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3 09:36: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汇编[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语

  (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生物入侵者》是( )文体,作者是( )

  2、生字词(解释并注音)

  归咎:

  藩篱:

  酝酿:

  繁衍:

  束手无策:

  栖息:停留、休息。

  为所欲为:相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物竞天择:自然界中万物都是为生存而竞争,优者生存,劣者淘汰。

  三、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介绍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知识点,并扩展来说明)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的危害;3、造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4、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5、世界各国采取的对策)。

  四、讨论问题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事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本文的说明顺序。

  4、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五、你身边有“生物入侵者”吗?如果有请举一例。如果没有请谈谈除课文以外的其他“生物入侵者”的情况及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治入侵

  补充答案:

  1、生物种类的自然界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若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因此,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认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接下来摆出“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最后是解决的方法──世界各国对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A、列数字,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句话中数字变化清楚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B、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

  如: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C、打比方,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再如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走近人物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直奔重点,对比理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文中的“我”最难忘田老师的是什么?(故事教学法)

  (2)想想你们一年级时老师是怎么教学这一课的?对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什么?

  (3)品读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也能娓娓动听的'来讲述这个故事么?

  (二)“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

  1.田老师的故事启蒙让年幼的“我”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读故事教学法这一部分,讨论交流。(学生联系故事,明白可以学到知识,体会到快乐,明白做人的道理,爱美护美懂得保护环境等等)

  2.品读重点句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从“上千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这里要用“春雨点点”作比喻?滋润着我的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教师教学之道背后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三)“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

  1.品读重点句: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回读全文,搜索田老师对“我”的文学上的启蒙是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2.联系课文体会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像田老师那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2)编写故事中体现出来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做人到里的渗透等诸多功能——像田老师那样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水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像“我”那样用心、专心,才能学有所成。

  3.体会“恭恭敬敬、行礼”以及文章题目《师恩难忘》《教师引进门》等表达出来的对田老师的敬意。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共同的这份难忘师恩。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2.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刘绍棠难忘的是“插柳之恩”,是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在学习的四年里,有很多课,很多事,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作者唯独选择了“小诗故事教学”这一课。小诗是一种古典文学的熏陶,故事是现代文学的影响,更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文学想象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事例与中心的一致性。

  作业设置

  1.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2.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概述 口才好 文笔好

  举例 故事教学法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总结 教诲之恩 感激难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注意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介绍作者。

  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

  三、听课文录音。

  (理清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1、盼望于勒。

  2、夸赞于勒。

  3、巧遇于勒。

  3、躲避于勒。

  四、小说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材料?

  (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诉。)

  五、正音,辨字。

  (见课文预习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物的形象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本课内容,讲授新课。

  三、复述小说的情节。

  盼——赞——遇——躲(于勒)。

  四、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阅读课文第96-98页,回答下列问题。

  1、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象不安起来”,这是心里……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加上表情的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以致……的心理状态。

  2、“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别把男孩子惯坏了”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提示了菲利普……及菲利普夫人……的心理。

  3、母亲亲自看清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后,等丈夫确认那个人真是于勒时,她暴怒起来。她为什么突然暴怒起来?……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的性格。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5、……、……青年人的行动和菲利普夫妇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五、总结。

  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提示了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示了小说的主题。

  六、布置练习。

  完成《掌握语文》中的“语段精读”部分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练习题。

  1、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我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多么惊奇啊!

  对这三段文字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C)。

  A、交代“我”家拮据的家境。

  B、交代“我”母亲的思想意识。

  C、写“我”家有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

  D、写“我们”一家人盼望于勒。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驶向远方“一句运用——修辞手法,表现了人物的心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就走开了。”

  (1)母亲为什么暴怒起来?

  (2)母亲叫我去付钱的原因是什么?

  (3)这段文字刻画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习"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习"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习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习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习"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习"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习"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文字优美,语言活泼,在教学中教师可营造出春天快乐、清新的氛围,引导同学在读中悟、读中学。同时采用朗读、扮演等多种形式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让同学在快乐中学、轻松中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与扮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体会种子旺盛的生命力。

  3.初步了解种子发芽出土与适当的温度、充分的水分和阳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在朗读与扮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1.指导同学动手做一做:在小瓶里装上泥土,播下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用画配 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2.收集电视影片中种子破土发芽的镜头。

  同学:用小苗的图形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几阵春风,几场春雨,唤醒了沉睡的种子。瞧,他们吮吸着甘露,伸着懒腰,破土发芽了。(播放春回大地、种子破土的画面,突出种子发芽的画面。)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是呀,春天到了,雪化了,草绿了,花开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睡了一冬的种子也该发芽了。让我们走进春天,一起去观察种子破土发芽的'景象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勾画出生字新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师生正音。

  3.在小组内展示自身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4.出示自身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每个人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推荐。

  5.进行组词扩词练习,积累词语“几阵”、“几场”、“雪被”等。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巩固识字。

  三、朗读课文,感受“种子发芽”的过程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身最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2.同学说说自身喜欢读的段落,教师根据同学的喜好,集中筛选,决定学习顺序。

  3.教师预设:学习篇3~7自然段。

  (1)学习篇3~5自然段。

  出示春天的美丽画面,感知春天的美丽。

  教师启发同学自由发言:春天的景色多美呀,你们想出去干什么呢?

  是呀,我们大家都想趁着美好的春光好好地玩一玩。可是,种子却还躲在地里,不出来呢!你们会怎样劝种子快出来呢?那么,土地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让同学扮演土地妈妈的角色读一读。

  教师启发同学想想种子在干什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指名读课文,交流评价,齐读。

  (2)指导学习第6~7自然段。

  ①在土地妈妈的催促下,种子是怎样做的呢?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②看看种子发芽时做了哪些动作,用笔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再试着读一读,最好配上动作,协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集体评价,说说谁的扮演最胜利。

  ⑤再次播放“种子破土发芽”的镜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⑥说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看到了什么。

  (出示“他们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同学练说。)

  (3)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引入:破土的种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种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是呀,种子也认识到自身错了,起来得太迟了。那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呢?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4)再读课文第3~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种子的勃勃生机。

  同学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可以绘声绘色地朗读,可以自身看着课文做动作扮演,还可以一边诵读课文,一边扮演种子发芽的过程。(也可以由老师扮演土地妈妈,同学扮演种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觉得种子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教师小结,教育同学向种子学习,知错能改,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4.自读课文1~2自然段,结合自身亲身观察的种子发芽的情况,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5.教师总结归纳: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充分的水分和阳光。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读一读要求写的字,看看哪些字不要老师提醒,自身就能写好。

  2?教师重点指导写好“没、小朋友”,引导同学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同学练写。

  3?同学描红,练习写其他的字。教师进行个别的辅导。

  4?交流评议,学会欣赏他人和自身写得漂亮的字。

  五、个性练习

  1?自身选择几粒种子,亲手种一种,并做好记录,写一写自身的感受。

  2?上网查一查种子发芽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六、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班中汇报收集的规则中,引入课题,学生就有话可说,想说,爱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自由地读、“开火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字型结构,来巩固生字词。如“饼”与“瓶”的'区别,“喂”字的书写该注意什么,做一做“瞪”的动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在小组发言人汇报学习情况时,以指名读、四人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读中,引入评价机制,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感情朗读诗歌。]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这一环节由浅入深,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仿编一节诗歌写下来。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更能让学生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学写诗歌的能力。]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布置后续作业,在班中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通过评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课内的认知到课外的实际行动,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议――创――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课前预学】

  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组织交流森林的美好景色,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2.小结:森林里的景美,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想说句什么话?带着情感在读这句话。

  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3.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交流描写雨大的词语和句子。

  相应出示: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暴雨如注

  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4.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默读课文第二段,组织交讨论:

  第一句: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作出回答——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2.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

  第二句,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

  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就是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3.妈妈笑着说——生读,萨沙该怎么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出示句子)

  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懂。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

  4.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出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读,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5.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书)

  6.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

  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7.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

  8.总结: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四、检测评学

  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 )( )(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2.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五、作业设计

  1、写出几个形容雨大的词语。

  例:大雨如注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选择题。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对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1)萨沙在问妈妈,自己做了保护蔷薇花的事,是不是最弱小的了。

  (2)萨沙保护了蔷薇花,说明萨沙是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孩子。

  (3)这是萨沙在反问妈妈: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了——你们保护我,我也保护了别人。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经典】10-03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