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30 12:44:55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根据苏教版第一学段阅读课文编写意图,遵循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诗歌内容不做过多讲解,而是紧紧围绕“读好书、写好字”两大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写,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和创新,将识、读、写结合,让学生们学出乐趣,学出信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飘”、“装”、“荡”、“船”几个生字。

  3、让学生感受到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1、在开学初我们学过一课书,这课书讲述了江南水乡美丽迷人的景色,描绘了水乡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小朋友们还记得是哪一课吗?

  谁能为大家朗诵一下?

  2、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首诗歌——《水乡歌》(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这首诗歌将把我们再一次带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中去。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小朋友们愿意读一读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一读,不懂读的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池塘边的小青蛙看了可高兴了,它给大家送来了几朵美丽的荷花。可是,小青蛙说,要得到荷花,就得先回答它的问题。小朋友们,行吗?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

  师:小朋友们,小青蛙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请看一看,你们能认出它们吗?

  指名读。

  开火车读。(火车火车你来开——)

  师:不错,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都答对了,小青蛙的荷花送给你们(贴出两朵荷花)。

  (2)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

  师:小青蛙把它们的拼音帽子去掉,看看你们还能不能认出来。认得哪个就读哪个。

  指名读。

  齐读。

  师:真不错,小青蛙的第二个问题你们也解决了(再贴出两朵荷花)。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条(湖面、咱们、白帆、装满、荡清波)

  师:小青蛙把这几位朋友藏在词条中了,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语读一读。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小朋友们真棒!小青蛙的问题都没把你们难倒!(贴两朵)为了奖励你们,小青蛙还多送了两朵给大家。(再贴两朵)

  (4)生字宝宝找朋友。(“飘”、“荡”、“装”、“船”)

  师:小青蛙说,这荷花后面还藏着生字宝宝呢。请帮荷花背后的.生字宝宝找朋友,组成这一课的生字。哪个小朋友想上来找朋友?

  学生将荷花背后的生字部件重组成本课生字,并向大家介绍。

  (5)课件按笔顺描红,“飘”、“荡”、“装”、“船”,学生书空,再在课本上描红。

  师:小青蛙请小朋友们跟着它一起写一写这几个字。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1、小朋友们生字学得真好,我想,你们一定也能把书读好。

  齐读课文。

  师: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2、每个小节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这个句子后面是个什么符号?

  (相机出示“?”,认识问号:当你有疑问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小钩子——问号了。)

  怎样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来试试看?你为什么这么读呀?

  3、水乡到底什么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是怎么写的。

  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练习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2

  我的发现

  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人,陈琳是满族人。

  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炉灶 铝锅 漏勺 铁铲 茶壶 厉盆 莱碟 饭碗

  灶 铝 锅 漏 勺 铲 壶 汤 碟

  背一背

  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战无不肚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 舍本逗末 轻重例置 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 好学不倦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展示台

  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图画,讨论讨论,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做。然后,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先在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出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 1.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小猫生病了》。

  ·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 活动准备

  · 1.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 2.挂图若干。

  · 活动过程

  · 1.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 师:有一只小猫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兔子家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猫发愁了,怎么办呢?

  · 说明:此语意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小猫想出多种好办法。

  · 2.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 师:你们帮小猫想了许多好办法,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写了一封信给小兔(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画来表示收信人与寄信人)。

  · 提问:请你猜猜小猫在信里对小兔说了些什么?

  · 说明:此过渡性提问为引出信的内容而设,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小猫生病了》》。

  · 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见图一)

  · 提问:小猫信中画的三张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 说明:这个环节意在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将看懂的图用语言表达出来。

  · 提问:你看懂了哪张画?画上说了一件什么事?

  · 帮助幼儿重点理解第二、第三幅画。

  · 第二幅画:小猫为什么哭?

  · 第三幅画: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

  · 说明:让幼儿分别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并讲述小猫为什么哭及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述。

  · 3.读信。

  · 师:我们看懂了这三张画,接下来我们开始读读这封信。读信的时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气来读,要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说清楚小猫为什么哭及他心里想些什么,要让别人一听就懂。

  · 说明:此环节意在让幼儿复习巩固信的基本格式,从而能完整地读信。

  · 幼儿再次讨论该如何读这封信。

  · 请若干幼儿读信。

  · 说明: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讨论的`内容,以便请不同的幼儿读内容不同的信。

  · 4.讨论并讲述。

  · 提问:小兔收到信后会怎么样?

  · 师:小兔收到信后,把小猫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小猫所有的朋友。看,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用多种方法识字。

  3、通过读文及情境对话理解,感受其中的幽默。

  教学重点

  学习5个生字、感悟文章的幽默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的幽默。从爱因斯坦父女之间的`对话,体会幽默之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教师范读

  1、请学生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2、学生多种方式读文,能将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1、体会文中动词作用:掉、弯、捡、找、递

  2、初步感受文章大意。

  五、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用心思考回答问题:

  1、事情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2、文中的两个角色分别是谁?爱因斯坦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什么麻烦?

  3、用笔画出事情的起因,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动词,说一说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4、朗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注意不同语气的读法。

  5、眼镜找到了,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呢?

  七、表达交流

  你感受到文章的幽默了吗?说一说,好吗?

  八、1、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两幅幽默画。

  九、板书设计:

  不用谢,爸爸

  爱因斯坦

  幽默

  “小姑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能力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打印好的《清泉赞》及习题设计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用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索溪峪的风景区是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4、引导学生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索溪峪风光的自然的、没有人工雕琢的美,并用朗读的方法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媒体运用】

  1、索溪峪的VCD。

  2、音乐《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一、背诵入手,回顾学法

  让学生背诵《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回顾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1、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2、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同学们,野字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在本课又是什么意思?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用笔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过渡:作者围绕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个方面来写,而且每一节就写了一个意思的内容。每段开头还用了总起句引领下文,条理多么清晰口口呀!指名四人分别读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小节。)

  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1、这几位同学读得很准确,通过读课文,老师想同学们一定初步感受到了索溪峪野性的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结合阅读提示进行学习,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几个要求?

  2、我们还有哪几个问题没有解决?

  ①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② 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3、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以法促学,探究教材

  1、首先我们来学习文章描写山野的部分。针对这样的目标,让学生谈谈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学生汇报:

  ⑴ 读书画简笔画。

  ⑵ 朗读欣赏。

  ⑶ 品词析句。

  ⑷ 边读边想象。

  ⑸ 总合收集的材料进行学习。

  3、同学们的阅读方法真多也很好,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现在我们就走近索溪峪的山,去感受它,去拥抱它吧!待会儿我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⑴ 作者先概括写山是野的,然后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来具体描写山的野性美。作者还运用了对比写法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⑵ 作者从三个角度来写山的野性美,哪种美你感受最深?(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汇报,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想象读、齐读、合作读)

  ⑶ 老师把收集到的图片、VCD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索溪峪山的这种野性的美。

  ⑷ 出示长句:这是一种随心所欲、别具一格的美好似窈窕淑女(让学生反复读,边读边想,想象山的形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体会山的特点。)

  ⑸ 出示这一长句的另一排列,体会句式的整齐及韵律美: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

  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

  抱成团伙,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5、小结:这样的长句,不是作者信手拈来,它使我们不仅了解索溪峪的山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由于仔细观察、考察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画般的语句。

  6、设疑过渡:索溪峪的山千变万化,鬼斧神工,野性十足,这种美是一种独特的美,真是此山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索溪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3-10

语文教案03-13

语文教案03-14