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0 12:01: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必备(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1)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七、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二年级

  播放歌曲:小白船

  师:你看过什么动画片。

  生:看过蓝猫三千问。

  生:神奇宝贝。

  师:我也喜欢蓝猫。

  出示面具。

  师:我想把这个面具送给会上课的同学。

  师:这些生字能读好吗?

  生读词。

  师:宽阔,宽广这两个词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八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通过看图,我们一起看。

  看图,了解词的意思。

  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拦桥。

  师:词语大家读得真不错,陈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读课文,大家一定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来。自己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三位)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河水真的很清,清澈的河水,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碧绿。

  生:一尘不染

  生:清清。

  生:一望见底。

  师:一眼见底。

  师:谁能读出碧绿,一尘不染,清清,一望见底。

  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眼见底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在那一尘不染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树叶。

  生:我看到了鱼儿和水草。

  生:我看到了海市蜃楼。

  生:我看到了金光万道。银光闪闪的光芒。

  生:小青蛙。

  生:看到了大楼房。

  生:绿绿的大荷叶。

  生:粉色的荷花。

  师:在那清澈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亮晶晶的星星。

  生:白白的鸭子。

  师:在玩水呢。

  生:树叶上有一滴露珠。

  师:在清澈的河水时,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象。再读一读。谁能读出来。

  读第一自然段。

  师:多清多美的河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

  师:真会读书,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二三四自然段,看谁读得好,能读出问题来。

  生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二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不懂的,想问的?

  生:第二自然段中什么叫大鼻子的货船。

  师:问得好!你猜它是什么?

  生:就是货船前面的部分。

  生:我觉得就是货船前面很长。

  生:因为运货的时候。大鼻子的货船。可以提高……

  师:你真会学习,蓝猫最喜欢会学习的孩子了。

  师:谁来读一读:大鼻子的货船。

  师:读这几句。

  生读。

  师:能读得更宽广些。

  指名读。

  齐读。

  师:三四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什么叫雄伟的斜拉桥。

  课件出示图片:雄伟的斜拉桥。

  师:大家看得那么认真,谁来说说,看了这个斜拉桥想说什么?

  生:斜拉桥真长啊。

  生:斜拉桥的柱子多高啊。

  生:斜拉桥很壮观。

  生:斜拉桥边上的灯真美啊。

  师:谁来读一读。

  师:谁还想读,把斜拉桥的雄伟读出来。

  师:还有不懂的吗?

  生:相会不懂。

  师:什么意思呢?

  生:一直聚会。

  生:相逢重逢。

  生:牛郎织女是在鹊桥上相会的,怎么会在斜拉桥上相会呢?

  师: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生讲故事。

  师:真会学习。奖励。

  师:每年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牛郎织女才能相会一次,所以我们希望他们经常能够相会。谁来读读。

  生读。

  师:陈老师听出了你美好的心。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你一定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连起来读一读。

  师:陈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河面读得再宽广一点,就更好了。

  指名读。

  师:看图,上面的座是拦河大坝,另一幅图是葛洲坝。介绍葛洲坝。

  真不愧为万里长江第一坝。

  谁来读一读。

  师:学完了四个自然段,现在陈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了,我来读第一部分,你们读后面的内容。

  师:银河呀,我还有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呢?

  生:总有一天,我会……

  师: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如果是你,你想问银河什么呢?

  生:银河呀,你里面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啊?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大啊?

  生:银河呀,你是不是河。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银河是一条光带。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长啊?

  生:银河呀,你的里面有没有高楼大厦啊?

  生:银河呀,地球上的东西能不能到你那儿去啊?

  生:银河呀,你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呀?

  生:上节课我们说过,是由星星。

  生:银河呀。你那里有东方明珠吗?

  生:银河呀,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银河呀,在你的上面有没有海市蜃楼啊?

  生:银河呀……

  师:航天英雄杨利伟。

  师:介绍杨利伟,播放视频。

  师:你想说什么。

  生:杨利伟叔叔真伟大。

  生:杨利伟,你真了不起。

  生:上天下地。

  生:杨利伟,你真厉害。

  师:有没有什么想问杨利伟叔叔什么?

  生:有没有看见长城。

  生:问天上有没有…

  生:我想问,你在天上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生:……

  师:是啊,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问杨利伟叔叔。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师:老师也相信,总有一天,――

  生:我也会驾驶着……

  师:编书的时候,我们的航天飞船还没上天呢,但是现在……

  坚定信念,总有一天,我们……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

  齐唱……蓝猫。

  师: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成为爱想,爱问,爱动脑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3

  一、聆听有声音乐——课间序曲 创设情境

  课间播放《森林狂想曲》,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

  二、聆听无声声音——课前导入 以曲激趣

  刚才老师为大家送上了一段愉悦动听的《森林狂想曲》,同学们除了这优美动听的琴声外你还听到什么?(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这是我们用耳朵聆听到的有声的声音,下面再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聆听无声的声音。(教师投影玫瑰花逐渐开放的过程)问:你听见玫瑰花在诉说什么吗?(阳光多暖和;这春天真美丽……)

  教师归纳:只要你用心聆听,你就一定会听见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桂文亚写的《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

  设计理念:由聆听有声乐曲到无声的花开声音,与课文所描写的“无声声音”和“有声声音”内容密切联系,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心去聆听声音,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中,便于调动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聆听课文朗读——合作交流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请你圈出文中不会读的.字。

  (2)你认为文章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

  ①师生对话探究,明确朗读基调:舒缓、轻松、亲切。

  ②学生试读,其他同学点评,老师示范朗读,学生点评。

  ③推荐学生挑战老师朗读,学生点评。(学生再读课文)

  (3)你知道文章描绘了哪些声音吗?(让学生整体回答)

  明确: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日常生活的响声。

  设计理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最基本的要求。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理解文意,并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整体感知文章,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聆听学习收获——品读质疑 合作探究

  1。品味语言(多媒体课件投影出相关问题)

  ①【自主学习,个性阅读】:请把你最喜欢的声音朗读出来,并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有趣的声音描绘出来?

  ②【分组交流,合作品读】:鼓励品味同一种声音的同学站起来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相互点评补充,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使品味感悟更深入。

  ③【师生合作,归纳方法】:师生一起归纳描写声音的方法:a。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b。从不同的感官感觉角度描写。c。选用贴切的词语。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个性化品读,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采用“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

  2。探讨主旨(多媒体课件投影出相关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课文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听到更多更美的声音?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讨论后明确: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用心听,用心想,学会“过滤”声音,只听“好听”且有益的声音,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筛选信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课文主旨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审美感知能力。

  3.质疑问难

  【学生提问,师生解答】学生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设计理念: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尝试探究试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聆听声音游戏—————拓展延伸 感悟生活

  1。声音游戏一:聆听厨房交响曲

  以“我听到了的声音,这声音让我想起……”句式说话。

  设计理念:让学生聆听具体可感的厨房声音,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再通过想象画面,感悟生活,让聆听更深入。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又能使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声音游戏二:聆听自己的笑声

  学生阅读课文13—20段,了解作者给我们提供的几个声音游戏。选择课文最后一段为游戏材料,让学生齐读后明白其内涵:你对世界笑,世界就会对你笑,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么看你。

  游戏过程: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的笑

  (在满堂的笑声中结束本节课)

  设计理念:师生一起加入游戏,让课堂活起来,提高了学生聆听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语文教案 篇4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丰富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完成“初显身手”。

  3、完成习作指导,学习《太阳城》,了解太阳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在生活、工作、城市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太阳能创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感性上理解抽象的事物。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观察这两句话的特点。

  3、请你积累一些这样的句子。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你对阳光的理解吗?

  2、选择实验地点,准备实验工具。

  3、仔细观察,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2、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3、谈自己的收获。

  4、撰写阳光报告,(与习作相结合)

语文教案 篇5

  【习作内容】

  如果问到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理念】

  本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语文教学理念,本设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让学生快乐地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学本领的经历,让每个学生都产生想与伙伴交流感受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心地说和写,大胆地与老师、同学交流。

  2.让学生们有话可写。“有创意的表达”需要有内容,要启发学生从容易忽略的“小事”中发现“趣”、“奇”、“新”,感受童年生活的色彩斑斓和作文内容的丰富多样。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学会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表达出从不会到会的喜悦之情。

  2.在写作的过程中,能用上自己喜欢的词语,把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有趣的经历写得完整些、具体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都会一种甚至好几种本领,比如游泳、滑冰、烧饭等等。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本领,让同学们也分享自己的快乐,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人人都参加介绍,同时要求把话说完整。引导学生大胆说,自由说,让学生思想放开,情绪活跃起来。)

  师:据我了解,这些本领,有些是同学们自己琢磨着学会的,有些是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的,有些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的,还有的是通过“拜师学艺”才学会的。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么学会本领的。(播放事先录好的,张亮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用电饭煲煮饭的录像及王成刚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游泳的经过录像。)

  师:大家都看得很仔细。现在我们请张亮同学和王成刚同学说说他学习烧饭和游泳的经过吧!

  (张亮和王成刚说说自己学烧饭和游泳的经过。)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比较完整,把学习本领的主要过程都说了,也说了自己的内心体会,这很好。大家也很想说吧!现在请大家选一样自己学会的本领,把学习的经过和体会跟学习小组的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要求人人都说。教师巡回了解,指导部分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围绕话题,正确表达

  师:如果大家把自己学本领的经历写下来,在班里的习作园地交流,这样,大家共同分享,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先请同学们从自己学会的本领中,选出一次自己感到最快乐的,或是感到最不容易的,感受最深的,认真地写下来。

  1.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具体要求。

  写之前,要求学生仔细想一想,并相互交流。如果要写好学本领的经过,有哪些需要写得详细些呢?哪些问题需要大家互相提醒的?(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把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下面形式出现:

  大屏幕出示:友情提示

  (1)要注意写清楚学的是什么本领。

  (2)学本领的经过要注意一步一步写清楚、写具体。比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3)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或喜欢的词语,把自己印象特别深的,或者特别有趣的地方写得生动些、详细些。

  (设计意图:变习作要求为“友情提示”,意在使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中明白:写作,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变化,而且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帮助。)师:有了上面的提示,同学们再想想在写作的时候还有哪些困难,比如开头难,写不具体等等,教师将给帮助。

  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教师给大家提供以下参考材料:

  ●我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学习舞蹈的经过……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游泳兴趣小组……

  ●看到妈妈从电脑里打出的字又快又好,我也想试试……

  ●前几天,我刚刚学会了炒青菜……

  2.学生开始写作文。

  3.学生交流习作,师生根据“友情提示”的要求互相点评。

  点评时,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余几位同学对习作中印象最深的、特别感动的地方发表赏识意见,或者就写得不够清楚、完整的地方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赏识、讨论,把学习本领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环节说清楚,说完整,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说说、写写学本领经历的内容时,力求引导每一个学生大胆、不拘一格地说出、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本领的经历,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现出童真童趣。)

  三、赏析交流,展现自我

  鼓励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拿出来与同学交流。

  1.提醒学生在朗读自己习作的时候,读好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在语气、语速上加以强调,以吸引同学的注意。

  2.引导学生认真地听同学的朗读,要求能听完整、听得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3.鼓励学生互相推选或自己推荐习作,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张贴交流。

  4.布置“学习园地”。师生共同为本期“学习园地”命名一个交流的主题,如:“教你学一招”、“让我告诉你”、“请分享我的快乐”等。

  5.指导学生认真地修改并抄写好自己的习作,鼓励学会文字输入的同学用电脑打印,并根据习作的内容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使“学习园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展示赏读,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赏析自己的习作和同学的作文,能发现其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懂得展示、赏析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评点】

  学生在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先是怕写不好,不怎么愿意写。开始写了,虽然很想写得生动些、有趣些,但又往往感到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次设计,老师针对学生的这些写作心理,首先,启发学生“以黎明第一次看世界”的新奇感,来看自己的成长经历,使自己学会本领的过程由朦胧到清晰,产生“突然发现”的感动,使作文从被动到积极。同时,通过“友情提示”、“记者访谈”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方法和过程,使学生明白:写作,需要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需要一定规范的语言。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还鼓励学生带着“观赏的心态”来赏析自己或同伴的作文,通过师生共同对“学习园地”的设计和布置,促使学生的习作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续,与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融合,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与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的快乐,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语文教案 篇6

  漫话探险

  案例提供机场路中学张华兰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形成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搜集并阅读关于探险家故事之类的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资料袋,把收集准备的所有资料放入袋中,以便作考评之用。

  3、其它相关准备。

  三、活动安排:四个项目(可选择项目与课时,据实际灵活安排)

  项目一故事会——讲讲探险家的故事

  要求:

  本单元课文涉及到的'不讲,专讲从其他书本或媒体获取的信息。2、看谁讲得清楚流畅,生动感人。3、必须用普通话。4、谁先举手就先请谁讲。讲完后简要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并向下面的同学提一个问题,答对者有奖。会后全班评选出故事搜集得最多的学生、故事讲得最好的学生、感受讲得最真实的学生及回答问题最好的学生,以资鼓励。

  项目二辩论会

  (一)、辩题:正方:学生适合参与探险活动反方:学生不适合参与探险活动

  (二)、程序: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准备会场(台面布置、座位调整、各负责人明确职责)

  2、辩论会开始:A、双方主辩手各自陈述主要观点(各10分钟)。B、双方副辩分别补充主辩观点。C、正反方自由辩论。D、观众提问。

  3、评审小组评出最佳主辩手,最佳副辩手,胜方及最热心观众,以资鼓励。

  4、正反方资料汇集,整理。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

  项目三野外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

  活动程序:

  1、挑战荒岛、荒山、荒漠、荒原四个招聘小组组长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宣传画,朗读宣传语,鼓励大家挑战,并各自选择教室的一角(事先布置)为招聘地点。

  2、同学自愿选择,前去应聘。(事先设计好招考内容和方式。)

  3、招聘小组为每位应聘者打分,评出最佳应聘者。

  项目四模拟野外生存演练

  (一)、活动内容:分组,在设定的野外环境中,利用限定的条件(装备、时间、环境、人员)开展野外生存演练比赛。

  (二)、活动组织:结合郊游活动进行,不另外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招标,设计方案、组织活动。教师作适当的支持。

  四、作文写作及评改

  以下内容任选其一:

  1、自主写作:以参与本次活动的体验为内容,自由写作成文。

  2、指导写作:可写记叙类作文,纪实型、幻想型都可,如《我的一次历险经历》、《小岛历险记》;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如《小议郑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北大学生死得值不值》;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如《探险的功过》、《推崇(反对)探险》。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写好后请家长评阅,再在小组上评阅,自己再评阅,最后老师评阅,四个分数的平均分为本次作文最后得分,办好一期“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

  “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项目

  讲故事

  辩论会

  模拟应聘

  收集资料(20分)

  活动参与(20分)

  有无奖项(20分)

  同学评价(20分)

  家长评价(20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精选)09-28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语文《江南》教案08-02

语文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