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26 09:55:3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及情节,丰富词汇:半信半疑、得意洋洋。(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看法,并能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及角色特点。(难点)

  3.对成语故事感兴趣,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了解幼儿对成语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成语的认知经验,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成语。

  2.物质准备:故事动画、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以游戏“看图画猜成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并初步感受古典文化的精妙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了解成语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文化。

  2.玩“看图画猜成语”的游戏:出示幼儿自己画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说出成语,引出成语“狐假虎威”。

  结合故事动画完整听赏故事,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与情节

  1.教师结合故事动画完整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

  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幼共同分段讲述、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说对话,理解词语:半信半疑、得意洋洋

  1.教师结合课件讲述第一段(故事开始至“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在提问、表演中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提问:狐狸被捉住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它是怎么说的?

  狐狸为什么要装出傲慢、镇静的样子?

  2.师幼共同边讨论边讲述第二段(“老虎听了狐狸的话”至“跟在狐狸后面四处张望”),在提问、讨论中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对话,表现角色的特点。

  提问:老虎听了狐狸的话为什么一愣?丰富词汇:半信半疑。

  狐狸一看老虎不信赶紧说了什么?

  接下来它们是怎么做的?

  3.幼儿看图自主讲述第三段(“森林中的……”至最后),在讲述、表演中引导幼儿重点表现角色特点。

  提问:狐狸为什么得意洋洋?它对老虎说了什么?丰富词汇:得意洋洋。

  4.引发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提问:在你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在动物们的眼中,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5.拓展幼儿的想象,进一步加深对“狐假虎威”的理解。

  提问:老虎一直会上当吗?狐狸一直会得逞吗?它们还会发生什么事?

  给故事动画配音,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及特点

  教师配合、支持幼儿共同完成为故事动画配音,引导幼儿重点讲述对话部分,并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游戏“看动作猜成语”,进一步引发幼儿对中国古典文化——成语的兴趣

  活动评析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许多成语背后蕴藏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狐假虎威》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述了狐狸用自己的计谋,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逃脱虎口的过程。这是一则内容经典、富有趣味、为幼儿所熟悉的成语故事,有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纲要》中指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创造性地使用了本教材: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为了更好地贴近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让故事更加富有趣味,对故事内容进行了修改,删减了“生性狡猾”“望而生畏”“魂飞魄散”等幼儿难以理解的成语,保留了能体现角色特点的“半信半疑”“得意洋洋”等成语,在故事情节的描述上更加儿童化、口语化,更为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便于幼儿表现与表达。

  2.既关注经典故事的原意,又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

  “狐假虎威”这一成语原意是用来比喻仗势欺人的行为,寓意深刻,离幼儿生活较远,幼儿不易理解。因此,本次活动在遵循故事原意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对故事内涵的定位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动物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狐狸用狐假虎威的计谋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可取的'。另外,给孩子提供多角度、开放性思维的空间,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挖掘故事的内涵,如:狐狸遇到危险能冷静机智,动脑筋想办法等,尊重幼儿的思维水平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

  本活动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运用“润·思·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把握角色特点,理解故事内涵

  现代语言学认为“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此成语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含义深刻,幼儿对角色特点的分析和把握较难,因此,运用“润·思·述”教学方法,可帮助幼儿正确把握角色特点,理解故事内涵,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在过程中体现“润”——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倾听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丰富的语言和有趣的情节,充分激发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表达故事的兴趣与愿望。

  在互动中突出“思”——一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在动物们的眼中,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引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表达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二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狐狸会一直得逞吗,它们还会发生什么事”,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给幼儿充分思考的空间。三是通过分析式的提问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如“老虎为什么一愣,狐狸为什么要赶紧说”等问题,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在表达中落实“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复述故事的对话,表现角色特点,从而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2.在分段讲述过程中层层递进,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此成语故事深为幼儿所熟悉,部分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对故事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第二遍分段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逐步隐退,第一段幼儿先以倾听为主,体会角色特点,第二段以师幼共同分析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学说对话,理解角色特点,第三段幼儿自主讲述、大胆表现角色特点,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3.采用游戏激趣的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学习成语的乐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开始部分,以游戏“看图画猜成语”引出“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结束部分,以“看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古典文化——成语的兴趣。通过游戏让幼儿身心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体验用不同形式学习和表现成语的乐趣,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音乐的节奏,创编多种动作来表现歌曲。

  2.在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提升游戏难度。

  3.尝试以观察、模仿以及相互关注的方式进行游戏,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音乐《最炫民族风》、幼儿围圈坐。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谁是国王》游戏。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感受节奏。

  1.欣赏音乐,感知节奏"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熟悉的歌曲,让我们跟着这首音乐一起打下节奏。"

  2.分析音乐,提炼节奏"你在这首歌曲里找到了哪些节奏?"

  二、创编动作,表现节奏。

  1.自主表现。

  2.同伴学习。

  3.自由表演。

  三、迁移经验,开展游戏。

  1.讲评要求。

  "我知道小朋友最喜欢玩《谁是国王》的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新版的《谁是国王》游戏,要求国王在玩游戏的时候能根据我的音乐节奏来做动作。"

  2.尝试游戏。

  3.完整游戏。

  四、小组创编,提升游戏。

  1.分组讨论,完成创编。

  "小朋友对这个游戏已经非常的得心应手了,我要给他增加点难度,我要把小朋友分成3组讨论,根据我的.音乐创编国王的动作,你的动作必须根据我的音乐节奏来创编"。

  2.共同表现,结束游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3、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教学准备:

  1、图夹文、面具

  2、已经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上次老师给你们讲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那个故事里有谁?

  2、谁上当了?唐僧、八戒为什么会上当?

  二、感知理解,并学习诗歌朗诵。

  1、教师示范念儿歌,提问:

  儿歌的题目是什么?儿歌里都有谁?他们是怎样的?

  2、教师运用教具第二遍朗诵儿歌。提问:

  儿歌里是怎么说唐僧师徒的?用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孙悟空又是怎样打败妖怪的`?

  3、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速度从慢到快,以增加念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可以用拍手、敲鼓等形式边念边打节奏。

  三、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图片的排列上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先找出相同的图片,然后说说相同的图片都排在什么位置,最终得出“句首和句尾是相同”的规律,引出“顶针”)

  2、感知连锁歌的形式。把句尾和句首重叠在一起,并连成一长条,告诉幼儿:像这样,相同的部分连在一起,像一把长长的链条锁那样的儿歌叫做“连锁歌”。(幼儿学讲)

  四、讨论:你最喜欢儿歌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幼儿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五、延伸:表演儿歌

  1、请幼儿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2、请个别幼儿戴上面具或者进行装扮后,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动脑筋解决问题,遇困难不轻易放弃。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积木,插塑,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根据上次游戏情况,结合幼儿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桥的主要特征。

  2、与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人们要建造各种各样的桥?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桥?

  (2)开河架桥:今天我们要在设计一个河道,然后架上我们建构好的桥。小朋友想一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启发幼儿进行协商、分工。

  一组:运用各种积木在河道上直接搭建大桥并将事先建构好的`作品进行合理布局。

  一组:拼插河道两边的楼房。

  一组:负责河道的绿化。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然分组,并推选一名小组长。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建构,促进幼儿之间互动。

  (1)讨论的声音要小,不要喧哗。

  (2)做到三轻,珍惜他人的建构后果。

  5、评价:

  师:今天我们玩了开河架桥的游戏,你玩得开心吗?你和谁一起?都做了些什么事?在游戏过程中,你们有遇到困难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舞龙的技巧与方法,练习听信号交替走、跑、发展动作的协调和灵活性。

  2.能够与同伴合作,根据信号球的方向变化创编简单的舞龙动作。

  3.体验传统舞龙游戏的乐趣,感受与同伴合作舞龙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区域活动制作的龙若干(一般为四人舞一条龙)。

  2.花球若干,鼓一个。

  3.《金蛇狂舞》的录音带或其他锣鼓音乐。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听鼓声的快慢进行走跑游戏:鼓声快-小跑,鼓声慢-走。

  2.游戏:舞龙。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舞龙表演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四人一组,自由尝试合作协调走。

  (3)教师做舞龙人,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手上的花球,随花球的位置高低来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花球举得高,龙头就举得高;花球放低,小朋友就蹲下来舞龙。

  (4)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舞龙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花球方向的变化,看信号舞龙-----慢走,小跑,左倾,右斜等。

  (5)请幼儿做舞龙人,分组游戏,教师提示"舞龙人"举花球的动作。

  (6)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3.引导全班幼儿连成一条长龙,随音乐进行舞龙表演。

  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练习多人合作舞龙。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动画片同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2、感受识别两段性质不同的音乐,尝试为小鱼和水草的动态画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3、能大胆运用各种方式表现小鱼和水草的不同形象。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族馆》音乐、动画VCD、磁性画板、颜色标记、皱纸、塑料带、裙子、绸带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动画内容并进行讲述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海军”入室,要求做出解放军的威武气势。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特征:

  (1)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化:

  提问:你们听到的音乐有什么变化?

  (2)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并用不同颜色的标记记录音乐的几次变化:

  (3)展示个别幼儿的画板,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发现音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这些颜色来表现?

  3、欣赏消音动画片,提出为动画片匹配音乐的建议,引导幼儿为动画片进行相应的匹配:

  (1)引导幼儿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情景并完整欣赏动画片:

  提问:动画片可以分成几段?第一段说了什么事?第二段又说了什么?第三段呢?

  (2)引导幼儿寻找音乐与动画片的`同构点,并为动画片进行相应的匹配:

  提问:哪一段音乐和哪一个画面最像?

  (3)为动画片配音并完整欣赏,感受音乐与画面的协调一致。

  4、分段欣赏配乐动画片根据情节变化创编相应的动作表现小鱼和水草的不同形象,并随配乐动画片自由表演:

  (1)欣赏A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是怎么样的?你仿佛看见小鱼和水草在干什么?

  (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草在舞蹈,小鱼在游……

  (3)欣赏B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和前面一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小鱼和水草会发生什么事情?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水草和小鱼在玩,捉迷藏,说悄悄话……

  5、幼儿自由借助道具随配乐动画片完整进行表演,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精选)09-07

大班的教案11-22

大班教案04-06

大班教案04-10

大班教案04-06

大班教案04-08

大班教案04-09

大班教案04-10

大班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