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会本课生字;理解“伶俐、唉声叹气……”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格尔可汗那里逃走的。
难点:从神鸟的三个故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
自主学习:
1、读一读,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丢字,不读破句。
2、画一画,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做一做,完成以下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lì wǎn zéi fēn fù zào
( ) ( )惜 抓( ) ( ) 干( )
chè fu jiù bàng wǎn shé
清( ) 包 ( ) 搭( ) ( ) 毒 ( )
2、找近、反义词。(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近义词:尊贵( )忠实( )吩咐( )埋怨( )
反义词:伶俐( )清澈( )搭救( )忠实( )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唉声叹气:
伶 俐:
吩 咐:
婉 转:
4、想一想:在课文中,聪明伶俐的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几个故事。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故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合作探究:
1、认真读课文,你觉得神鸟有什么特点?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格尔可汗那里逃走的?
(1)两人有约定:( )
(2)( )
(3)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3、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 )的方法三次逃了,这是课文中的大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还有三个小故事,他们是( )、( )、( )。
4、再读三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1)请选择你喜欢的人物或动物,谈谈对他(它)的看法。
(2)想一想,为什么好人也会做错事?
5、从这三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它告诉我们:处理事情( ),否则会( )。
拓展延伸
请向文中的人物或动物说一句赞美或者批评、劝诫的的话。
畅谈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我会选,本篇文章主要表达了( )(可多选)。
A、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B、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C、对车主、农妇等人的厌恶、憎恨之情。
D、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2、选词填空
既……也…… 既……又……
(1)要完成这项任务( )要有周密的计划,( )要有切实的措施。
(2)这个机器人( )可以招待客人,( )可以和人谈话。
3、造句
既……也……
语文教案 篇2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三个偏旁,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能留心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播放视频《小雨沙沙》。
2、同学们,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板书课题:雨点儿
3、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这可爱的《雨点儿》。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学习指导:“数、长”为多音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数不清、彩虹、半空、空中、问题、到了、没有、更好、绿色、出现、长大
4、小朋友,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5、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近雨点儿,感受雨点儿带来的神奇。
三、精读领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看,天空中来了许多雨点,它们正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哪位同学能数得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除了课文里面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生观察图片,用“数不清”看图说话。
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满天的繁星数不清。
5、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你能仿照句子说句话吗?(此处大量练习句子仿说)
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 )跳下来。
( )从( )回来。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这满天的雨点在飘落的路上相遇了,一个大雨点儿遇到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它们两个在热烈地交流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三)品读第5自然段
1、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已经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各自到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品读: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3、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课件展示图片,雨后的红花绿草。引导孩子品读这句话。
师:从“更红、更绿”这个词中感受到花和草在小雨点儿浇灌下快乐地成长。
5、美美地齐读课文的这一个自然段吧!读出小花小草的快乐。
6、品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课件展示图片,干旱土地在雨后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引导孩子品读这句话。
7、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它们吗?带着这种感情来美美地读课文吧!(出示课件,在美图中朗读课文)
8、如果你如果你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说什么呢?
预设:谢谢你,雨点儿,你让我喝够了水。
谢谢你,雨点儿,你帮助我长高了。
……
9、如果你是这些雨点,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我最想到庄稼地去,帮助庄稼生长。
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
……
(四)生字书写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生讨论交流,老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我们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了雨点儿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雨点给大自然带来的美丽变化。
(2)喜欢雨点儿,有了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堂练习
1、在正确的读音后打对钩。
cǎi( ) shǔ( ) fān( )
彩 数 方
chǎi( ) sǔ( ) fāng( )
2、选择正确的读音。(cháng、zhǎng)
又过了一年,孩子们长( )高了不少。
他们家有一根长长( )的竹竿。
3、想一想,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跟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雨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画一画自己眼中雨点儿的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
3、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从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名言,揭示课题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
2、揭题《才能来自勤奋》揭题解题:
读课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才能来自勤奋”的意思。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点名了这个课题,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
仔细读读首尾这俩自然段,认真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馁、呕
2、释义:毫不气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不胜举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逐节朗读。
(2)、思考:为了说明“才能来自勤奋”,课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结合完成作业P6中的填表。
修改意见
2、举例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该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并不聪明?又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他的“勤奋”?
A、做的.小板凳,遭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
回忆课文,当时他的同学是怎样嘲讽、老师是怎样斥责他的。
B、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却毫不气馁,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7年,终于)
(4)、按照上述学法学习爱迪生这一事例。(从不是神童、勤奋、惊人的成就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5)、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61、2、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天智并不聪颖,然而却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靠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读该段,说说这是个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按照学习爱因斯坦的事例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并体会“段首句子的作用。
四、朗读2——4自然段,概括这三个事例所揭示的道理。
五、朗读全文,小结领悟中心思想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3。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4、5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实话、度过、日月如梭、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形容、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
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赛跑 疼爱 忧伤 持续 安慰 欺骗
( ) ( ) ( ) ( ) ( )
暑假 受益无穷 用途 将来 假若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了“我”因 ,后来, ,看到 ,明白了 ,在和时间 ,体会到 。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读课文,我懂得了 的道理。
四、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jiāng lái yōu shāng rì yuè rú suō suī rán
( ) ( ) ( ) ( )
kuáng bēn shǔ jià shu yì wú qióng zī wèi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著( )赛( )蔚( )迷( )
暑( )寒( )慰( )谜( )
3、照样子,填一填。
金→(钅)→(铁) 衣→( )→( ) 耳→( )→( )
穴→( )→( ) 竹→( )→( ) 足→( )→( )
五、课后反思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重点)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听写词语。
2、找出课文中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并抄下来。
3、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和我说了什么话?
二、合作探究
1、爸爸的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文中举了哪些事例?
2、为了珍惜时间我决定和时间赛跑,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找出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
3、作者和时间赛跑后感受怎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5、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画下来。
三、课堂小结
看看现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9时30分,40分钟虽然短暂,我们收获这么多,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大家一直和时间比赛,永远做时间的主人,你就可以成功!
四、拓展延伸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其他人的事例来说明。
五、课堂检测
1、填关联词语。
1、( )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2、他们知道( )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2、填一填,读一读。
少壮不努力,( )。
花有重日开,( )。
一日之际在于晨,(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六、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 自我介绍
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同学们都作了自我介绍。这次习作,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以后再加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还可以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
本次习作的目的要求:
1、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
2、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3、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4、通过人物的外貌、爱好等来反映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口语交际,明确介绍自己的内容。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希望介绍给同学们听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有意识的分类板书。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归纳出:介绍自己可以从自己的性格、爱好、品质、优点或缺点等方面来介绍。
二、导入习作要求,指导审题。
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三、组织讨论交流,突破指导重难点
1、可是如果你只用一句话概括地告诉别人你的特点,是很难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什么办法通过你的介绍让别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举一个事例
2、围绕某一个方面,分层次请几个学生就相同的`特点用一件事例来介绍自己,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特点可以用不同的事例来表现。
进而讨论:
(1)你们觉得刚才几个同学当中,哪个同学的事例能够突出自己的特点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事例还要恰当。板书:恰当的
(2)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板书:把事情的经过有条理地写清楚
(3)小组讨论,怎么样帮助事例不够具体的同学把经过说清楚? 汇报小组意见
3、教师小结:
(1)写法点睛
这次习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通过自己的介绍让别人认识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完完整整的“自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呢?
首先,简介自己的基本情况。习作开始可以用三言两语对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即用简短、清楚的语言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在哪里上学写出来,使人对你印象深刻,语言要活泼,写法灵活多样,突出自己的特点。
其次,描写自己的外貌特点。外貌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外貌有特点的人往往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外貌之前,可以先照照镜子,认真观察一下自己的容貌、身材特征,也可以问一问父母或同桌对自己外貌的描述,然后加以整理。描写外貌要抓住特点,就是从五官容貌、身高、体重、穿着打扮等几方面挑选最有特点的来写,不要不分轻重主次,什么都写;而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一点儿,这样给人的印象一定深刻得多。
然后,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或特长,优点或缺点。习作中要写一写自己的性格。有很多词语可以形容自己的性格,比如,活泼开朗,天真无邪、勇敢无畏、稳沉、大方……而只有这些词语是不行的,必须借助具体小故事来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是自我介绍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一两个小故事来展示自己爱读书、爱下围棋、爱打乒乓球、爱唱歌跳舞、爱绘画书法、爱弹琴、爱小制作、爱玩电脑等方面的爱好或特长。也可写写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人无完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是啊,习作中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优点,也可以写出自己的缺点。
最后,结尾时可以来个画龙点睛,写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来总结自己。
(2)思路点拨
思路1──流水帐式介绍法。这种写法最简单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一一作流水账式的介绍,让读者从这些直白的叙述中了解自己。
思路2──自我画像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重点通过外貌长相打扮的特征描写,如胖瘦、酒窝、眼镜等等,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通过有趣的事情写出自己的面貌和精神。
思路3──兴趣爱好介绍法。这种是在介绍了自己基本情况后,重点讲述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的事例,如爱看书、爱运动、爱动漫、爱下棋等等。
思路4──性格特点分析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自己基本情况时,重点通过分析自己姓名来突出个性风采
思路5──优缺点列举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重点通过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来达到介绍自己的目的。
4、你准备举一个什么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呢?自己先想想,然后和同桌商量一下,是否恰当和把经过说清楚了。
四、学生习作,教师有针对性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记叙一件事情,突出自己的特点。)以上归纳不知道是否准确,期待着进一步的验证和讨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把 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3、感悟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在诵读 中品味语言。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季节来看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印象里冬天给了你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到: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或雪景之美等)不错,在很多人看来冬天是萧瑟、是萧条。但在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着怎样的特殊美丽?走进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情况交流。
学生说出在预习中所了解的,教师补充(课件)。
2、学生试着诵读并体 会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3、@听范读,与自己刚才的诵读比较,说出应用什么语气读。(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
@字词检查:(课件)济南( ) 伦敦( )镶上( ) 奇迹( ) 宽敞( ) 看护( )贮蓄( ) 水藻( )澄清( ) 髻儿( )
⑴响亮:⑵温晴:⑶出奇:⑷安适:⑸慈善:⑹镶:⑺贮蓄:⑻澄清:⑼空灵:
4、学生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是个宝地?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 的哪些景物?(或写济南的冬天可以写的东西也许很多,但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
①“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济南的冬天与北京、伦敦、热带相比无风声,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水,像在小摇篮里。
②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泛绿的水。
5、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济南冬天之美。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冬天的`济南游览了一番,我们看到了一个温情的济南、慈善的济南、秀气的济南、像水墨画一般的济南、水色澄清的济南、简直就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般的济南,冬天的济南太美了!下节课我们还要再去《济南的冬天》里品一品让我们心动的美来!
作业:将课后字词写一遍;阅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阅读《济南的冬天》让我们陶醉在美丽的山水风景之中,让我们感动着老舍先生那充满爱意与赞叹的心情,那么作者是怎么来具体描写心目 中的“宝地”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相信你们仔细 品读之后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二、圈点 评注(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由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语言之美)
方法:圈点词、句、段,评用词的贴切精炼、语言的优美生动、表达感情的真挚。
预设:
(一)2—5节示例(在读中感悟美)
明确: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分别突出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水—绿。
2、第三节中作者由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为了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运用了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细致的描绘薄雪下的山之 美,依山写景从上到下的描绘,如把山坡上的斑驳色彩说成是“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使山活了起来;把夕阳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我们带入想象联想的境界,使事物具体形象可感。
3、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 字写村庄写雪写其形态活灵活现
②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水有了灵气,更为了突出写绿
(二)词 句示例: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3、“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三、写法借鉴:
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冬天的济南,对你写作有何借鉴?
预设:开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描写有层次;融情于景;展开丰富的联想;巧用修辞生动贴切的表现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你心中有美丽的风景吗?你家门前的小树?你家屋后的小溪?你的学校里的绿草坪?还是春天里到花朵?夏天里的知了?秋天里的红枫叶?冬天里的飞雪?任选一景,任选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用三两句话吧把它描写下来吧!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领 略了冬天的济南美景,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正流淌在字里行间,老师最希望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和老舍先生一样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用美好的心灵去抒写美,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
作业: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提示: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介绍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一下资料)
板书:
山
温晴
水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4、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5、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4-08
语文教案04-11
语文教案04-11
语文教案04-13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