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

时间:2024-04-11 07:10: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1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达到熟练。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中间问题,解决两部计算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中间问题,解决两部计算的实际问题。

  媒体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完成练习四,比一比谁审题最认真,计算最细心。全部做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二、练习

  P22、23页 1、连线。 先用直线画出第一步,再计算、连线。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使学生逐步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7题。 提示:认真审题,画批,先写出中间问题,再列式解答。 按提示、要求自主完成。 巡视判,有问题的个别辅导。

  注意:解答可以用两种方法,对于小括号的使用不做要求,但对于一些好的`学生使用综合算式解题的同学,一定要提醒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由发言。

  注意:第5题和第6题是变式练习,要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引导和提示。 2题、 第7题完成以后,要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两道题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你是怎样进行思考的?

  预设:第一题的问题变成了第二题的已知条件,第一题的已知条件变成了第二题的问题。在思考时,要注意找准中间问题。

  【设计意图】总结好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练习四

  五、作业设计

  基础:课上没有做完的练习题,做在作业本上。

  拓展:有4只小兔,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7倍,小猴和小兔一共有多少只?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个风车,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

  列式计算:30÷5=6(个)

  (2)题:请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

  (3)题:出示画片图

  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18÷3=6(人)18÷6=3(组)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4

  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 8-1 0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 8 个圆和 5 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2、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 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 + 4 = 14(朵)

  3、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4、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 3 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 第 1 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 第 2 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3、想想做做 第 3 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 3 2 个少?为什么?

  4、想想做做 第 4 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

  完成。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 5 + 7 = 3 2 (个)

  5、想想做做 第 5 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小华做了多少朵?

  11+3=14(朵)

  (2)小平做了多少朵?

  11-3=8(朵)

  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解答这类问题时,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但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分解摆圆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结合动手操作的经验,总结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在合作中整体提高。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板书设计

  12÷3=4(元) 4×5=20(元)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6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6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第7题。

  1)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3.完成第8题。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问:估算有什么用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9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10题。

  1)小朋友们去做什么?(同桌互说)2)你知道了些什么?(汇报。)

  3)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请生读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1题。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

  2)说说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做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第一个条件。)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7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死套类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20页,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布长10米,____________________,还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个水瓶,____________________,还剩多少个?

  从上面这组题可以发现问题和条件之间的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指名说。

  小结: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要解答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两个有联系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例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有民间故事185本,民间故事书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还剩多少本?

  1)谁来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生自说,再指名说。)

  2)怎样才能求出结果呢?

  生自己思考,再在四人小组互说。

  3)你准备怎么求?师整理:

  A.根据“有故事书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上午剩下多少本;再根据“下午借出52本”,可以算出下午剩下多少本。

  B.先算一天借走了多少本,再从原来的数字里减去它。

  4)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5)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6)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7)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是怎么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题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题怎么做吗?

  3)自己列式计算。

  4)指名板演。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2.完成第2题。

  1)生自己读题。

  2)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知道红红有多少张邮票吗?自己列式计算。

  5)指名板演。

  6)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3题。

  1)生自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自己列式计算。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4题。

  1)生自读题目。

  3)小朋友们在做花,你知道些什么?

  4)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5)生自己列式计算。

  6)全班核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90

  150-60

  340-300

  130-80

  70+200

  50+60

  60+500

  110-30

  750-50

  1)生自己完成。

  2)集体核对。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85-36-52=97(本)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9

  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井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9捆小棒、1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330×214×2

  21×332×223×3

  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右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21×332×2

  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揭示课题。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

  (2)提问: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8×2=)

  提问:现在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你把48看作一个整十数来估计,想一想: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说明:因为48接近50,50×2得100,所以48×2的积大约是100。

  2.教学算理。

  (J)请学生们探索如何计算48×2,方法不同。

  (2)指名说一说各自所用的方法。

  (3)重点讲评摆小棒:

  ①提问:48×2表示有几个48?如何用小棒来表示?(师生共摆。)

  每行有多少根,有几行,表示多少?

  ②边演示,边说明:算“乘2,就是算2个48是多少.根据笔算要求,算48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几个几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

  演示说明,先算2个8根是16根,16根时有1个十,捆成一捆,6根单根不动,这一捆是1个十,放在2个40根的下面;再算2个4捆是8捆;就是8个十,8个十加上刚放的1个十是9个十,这样一共是96根,所以得96。

  请学生边摆小棒,边说一说摆的过程。

  ③提问;原来共是8捆,怎么最后成了9捆?(因为2个8根是16根,其中的10根单根正好可以捆成一捆。)

  3.教学笔算过程。

  (1)提问: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看小樟,谁来说一说72乘2该先从哪一位算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共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是7?

  (2)说明: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乘个位上的'8得16,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l,再用2乘十位上的4得8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9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9,结果是96。

  (3)看着竖式,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看一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你还可以怎样进行估计呢?

  4.比一比:

  提问:48×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48×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

  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

  (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十位上相乘满了十。)你是怎么处理的?

  (3)指出:笔算乘法时,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2)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小结: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儿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实际问题》】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1》数学教案01-17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01-17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06-10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05-17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5篇08-28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9-03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3-09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3-28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5-08

二年级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