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8 08:14:53 教案 我要投稿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编排特点

  1.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乘车参观博物馆的问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奥运申办城市得票数的比较

  问题解决:学校卫生评比

  连加、连减:摘西瓜、运西瓜

  加减混合:公共汽车上、下人

  加减法估算:购买日用品需带多少钱

  所以,计算内容不只是解决计算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2.借助直观操作(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体现算法多样化。

  (1)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中既可用口算,也可用笔算。

  (2)连减:既可以连续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也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两者之和。

  (3)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4.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自己归纳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具体编排

  1.两位数加两位数

  主题图

  (1)通过参观博物馆乘车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图中包含着解决“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的实际问题所需的信息,如车上写着每辆车准乘70人,每个班的人数都是已知的。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哪两个班的人数相加,和不超过70?”让学生列出每两个班人数相加的算式,使学生看到例1~例3中的算式都是自己列出来的,发现知识的前后联系。

  (3)学生还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某班比某班多多少人?”等等,要鼓励学生养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不进位加

  例1

  (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儿的重点是通过口算引出笔算。

  (2)从主题图中抽取出其中两个班,自然地引出计算问题。

  (3)体现算法多样化:小女孩用口算解决问题。小精灵提出还可以用笔算。

  (4)列竖式时,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竖式中的对位。

  (5)计算时,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框里,展示整个动态的计算过程。

  (6)最后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例2

  (1)一般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2)编排与例1一致。

  (3)小精灵的问题“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就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计算策略,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进位加

  例3

  (1)整个编排方式与前面一致。

  (2)教学时重点是要结合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位,以及十位如何相加。

  (3)使学生体会在进位加法中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笔算加法法则的总结

  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两位数减两位数

  主题图

  (1)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用统计表的方式给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素材。

  (2)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不退位减

  例1

  (1)小精灵提出问题,两学生从统计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2)多种算法:口算(在这儿还不是统一要求),笔算,“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学生发现更多的算法。

  (3)列竖式时,借助形象数位表,与竖式相对应。因为不退位,学生观察直观图就可以理解。

  (4)编排与不进位加一致。

  退位减(两个层次)

  例2(一般的退位减)

  (1)借助小棒操作,用表格形式把小棒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与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对应起来,使学生获得退位计算的形象支持。

  (2)重点是掌握如何退位,退位过程中十位数与个位数怎样变化。

  (3)提出问题: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使学生认识到在进位加、退位减中从个位加减比较方便。

  例3(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

  (1)脱离形象支持,抽象程度更高。

  (2)重点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掌握个位要算几减几。

  笔算减法的法则总结

  与加法一致,也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归纳。

  问题解决

  例4

  在本套实验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对“问题解决”的编排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

  ①结合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例题和练习。

  ②结合计算教学,安排编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训练。

  A.计算教学从问题情境引入,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B.一些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编排例题进行教学。

  ④一些纯数学问题,很难结合计算进行编排,所以编排成独立的单元。

  (1)“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一样,都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安排例题。

  (2)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给出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得红旗的情况,但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出全,下面一部分被树挡住了,只能通过一一对应看出各列之间的相差数,其他的信息通过学生的对话给出。

  (3)教材利用两名学生的对话,自然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在这儿,二(2)班的红旗数量不能直观数出,必须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求出。

  (4)最后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让学生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教材体现了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情景图中的丰富资源。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已经在前面学过,在这儿的重点是列竖式计算。

  ◎由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

  例1: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例2:通过对话给出信息,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在教学连减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思想。既可以用连续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先计算一共运走多少个。

  例3:通过上下车的实际情景引出计算问题。

  加减法估算

  关于估算,《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明,它是这样描述的:“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两点:计算、解释过程)

  在前两册教材的有关练习中已经渗透了有关估计、估算的内容,这儿是第一次正式教学。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

  例4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买东西这样一个估算情境说明估算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用估算还是精确计算是根据计算的精确度需要而定的。

  (2)在进行估算时,其策略是可以多样化的。(例如,可以两步都用估算;也可一步用估算,一步用精确计算。)

  (3)重要的不是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相差多少,而是要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五、教学建议

  1.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提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捆小棒和拆小棒来帮助理解。

  3.要让学生灵活采取计算策略,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在每一种计算里面(如估算),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策略。

  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归纳、总结。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这是一个融操作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很好的实践活动。

  一、目的:

  1.本活动通过让学生测量门窗的宽度、身高、臂展等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3.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二、特点

  1.活动性:整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进行,需要准备的东西也不是很多,操作性很强。

  2.开放性: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由学生自己而定,可以测量门窗的宽度,也可以测量桌子的长宽;测量的工具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可以选用学生用尺,也可以选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皮尺。

  3.合作性:许多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要让学生在活动采取合作的方式,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活动。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就需要几个同学合作完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2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整十数加整十数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十第2题):3+2=4+5=6-4=

  30+20=40+50=60-40=

  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7页的做一做,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算理和方法。

  3、游戏:帮邮递员叔叔送信

  4、练习十1、3、4、5(同桌交流)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想?

  五、小测和评价。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4+5=8-4=1+2=3+5=6-2=

  30+20=40+50=60-40=10+20=30+50=60-20=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完成书上第60页第9题。

  3、完成书上第60页第10题。

  4、完成书上第60页第11题。

  四、小竞赛。书上第59页第8题。

  五、拓展练习

  完成书上第60页下的思考题

  想一想:下面每个()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4

  教 学 内 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知 识 与 技 能:

  1、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2、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策 略 与 方 法: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 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 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 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 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 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 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 30+35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 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6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笔算的方法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难点:能够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板书课题: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二、旧知学习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学教材第101页第1题。

  (1)指名读题。

  (2)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3)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出示练习题:

  30+24+48= 75-26-35= 45+27-5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里能填几。

  4.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解答过程。

  5.小朋友跳绳。

  小强 小青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 1 )小强比小丁少跳了多少下?

  (2)小强和小青一共跳了多少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的计算相信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板书笔记】: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从多个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就是在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断地补充同学的观点的过程中使表述更加清晰,学生是在复述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想法成为课堂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我们一线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7

  教材分析:

  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获得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让学生配合整理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整理部分教材既没有概括出全单元知识的结构,也没有明确提出整理的要求,而是用两组习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回忆和整理。在整理中要注意重点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适当总结两种计算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学生对其计算方法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建议:

  首先,对加法计算进行整理。整理前教师可提问:“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加法?”学生回答后,并让学生举出相应的算式,指出把整十数加整十数也归到两位数加整十数。紧接着引导学生把本单元所学的加法计算概括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进一步将两位数加一位数分成不进位和进位两种情况,也举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说说计算的方法。然后,再整理减法。对减法的整理可与加法相同。最后,将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进一步概括。概括时,教师先指出把两部分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本单元所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因为100以内的加减法在第三册还要学习,所以教材将本单元知识内容写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时,可根据需要边概括边板书,最后形成如下单元知识结构框架。此结构不必要求学生掌握

  在整理中要注意一重点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学生对其计算方法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注意二提示学生用减法还可以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并问他们本单元学习了哪些比多少的问题。

  第78页的思考题,主要是通过趣味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其解题思路是根据确定的和去选择两个加数。练习时,先给学生讲清楚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小英和小平的得分去选择小动物。小英和小平都只有两种选择,练习时尽可能让学生把两种答案都说出来。

  第五小节

  练习十四(P79-80)1课时

  教材分析:

  练习十四中的习题主要是围绕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方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两方面内容而安排的,其重点是计算。

  教学建议:

  第1题在表中填数,实际上是先计算一组加法算式的和,然后根据自己的计算过程总结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练习。对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说出,但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其中进位的过程学生可能不容易准确地表述。为此,教学时应注意几点:

  (1)不必要求学生说得非常完整、准确,只要能结合76+8的计算过程说出很快算出得数的具体方法即可。

  (2)计算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集体解决这一问题。

  (3)对少数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2题集中安排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减法的习题,其编排和处理与第1题相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高度重视第(2)题的练习,这不仅是全单元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41-3的计算过程,着重说一说退位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算得快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7题和第8题主要是巩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应用问题,习题都只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其余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提出,这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其中第8题要引导学生先认识各种树。这里的问题是(1)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柳树学生都认识的,其它三种树到底哪种是杨树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其实,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这里只有46比40大,所以第1种树就是杨树。剩下其他两种树分别是松树和柏树。

  以上只是我个人粗浅的不成熟的一点想法和看法,可能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精彩而独到的见解,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了,谢谢大家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衷心的谢谢大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范文04-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6-2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12-13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2-1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5-22

二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4-04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2-22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1-14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