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
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教学难点:
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eninun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a的口形,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反思:
14ang、eng、ing、ong(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教学难点: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i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3.告诉学生yī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二)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ang。
语文教案 篇2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秋天。
2、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 学习古诗
1、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 交流感受
7、 课间操
8、 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 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 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 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3) 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会说一(二、三、四。。。。。。)什么?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通过学习《出塞》,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昌”“龄”“簸”3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出塞》。
3.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1.整理已经学过的边塞诗。
2.挂图、古诗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边塞诗吗?
(学生背诵古诗,可以稍微提示一下:边塞诗是指以边塞自然风光或边塞战争为题材的古诗,如以前学过的王翰和王之涣的同名诗《凉州词》等。)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盛唐诗人王翰的著名诗句,反映了人们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课题:出塞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范读古诗,了解诗人,老师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诗人名字——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当时所作七言绝句成就最高,人称“七绝圣手”。这首《出塞》曾经被后人推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懂。
3.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4.指名诵读,给多音字正音。
“教”字读去声,“还”读“huán”。
5.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是虚指。
但使:只要,要是。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不教:不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说全诗大意,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大意归纳: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远征万里之外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阴山。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1.无奈与悲愤。
①指名读前两句古诗。
②“秦、汉”二字说明什么?(连年战争)“万里”说明什么?(征战之苦)
③“人”为什么“未还”?战士不想回家吗?结合“古来征战几人回”谈谈你的理解。
④面对国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
⑤带着你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句诗。
2.怀念与希望。
①齐读三、四句。
②怎样才能使人们摆脱战争的侵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和往日边塞平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
④指导朗读。
四、总结方法,指导背诵
1.根据本节课和以往的学习方法,试着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2.复述全诗大意,指导背诵。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作业
搜集四首边塞诗,自主积累古诗。
板书:出塞(唐·王昌龄)
秦汉人未还无奈与悲愤
但使不教 怀念与希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他边塞诗。
2.复述古诗《出塞》大意。
3.总结古诗学习方法: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二、自主学习,读懂全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①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②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③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全诗大意。
④感悟诗的意境。
2.集体反馈。
①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读第四声bò;读bǒ时,是指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糠秕、尘土等杂物。在诗中读第三声,是指风浪上下激荡。
指导书写“簸”字,利用拆字法识记字形。
②交流理解古诗大意。
浪淘沙:唐代曲子名。
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有时也专指黄河。
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天涯:天边。
古诗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黄河黄沙万里,大风大浪裹挟着泥沙从天边奔流而下。现在,沿着黄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银河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诗意境。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体现黄河雄伟壮观的词语吗?
②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导诵读全诗。
5.背诵全诗。
三、作业
任选一首古诗,以古诗大意为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故事情节要合理,语言要生动。
板书设计:
浪淘沙(唐·刘禹锡)
1.朗读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
2.理解大意浪淘风簸自天涯。
3.体会感情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各种不同的句式
3、抓住体现文中人物性格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文中故事的主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句,弄懂文章大意,理解“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课文的翻译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世说新语》二则的《期行》导入,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言而有信, 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上课形式
1、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扫除读音障碍,争取熟读成诵。
2、译,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大意。
3、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质疑探究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从两人两次行为,看出二人性情如何?
3、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
2、通过《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再评华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16个汉字,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 生:想。
师: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请小朋友听清楚,看准了,咱们现在就开始。
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
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 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
师:请你跟我来认字。 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师:小朋友喜欢认字吗? 生:(非常高兴)喜欢。
师:的确,认字是很有乐趣的,我们在《认一认1》中知道了身体某部分的名称,《认一认2》中知道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名称,我们还在《认一认3》中知道了大自然真奇妙,
《认一认4》中我们也已经学习了8个生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1、复习第一课时中出现的“出入开关坐卧立走”。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棒极了!
2、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大苹果。(出示苹果树)这可不是普通的苹果,是智慧果,在它的后面藏着拼音呢,谁能把它读准,老师就把这个苹果送给他。(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的拼音)
3、进行摘苹果游戏。
(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上台摘取苹果并拼读出字音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让他们上台来实际操作,学生更感兴趣,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更直观。】
q没有摘到的小朋友不要急,只要你表现好,以后老师就把机会给你。
二、新授
前后左右的教学
1、认一认4中还有八个字也很有趣,生:想。
2、 师: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学认这八个字。出示“前后左右”
学生交流是如何认识这4个字的,并请学生指读,领读、齐读。
评价:你真棒!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 (生读)
你是位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
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处处留心学习识字。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也为其他学生指明识字的途径,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3、教学图文结合的方法识字,学生自学这4个字。
剩下的字,怎么学呢?老师教你几招。瞧(师指投影),每个字上面都有图,你可以看图识字;咱们正在学拼音,这里面凡是用红色标出的音节你已经会拼了,你可以拼读音节来认字;还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就这样来学,谁学得好,我们就请谁来当小老师。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翻到 页,拿好书,坐端正,姿势不对不读书,检查一下你的读书姿势。(学生坐好后,自学这八个字,师巡视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自学反馈。指读、齐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书姿势最正确,送你一颗小星星。(送星星)
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
师:大家都能读准了吗?请小朋友一起连起来读。
谁在前,谁在后?
左和右怎么分?写字那笔的是哪只手?
5、分清左和右的字形
左和右,两兄弟,比一比不同之处在哪里?(
6、左和右长的很像,下面有工就是左,下面有口就是右,因为我们吃饭拿筷子的手是右手,和吃饭有关系,所有右字下面有个口。
教口诀:左下工,右下口。
7、老师领读左右,拿生字卡片辨读。边读边举起相应的手。
8、游戏:“跳房子”。
一名学生出示卡片,两名学生听口令“跳房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全身,不仅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更易记住字形,也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9、儿歌
有一首儿歌里就有这几个字,请学生上台找一找,指一指,其他学生跟读。
学生跟老师读一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就像一条小花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就像我的好朋友。
课间操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音节、欢快的节奏中,让孩子们动口、动手、动全身,消除了疲劳,使学生很快又以饱满的情绪继续学习。)
东南西北的教学
1、猜谜语:东边升起西边落,又发光来又发热,万物生长离不开,八大行星围它跑。
2、你知道太阳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吗?
认读东西,东西都是表示方向的名词。
3、你还知道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认读南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教学。既交给了学生相关的生活常识,又创设了一个语境,为学生后面学习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突破难点,准备了条件。)
4、齐读
5、儿歌
太阳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教学儿歌
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把东西南北4个字贴在教室的`墙上。
(设计意图:寓识字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音、形、意三者结合,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7、出示中国地图。祖国的很多省份和城市的名称中都有这4个字,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会说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注重实践。出示中国地图以及省份城市的名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巩固、在生活中认字这一思想,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都可以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巩固
1、对口令
这几个字都是表示方位和方向的,而且像东和西,左和右等等都是相对的,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
我说左---
我说前面----
我说南极-----
我抬左手------
2、找朋友。把第一环节中的苹果拼音卡片贴在汉字的下面。
把8个字的拼音分发给学生,将卡片贴在汉字下面,并带着其他学生读两遍。
3、读书
师:咱们今天学了八个字,你能把这八个字连起来读读吗? 生:能。(生练读)
师:谁愿意读? ( 生争先恐后要读,齐读)
师:拍着手打节奏会读吗?(生边拍手边练读)
师:你能把《认一认3》所有的字连起来读吗? (生练习有节奏地诵读)
背诵认一认3(师生共同背韵文,并逐步加快节奏)
师:今天小朋友读得不错,如果还想读,我建议咱们课后在班里搞一个诵读比赛。
四、作业
1、有位学生,名叫贝贝;走出家门,进入校门;坐的位置,前面是东。猜一猜:贝贝的后面是什么?右边呢?左边呢?
2、这些字在生活中都能够见到,你可以在爸爸妈 妈的带领下找一找,认一认,你们一定能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五、板书设计:
认一认4
东南西北前后左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画风》教案04-23
语文教案04-24
语文教案04-24
语文教案04-25
语文教案04-21
语文教案04-22
语文教案04-27
语文《赵州桥》教案04-15
语文教案04-16
语文教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