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4-04-12 16:35:05 教案 我要投稿

面积单位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积单位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单位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

  (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

  (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面积单位教案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

  (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

  :

  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 面 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2)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

  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怎样检验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咱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三、知识运用,形成技能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面积单位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感受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认识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有多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借助实例探索面积单位的过程,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提升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积单位的认识。

  【难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知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之前如何表示面积的大小。请学生用方格纸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预设有学生数出6个格子,有学生数出24个格子。

  请学生分析原因,明确是由方格大小不同导致的。

  提出统一面积单位的`需求。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面积单位?

  预设学生说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师介绍三种面积单位的含义及符号: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符号表示为cm2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符号表示为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符号表示为m2

  学生活动:在学具中分别找出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感受大小。

  (三)课堂练习

  请学生找一找身边面积约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表面。

  预设学生举出指甲盖、粉笔盒的一面、地砖等例子。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有什么收获。

  作业:利用今天所学,说一说生活中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四、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平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平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单位教案5

  教学内容:

  面积与面积单位(《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面、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度量较规则的平面的面积大小。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面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谁知道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有多大?

  (960万平方公里)

  对,你们说,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大不大呢?那什么叫面积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

  同学们,我们学习时用的桌子、书本、黑板,我们看到的树叶、玻璃、门等等都可以叫做什么?(物体)

  出示:(一本数学书)这也是一个物体,看一看老师摸的是什么?(数学书的封面、表面)

  许多物体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边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谁还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物体的表面?请同学动手摸一摸。

  3.物体表面的大小。

  (1)让学生比一比黑板面、数学书的表面,说一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还可以怎么说?

  (2)举例:桌子的表面和练习本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的面积?

  4.平面图形。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图形我们都可以叫做平面图形。

  5.平面图形的大小。

  谁大谁小?说明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6.什么叫做面积?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二、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面积单位。

  1.比较面积大小,引入面积单位。

  结论: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想一想:怎样进行比较?有哪些方法?(同组的同学合作进行)

  让学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及结果。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运用投影片显示比较过程。

  ①重合

  ②剪下各自多余的部分

  ③移动再重合

  ④显示长方形比正方形多出的'部分面积

  方法二:介绍数方格的方法。

  长方形有10个方格,正方形有9个方格

  比较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方格数相同面积就一定相等呢?

  出示:

  让学生看上面的两个正方形,虽然都是9个小方格但面积大小不一样。

  比较面积大小光数方格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面积单位。(同时板书)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cm2.

  (2)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有“平方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橡皮有多大?

  2.认识平方分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2)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用“平方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大?

  3.认识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大的白纸,请一位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

  认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m2.

  三、巩固练习。

  1.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2)一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

  (3)一张北京晚报的面积大约有20( )。

  2.判断题。

  (1)小明身高165平方厘米。 ( )

  (2)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48平方分米。 ( )

  (3)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 )

  (4)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

  3.练一练

  四、作业:(略)

  五、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面积单位也有了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个别学生判断题做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课下自己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面积单位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认识面积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能用自选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纸,小三角形、小正方形、圆形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大小:

  师:同学们,这有两张白纸,小鸟和小狗将要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涂满谁就获胜,你们认为谁会获胜呢?

  生:小鸟,因为小鸟的纸小一些,小狗的纸大一些。师:那我们看看谁会获胜(PPT演示动画),确实是小鸟获胜,刚才大家所说的纸的大小实际上是纸的面的大小。

  (板书:大小)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感知面: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面,你能从你的身边找到面吗?生: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就找到了那么多物体的面,有些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这是我们的手掌面,跟着老师一起来摸一摸,(摸的时候得慢慢的全都摸到),好,这是我们的手背面,再请你请你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摸的时候得摸整个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背面,那这些面是数学书的侧面(用手摸4个侧面),好,同学们来比较一下我们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谁大谁小啊?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我们的手掌面小

  师:你说的可真完整,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像刚才我们所摸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同学们所说的课桌的面、黑板的面我们都把它统称为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而且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板书:的叫做它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师: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ppt展示)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PPT展示)

  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生:课桌面的`面积。

  师:老师想问黑板表面的面积是什么?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师;请你能像这样(()的大小就是()的面积ppt展示)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好了,同学们,请把头转过来,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以前学过的图形它也有大小吗?(ppt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师:这是?生:正方形师:这是?师:三角形

  师:比较一下他们谁大谁小啊?生:正方形大三角形小。师:你说的可真完整。

  师:看来图形也是有大小的(板书:图形),其实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像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三角形的大小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

  师:(ppt出示不封闭图形)那这个图形它有面积吗?生:没有(有缺口、没有封闭就没有界限就没有面积)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它的大小(板书:封闭)。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或们)生:齐读概念

  师:那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的红色部分能够表示它的面积?

  生: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不能表示它的面积呢?生:那涂得只是它的三条边

  师:那三条边的总长度是三角形的什么?生:周长

  师:那它的面积应该是那一部分?生:那三条线段围成的里面的那部分。师:那爱心形为什么不是呢?生:因为它没有涂满

  师:那它的面积应该是覆盖整个爱心形的表面。

  三、自主探究,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面积有大有小,那我们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几个图形当中谁的面积最小啊?你一眼就可以看到。(ppt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封闭图形)生:圆形

  师:是的,当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差异很大的时候,我们就用观察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观察法)师:在这里,还有一个图形的面积也比较小你也一眼能看出来,是哪个?生:三角形(消失)

  2、重叠法

  师:那剩下的这两个图形你还一眼能看出来吗?生:不能/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样大。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那你们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生:把他们合起来,重叠一下

  师:好,就听你们的,把他们重叠一下,现在谁的面积啊?师: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师:是的,你们很有数学头脑!当两个图形他们的形状大小都比较接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板书:重叠)

  3、探讨测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师:(ppt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那老师这还有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用观察法行吗?(不行),用重叠法法试试?好像还是看不出来?那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小组指导,点拨用图形去摆),看看有什么好的方法?开始。讨论完汇报

  生1:用剪刀剪,把多余的部分拼在一起进行比较(剪拼法)师1:你可真会思考,这个方法很好,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一动剪刀就破坏了它原来的图形,所以在这不太合适,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2:用小正方形去摆,看哪个图形小正方形摆的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用某种图形作为测量的单位,分别放到这两个图形中去摆,摆的多的面积就大是吗?是这样的吗?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师:好的,大家说的这些材料老师都为你们准备好了,请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图形进行拼摆,在操作之前呢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3人拼摆,1人填写报告单,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师:有不明白的吗?请小组长从课桌里面拿出学具带开始组织活动。师:四处巡视。

  师:好了,同学们,请做好,表扬动作最快的前面的同学,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测量完了,比较出结果了吗?哪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

  师:看!多勇敢的小组,掌声鼓励。

  师: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起来,认真看,注意听,看哪个小组最会倾听?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生1:我们组是用圆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9个,长方形中共需摆10,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好,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楚。

  生2:我们组是用正方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9个,长方形中共需摆10,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哪个组也选的这种图形?你们的结果是谁的面积大?

  好,你们也交流的很明白,请回!

  生3::我们组是用三角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15个,长方形中共需摆33个,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像刚才同学们用正方形、圆形、以及试着想用三角形去拼摆的方法叫做拼摆法(板书:拼摆法)

  4、回顾优化

  师:同学们,把学具收到桌子的一边,看哪组同学动作最快,好了坐起来,看黑板。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种方法,那在这些图形当中,你们认为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呢?为什么?

  生: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的图形且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在拼摆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师:你懂得可真多,还知道密铺的知识。

  师:用三角形和圆形去摆仅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但他们没有铺满,还有空隙,只有正方形能铺满。所以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工具,方格纸,如果借助它我们就会很快的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操作的?生:想

  师:我把这张透明的方格纸放在两个图形的上面,就能直接看出这两个图形各占了多少格?占的格子多的面积就大,我们来看正方形一排有几个格子?生:6个师:有几排?生:6排师:那6个6是?(36)正方形共占了36格

  再看长方形,一排有10格,有4排,4个10是40,长方形共占了40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测量吧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数学书翻到62页,快速完成最下面的做一做,开始!

  三、巩固应用

  1、下面的图形面积各是多少?

  师:面积单位选出来了,会不会用它来测量面积呢?师:(1)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师:几个面积单位?生:有15个

  师: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不够一个面积单位怎么办?

  生:移到那个地方

  师:不够一个的,凑成一个面积单位师: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6.(3)自己数一数生:27

  2、区分面积和周长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说说下面生活中的小事是和面积有关还是和周长有关。

  (1)、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坚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2)、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地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四、回顾小结

  1、回顾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1:我认识了面积

  生2:我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生3:我知道了面积单位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小脑袋很会思考,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还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对吗?最棒的是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测量面积的工具,是什么图形啊?生:正方形延伸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用这个小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吧?

  师:用这个小正方形合适吗,到底用多大的好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先不告诉你。回头先自己去量量看多大合适,好吗?

  师:同学们关于面积的知识你还想学习什么?生:面积的计算生:面积的单位生:……

  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有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这节课只是面积学习的开始,后面我们还会学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面积单位教案7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

  有关的挂图、边长为一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练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1、( 1)出示边长为1分米和边长为10厘米的两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2)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边长1分米和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其实是同一个图形,只不过边长用不同单位表示而已。由于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让学生记忆面积单位的进率,反复读几遍,并能默写下来。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71页做一做第一题和7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2、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 1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教案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的换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直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师: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吗?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吗?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师: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这里才十来个小正方形,肯定不够用。

  师:大家先看看用十个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不行,就说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们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测需要的正方形数童。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摆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行就需要10个正方形,总共需要多少行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呢?生:10行。100个小正方形。

  师:摆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就说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生:没有那么多面积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师:是啊。我们没有那样多的小正方形。看来我们得想些办法?大家说说有什么办法吗?

  生1: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师: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试一下。

  生2:根据1米等于10分米,我们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眼见为实,我们还是先按照设想,用小正方形代替摆放一下吧。1米等于10分米,一行就得10个小正方形,摆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仍然需要10行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摆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需要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现在大家知道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了吧?

  生:(齐答)100平方分米。

  师:现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师:这个结果正确吗?

  生:不正确。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应该是100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 7页“练一练”第2题。

  本题主要练习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本题主要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面积转化的事例。

  四、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的问题吗?

面积单位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第119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的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的1、2题。

  2、练习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二、新授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让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书上的图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并让生计量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呢?

  5、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面积单位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过程。

  2.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会用某个面积单位测量物品表面或图形的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面积单位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建立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

  出示1平方厘米

  同学们,这是一个较小的面积单位。请同学们观察,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看书,量一量它的边长?得到:它的四条边都是1厘米,给小方格图色。

  读书: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摸一摸1平方厘米,感受一下它有多大。请你在纸上画一画,可以画1平方厘米,也可以更多。

  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使学生增加对1平方厘米的感受。)

  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测量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

  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量一量书的封面面积。

  你有什么好方法?

  要求:一人量,一人数,并记录结果。

  (2)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量桌面,你觉得怎样?

  出示1平方分米

  这个面积单位是什么形状的?

  它和刚才的`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找到学具中的1平方分米。测量它的边长。(得到四条边都是1分米)

  度量稍大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估一估,桌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量一量桌面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加深认识和体验)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1平方分米测量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刚才我们学习了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如果老师让你们选择其中的1个来测量教室的面积,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会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吗?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

  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

  谁来测量一下它的边长?我们在度量更大的面积时就要用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几个人围成的地面大约是1平方米。

  二、做一做

  1.第一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此题让学生拼完后,交流一下拼成的不同的图形。

  2.第二题:估测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此题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面积单位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直观图形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年级单位和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面积单位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 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单位教案1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之中,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时,让学生明白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在比较两个曲边图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时,明确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概念。动手摸面和体会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进行区分、比较。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感受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

  通过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从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进而学习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米尺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学生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让我们听一听阿凡提的故事吧!

  课件播放:……巴依老爷想无偿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一份契约:“将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份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生1: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表示长度。

  生2: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能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巧妙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很喜欢玩拍手游戏吧!今天,谁来和老师拍手?在拍手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请大家比一比,是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你们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和手掌面一样,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积的意义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1)观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明确: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的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的封面)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并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这里有四个图形,有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封闭图形,一个不封闭图形)

  说明: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要研究图形的大小,这个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师:大家能看出另外三个封闭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

  小结:看来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发表意见后,师出示课件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方式摆放,说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面积单位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1分米的两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教师板书出来: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师: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先用分米做单位量一量它的边长,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再想一想,如果用厘米做单位,边长是多少厘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指出:这个正方形是以厘米做单位就是100平方厘米,以分米做单位就是1平方分米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个平方厘米。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用上面的方法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总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么,你们知道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教师板书:进率100。

  4、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的大小可以用线段来表示,而面积单位的大小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积来表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放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5、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提问:折合25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板书: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要求25平方分米折合多少平方厘米,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面积单位哪个大?”

  “1平方分米里有几个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里有100个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500平方厘米”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2、做练习三十的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1、2问,让学生独立做。第三问,可以引导学生想:要求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面积单位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新课中通过例题说明公顷在实际中应用,计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

  在巩固练习中通过计算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占地面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面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07-27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2-04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09-2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03-13

《圆面积应用》教案11-21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09-08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优秀01-23

《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11-24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