壳(鸡蛋、鹌鹑蛋、核桃、花生)、带包装(薯片、糖、饼干等)的食品,每组一篮。

  2.每组一套工具(剪刀、吸管、塑料刀、绳子、核桃夹)。

  3.老师示范用记录表一张,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卡,水彩笔。

  4.环创预设:主题“好吃的东西我能开”墙饰,分成带皮、带壳、带包装三类创设。

  活动的重点、难点

  1.活动的重点:尝试打开带皮、带壳、带包装的食品,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

  2.活动的难点: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尝试打开食品。

  (1)介绍食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操作的兴趣。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我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吗?看看有什么?谁带来的?你们想吃吗?

  教师有针对性地介绍孩子们带来的食品,引导幼儿了解食品的不同外表和包装。

  (2)初步尝试打开食品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吃到好吃的东西呢?

  幼:打开!

  师:你会打开吗?你会什么方法?

  (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用自己想的办法去打开吧!桌上有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打开后放在桌子中间的盘子里,一会儿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当孩子开启后,教师与孩子交流:“是用什么办法打开的?”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当孩子想不到办法时或正在用的办法无法打开时,教师指导:“你看,××用了什么办法?你也可以试一试。”或“这里有许多工具,你试一试?”)

  2.交流食品的开启方式,讨论记录的方法。

  (1)孩子们交流打开食品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你们打开什么了?你是怎么打开的?你用的办法非常棒!有谁的办法跟他不一样?(每一种食品开启的方法都多种多样。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和孩子共同讨论,填写记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要求既简单又准确。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把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记录卡《好吃的东西我能开》,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卡,和孩子共同讨论,每一种食品有多少种方法开启。画上什么图像或符号别人能看懂。

  (这一环节的重点不是教孩子怎样记录,而是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抓住方法中的重点,展现探索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前书写能力,让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一目了然。)

  3.二次探索,幼儿尝试自己边探索边进行记录。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打开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一组还有许多食品没有打开,现在你们有办法打开他们吗?把你们用的方法记下来。

  师:记录和画画一样吗?孩子自由讲述。

  师:现在,就请你开始打开这些好吃的东西,边开边记,看谁记得又快又让人看得明白。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且抓住方法中的重点来展示。

  4.归类整理,自制小书。

  (1)提升、归纳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孩子剪下记录表中不同的食品打开方法。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巧妙使用记录表,让孩子轻松剪下各类别的方法。

  (教师示范,找到记录表中的红线,沿着红线剪下,记录表变成一张一张的小卡片,每一张就是打开一种食品的方法。)

  (2)引导孩子将剪下的记录小卡片按照三种类别(带皮的食品、带壳的食品、带包装的食品)分别挂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教孩子挂在哪里,而是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录卡内容找到与环创一一对应的类别。

  (3)以自制小书的形式展示每一类记录卡,让孩子获得打开三类食品的多种方法。

  (展示孩子们共同制作的小书,不仅仅是分享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

  5.延伸活动。

  (1)创设区角:“好吃的东西我能开”。鼓励孩子随时翻看,并且还可以继续增添内容。

  (2)在区角投放更多类型的食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尝试打开食品的方法。

  教学评析

  1.选择了相适应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活动中,教师选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食品。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打开来”的想法,拿起自己十分想打开的材料摆弄起来,积累有关活动的经验,产生初步的探究兴趣。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等。这样的过程,巩固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2.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可让其自由选择的各种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幼儿操作材料的具体方式,使幼儿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喜爱的材料,按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自己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3.活动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操作。不同能力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幼儿可以在过程中调整原来没想好的、暂时无法做到的方法,可以更换难度过大的材料,或者向自己提出挑战,在自己不断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发现和创造。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没有失败的压力和恐惧,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不断为完成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新发现、新成功感到自豪和骄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的是成功的快乐和欢欣,经历的是良好心理体验,发展的是积极而健康的情感。

  4.尊重幼儿思维,培养探索精神。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尊重幼儿的思维,帮助孩子运用前书写的方式来记录探索的结果,提供幼儿间分享和交流的空间,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纳、整合。并且在区角提供更多不同类别的材料,供孩子延伸本次活动,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延续下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秋天里树叶飘落,小动物们捡树叶的欢喜之情,学说诗歌中小动物的话。

  2、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具有初步的想象力和创编诗歌的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反映诗歌内容的多媒体教具。

  2、活动前老师带幼儿捡过树叶,并和树叶做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起幼儿想象“今天,老师又要和小朋友来看一看,说一说了。”

  1、出示多媒体动画的`封面。师:这两个是什么字?有谁知道?

  2、出示第一幅动画。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二、感知诗歌内容

  1、“树叶都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到草地上捡树叶,还和树叶宝宝做了好朋友,你和小树叶宝宝讲了什么悄悄话呢?

  2、“小朋友捡树叶高兴吗?小动物们看到小朋友捡得这么高兴,它们也想来捡树叶了。那么,哪些小动物会来呢?”

  “到底哪些小动物会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点击画面,分别出现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

  3、“这些小动物捡到了树叶会对小树叶说什么悄悄话呢?”

  师演示画(有优美的背景音乐),并提示: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说……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说……小刺猬捡起一片树叶说……梅花鹿捡起一片树叶说……“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捡到树叶后对小树叶说了什么话呢?

  4、“小动物到底对小树叶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演示动画,幼儿完整欣赏诗歌一遍。

  5、再次感受诗歌一遍。

  三、理解诗歌内容

  1、“小动物捡到树叶后对小树叶说了什么呢?”

  2、老师放动画,幼儿集体说小动物的话。

  3、老师放动画,幼儿分组说小动物的话。

  四、创编诗歌

  1、“小动物们捡树叶捡得这么高兴,别的小动物看见了,也想来捡树叶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呢?它们捡到树叶后会对小树叶说什么话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地说一说。”

  幼儿与旁边的同伴轻声讨论,师巡回指导。

  2、“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捡树叶?它们捡到树叶后对小树叶说什么?谁来说说看。”

  3、“接下来我们要来做个游戏,老师做秋风阿姨,小朋友做小动物捡树叶,捡到树叶后对小树叶说一句话,好不好?”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的水声,乐于运用不同的颜色以及点、线、面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究的欲望。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色纸、棉签、水粉颜料、彩笔。

  2、雨滴、溪流、喷泉、海浪、瀑布等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水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

  1、教师:最近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水的事情,水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能用耳朵听辩出水的声音吗?

  2、幼儿观看课件,教师:你听到了哪些水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大海的轰隆轰隆声,溪流的哗啦哗啦声,喷泉的沙沙沙沙声,小雨的滴答滴答声,瀑布的哗哗哗声)

  二、启发幼儿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还听过哪些水声?

  教师:除了录像上的水声,你还听过哪些水声、它们是从哪儿发出来的?(洒水车的沙沙沙沙声,水龙头流水哗啦哗啦声,喝饮料的咕嘟咕嘟声,青蛙跳水的扑通扑通声,洗衣机里的轰隆轰隆声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用什么样形式表现水声

  滴答滴答可画成一串串小点点,沙沙沙沙可画成一根根直线或者斜线,轰隆轰隆声可用波浪线和螺旋线表现,哗啦哗啦可用点和线画在一起,瀑布像织布可大片大片的涂画。

  四、幼儿自选材料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颜料、色纸、油画棒等,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把你喜欢的一种水声画下来。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讲述自己画得是哪种水声。

  六、拓展思维,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教师:今天,小朋友画得都是美丽的水发出的声音,那么有没有不美丽的水?哪些水不美丽?为什么?

  (洪水不美丽,冲到了房屋污水不美丽,小鱼都死了)

  2、教师:这些不美丽的水污染了环境,也危害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做环保小卫士,使它们变得美丽起来,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材料让幼儿在美术角继续创作美妙的水声。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中,我想给幼儿创造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表达空间,引导幼儿尝试用颜色以及点、线、面的变化来表现自己的体验,让幼儿在尝试中发现,在尝试中创造。并通过探究如何表现水声,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感受不同的水声,激发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究,并通过艺术活动创造性的加以表现。满足孩子们的创造欲望。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树叶的不同形态、颜色,初步尝试对树叶进行轮廓勾勒及叶脉刻画。

  2.学习用宣纸和喷壶进行喷印,感受宣纸喷印的特殊效果美,体验不同绘画形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8K的宣纸、喷壶(内装橙色或者黄色)、棉签。

  2.每组一份:黑色水粉颜料、颜料盘、抹布、各种形态树叶。

  3.教师示范:背景音乐和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树叶。

  1.欣赏秋天的树叶。

  2.说一说你的树叶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得像什么?它的身上有些什么?

  二、喷画秋天的树叶

  1.喷印秋天的叶子

  教师:大叶子是爸爸,它躺了下来,小一点的叶子是妈妈,它也躺下来了,最小的树叶宝宝也找了空的地方躺下来,大家你不挤我,我不挤你,舒服地睡着了。

  教师:秋风婆婆带来了神奇的魔法瓶,它对着安静的树林吹呀吹,施展魔法,整片树林变得黄黄的.、红红的、更美了。

  教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树叶们在秋风婆婆的帮助下钻到地底下,变成了树叶小精灵。你发现了吗?我们用棉签把他们找出来。

  三、棉签画:美丽的叶脉。

  ——用棉签勾勒出树叶的轮廓。

  ——找找哪里是树叶精灵的头和身体。

  ——添画出飞舞的手和脚。

  四、幼儿自主尝试作画。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玩和表达。

  ——提醒幼儿树叶摆放的时候不要拥挤,秋风婆婆的魔法瓶是在天空中施展魔法的,所以不要太靠近草地。

  ——形象化地勾勒树叶精灵叶脉。

  ——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进行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树叶小精灵,为什么?

  2.教师: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秋天到了,小树叶就在草地上睡着了,等春天来的时候,他们会变成精灵回到树上去打扮大叔妈妈的哦,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找找树叶小精灵。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完整的说出儿歌。

  2、能根据图片提示,尝试创编儿歌。

  3、感受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并能完整的说出儿歌。

  难点:幼儿能看图创编儿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多媒体课件,百宝箱,鸡蛋、苹果实物,星星、雨点模具,大树、纸球、抖鸡蛋道具,小蝌蚪、花朵、白云、树叶等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认知事物的经验,能见到事物就说出对应的名称。

  环境准备:宽敞的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引入(戳泡泡)

  师:欢迎大家来到泡泡王国!小泡泡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准备好了嘛?(吹泡泡)这些泡泡真漂亮,是谁吹的呀?泡泡王国还有许多泡泡,但是这些泡泡和老师刚才吹的泡泡可不太一样,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摸百宝箱并做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句式。

  出示百宝箱,教师引导语:泡泡呀,都藏在了这个百宝箱里让我来摸一摸。

  1)摸出鸡蛋,学习“xx是xx吹的泡泡”句式,并做抖鸡蛋游戏。

  教师提问:你摸到了什么?(鸡蛋)在泡泡王国里,鸡蛋也是一种泡泡。

  鸡蛋是哪来的呢?(是母鸡下的)鸡蛋是母鸡吹得泡泡,请大家跟我一起说。母鸡吹出了鸡蛋泡泡真高兴!它邀请我们玩个抖鸡蛋的游戏。

  小结:母鸡要问大家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2)摸出苹果,引导幼儿说出句式,并做扔苹果游戏。

  教师提问:还有谁愿意来摸一摸呢?你摸到了什么?苹果长在哪里呢?让我们用那句好听的话说说吧(苹果是果树吹得泡泡)那有三棵果树伯伯正在为结不出苹果而发愁呢!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玩扔苹果游戏)

  小结:苹果伯伯要问大家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3)摸出星星,引导幼儿说出句式,并玩拥抱月亮的游戏。

  教师提问:你摸到了什么?(星星)星星是谁吹的泡泡?请你用好听的话说一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拥抱月亮的游戏。

  小结:星星宝宝们,你们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

  4)摸出雨点,引导幼儿说出句式,并玩乌云抓雨点的游戏。

  教师提问:你摸到了什么?(雨点)雨点是谁吹的泡泡?(乌云)能用好听的'话说说吗?(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抓雨点的游戏吧。小结:小雨点们,乌云妈妈想问问你们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2、根据图像,师生完整朗诵诗歌。

  师:这么多可爱的泡泡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吹泡泡》,让我们一起说一说吧。(说两遍)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当你们看到鸡蛋会想到什么呢?谁愿意来说一说?(鸡蛋吃了有力气)我们把这句话加在好听的话后面,这样就会变成一首新儿歌啦!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鸡蛋吃了有力气。那你们看到苹果想到了什么呢?那请你像刚才一样用完整的话把它说出来吧!(适当引导)

  小结:我们在好听的话后面又加了一句,编出了一首新儿歌。(说儿歌内容。)

  4、幼儿摸泡泡创编儿歌,教师记录并欣赏。

  师:请你们5人一组去摸一摸泡泡,看看你都摸到了哪些泡泡,并和你旁边的小伙伴用完整的话说一说吧!(讨论)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你们编的新儿歌吧!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吹泡泡》。(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我们还能编出新儿歌,我们真是一群小作家。

  三、结束部分:到户外继续找"泡泡"。

  师:在我们的幼儿园中其实还有好多泡泡呢!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泡泡吧,那让我们出发吧!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以创编为主,提高创编难度,带领幼儿继续发挥想象力编出新儿歌。

  活动总结

  整节活动内容较多,用时比较长,但因为活动中穿插着游戏,而且活动中我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的情绪,所以活动氛围很愉悦,幼儿并没有因为活动时间长而坐不住,反而他们愿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整节活动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不过在创编环节时我的引导的不太够,有些小朋友没有明白创编的规则,所以需要再斟酌一下环节上语言的表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个别幼儿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我想将创编更提升一个层次,同时也给了我活动延伸的灵感。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塑料空瓶若干,黄豆、蚕豆若干,1~8各个数量的实物条人手一份,1~7的数字人手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圆点卡,1~6的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你的火车x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x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自评:以集体、个别、小组相结合的形式问答,孩子们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方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老师再出示贴有6只小白兔的大瓶子)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6的右边。

  (自评:当问到6可以表示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发言非常积极,他们说6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小朋友、6张桌子、6架飞机、6条小鱼等等,理解了6的`意义,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埋下了伏笔。)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贴在6个点卡的下面)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自评:点卡的排列很有顺序,使幼儿在视觉上也感知到了比6少的数量。)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1)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力求完成5个动物瓶。

  (2)通过视频仪检查一幼儿做的5个动物瓶,让该幼儿自己介绍每个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瓶上的动物数量都比6少)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5个小朋友一起到数字城找一找,并贴在和它们一样多的点卡左边。然后师生小结:比6少的有5、4、3、2、1。

  (自评:在孩子们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从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习得知识和能力。)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助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为什么?请一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豆,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数字,然后通过视频仪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自评:孩子们对这一操作活动真是爱不释手,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在装豆豆时,碰到了瓶口小、蚕豆大装不下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请求帮助的,他们很自然地把蚕豆换成黄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材料投放恰当对孩子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戴在头上,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火车快飞"的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自评: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高涨,他们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还有的找错了,但是他们相互间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帮助解决,最后都出色地按照要求找到了自己的新朋友,从中也让孩子感知了6以内的序数。)

  活动延伸:

  将动物瓶投放在数学区,让孩子自由探索,玩出新的花样。如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少1的豆豆,贴上多1的门牌号等。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大胆、创造性的“设计”建筑。

  2.满足当设计师的愿望,感受设计房屋的乐趣。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 ppt:造型风格丰富多样的建筑图片。

  2.蜡笔、勾线笔。

  3.音乐,小区样板图。

  活动过程:

  1.引题: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建筑师。为我们的“未来小区”,设计各种各样奇特漂亮的房子。

  2.说说看到过的建筑物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还见过那些奇特的建筑。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些奇特的房子。(如:世博园、水立方、鸟巢、中国馆)

  (2) 出示ppt建筑物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评述。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名师设计的独特房子!

  操作ppt.重点讲解:房子的形状以及门、窗的设计位置。

  3.我是建筑师

  (1) 如果你是建筑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房子?

  引导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如:建造蛋形、苹果形的房子;或可以飞行或可以潜入海底的房子,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

  (2)幼儿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构想自己的设计。

  师: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想自己设计怎样的房子。

  (3) 幼儿绘画,大胆地在画纸上表现自己的想法。

  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想法画到纸上吧!

  4 . 建造美丽的“未来小区”

  (1) 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剪下来,粘贴在小区的设计图上。

  (2) 幼儿坐上观光车到“未来小区”观光。

  活动反思:

  面对这个绘画内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避免教师传统的讲解示范,而是更多的发挥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我是建筑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示范绘画。我们用ppt先让孩子认识了许多造型各异的房子,让他们从中获取灵感,然后让大家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设想,最后进行自己的创造。

  我们发现ppt对孩子的启发不是很够,虽然里面图片很多,房子的造型的很多,但是我们只局限在对外形的认识上,没有让孩子对房屋外表的`基本构造进行认识。因此,呈现出来孩子们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却脱离了房屋本身的使用意义上,很多孩子房屋的造型都很特别,但是出现了没有门、没有窗的问题。而且很多孩子没有空间的概念,画出来的房子都是飘在半空。

  于是,我们下午就对课进行了修改。先用一条为“未来小区”设计有特色的房子为引题,并将ppt的图片进行了精减,着重选取了几张在外形上有特色但是也能保持图基本构造的图片,而且在观看图片时,教师会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房屋的窗户和门都设置在什么位置。同时,我们制作了一个“未来小区”的迷你图,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将房子剪下黏贴在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上,这样就解决了孩子们房屋的空间关系,并且让大家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呈现,也利于最后环节的讲评和相互的欣赏。

  当然,我们也发现了修改后的教案并不是完美的,小小的瑕疵还是存在,比如我们在作画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勾线笔,让他们来先勾画房子的外轮廓,这样的画,幼儿做平呈现出来的线条会更清晰。

  小百科:建筑师,是指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爸爸的生日(计算)

  活动目标:

  1、理解“一只”和“一双”的区别与关系,并能正确使用。

  2、在帮爸爸过生日的过程中,感受大家在一起相亲相爱的快乐。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爸爸的生日》、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爸爸的`生日(在等待客人的过程中理解“一只”和“一双”的区别)

  导入语:今天是爸爸的生日,爸爸请了好多客人来和他一起过生日。

  1、提问:有5位客人马上就要来了,我们要为客人准备几双拖鞋呢?(5双)5双拖鞋有几只鞋子呢?(10只)

  2、关键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一双”的东西呢?(一双筷子、一双袜子、一双手套……)

  小结:一双拖鞋是两只一样的拖鞋,它们要在一起的,少了一只就不能穿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一双的,一双就等于两只。

  二、游戏:猜礼物(用不同的数数方法练习“一双”和“一只”区别和关系)

  1、提问:拖鞋准备好了,钟声就要响了,猜猜这次会响几下?(钟声响了十下,十点到了。)

  2、播放PPT:客人来了。提问:看看爸爸一共收到了几份礼物?(6份礼物)引导幼儿运用接着数的方法数数爸爸收到的礼物,并运用倒数的方法进行验证。

  3、和爸爸一起拆礼物,请幼儿用“一只”和“一双”正确叙述爸爸收到的礼物(一只杯子、一双袜子、一只帽子、一双雨鞋、一只小狗、一双手套。)

  三、分餐具(数一数分一分,体验为爸爸过生日的快乐)

  1、今天爸爸可高兴了,收到了那么多的礼物,他想请你们吃一顿大餐,我们先帮爸爸分发碗筷吧。

  2、爸爸说:每个客人一双筷子、一只碗、一只调羹。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一只”和“一双”的东西。

  活动反思:

  乐意与同伴共同参加数学活动,知道数字1—12不仅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月份;

  学习比较人数的多少;能按照出生月份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作为活动的目标我组织了这一堂数学活动,通过这堂活动发现师幼互动的还行,可我还是不太管住幼儿的纪录,,幼儿都喜欢上我的组织的活动,因我是实习生而在活动高潮部分时就他们静不下来,也不太我的话,就以为我是实习生而幼儿故意这么做的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3-28

中班教案03-29

中班教案03-29

中班教案03-30

中班教案03-31

中班教案03-31

中班教案03-31

中班教案04-01

中班教案04-01

中班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