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木的种类,用途以及保护树木的方法。
2、能愉快的参与植树活动,学习粗浅的种植知识。
3、在劳动过程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
4、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小树苗若干棵,浇水工具(盆、桶、杯子)
2、事先选择好场地,挖好坑
活动过程:
一、植树前的交流
1、今天是几月几日?(三月十二日)
2、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
3、你认识哪些树木?(引导幼儿说各种树木的.名称)
4、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
(先让幼儿互相讨论,再请个别幼儿说,教师最后作小结,告诉幼儿树木可以制作家具、打门窗、结水果;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5、你植过树吗?你知道如何植树?
(引导幼儿讨论植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带领幼儿来到植树地点植树,提醒幼儿在植树过程中注意同伴间的分工与合作,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植树后的交流(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后组织)
1、小树栽下去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浇水,不摇晃......)
2、欣赏音乐《爱护小树苗》
四、待小树苗成活发芽后可带领幼儿去观察记录小树苗的变化。
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万木吐春,正是植树的时节。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树木是人类的好友,它们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家族成员种类烦多,用途不一,但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都承担着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幼儿对树木缺乏全面的了解,他们有关树木的经验很零碎。因此我们大班年级组决定在三月十二日植树节这一天带领孩子们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植树,通过植树感受粗浅的种植知识,同时通过植树前后的交流,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用途以及保护树木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班级老师一天所做的事情及其意义。
2、能够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感受老师对小朋友的关爱,产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老师工作的图片、歌曲《老师,再见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你的理想是什么”引入
师:长大了有什么理想?想当什么?小结: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愿望,有的人想当医生,有的人想当警察,还有的人想和我一样,成为一名教师。
二、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
1、猜猜我的好老师。
师:你们班有几位教师?喜欢班上的老师吗?我来说老师的特点,你们猜猜是谁?小结:小朋友很厉害,一下就猜出是哪位老师,班上老师的'本领真大,你们很幸运,有这么优秀的老师陪你们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2、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
(1)师:班上的老师辛苦嘛?
师:老师每天都是怎么工作的?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如:扫把、黑板、洗裤子、睡觉、锅、教研照片,……
(3)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讲述教师的工作内容。
3、小结:班上的老师都很辛苦,每天要给小朋友做很多事情,打扫卫生,让班级环境更加明亮,带小朋友上课做游戏,让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洗小朋友尿湿的裤子,拉屎的裤子,中午不能休息照顾小朋友午睡,一直到大家都回家了。老师还要备课准备明天小朋友活动的教具,学习,充实自己的大脑。
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对老师表达热爱之情
师:老师这么辛苦,这么爱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老师呢?
(鼓励幼儿对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特别是胆小的幼儿,抱抱他,亲亲他,帮助他勇敢表达。)
师: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离开和你们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如果让你对老师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怎么说。
四、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的同时,教师梳理小结。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敲门方法。2、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核心要素:敲门时身微倾用食指轻击声
一二三有节奏立门侧静等候
活动准备:一扇门、一封信、幼儿A(邮递员)、幼儿(接信的人)。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手偶,引出故事《神奇的门》。
(二)关键步骤:
1、教师使用手偶进行故事表演——《神奇的门》。
2、表演后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谁去敲了门?
(2)他们是怎样敲门的?
(3)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小组讨论:
(1)“平时我们是怎样敲门的?”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
(3)“故事中告诉我们要怎样敲门才能受到他人的欢迎?”
活动延伸:
游戏:《我是送信的邮递员》。
游戏重点:巩固正确的敲门方法。
游戏过程:A:敲门。
B:请问你是谁呀?
A:我是送信的邮递员呀。
B:哪儿来的.信呀?
A:×××来的信呀?
B:谢谢勤劳的邮递员。
家园互动
1、家长应该随时引导
2、提醒幼儿掌握并使用正确敲门的方法。
3、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幼儿作榜样。
4、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玩《我是送信的邮递员》游戏。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验故事的幽默与诙谐情趣,能根据动物特性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分工。
2、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话大胆表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故事课件PPT,动物图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根据动物的特征性进行合理分工。
2、体验故事的幽默和诙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生问好!
2、出示PPT第一副图,师:“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请我们小朋友来猜一猜?”(幼儿回答)
师:它们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河马村长》。
幼儿回答问题。
二、出示PPT幼儿边看边听故事1—2节。
幼儿边看边听故事1—2节。
师:这些小动物究竟是在干什么的呢?那村长是干什么的?
个别幼儿回答:它们在选村长。
教师小结:村长就是领导、管理村里的一切事情。
师:它们选的是谁做村长?为什么?
教师进行小结。
三、引导幼儿继续欣赏故事。
师:河马先生做了村长,那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边看PPT边听故事。
师:河马先生是怎么做的'?(它把小动物们常干的事换了下)
师:你们觉得小动物们干了一天,会发生什么养的事情呢?
师:那河马先生是个称职的村长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河马先生不是个称职的村长,因为它没有根据小动物们的特性来安排它们的工作。
四、师幼共同讨论。
如果你是村长,你会怎样去安排这些小动物?
师幼共同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如果我们当上了村长,可一定要根据动物的特性进行合理分工,这样动物村才会是个既快乐又安全的动物村。
五、拓展活动。
动物村还有些动物也想找份合适的工作,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出示的动物图片,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
【教学反思】
经过第一轮研讨,我更加明确了“村长”的含义,知道在一节语言活动中,抑扬顿挫的故事讲述、丰富的肢体动作,才能充分调动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有了之前的指导和提升,才能让小朋友在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无效性的问题要少问,甚至不问等。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对于语言活动的开展,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能抓住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学习画出人物正面的形象。
2、热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
准备:
1、请幼儿在家中观察家庭成员的长相,发型,服装等主要的外形特征。
2、已玩过角色游戏:“照相馆”。
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家里人的样子,讲讲他们相貌的.特点,常有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喜欢穿什么衣服,从事什么工作。
2、帮助幼儿掌握家庭成员(包括自己)最主要的外形特征。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画出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可以是半身,也可以是全身的人物形象。
(2)给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提供父母的照片,帮助他看着照片画父母的头部特征。
4、展示幼儿的作品,并予以简单、正确的评价。
延伸:
动作快的幼儿可设计作品外框,做成照片形式并张贴于室内,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基本熟悉乐曲中欢快的旋律,能听着音乐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数高楼的乐趣。
准备:歌曲录音磁带,高楼的图片。
过程:
一、出示高楼图片,幼儿听音乐,熟悉音乐旋律。
师:“看,图片上有什么呀?(高楼、白云、小孩)(教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用歌曲中的歌词进行小结。)那我们也一起来数高楼,好吗?(教师带幼儿有节奏地数)陈老师这有首《数高楼》的音乐,我们来听听看,好吗?小朋友要仔细听哦,听听歌里唱了什么,呆会儿陈老师要提问的.。”(播放音乐)
二、理解记忆歌词。
师:“你听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
师:“来,我们也一起有节奏地念一遍歌词。”(教师带幼儿边打节奏边念歌词)
三、幼儿跟随老师轻唱歌词。
师:“陈老师也会唱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我唱呀?陈老师唱的时候小朋友也可以轻轻地跟着我唱。”
四、幼儿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1、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啊?那我们先一起跟着录音机用好听的声音唱一遍,好吗?”
2、再次完整地打节奏唱歌一遍。师:“小朋友数的真棒,我们再来数一遍,怎样?这次一边打节奏一边来唱。好不好?”
五、游戏:数高楼。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数高楼的游戏呢,想不想玩?”(教师分小段讲解,请十名幼儿帮忙。)
一部分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另请两个幼儿做“弟弟”、“妹妹“站在圈外。(另一部分幼儿坐着唱歌,然后相互交换)
1~4小节:圈上幼儿边唱歌边手拉手,依顺时针方向走4步,再依逆时针方向走4步。
5~8小节:圈上幼儿立定唱歌,同时拉着的手高高举起搭成高楼。
反复1~8小节:圈上幼儿手不动,站着唱歌。“弟弟”,“妹妹”在圈上幼儿搭成的门洞里钻进钻出,注意不要互相碰撞。
9~10小节:“弟弟”、“妹妹”各站在圈上一个幼儿的面前。圈上幼儿一边歌唱,一边两臂屈肘。两手交叉抱肩(肘抬平)。
11~18小节:圈上幼儿站着不动,“弟弟”和“妹妹”按节奏依次用食指碰圈上幼儿的手臂(二拍碰一次),同时口中唱“一层楼,二层楼……”表示数高楼。当数到“十层楼”时,数高楼的幼儿手指碰在谁的手臂上,这个幼儿就要跟数高楼的幼儿互换位置变为“弟弟”或“妹妹”,游戏继续进行。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爸爸对自己隐藏的爱,了解到“爸爸爱我就像妈妈那么多”。2、通过视屏感知对爸爸表达爱的方式,能够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
活动准备:
1、幼儿绘画作品“我最爱的爸爸(妈妈)”,教师制作成PPT;
2、视屏:KIMI赶猪、田雨橙祝田亮“生日快乐”;
3、视屏:爸爸为儿子生日所做的准备;
4、爸爸真情告白的信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爸爸、妈妈头像PPT,引出话题。
1、师:前几天,老师请你们画了你们最爱的爸爸或妈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咦,你们再看一下,有什么发现吗?(左边一大半是妈妈,右边一小半是爸爸)
3、师:为什么那么多的小朋友都画了妈妈,只有这么几个小朋友画爸爸呢?
4、你为什么画爸爸呢?你跟爸爸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更爱爸爸呢?
二、《爸爸去哪儿》视屏:KIMI赶猪
1、播放林志颖不帮KIMI,让KIMI自己赶小猪的视屏。
师:你觉得这个爸爸好吗?为什么?
2、播放视屏:林志颖的独白——让孩子知道输赢很正常。
3、看了这个,你觉得这个爸爸爱他的儿子吗?为什么?
4、教师小结:原来爸爸用这种方式在爱自己的孩子,和妈妈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三、讨论:爸爸的爱
1、你有没有遇到过和KIMI类似的事呢?是不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没有帮你呢?那你现在知道爸爸为什么没有帮助你了吗?
2、幼儿自由讨论。
3、交流。
4、视屏:妈妈给儿子买了小床,爸爸用了一个晚上进行拼装,这时候,儿子早就睡着了。儿子第二天看到小床,抱着妈妈亲了又亲,甜甜地跟妈妈说:“妈妈,你真好!”爸爸看到儿子那么高兴,脸上也漾满了笑容,似乎比儿子还开心。
5、爸爸的真情告白:儿子爬山累了,请爸爸抱,爸爸没有抱他。
6、教师小结:其实爸爸和妈妈一样爱着我们,但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妈妈是不一样的,妈妈会帮你穿衣服、叠被子,抱抱你、亲亲你,但是爸爸的爱却是藏在心里面的,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寻找、去发现。
四、表达对爸爸的爱
1、幼儿讲述如何表达对爸爸的爱。
师:原来爸爸也是这么爱我们,那你们爱他们吗?那你知道可以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吗?
2、视屏:田雨橙跟爸爸天亮说“生日快乐”,田亮感动地流泪。
3、师小结:田雨橙只是跟爸爸说了一句“生日快乐”,爸爸就感动地留下了眼泪。其实,爸爸更容易被我们所感动,你如果主动去亲亲爸爸,抱抱爸爸,或者跟他们说一句“爸爸,我爱你”,他们肯定会感动地流泪,他们也将更爱你们。
4、尝试表达对爸爸的爱
师:今天,我请来了袁老师、唐老师,你可以把他当成你们的爸爸,对他表达一下你的爱。
5、延伸:晚上回家,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吧!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理念:
从中班升入大班,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班上有很多幼
儿已经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但幼儿对成人依赖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欢让成人一手包办。并且,幼儿对自己的父母欠缺关心的意识。因此,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将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活动内容设计:
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
活动准备:
1、教室环境布置(把四个分别装有婴儿衣服、鞋子,幼儿衣服、鞋子的篮子放在教室明显的地方)、音乐磁带、录音机、幼儿“爱劳动”图片若干、画报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16开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伴随轻快的音乐走进教室,导入活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引导语: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试穿一穿,看看这些衣服鞋子哪些你能够穿得合适?
2、与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坐下,进一步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引导语:婴儿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是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通过与幼儿相互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并能做许多弟弟妹妹做不到的事情,是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的,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出示图片和画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1)依次出示幼儿“爱劳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在做什么?图片上他们有几岁?他们在做的事情你能做吗?
(2)出示画报,引导幼儿观察画报中有哪些图片是关于成长的?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说说长大了,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4、与幼儿讨论要求,幼儿自由分组进行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
(1)鼓励幼儿把刚刚说到的“我长大了,能做或想做的事情”画下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面内容丰富。
(2)找找看画报里面有没有你认为是关于成长的图片?找到后把它剪下来,放到桌面上的篮子里。
(3)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进行操作。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1)与幼儿一起把作品贴到主题园“我长大了,我能做,我想做???”中去。引导幼儿欣赏主题园,让幼儿说说自己作品的内容。
(2)鼓励全体幼儿,表扬有创造性,整洁的作品。
(3)幼儿收拾桌面上的废纸放到垃圾筐里。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4-21
大班教案04-22
大班教案04-23
大班教案04-24
大班教案04-24
大班教案04-25
大班教案04-25
大班教案04-25
大班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